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珊瑚礁ESR測年的最大年限
業渝光和傑刁少波
(地質礦產部海洋地質研究所)
珊瑚礁的放射性同位素年齡測定對古氣候學、古海洋學及構造運動等研究有著重要意義,通常使用14C和鈾系方法進行測年。這兩種測年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測年的年限較短,14C法一般在4萬a之內,230/234U法也不超過35萬a,遠不能滿足生物礁地質學研究的需要;其次,對樣品保持化學封閉體系的要求較為苛刻,否則得出的年齡不是偏年輕就是偏老。由此看來,生物礁碳酸鹽的放射性同位素測年基本上沒有突破35萬a的界限,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地質學家,致使許多研究成果沒有得到放射性同位素年代的證據。
ESR方法是一種新的第四紀測年方法,通過與14C和鈾系方法測年結果的對比,證明珊瑚礁的ESR年齡在35萬a內是可靠的,是測定珊瑚礁年齡的一個有效工具。Radtke等(1988)曾報道過巴貝多礁島上兩個珊瑚礁的ESR年齡,一個由100%文石組成的樣品年齡為80.8萬a;另一個由60%文石組成的樣品年齡為90.8萬a,這是以前報道的珊瑚礁最老的年齡。為何如此老的珊瑚礁樣品還沒有方解石化,他們解釋是由於巴貝多礁島比較乾旱的緣故。目前,珊瑚礁ESR年代學研究的對象大都是文石質珊瑚,當珊瑚中文石含量降為20%時,其ESR年齡明顯地偏年輕。完全方解石化珊瑚的ESR年齡未見報道過。
海洋地質研究所在西沙施工的3口鑽井中,文石質珊瑚礁僅限於孔深30m左右,此時年代也不過20萬~30萬a,孔深30m以下以方解石為主,很難找到文石質的樣品。鑒於這種情況,我們決定用ESR方法對完全方解石化的珊瑚礁樣品進行開拓性探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樣品取自西琛一井28~143m間,經X光衍射測定,樣品中方解石都在98%以上,表明這些樣品幾乎已完全方解石化。樣品用60Co源進行了較大劑量(<2400Gy)的人工輻照,經ESR波譜測定,發現g=2.0000和g=2.0031兩個ESR信號隨輻照劑量的增大而增大。天然劑量樣品的g=2.0000峰值較小,不易辨認,而g=2.0031的ESR信號是第三紀古老貝殼中的主要信號,故選用g=2.0031作為測年信號。測定結果表明,西琛一井孔深38.6、123和143m處的珊瑚礁的ESR年齡分別為38.8萬、85.8萬和125.8萬a。
沒有任何測年方法可以驗證這幾個ESR年齡是否可靠,只能用有孔蟲生物地層學和岩石學的特徵來檢驗。Globorotalia tryneatulinoides是第四紀標准化石,在熱帶地區以該種的首次出現作為第三系和第四系的界限,在西石一井中這個界限位於孔深210m處,即大約1.9Ma左右。在孔深98.36m處是核型石灰岩與頂部具有滯留礫石沉積的粒泥灰岩分界面,而且是一個旋迴層界面,此處是中更新統的底界,年齡為70萬a。根據孔深和幾個年代界限插入代進38.6、123和143m所求得的年代和我們的ESR年齡一致,說明這些ESR年齡可靠。孔深143m處的126萬a是迄今報道最老的珊瑚礁ESR年齡。
在研究中發現,並不是每個方解石化的珊瑚礁樣品都可以得到可信的ESR年齡,只有那些在磁性飽和劑量時ESR信號Imax大的樣品才可以得到可信的年齡,而Imax小的樣品的ESR年齡偏小,這是因為它們已趨向磁性飽和狀態,即使處在較老的地層中也不再接受天然輻射劑量。上述3個樣品Imax都很大,遠沒有達到磁性飽和,因此,推斷ESR方法測定上新世珊瑚礁的年齡看來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甚至可能更老些,這對於第四紀礁相地質學家來說無疑是一個令人鼓舞的信息。
(海洋地質動態,1990,第6期,5~6頁)
Ⅱ 海缸珊瑚的壽命一般幾年
三年左右吧
Ⅲ 珊瑚骨用多長時間失效
看使用目的。如果是活石作為裝飾海水缸的基石及反硝化系統的載體,正常飼養永遠不會失效。如果做為過淡水飼養的濾材料,一般2年左右需要更換。
Ⅳ 海水缸 養多久
看設備情況及用哪種系統,單養魚還是養軟體,養硬珊瑚。按現在主流的柏林系統,活石開缸法,做礁岩缸,大約1-2個月。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海水缸養水過程中要測量總氨和NO2(亞硝酸鹽),如果能保持這兩項指標合格,那麼海水缸養水就成功一半了。
其次,海水缸養水的時間長短,還需要根據NO3(硝酸鹽)含量來確定。如果NO3含量達到標準的話,那就可以嘗試著放養魚了。
有發現顯示,海水缸中的NO3其實是由活石海鹽還有自來水中帶入的,並不是由硝化細菌轉化而來的。所以NO2是否合格與NO3是否高沒什麼關系的。
有專業的海水魚飼養者曾經總結過,認為:一般養SPS才會特別注意NO3(也就是為什麼養SPS要用純凈水),LPS的話對NO2更為敏感,一般養LPS,NO3高也沒問題,而且現有NO3的處理方式也不太給力,NO3去除器、反應器、NO3去除棉、草缸等等是能去除一小部分NO3,但是和NO3的轉化數度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可以說老缸子NO3肯定比較高,而新缸的NO3低是因為魚缸里沒有多少能轉化為NO3的物質存在。
Ⅳ 魚缸里養珊瑚最長的可以活多少年
養得好,活個5~6年都行。
珊瑚蟲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在白色幼蟲階段便自動固定在先輩珊瑚的石灰質遺骨堆上,珊瑚是珊瑚蟲分泌出的外殼,珊瑚的化學成分主要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形態多呈樹枝狀,上面有縱條紋,每個單體珊瑚橫斷面有同心圓狀和放射狀條紋,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珊瑚不僅形象像樹枝,顏色鮮艷美麗,可以做裝飾品,並且還有很高的葯用價值。
Ⅵ 如何控制海水缸光照的時間
海水缸
海水缸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充足的光照,而且正確的光照是促進其光合作用進行的原動力,在海水水族箱里,光照亦是海水生物存活與生長的決定因素。良好的光照可以讓海水缸的造景呈現出最美的景觀。同時,光強、光譜組成和光照時間都要適配其中海水生物的需求,這樣才能保持海水缸的美麗和其中水族生物的健康。
隨著水族照明設備的發展和定時器的應用,從技術角度而言,人工模擬出自然晝夜甚至月夜的環境狀態是完全辦得到的。研究結果表明,若以400-470nm的藍色熒光燈作為每日照明的開啟和結束,對於水族生物是很有好處的。而每日的主要光照時段8-10小時可以採用金屬鹵素燈。想通過延長照明時間來彌補光強的不足,這是沒有太多作用的。而夜晚的模擬,比方說完全黑暗時段,也要保證光照的充足和強度。同時,把其它光源的干擾,如窗戶透進的光亮,盡量減到最小。當然,最好是把水族箱的時間節奏調整得與你自己的作息時間相適應,為維持穩定且有規律的光照時間,要盡可能避免照明的突然開或關。
海水缸中正確的光照則是光合作用的促進劑,這對於人工水族箱內的攜共生藻軟體動物之生存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先決條件。由光合作用,光能被轉換成化學能,同時釋放氧氣。光反應藉助於光合色素而發生,其中最重要的物質便是葉綠素。各種不同的光合色素分別吸收與其相對應波長區的光波。
Ⅶ 珊瑚缸里的造流要一直開嗎
珊瑚缸最好用造浪,不是用普通的造流。造浪泵可以有自動夜間模式,即有光線時進行人工設置的強度造浪,自主感知關燈後以最小流量造流。這樣就能一直開著。
Ⅷ 海水缸養殖珊瑚,要注意些什麼
海水缸養殖珊瑚注意事項:
1、每星期換水20%。
確定新水不包含氯和重金屬,PO4,NO3,Cu....它可能影響珊瑚的健康或令不必要的藻類生長,在混合化學鹽之前宜先用DIfilter過濾新水比較好,RO或DI過濾器能除去自來水當中的化學品。
新的鹹水鹽分應在1.022到1.024之間,盡可能保持穩定的鹽分,不應時常改變。每日測試pH值是很重要的,較方便的方法是用電子pH表(控制在8.1-8.4)。
2、注意鈣350ppm)。
水的鈣水平對那些硬珊瑚很重要,它本身將會使用許多鈣建立他們的骨骼,水中的鈣將會逐漸減少。當鈣跌落350ppm是危險的。使用鈣氯化物保持在400ppm為佳。
3、慎防阿摩尼亞(Ammonia),亞硝酸鹽(No2)污染。
成熟的魚缸不應有阿摩尼亞問題,將任何珊瑚放入魚缸之前,必須等候,直到魚缸的氮化合物循環(Nitrogen-cycle)完畢。
先把容易飼養的魚類(如:雀鯛科)放到缸中幫助引發氮化合物循環,一些硝化細菌濾材(如Aqua-chargers)對加速氮化合物循環有積極作用。此外,從他人的缸中取一點沙,放到魚缸里亦可加快完成N-cycle。這個完善的氮化合物循環會可能要一兩個月至半年的時間才告完成。
4、減少硝酸鹽(No3)污染(應保持在20ppm之下)。
需要充足份量的活石魚缸一起循環,厭氧菌的成長或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避免過份喂飼以致系統負荷過重,每天喂一次魚就足夠。
5、充足活石和活砂。
活石和活砂是天然的過濾系統,他們能減少No3,也能提供魚兒隱藏空間,減少壓迫感。
6、適當的照明。
太弱的照明將會減少無脊椎動物的成長以及破壞系統的平衡,鹵素燈/PL燈配合時間制(Timer)每天照明8-10小時。
7、溫度(22-25C°)
魚缸水的溫度可能比室溫高,電器(如鹵素燈,潛水泵)會不斷地產生熱力。對水表面吹的風扇將會有助於冷卻水溫(2C-3C)。較方便的方法是裝置一個水冷機。
Ⅸ 魚缸里的珊瑚沙需要換新的么,還是一年或者半年洗一次就好
與魚缸的大小、魚的多少和放沙的多少有關。8分之1水面厚珊瑚沙的話可用2到4年,半年把沙翻一翻。
珊瑚沙的成分
以珊瑚碎屑為主並有石灰藻、有孔蟲、棘皮動物碎片組成的鈣質砂。鈣質含量達90%,主要分布在珊瑚島或珊瑚礁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