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殘疾輔助器具使用年限

殘疾輔助器具使用年限

發布時間:2021-03-30 17:20:42

1. 國家規定傷殘輔助器具幾年更換

需要到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做鑒定。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二條 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 因工傷造成手指損毀後,安了假指.要求公司一次性支付傷殘輔助器具費,假指的使用年限又低,而國家規定的

可以申請工傷復發,在一定情形下,可以要求公司支付更多的賠償。

3. 殘疾人輔助器具支持多少年或更換多少次

殘疾輔助器具費

是指因傷致殘的受害人為補償其遭受創傷的肢體器官功能、輔助其實現生活自理或者從事生產勞動而購買、配製的生活自助器具所需費用。這種費用支出的損失同侵害行為具有相當因果關系,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填補損害的功能,對於受害人的這種損失應當進行賠償,以填補受害人的損失。

4. 殘疾輔助器具費的法規規定

1、《工傷保險條例》
第30條 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50條第6項 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桅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26條 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叵干問題的解釋》
第4條第6項 殘疾用具費:受害殘疾人因日常生活或輔助生產勞動需要必須配製假肢、代步車等輔助器具的,憑醫院證明按照國產普通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5. 假肢使用年限是什麼機構鑒定

工傷的社保有規定四年可以換一次

6. 誰知道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殘疾輔助器具費如何確定賠償期限

您的計算方法基本正確。
最高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殘疾輔助器具,是因傷致殘的受害人為補償其遭受創傷的身體器官功能、輔助其實現生活自理或者從事生產勞動而購買、配製的生活自助器具。
按照上述規定,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普通適用」是作為確定合理費用的標准時的一項指導原則。該原則的基本要求:
1.是「普通」,即配製的輔助器具應排斥奢侈型、豪華型,不能一味追求高品質。
2.是「適用」,適用又有兩個測試標准:
(1)確實能起到功能補償作用;
(2)符合「穩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配製機構的確定通常是具有相當資質,民政部門認可的假肢與矯形康復機構,是從事輔助器具研究和生產的專業機構,可以從事殘疾輔助器具的鑒定和配製。實務中,法院一般按照配置機構的意見,來確定殘疾輔助器具的賠償費用。對於超過確定的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又有相應證據證明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人民法院還可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5一10年。

7. 賠償標準是怎樣的,殘疾輔助器具費怎麼算

殘疾輔助器具費:是指因傷致殘的受害人為補償其遭受創傷的肢體器官功能、輔助其實現生活自理或者從事生產勞動而購買、配製的生活自助器具所需費用。這種費用支出的損失同侵害行為具有相當因果關系,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填補損害的功能,對於受害人的這種損失應當進行賠償,以填補受害人的損失。
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法釋〔2003〕20號)的相關規定:
1 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
2.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3. 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護理費、輔助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護理、配製輔助器具,或者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五至十年。
4.《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理解和適用》對第32條的「條文主旨」一欄中寫到「人民法院對於賠償義務人給付賠償權利人的護理費、殘疾輔助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最長不能超過二十年」。

8.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殘疾輔助器具費如何確定賠償期限

您的計算方法基本正確。最高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殘疾輔助器具,是因傷致殘的受害人為補償其遭受創傷的身體器官功能、輔助其實現生活自理或者從事生產勞動而購買、配製的生活自助器具。
按照上述規定,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普通適用」是作為確定合理費用的標准時的一項指導原則。該原則的基本要求:
1.是「普通」,即配製的輔助器具應排斥奢侈型、豪華型,不能一味追求高品質。
2.是「適用」,適用又有兩個測試標准:
(1)確實能起到功能補償作用;
(2)符合「穩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配製機構的確定通常是具有相當資質,民政部門認可的假肢與矯形康復機構,是從事輔助器具研究和生產的專業機構,可以從事殘疾輔助器具的鑒定和配製。實務中,法院一般按照配置機構的意見,來確定殘疾輔助器具的賠償費用。對於超過確定的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又有相應證據證明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人民法院還可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5一10年。

9. 殘疾輔助器具費的更換周期

1、對殘疾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曾有建議主張「按受訴法院所在地人均期望壽命減去殘疾者實際年齡除以殘疾輔助器具使用年限的計算方法確定。」不過在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中未對殘疾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作出明確規定,只是規定參照配置機構的意見確定。這是比較科學合理的,因為殘疾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是一個技術問題,關繫到使用殘疾輔助器具的受害人的切身利益,對此不能草率,根據配置機構的意見來確定可以達致最好的效果。
2、什麼樣的鑒定機構可以對殘疾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進行鑒定並作出鑒定意見?根據民政部門的介紹,我國民政部門的假肢與矯形康復機構,是從事輔助器具研究和生產的專業機構,可以從事殘疾輔助器具的鑒定和配製。

10. 殘疾輔助器具的賠償期限什麼情況下按年齡計算

法律以及司法解釋等,對此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原則上:殘疾輔助器具費以補償傷者的實際損失為目的,對使用年限具有顯著可能超過二十年的傷者,其殘疾輔助器具費應當按照傷者的實際使用器具的單價計算至平均壽命七十周歲。對於超過七十周歲仍然需要配置殘疾輔助器具的受害人,以五至十年為限確認其剩餘計賠年限。


一、《最高法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1、第二十六條規定:「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2、第三十二條規定:「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護理費、輔助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護理、配製輔助器具,或者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五至十年。」

但對於費用計算的年限如何確定,並未在法律條文和司法解釋中進行明確。

二、實踐中,做法一:殘疾輔助器具費屬於因殘疾導致的損失,應當運用與殘疾賠償金同樣的方法計算,即計算20年。

上海市高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師傅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五條規定:「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問題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二條的規定,殘疾輔助器具費的賠償期限參照護理費的賠償期限確定。即:殘疾輔助器具費的賠償期限根據受害者的年齡、健康等狀況等因素確定,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超過確定年限後,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殘疾輔助器具費用的,經法院審理查明,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配置輔助器具的,法院應當判令義務人繼續給付殘疾輔助器具費用五至十年。」

三、實踐中,做法二:殘疾輔助器具費補償的對象是權利人現有利益的損失,應當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區的人均壽命減去權利人實際年齡計算其使用年限。

四川省高院、四川省公安廳、四川省民政部發布的《交通工傷傷害意外人身損害中傷殘人員假肢輔助器具暫行辦法》規定:「假肢輔助器具的適用年限按70年計算,即以傷殘人員定餐之日起,連續計算至70周歲。」

綜上,按照平均壽命靈活確認殘疾輔助器具費可以避免受害人的後期風險。

1、規定20年的弊端:《解釋》第三十二條對於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作出了規定,該條載明:「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五至十年。」

若被侵權人很年輕,如只有10歲,再過20年也才30歲,再加10年,也才40歲,到期後,其權利誰來保障?另外,侵權人20年後是否還活著,也是一個疑問,如果自然死亡了等原因,極可能導致被侵權人餘下部分損失無處救濟的局面。

2、規定計算至70歲的益處:在按照70年的平均壽命年限計算的情況下,則可以將本條規定理解為:對於超過七十周歲仍然需要配置殘疾輔助器具的受害人,以五至十年為限確認其剩餘計賠年限。這一理解是符合客觀規律和實體公正的。

此外,在適用平均壽命確認計賠年限的時候,還應該確認殘疾者的返還義務。若殘疾者在年滿七十周歲前便死亡的,對於未實際發生但侵權人已經支付殘疾輔助器具費,應當由殘疾者一方返還給侵權人。

閱讀全文

與殘疾輔助器具使用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