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一般是多長時間依據是什麼
明確規定
《中華復人民制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七十三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的,納稅擔保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發出限期繳納稅款通知書,責令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5日。
未明確規定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規則>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78號)第十二條「稅務機關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的,除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外,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一般不超過三十日。
拓展資料
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責令違法行為人停止和糾正違法行為,以恢復原狀,維持法定的秩序或者狀態,具有事後救濟性。
處罰,只是保證法律實施的一種手段,不是目的。對違法行為給予處罰,目的在於維護社會秩序。因此,在對違法行為人給予行政處罰的時候,要同時責令行為人改正違法行為,不能以罰了事,讓違法行為繼續下去。否則就使行政處罰成了違法行為的「通行證」,這是要絕對禁止的。
參考資料網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
❷ 根據最新規定。行政處分中的警告和行政處罰中的責令期限改正一樣嗎
本身行政處來分和行政處罰就不是一碼自事,行政處分是指某個人因某個問題,受到了處分,這個處分是針對個人的,比如警告,書面或口頭的,告誡你以後注意,提醒你以後不再這樣,,,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對下屬單位的管理情況,比如某個單位違法了,當然是部門法,行政機關就要對這個單位下達責令期限改正等,,,行政處罰決定,這個責令期限改正,是針對單位的,是具有約束力的,強制的,以達到符合要求,規定,來規范正常的市場經營,表述不好,你慢慢理解吧
❸ 工商部門進行行政處罰,責令限期改正是不是前置條件呢如果沒有限期改正可以處罰嗎
責令限期改正不是前置條件,如果行政機關在監督中發現你的問題,根據情節嚴重情況,可以責令改正《一般指輕微違法,改正即可的,拒不改正就視為情節嚴重》,拒不改正就可以行政處罰,但是行政處罰法也明確規定《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三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在行政處罰的程序中,必須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事實,如果不這樣做,就是以罰代管,就違反行政處罰法規定的執法程序,就是錯案
❹ 行政處罰中的責令限期更改和警告有什麼區別
很好理解呀!
舉個例子,例如你開一個門店,在店門口亂搭亂建,那麼城管部門就會給你下達一個限期更改通知書,限你在幾天之內自行拆除違章建築,如果超出了時間限制你仍然沒有拆除,那麼城管部門會對你進行強制拆除!!!這就叫做限期責令更改!!也可以理解成為限期更改自己所犯的法律法規!
然而警告!!同樣你開一個門店,賣假貨讓工商部門查處,因為是第一次,工商部門會給你下發一個行政警告,警告你如果在讓人舉報買假貨,就會對你進行查封或者現金處罰!這叫做警告!!
兩者的區別在於一個是限期整改自己所犯的錯誤,一個是下次如果再犯,會對你加重處罰!!
❺ 什麼是責令改正或責令限期改正
http://www.jcrb.com/zyw/n31/ca458633.htm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有關行政處罰的規定,大多設有"責令改正或限期改正"的規定。
所謂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責令違法行為人停止和糾正違法行為,以恢復原狀,維持法定的秩序或者狀態,具有事後救濟性。
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既可以單獨適用,亦可以和行政處罰合並適用。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這一規定實際上是為行政處罰機關設置了一種作為義務,即針對違法行為,不能僅實施行政處罰了事,而應當責令改正違法行為。
❻ 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與行政處罰有什麼關系
在執法過程中對違法行為的查處,經常運用責令改正和行政處罰等行政執法手段。 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與行政處罰是兩個有密切聯系的不同概念。《行政處罰法》第23條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二者的區別如下:一是概念不同。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定程序所給予的法律制裁;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過程中對違法行為人發出的一種作為命令。二是性質不同。行政處罰是法律制裁、懲治;而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目的是要求違法行為人履行法定義務,停止違法行為,其本身並不是制裁。三是具體表現形式不同。行政處罰有警告、罰款、沒收、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執照和拘留等;而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因各種具體違法行為不同而分別表現為停止違法行為、責令退還、責令賠償、限期拆除、限期整改等形式。二者又存在著密切聯系:一是起因相同,均由相對人的違法行為而引起。二是目的一致,二者雖然在表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無論是懲罰還是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其目的都在於維持正常的行政管理秩序,保護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三是同步進行,在實施行政處罰時,往往同時責令違法行為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查明用人單位確有違反勞動法律、法規行為的,無論是否給予行政處罰,均應責令其改正。
❼ 責令改正、限期改正與行政處罰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行政處罰是一種法律制裁,是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行政處罰法》規定的程序所給予的制裁。責令改正或限期改正違法行為則是行政機關在處罰過程中要求違法行為人停止或改正違法行為,是對違法行為人發出的一種作為命令,而不是行政處罰,並未科處新的義務。 二、內容不同 行政處罰是一種懲戒,是對違法行為人的人身自由、財產權利的一種限制或剝奪,從而引起警戒。責令改正或限期改正不是制裁,而是對違法行為的後果及其違法行為本身的糾偏,要麼是停止違法行為,要麼是消除違法行為引發的不良後果,表現為多種形式。 三、行政處罰的形式和責令改正形式有別行政處罰可分為警告、罰款、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或執照、拘留、勞動教養等。責令改正或糾正的形式因各種具體違法行為不同而分為停止違法行為、責令退還、責令賠償、責令改正、限期拆除、限期治理等等。 四、行政處罰和責令改正的直接目的有差別行政處罰是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違法行為的懲戒,是違法必究原則的體現,目的是使違法行為人因害怕受罰而不敢違反行政管理秩序;責令改正則是迫使當事人停止違法或履行法律規定的守法義務,以糾正被破壞的社會關系和利益。 政處行罰和責令改正二者也有關系。行政處罰和責令改正均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違法行為引起的;二者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均是為了維護行政管理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二者都是從不同角度針對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是從懲戒角度對付違法行為,責令改正則是正面命令違法行為人停止違法,並糾正違法行為造成的後果。行政處罰告誡違法行為人不得再違法,否則就受罰。責令改正就是不得違法,違法了要恢復原狀,要糾正,必須履行義務。 行政處罰和責令改正的聯系緊密還在於,在實施行政處罰時,往往同時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或糾正違法行為,這也可以看成行政處罰法律適用的一個方面。為此《行政處罰法》明確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❽ 責令限期改正,指的是多少日內
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的時間在30日內,其他行政機關一般也是相同期限。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規則>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78號)第十二條:
稅務機關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的,除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外,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一般不超過三十日。
(8)行政處罰中責令改正期限擴展閱讀
由於理解上的不同,個別行政機關在具體實施中往往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第一、個別行政機關往往輕視責令改正。《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但在一些行政機關製作和下達的文書中缺少責令改正環節,存在重處罰、輕整改傾向。有的即使下達了責令整改意見,對是否整改,整改的成效,也沒有跟蹤和有關反饋的記載。
第二、個別行政機關把責令改正與行政處罰相混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規定了行政處罰的種類共有七種,但不包含「責令改正」。
一些行政機關把「責令改正」列在下達給當事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的處罰種類中,同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產品、沒收違法所得和處以罰款等處罰手段並列,顯然是不恰當的。
第三、個別行政機關責令改正的內容不明確。要求當事人責令改正的違法行為應該明確、具體,有針對性。有的行政機關對當事人提出的整改要求就是「責令改正」,缺少改什麼、怎麼改的內容。由於過於簡單化,往往改正的效果不佳,甚至流於形式,起不到責令改正的應有作用。
❾ 責令限期改正是否屬於行政處罰
不是的。不在行政處罰種類中,責令限期改正是一種行政措施,行政處罰是一種懲戒,是對違法行為人的人身自由、財產權利的一種限制或剝奪,從而引起警戒。責令改正或限期改正不是制裁,而是對違法行為的後果及其違法行為本身的糾偏,要麼是停止違法行為,要麼是消除違法行為引發的不良後果,表現為多種形式。
因為處罰需要走程序,需要一段時間,但行政部門不能等到在行政處罰程序結束後才告知當事人需要改正,這樣就造成了行政糾錯不及時,因此,在發現違法行為的同時,應當及時責令當事人改正,這是防止違法行為後果進一步加大的重要手段。
可參考http://www.xjds.gov.cn/n7380/n162797/n163203/n164750/652631.html
❿ 行政處罰中責令改正的適用
責令改正是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而採取的,其他法律法規中也可能直接規定對違法行為可以責令改正。也就是說,處罰時必須責令被處罰人改正違法行為(如果是終止資格等行政處罰被處罰人可能不復存在的是否必要值得商榷),其他違法行為雖可能不處罰,但仍可給予責令改正。
責令改正一般分為責令立即改正和責令限期改正,以法律規定為准,可選擇適用的按照違法行為之輕重緩急決定。
個人認為責令改正本身並不具有獨立的強制性,如未按要求改正且法律未規定強制其執行手段的仍只可反復責令其改正,因為法律可能未規定不改正的後果,也未有保障責令改正決定得以強制實施的手段。
責令改正一般可以「責令改正通知書(決定書)」等形式下發,不同的部門有不同的規定,也可在檢查筆錄或詢問筆錄等、處罰決定書等文書中載明責令改正的法律依據、責令改正的要求、期限等內容。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