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退休後發現單位未繳納社保,可以要求單位給予經濟補償嗎怎樣算補償,是否有期限
退休後如果發現單位未給你繳納社保,要看簽訂勞動合同時也沒有交養老保險,如果合同沒有,一般也不會補償。
B. 關於沖裁期限和社保補償的糾紛!
一、關於社保和工資是沒有仲裁時效的,所以你隨時都可以起訴
二、你已經自已交了保險,就只能起訴,要求單位現金給予社保賠償,賠償多少是按你這幾年自已繳了多少錢,單位交的部分就由單位賠償,但仲裁是以調解為主,最終是經過協商雙方都同意的金額為准。
三、企業不簽訂勞動合同已經違法,要求雙倍工資已經超過一年的時效不能在申請了,如果你不想幹了,還可以要求企業賠償經濟補償金
C. 企業未為員工繳納社保,員工也辭職了,結算工資和補償金有時間限制嗎
單位違法員工可以隨時辭職,單位要在次月內把工資支付全部完畢,也要工作年限支付你經濟補償金,如果不給你辦理,你先到社保局反應再到勞動監察大隊舉報投訴未繳納社會保險的事情,最後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單位補發工資和支付經濟補償金
D. 養老保險補繳是否有期限規定
只要在到法定退休年齡前,都可以在戶籍地社保局申請補繳中間斷繳的養老保險年限。
E. 個人補交社保 最長是多少期限
社會保險是強制險,對此《勞動法》有明確規定:
「第七十條
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七十二條
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其具體操作應按照《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相關規定進行;
第四條繳費單位、繳費個人應當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十條繳費單位必須按月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報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數額,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後,在規定的期限內繳納社會保險費。
F. 社保補繳有時間限制嗎
沒有時間限制,社保只要繳納一定年限就可以。參保人員從參加社會保險之日算起,就建立了個人繳費記錄,那麼中間有欠費的屬期,補繳之後,個人繳費流水沒有間斷,個人繳費年限自然就連續計算了。
社保是算累計的。在累計滿15年。年齡達退休要求,就不需要進行補繳;以個人名義參保的,如果漏繳不能夠進行補繳,只有由單位原因造成的漏繳才能夠進行補繳,並且補繳五險。
如果單位沒有做申報(沒有給開戶)的只能補繳養老。繳納一段時間後,中斷想補繳地可以找代理公司補繳。
繳費單位(不含個體、自由職業者)漏繳職工養老保險費的,應帶以下材料到各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基本養老保險費個案補繳:職工檔案和養老保險手、《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申請表》、勞動合同、工資發放明細表員工補繳當月個稅證明等。
社會保險
1.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2.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3.在我國,社會保險 (Social Insurance) 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另外,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並承擔最終的責任。但是勞動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繳費義務,並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
4.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在討論社會保險的歷史時就不能把社會保險從保障中抽出來。
5.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建立社會保險基金,對參加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在喪失勞動能力或失業時給予必要的物質幫助的制度。社會保險不以盈利為目的。
6.社會保險主要是通過籌集社會保險基金,並在一定范圍內對社會保險基金實行統籌調劑至勞動者遭遇勞動風險時給予必要的幫助,社會保險對勞動者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
7.只要勞動者符合享受社會保險的條件,即或者與用人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或者已按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即可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中的核心內容。
G. 補償金有年限嗎
一般人認為, 企業 在與勞動者方解除勞動合同時,根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該根據其工作期限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以上一年度平均工資為基數,為滿一年補償一個月,但最長不超過十二個月。實際上,這種觀點存在誤區,需要進行具體分析。
實際上,根據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有:
第二十四條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第二十七條 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後,可以裁減人員。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
同時,根據勞動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結合《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相關規定:
第五條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准發給經濟補償金。
第七條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第八條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第九條 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的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可見,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合同的情況下及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企業支付的經濟補償金最長不能超過12個月,但像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及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情況下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的期限就不受12個月的限制,所以,一提到支付經濟補償金就認為有最高不超過12個月限制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沒有完整的理解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H. 試用期不為員工買社保,員工辭職可以獲得補償有時間限制嗎
入職一個月內就得買社保的啦,不過確實不少試用期內沒買社保的公司。事後已買,就很難以這個為理由,而且就算用這個理由也要有前置的程序的。而且現在社保問題歸社保局管,勞動仲裁不會裁定的,只能找社保局。
I. 4050社保補貼當時未申請會過期嗎有無時間限制
沒有申請時間限制,有領取年限限制,最多領取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