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唐朝在位年限

唐朝在位年限

發布時間:2021-03-27 08:12:52

Ⅰ 中國歷史各朝代皇帝名號及在位年限

中國歷代皇帝在位時間表:

  1.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46-公元前209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09-公元前206

  2.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9)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06-公元前194;

    漢惠帝劉盈:公元前194-公元前187;

    漢呂後執政:公元前187-公元前179;

    漢文帝劉恆:公元前179-公元前163;

    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63-公元前140;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40-公元前86;

    漢昭帝劉弗陵:公元前86-公元前73;

    漢宣帝劉洵:公元前73-公元前48;

    漢元帝劉奭(shi):公元前48-公元前32;

    漢成帝劉鷔(ao):公元前32-公元前6;

    漢哀帝劉欣:公元前6-1;

    漢平帝劉衎(kan):1-6年;

    孺子嬰(王莽攝政):6-9年。

  3. 東漢(25-220年)

    光武帝劉秀:25-58年;

    漢明帝劉庄:58-76年;

    漢章帝劉炟(da):76-89年;

    漢和帝劉肇:89-106年;

    漢殤帝劉隆:106-107年;

    漢安帝劉祜(hu):107-126年;

    漢順帝劉保:126-145年;

    漢沖帝劉炳:145-146年;

    漢質帝劉纘(zuan):146-147年;

    漢桓帝劉志:147-168年;

    漢靈帝劉宏:168-190年;

    漢獻帝劉協;190-220年。

  4. 三國兩晉南北朝(220-589年)

    三國(220-265年)

  5. 魏國

    魏文帝曹丕:220-227年;

    魏明帝曹叡(rui):227-240年;

    魏齊王曹芳:240-254年;

    高貴鄉公曹髦:254-260年;

    魏元帝曹奐:260-265年。

  6. 蜀國
    昭烈帝劉備:221-223年;
    後主劉禪(shan):223-263年。

  7. 吳國
    大帝孫權:222-252年;
    會稽王孫亮:252-258年;
    景帝孫休:258-264年;
    烏程侯孫皓:264-280年。

  8. 西晉(265-317年)
    晉武帝司馬炎:265-290年;
    晉惠帝司馬衷:290-307年;
    晉懷帝司馬熾:307-313年;
    晉愍帝司馬鄴:313-317年。

  9. 東晉(317-420年)

    晉元帝司馬睿:317-322年;
    晉明帝司馬紹:322-325年;
    晉成帝司馬衍:325-343年;
    晉康帝司馬岳:343-345年;
    晉穆帝司馬聃:345-362年;
    晉哀帝司馬丕:362-366年;
    海西公司馬奕:366-371年;
    簡文帝司馬昱:371-373年;
    孝武帝司馬曜:373-397年;
    晉安帝司馬德宗:397-419年;
    晉恭帝司馬德文:419-420年。

Ⅱ 唐朝所有皇帝在位時間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於高祖李淵,終於哀帝,共20帝。唐朝時期,中國的封建社會達到了頂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為最。唐高宗後,武則天稱帝,國號「周」。 高祖李淵(566-635) 618年稱帝,在位9年,626年讓位於李世民 高祖李淵,陝西人,世襲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農民起義時,他乘機起兵攻入長安,建立唐朝。李淵是一個酒色之徒,並無雄才大略。退位後死於635年,時年70歲。 太宗李世民(598-649) 626年即位,在位24年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統一全國的一系列戰爭中,他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軍隊統帥,在即位後,又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實現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高宗李治(628-683) 649年即位,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無所作為,後期被武則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時年56歲。 中宗李顯(656-710) (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 中宗李顯,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後即位,但僅僅2月,被武後所廢。705年武後讓位與李顯,無所作為,被皇後韋氏毒死,時年55歲。 睿宗李旦(662-716) (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後擁立為帝,690年被廢。710年其子李隆基剿滅韋後,擁李旦為帝,712年讓位與李隆基,死於716年,時年55歲。 玄宗李隆基(685-761) (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為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使國庫豐盈,百姓安樂。但後期,卻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致使政治腐敗,「安史之亂」險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讓位與其子李亨,761年死,時年77歲。 肅宗李亨(711-762) 756年即位,在位7年 肅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亂」時被擁立為帝。死於762年,時年52歲。 代宗李豫(726-779) 762年即位,在位17年 代宗李豫,肅宗長子。762年被宦官擁立為帝。平亂守成,中才之主。死於779年,時年54歲。 德宗李適(742-805) 779年即位,在位25年 德宗李適,代宗長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為唐朝滅亡埋下了禍根。死於805年,時年64歲。 順宗李誦(761-806) 805年即位,在位八個月 順宗李誦,德宗長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給李純,806年死,時年46歲。 憲宗李純(778-820) 805年即位,在位15年 李純,順宗長子。憲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統一戰爭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亂以來的藩鎮割據的局面,在憲宗時,基本結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終被宦官所殺。時年43歲。 穆宗李恆(795-824) 820年即位,在位25年 穆宗李恆,憲宗第三子。穆宗是一個荒淫的皇帝,剛登位就縱情聲色。他企求長生不老,服葯過量而死,時年30歲。 敬宗李湛(809-826) 824年即位,在位3年 敬宗李湛,穆宗長子。826年12月被宦官殺死。時年18歲。 文宗李昂(809-840) 827年即位,在位14年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當政時宦官專權,文宗成為宦官的傀儡。死於840年時年32歲。 武宗李炎(814-846) 840年即位,在位6年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時,社會矛盾有一定的緩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葯而亡,時年33歲。 宣宗李忱(810-859) 846年即位,在位13年 宣宗李忱,憲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也因吃丹葯毒死,時年50歲。 懿宗李溫(833-873) 859年即位,在位14年 懿宗,宣宗長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腐敗,社會矛盾尖銳。死於873年時年41歲。 僖宗李儇(862-888) 873年即位,在位15年 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間發生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一度佔領長安。僖宗死於888年,時年27歲。 昭宗李曄(867-904) 888年即位,在位15年 昭宗李曄,懿宗第七子。被朱溫(即後梁太祖)所殺,時年38歲。 哀帝李拀(892-908) 904年即位,在位4年遜位 哀帝為昭宗第九子,907年讓位與朱溫,908年被朱溫所殺,時年17歲。 則天皇帝(624-705) 690年即位,在位15年 武則天於655年被高宗立為皇後,開始參與朝政,690年自立為帝,國號「周」,雖然稱帝十幾年,實際統治卻有五十多年。武則天當政期間,社會發展很快,國庫豐盈。她注意選拔人才,量才適用。她於705年讓位與李顯,同年病死,時年82歲。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Ⅲ 唐朝有多少個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是哪位

唐朝有21個皇帝,在位期間最長的是唐玄宗,在位45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Ⅳ 唐朝的各位皇帝及在位時間

一、
謚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廟號:高祖
帝名:李淵
輩份:第一代
在位:618——626(8年)
生卒:566——635(70歲)
皇考:北周唐國公李虎子李昺子
生母:獨孤氏
年號:武德(618——626)
陵墓:獻陵(今陝西省三原縣城東25公里之土原上)
二、
謚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廟號:太宗
帝名:李世民
輩份:第二代
在位:626——649(23年)
生卒:598——649(52歲)
皇考:高祖次子
生母:竇氏
年號:貞觀(627——649)
陵墓:昭陵(今陝西省禮泉縣東北)
三、
謚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廟號:高宗
帝名:李治
輩份:第三代
在位:649——683(34年)
生卒:628——683(56歲)
皇考:太宗第九子
生母:長孫皇後
年號:永徽(650——655)顯慶(656——661)龍朔(661——663)麟德(664——665)乾封(666——668)總章(668——670)咸亨(670——674)上元(674——676)儀鳳(676——679)調露(679——680)永隆(680——681)開耀(681——682)永淳(682——683)弘道(683)
陵墓:乾陵(今陝西省乾縣西北梁山上)
四、
謚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廟號:中宗
帝名:李顯
輩份:第四代
在位:683——684(1年)705——710(5年)
生卒:656——710(55歲)
皇考:高宗第七子
生母:武瞾
年號:嗣聖(684)神龍(705——707)景龍(707——710)
陵墓:定陵(今陝西省富平縣龍泉山上)
五、
謚號: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廟號:睿宗
帝名:李旦
輩份:第四代
在位:684——690(6年)710——712(2年)
生卒:662——716(55歲)
皇考:高宗第九子
生母:武瞾
年號:文明(684)光宅(684)垂拱(685——688)永昌(689)載初(689——690)景雲(710——712)太極(712)延和(712)
陵墓:橋陵(今陝西省蒲城縣北之豐山)
六、
謚號:則天順聖皇後
廟號:無
帝名:武瞾
輩份:第三代
在位:690——705(15年)
生卒:624——705(82歲)
皇考:武士彟
生母:楊氏
年號:天授(690——692)如意(692)長壽(692——694)延載(694)證聖(695)天冊萬歲(695)萬歲登封(695——696)萬歲通天(696——697)神功(697)聖歷(698——700)久視(700——701)大足(701)長安(701——704)神龍(705)
陵墓:與高宗合葬乾陵(今陝西省乾縣西北梁山上)
七、
謚號:少帝
廟號:無
帝名:李重茂
輩份:第五代
在位:710(十天)
皇考:中宗子
年號:唐隆(710)唐元(710)
八、
謚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廟號:玄宗
帝名:李隆基
輩份:第五代
在位:712——756(44年)
生卒:685——762(78歲)
皇考:睿宗第三子
生母:竇氏
年號:先天(712——713)開元(713——741)天寶(742——756)
陵墓:泰陵(今陝西省蒲城縣東北金粟山)
九、
謚號: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廟號:肅宗
帝名:李亨
輩份:第六代
在位:756——762(6年)
生卒:711——762(52歲)
皇考:玄宗第三子
生母:楊氏
年號:至德(756——758)乾元(758——760)上元(760——762)寶應(762)
陵墓:建陵(今陝西省禮泉縣東北之武將山上)
十、
謚號:睿文孝武皇帝
廟號:代宗
帝名:李豫
輩份:第七代
在位:762——779(17年)
生卒:726——779(54歲)
皇考:肅宗長子
生母:吳氏
年號:寶應(762——763)廣德(763——764)永泰(765——766)大歷(766——779)
陵墓:元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之檀山上)
十一、
謚號:神武聖文皇帝
廟號:德宗
帝名:李適
輩份:第八代
在位:779——805(26年)
生卒:742——805(64歲)
皇考:代宗長子
生母:沈氏
年號:建中(780——783)興元(784)貞元(785——805)
陵墓:崇陵(今陝西省涇陽縣北嵯峨山)

Ⅳ 唐朝一共有幾位皇帝哪個皇帝在位時間最長

共有21位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為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685年—762年),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712年至756年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
李隆基在位前期,勤於政事,政治清明,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但是在位後期逐漸貪圖享樂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且寵愛楊貴妃,加上軍事政策失誤,結果爆發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范圍。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征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政治制度。 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具有多元化特點,在詩、書、畫各方面涌現了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顏筋柳骨的顏真卿、柳公權,畫聖吳道子、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等。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海內外各國民族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 。
唐朝與當時阿拉伯帝國並列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 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Ⅵ 唐朝統治中國多少年.共有多少皇帝在位.他們的順序是怎樣的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
唐朝帝王世系
追認的先祖 廟號 謚號 姓名 在世年限 年號 在位時間
— 德明帝(高祖追崇) 皋陶 — — —
— 先天太上皇(玄宗追崇) 李敬 — — —
唐聖祖(高祖追崇) 玄元帝 李耳 前462—前302左右 — —
— 興聖帝(高祖追崇) 李暠 351—417 庚子 400-417
唐獻祖(高祖追崇) 宣帝 李熙 — — —
唐懿祖(高祖追崇) 光帝 李天錫 — — —
唐太祖(高祖追崇) 景帝 李虎 — — —
唐世祖(高祖追崇) 元帝 李昞 ?—573 — —
唐朝皇帝世系表 廟號 謚號 姓名 在位年限 年號
① 唐朝 618年—690年
高祖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淵 618-626 武德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 627-649 貞觀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683 永徽650年-655年
顯慶656年-661年
龍朔661年-663年
麟德664年-665年
乾封666年-668年
總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儀鳳676年-679年
調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開耀681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
中宗(被廢)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李顯 684 嗣聖684年
睿宗(被廢)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李旦 684-690 文明684年
光宅684年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
載初690年
② 武周690年-705年
​ 則天大聖皇帝 武曌 690-705 天授690年-692年
如意692年
長壽692年-694年
延載694年
證聖695年
天冊萬歲695年-696年
萬歲登封696年
萬歲通天696年-697年
神功697年
聖歷698年-700年
久視700年
大足701年
長安701年-705年
③ 唐朝 705年—907年
​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李顯 705-710 神龍705年-707年
景龍707年-710年
恭宗 殤皇帝 李重茂 710 唐隆710年
睿宗 (復辟)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李旦 710-712 景雲710年-711年
太極712年
延和712年
玄宗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756 先天712年-713年
開元713年-741年
天寶742年-756年
肅宗 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762 至德756年-758年
乾元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779 寶應762年-763年
廣德763年-764年
永泰765年-766年
大歷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孝文皇帝 李適 780-805 建中780年-783年
興元784年
貞元785年-805年
順宗 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 李誦 805 永貞805年
憲宗 聖神章武孝皇帝 李純 806-820 元和806年-820年
穆宗 睿聖文惠孝皇帝 李恆 821-824 長慶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826 寶歷824年-826年
文宗 元聖昭獻孝皇帝 李昂 826-840 寶歷 826年
大和827年-835年
開成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肅孝皇帝 李炎 840-846 會昌 841年-846年
宣宗 聖武獻文孝皇帝(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李忱 846-859 大中847年-859年
懿宗 昭聖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873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僖宗 惠聖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888 咸通 873年-874年
乾符874年-879年
廣明880年-881年
中和 881年-885年
光啟885年-888年
文德888年
昭宗 聖穆景文孝皇帝 李曄 888-904 龍紀889年
大順890年-891年
景福892年-893年
乾寧894年-898年
光化898年-901年
天復901年-904年
天祐904年
景宗 昭宣光烈孝皇帝 李柷 904-907 天祐 904年-907年

Ⅶ 有沒有詳細的關於唐朝歷代皇帝的在位時間及年號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廟號 謚號 姓名 統治時間 高祖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淵 618年~626年 武德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貞觀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683年 永徽650年~655年 顯慶656年~661年 龍朔661年~663年 麟德664年~665年 乾封666年~668年 總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儀鳳676年~679年 調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開耀681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 中宗 (為武後所廢)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李顯 684年, (以及705年~710年) 嗣聖684年 睿宗 (為武後所廢)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李旦 684年, (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684年 武周(690年~705年) 則天順聖皇後/武周聖神皇帝 武則天 684年~705年 光宅684年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 載初690年 中宗 (重新即位)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李顯 (見684年,) 705年~710年 神龍705年~707年 景龍707年~710年 睿宗 (重新即位)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李旦 (見684年,) 710年~712年 景雲710年~711年 太極712年 延和712年 玄宗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712年~713年 開元713年~741年 天寶742年~756年 肅宗 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756年~758年 乾元758年~760年 上元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寶應762年~763年 廣德763年~764年 永泰765年~766年 大歷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聖文皇帝 李適 780年~805年 建中780年~783年 興元784年 貞元785年~805年 順宗 至德弘道大聖大安孝皇帝 李誦 805年 永貞805年 憲宗 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 李純 806年~820年 元和806年~820年 穆宗 睿聖文惠孝皇帝 李恆 821年~824年 長慶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寶歷824年~826年 文宗 元聖昭獻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寶歷826年 大和827年~835年 開成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肅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會昌841年~846年 宣宗 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847年~859年 懿宗 昭聖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859年 咸通860年~873年 僖宗 惠聖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年~888年 咸通873年~874年 乾符874年~879年 廣明880年~881年 中和881年~885年 光啟885年~888年 文德888年 昭宗 聖穆景文孝皇帝 李曄 888年~904年 龍紀889年 大順890年~891年 景福892年~893年 乾寧894年~898年 光化898年~901年 天復901年~904年 天佑904年 昭宣 光烈孝皇帝 李祝 904年~907年 天佑904年~907年 武則天自立了周這個國號

Ⅷ 所有唐朝皇帝以及他們在位時間!(包括武則天)

唐帝王譜 歷史長河 帝王 帝王介紹 期間歷史事件 公元618年登基 公元626年去位 高祖(李淵) 出生:公元566年--去世:公元635年(在位8年) 高祖李淵,陝西人,世襲為唐公。李淵生於長安,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後姐。淵累任州刺史,煬帝時,被召為殿前少監、衛尉少卿。征高麗之役,任督運於懷遠鎮(今遼寧遼陽西北),大業十一年(615年)任山西河東撫尉大使,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農民起義時,時李密率瓦崗軍與洛陽王世充正相峙戰斗,李淵乘機進取關中。十一月攻克長安,建立唐朝。李淵是一個酒色之徒,並無雄才大略。退位後死於635年,時年70歲。 洛陽虎牢之戰,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登基 公元649年去位 太宗(李世民)8 出生:公元598年--去世:公元649年(在位23年)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統一全國的一系列戰爭中,他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軍隊統帥,在即位後,又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實現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玄武門之變,玄奘取經, 公元649年登基 公元683年去位 高宗(李治) 出生:公元628年--去世:公元683年(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無所作為,後期被武則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時年56歲。 葯王孫思邈, 公元690年登基 公元705年去位 則天皇帝(武則天)8 出生:公元624年--去世:公元705年(在位15年) 武則天於655年被高宗立為皇後,開始參與朝政,690年自立為帝,國號「周」,雖然稱帝十幾年,實際統治卻有五十多年。武則天當政期間,社會發展很快,國庫豐盈。她注意選拔人才,量才適用。她於705年讓位與李顯,同年病死,時年82歲。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暫無. 公元705年登基 公元710年去位 中宗(李顯) 出生:公元656年--去世:公元710年(在位5年) 中宗李顯,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後即位,但僅僅2月,被武後所廢。705年武後讓位與李顯,無所作為,被皇後韋氏毒死,時年55歲。 暫無. 公元710年登基 公元712年去位 睿宗(李旦) 出生:公元662年--去世:公元716年(在位2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後擁立為帝,690年被廢。710年其子李隆基剿滅韋後,擁李旦為帝,712年讓位與李隆基,死於716年,時年55歲。 暫無. 公元712年登基 公元756年去位 玄宗(李隆基)8 出生:公元685年--去世:公元761年(在位44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為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使國庫豐盈,百姓安樂。但後期,卻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致使政治腐敗,「安史之亂」險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讓位與其子李亨,761年死,時年77歲。 開元之治,李白詩詞,鑒真東渡,安史之亂, 公元756年登基 公元762年去位 肅宗(李亨) 出生:公元711年--去世:公元762年(在位6年) 肅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亂」時被擁立為帝。死於762年,時年52歲。 杜甫, 公元762年登基 公元779年去位 代宗(李豫) 出生:公元726年--去世:公元779年(在位17年) 代宗李豫,肅宗長子。762年被宦官擁立為帝。平亂守成,中才之主。他在平定"安史之亂"時被封為兵馬大元帥,在位時遭到吐蕃的進攻,失地逃亡.死於779年,時年54歲。 暫無. 公元779年登基 公元805年去位 德宗(李適) 出生:公元742年--去世:公元805年(在位26年) 德宗李適,代宗長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為唐朝滅亡埋下了禍根。死於805年,時年64歲。 暫無. 公元805年登基 公元805年去位 順宗(李誦) 出生:公元761年--去世:公元806年(在位0年) 順宗李誦,德宗長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給李純,806年死,時年46歲。 暫無. 公元820年登基 公元824年去位 穆宗(李恆) 出生:公元795年--去世:公元824年(在位4年) 穆宗李恆,憲宗第三子。穆宗是一個荒淫的皇帝,剛登位就縱情聲色。他企求長生不老,服葯過量而死,時年30歲。 暫無. 公元805年登基 公元820年去位 憲宗(李純) 出生:公元778年--去世:公元820年(在位15年) 李純,順宗長子。憲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統一戰爭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亂以來的藩鎮割據的局面,在憲宗時,基本結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終被宦官所殺。時年43歲。 暫無. 公元824年登基 公元826年去位 敬宗(李湛) 出生:公元809年--去世:公元826年(在位2年) 敬宗李湛,穆宗長子。他在位的時候宦官的勢力太大.826年12月被宦官殺死。時年18歲。 暫無. 公元827年登基 公元840年去位 文宗(李昂) 出生:公元809年--去世:公元840年(在位13年)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當政時宦官專權,文宗成為宦官的傀儡。他在位的時候也曾希望能剿滅宦官,但是失敗.死於840年時年32歲。 甘露事件, 公元840年登基 公元846年去位 武宗(李炎) 出生:公元814年--去世:公元846年(在位6年)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時,社會矛盾有一定的緩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葯而亡,時年33歲。 暫無. 公元846年登基 公元859年去位 宣宗(李忱) 出生:公元810年--去世:公元859年(在位13年) 宣宗李忱,憲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他在位期間,注重考核官員,天下小康,他推崇佛教,也因吃丹葯毒死,時年50歲。 暫無. 公元859年登基 公元873年去位 懿宗(李漼) 出生:公元833年--去世:公元873年(在位14年) 懿宗,宣宗長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腐敗,社會矛盾尖銳。死於873年時年41歲。 暫無. 公元873年登基 公元888年去位 僖宗(李儇) 出生:公元862年--去世:公元888年(在位15年) 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間發生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一度佔領長安。僖宗死於888年,時年27歲。 黃巢起義, 公元888年登基 公元904年去位 昭宗(李曄) 出生:公元867年--去世:公元904年(在位16年) 昭宗李曄,懿宗第七子。被朱溫(即後梁太祖)所殺,時年38歲。 暫無. 公元904年登基 公元908年去位 哀帝(李拀) 出生:公元892年--去世:公元908年(在位4年) 哀帝為昭宗第九子,907年讓位與朱溫,908年被朱溫所殺,時年17歲

求採納

Ⅸ 唐朝所有皇帝的年號和在位時間是什麼

武德 高祖 李淵 (618) 53 9 70 父李柄,襲封唐國公,隋柱國大將軍 年七歲襲封唐國公。大業中任岐州辭史,滎陽與樓煩二郡太守、殿內少監、衛尉少卿,大業十三年(617年)任太原留守,同年五月起兵反隋,十一月攻入長安,立楊帝孫代王楊侑為帝(恭帝),國號唐,改元武德 武德、貞觀 太宗 李世民 (626) 28 24 51 高祖次子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在宮城玄武門發動兵變,殺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及其諸子,遂被立為太子,同年八月即皇帝位,尊高祖為太上皇 貞觀、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風、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 高宗 李治 (649) 22 35 56 太宗第九子 即位前封晉王,貞觀十七年(643年)以其長兄太子承乾被廢而被立為太子,太宗死,嗣位 光宅、垂拱、永昌、載初、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是、長安、神龍 則天順聖皇後 武照 (690) 67 16 82 井州文水人,父武士躍,貞觀中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 高宗皇後,與高宗並稱「二聖」,參與朝政,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死,中宗李顯即位,照臨朝稱制,次年廢中宗,立四子李旦,載初元年(690年)廢李旦,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都洛陽,史稱「武周」 嗣聖、神龍、景龍 中宗 李顯 (683)(705) 28 2,6 55 高宗第七子 以皇太子嗣位,則天皇後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年)武氏廢帝為廬陵王,遷房州。聖歷元年(698年)召還東都,復位為皇太子,神另元年(705年)正月,張柬之乘武則天病危,擁中宗復位,復國號為唐 文明、景雲、太極、延和 睿宗 李旦 (684)(710) 23 7,3 55 高宗第八子 684年,武後廢中宗,立李旦為帝,武後稱帝,降李旦為皇嗣。中宗復位後,封旦為相王。景龍四年(710年)韋後毒死中宗,臨朝攝政,臨淄王李隆基(李旦之子)誅韋後,擁李旦為帝。712年,旦讓位於太子隆基,自稱太上皇 先天、開元、天寶 玄宗 李隆基 (712) 28 45 78 睿宗第三子 即位前封楚王,後封臨淄王,景龍四年(710年)韋後毒死中宗,李隆基等誅韋後,擁李旦為帝,隆基被立為皇太子,712年,受禪即位 至德、乾元、上元、寶應 肅宗 李亨 (756) 46 7 52 玄宗第三子 初封陝王,蓰封忠王,開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被廢,李亨被立為皇太子,755年,安祿山叛亂,次年六月陷潼關,亨隨玄宗出逃,至馬嵬驛,與玄宗分道,北上靈武,七月,即帝位於靈武,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寶應、廣德、永泰、大歷 代宗 李豫 (762) 37 18 54 肅宗長子 初封廣平郡王,後封楚王,蓰封成王,758年被立為皇太子,762年以太子嗣位 建中、興元、貞元、寶應 德宗 李適 (779) 38 27 64 代宗長子 初封奉節郡王,進封魯王、雍王、764年被立為皇太子,代宗死,以太子即位 永貞 順宗 李誦 (805) 45 46 德宗長子 初封宣城郡王,進封宣王,德宗即位後立為皇太子,以太子即位,改元永貞,實行革新,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逼帝退位,稱太上皇,在位實八個月 元和 憲宗 李純 (805) 28 16 43 順宗長子 初封廣平郡王,順宗時被立為皇太子,永貞元年(805年)八月,被官逼順宗退位,擁立太子 元和、長慶 穆宗 李恆 (820年) 26 5 30 憲宗第三子 初封建安郡王,進封遂王,元和七年被立為皇太子,憲宗死,以皇太子即位 長慶、寶歷 敬宗 李湛 (824年) 16 3 18 穆宗長子 初封鄂王,長慶二年被立為太子,穆宗死,以太自嗣位,後被宦官劉克明殺死 寶歷、大和、開成 文宗 李昂 (827) 19 14 32 穆宗第二子 即位前封江王,宦官劉克明等殺敬宗,擁其弟李昂既帝位 開成、會昌 武宗 李炎 (840) 27 7 33 穆宗第五子 即位前封穎王,開成五年(840年)正月,文宗病重,宦官仇士良等擁立李炎為皇太弟,廢太子成美為陳王,文宗死,炎以皇太弟嗣位,後以服用金丹病死 會昌、大中 宣宗 李忱 (846) 37 14 50 憲宗第十三子,穆宗弟 穆宗時封光王,武宗時立為皇太子叔,武宗死,由宦官擁立為帝,後服用長生葯中毒而死 大中、咸通 懿宗 李凗 (859) 27 15 41 宣宗長子 武宗時封鄆王、宣宗死,宦官王實等矯詔,立以為皇太子,旋即位 咸通、乾符、廣明、中和、光啟、文德 僖宗 李擐 (873) 12 16 37 懿宗第五子 即位前封晉王,懿宗病死,宦官劉行深等殺懿宗年長諸子,立擐為皇太子,懿宗死,擐嗣位 文德、龍紀、大順、景福、乾寧、光化、天復、天佑 昭宗 李曄 (888) 21 17 38 懿宗第七子 懿宗時封壽王,僖宗病死,宦官楊復恭立曄為皇太弟,僖宗死,曄即位,天復四年(904年)朱全盅、忠逼帝遷都洛陽,同年八月殺之 天佑 哀帝 李祝 (904) 13 4 17 昭宗第九子 乾寧時封輝王,天復四年(904年)八月,朱全忠殺宣帝,立祝為皇帝,天佑四年(907年)帝僤位於朱全忠,唐亡,帝被封為濟陰王,次年被鴆殺

閱讀全文

與唐朝在位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