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官員免職多長時間復出
樓主你好。關於這一問題,應看為什麼被免職而論。
1、職務升遷。原任職務自然被免去。
2、正常調動。因工作需要另任它職,需免去原任職務。
3、任職年齡到。原任職務自然被免去,或退休,或安排到二線做適當工作,原級別待遇不變。
4、任職期限到。原任職務自然被免去,另行任命與原級別相同的職務。
5、有問題。非免職不可時是必須免職的,一般是另行安排適當工作,但職務會比原任職低半級、級別待遇一般不變。需要說明的是,免職一般是問題不太嚴重。有的可能過了兩年左右即可擔任與原職級別相對應的職務,有的可能就不行。
B. 領導幹部免職後又啟用任職年限怎麼算
領導被免職期間不能計算領導任職年限,免職之前可與重新啟用合並計算。
C. 黨政領導幹部撤職處分期間滿多久才能任用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相關規定:
第七條 行政機關公務員受處分的期間為:
(一)警專告,6個月;
(二)記過,屬12個月;
(三)記大過,18個月;
(四)降級、撤職,24個月。
第九條 行政機關公務員受開除處分的,自處分決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與單位的人事關系,不得再擔任公務員職務。
行政機關公務員受開除以外的處分,在受處分期間有悔改表現,並且沒有再發生違法違紀行為的,處分期滿後,應當解除處分。解除處分後,晉升工資檔次、級別和職務不再受原處分的影響。但是,解除降級、撤職處分的,不視為恢復原級別、原職務。
D. 幹部任免公示期限是多少天
幹部任免公示期為7—15天。幹部任免的做法是:
1、黨委(黨組)研究確定擬任人選後以一定方式發布公告。
2、由組織(人事)部門受理群眾意見。
3、調查核實群眾反映的問題,並向署名或當面反映問題的群眾反饋調查核實結果。四是根據調查核實情況提出處理意見,決定是否實施對幹部的任用,並予以公布。公示期一般為7—15天。
(4)免職的期限擴展閱讀:
幹部上任的資格有:
1、提任縣處級領導職務的,應當具有五年以上工齡和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
2、提任縣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的,一般應當具有在下一級兩個以上職位任職的經歷。
3、提任縣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由副職提任正職的,應當在副職崗位工作兩年以上;由下級正職提任上級副職的,應當在下級正職崗位工作三年以上。
4、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廳局級以上領導幹部一般應當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5、應當經過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或者組織(人事)部門認可的其他培訓機構的培訓,培訓時間應當達到幹部教育培訓的有關規定要求。確因特殊情況在提任前未達到培訓要求的,應當在提任後一年內完成培訓。
6、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7、符合有關法律規定的資格要求。提任黨的領導職務的,還應當符合《中國共產黨章程》等規定的黨齡要求。
E. 被免職的多長時間可以任用
一年內不得在黨內提升職務和向黨外組織推薦擔任高於其原任職務的黨外職務。
根據《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
第十條
受到問責的黨政領導幹部,取消當年年度考核評優和評選各類先進的資格。
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的黨政領導幹部,一年內不得重新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的領導職務。
對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的黨政領導幹部,可以根據工作需要以及本人一貫表現、特長等情況,由黨委(黨組)、政府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酌情安排適當崗位或者相應工作任務。
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的黨政領導幹部,一年後如果重新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的領導職務,除應當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履行審批手續外,還應當徵求上一級黨委組織部門的意見。
(5)免職的期限擴展閱讀:
與撤職的區別
性質不同
人大常委會既有撤職權,也有免職權,但撤職與免職的性質不同,撤職是一種懲罰性行為,表明被撤職人員有重大過錯,如違紀工作嚴重失誤,甚至是有違法行為等。撤職與撤銷黨內職務、撤銷行政職務的黨紀政紀處分有所不同。
人大及其常委會集體行使權利,一旦撤銷某官員的職務,沒有復議、申訴、訴訟等救濟途徑,只能當一般公務員。
因此,撤職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人事任免權的一種最嚴厲的監督手段。免職則一般不具有懲罰性,其適用於包括因調任其他工作、輪崗交流、任職期滿、退休等因素而引起的免除其所任職務的行為。
提出主體不同
按照監督法的規定,可以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撤職案的主體有三類:一是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提出。
應由本級人民政府正職首長、人民法院院長和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代表本機關簽署,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二是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提出。
對於由常委會決定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經有關部門調查核實,發現有違法違紀、失職瀆職等情況而需要撤銷其職務的,可採取會議的方式決定問題。
F. 免職多長時間可以從新任命
一般是18個月,領導被免職期間不能計算領導任職年限,免職之前可與重新啟用合並計算。
但要注意,受到撤職處分的,其職務自行免除,任職時間從新任職務任命之日起開始計算,此前相同或以上職務層次的任職時間不得累計計算為今後晉升職務所需的任職年限。
免職,指依法享有任免權的機關按照法律或制度規定免去公職人員所擔任的職務。
需要注意的是:免職只是意味被免職人不再擔任原職務,一般不具有懲罰性,所以公職人員正常的職務調動會用到此詞;觸犯法規的公職人員往往也用到此詞,他們因為當時不適任原職所以或是職務調動或是事後再擔任原職,故「免職」並非一般人所認為的「撤職」。
(6)免職的期限擴展閱讀:
與撤職的區別
性質不同
人大常委會既有撤職權,也有免職權,但撤職與免職的性質不同,撤職是一種懲罰性行為,表明被撤職人員有重大過錯,如違紀工作嚴重失誤,甚至是有違法行為等。撤職與撤銷黨內職務、撤銷行政職務的黨紀政紀處分有所不同。
人大及其常委會集體行使權利,一旦撤銷某官員的職務,沒有復議、申訴、訴訟等救濟途徑,只能當一般公務員。
因此,撤職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人事任免權的一種最嚴厲的監督手段。免職則一般不具有懲罰性,其適用於包括因調任其他工作、輪崗交流、任職期滿、退休等因素而引起的免除其所任職務的行為。
提出主體不同
按照監督法的規定,可以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撤職案的主體有三類:一是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提出。
應由本級人民政府正職首長、人民法院院長和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代表本機關簽署,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二是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提出。
對於由常委會決定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經有關部門調查核實,發現有違法違紀、失職瀆職等情況而需要撤銷其職務的,可採取會議的方式決定問題。
G. 免職和撤職有什麼區別嗎
「免職」不是一種處分手段,而是組織處理的一種方式。「撤職」是一種懲罰性行為,表明被撤職人員有重大過錯,如違紀工作嚴重失誤,甚至是有違法行為等。
免職,指依法享有任免權的機關按照法律或制度規定免去公職人員所擔任的職務。需要注意的是,免職只是意味被免職人不再擔任原職務,一般不具有懲罰性。撤職與免職的不同之處在於,是一種處分形式,分為撤銷黨內職務、撤銷行政職務兩類,分別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中給予了詳細的規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以下稱為監督法)規定,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撤職案的主體有三類:
1、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提出。應由本級人民政府正職首長、人民法院院長和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代表本機關簽署,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
2、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提出。對於由常委會決定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經有關部門調查核實,發現有違法違紀、失職瀆職等情況而需要撤銷其職務的,可採取會議的方式決定問題。主任會議提出撤職案應由主任會議成員討論,以少數服從多數通過;
3、常委會組成人員五分之一以上聯名提出。常委會組成人員在集體行使監督職權的過程中,發出本級人大常委會決定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撤職情形的,可以聯名提出撤職案,聯名提出撤職案的法定人數是常委會組成人數的五分之一,而且常委會組成人員參加聯名提出撤職案,應當認真研究領銜人提出的撤職理由是否成立,相關材料是否充分,經慎重考慮後決定是否參予聯名。
而「免職」與「撤職」不同。免職與任職是對等的,一般情況下,由常委會任命的「一府兩院」人員需要免職,由「一府兩院」「三長」提出免職案。如果屬於人代會選舉的人員辭職或需要免職的,由常委會主任會議提出免職案。地方組織法第四十四條第九項明確規定了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在閉會期間有決定本級政府副職的個別任免。
撤職是因為黨員領導幹部和國家公務員犯有嚴重錯誤,不適應繼續擔任現任職務而作出的組織處理。免職是根據黨員領導幹部和國家公務員的身體、年齡、能力和實績等情況,對其職務進行調整的組織措施。
《監督法》規定,撤職案應當寫明撤職對象和理由,即提出撤職案必須有充分的理由。這種理由大體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以為有違紀違法行為的;二是認為有失職瀆職行為的。提出撤職案還應當提供有關材料,也就是提出撤職案所依據的事實和法律依據,以支持撤職理由,主要是有關違法違紀、失職瀆職的事實和依據等。而在免職案中一般只需簡單說明免職理由,如工作調動、退休離休等。
依據《監督法》規定,撤職案處理程序有兩種:
1、對於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由「一府兩院」和主任會議直接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會議進行審議;
2、對於撤職案指控的事實是否成立,證據尚不清楚的,由主任會議決定暫不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而是向常委會提議組織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由此後的常委會議根據調查結果報告審議決定。
3、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撤職案,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中可以就撤職案的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理由是否充分,適用法律是否正確,處理是否得當發表意見和看法。在表決前,被提出撤職的人員有權在常委會會議上申辯。就撤職案所提出的事實,證據和理由等提出反駁意見,為自己申辯和辯護,然後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將撤職案提請常委會會議採用無記名票的方式進行表決。
免職案的處理程序簡單,一般直接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後即予表決。
受撤職處分的,應當降低一個以上職務等級另行確定職務,並按照新確定的職務確定相應的級別和工資檔次,並且在二十四個月內不得晉升職務、級別和工資檔次;而被免職的,按照考核、職務變化等情況,有的安排平級或者低於其原任職務的職務,有的晉升職務。但除晉升職務的以及一些特殊情況外,一般原職級待遇不變。
撤職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作出處分決定;而免職一般由有關部門提出免職報告或者本人申請,由任免機關下達免職令或者通知。
綜上所述,本案中被撤職的兩個比免職的兩個責任人後果嚴重的多。朱巨龍時任陝西省林業廳副廳長,在虎照風波時雖然遭免職,但風波過後擔任了陝西省輕工業協會副會長,行政級別仍為副廳級。
H. 撤職幹部還任用嗎如果是撤職查看期限是多長
錯誤沒有造成嚴重不可彌補的話可以任用
1到2年
I. 撤職和免職的區別
1、性質不同:行政撤職處分是一種行政懲戒措施,屬於行政處分的范疇;免職是法定的人事處理種類,不具有懲戒性。
2、條件不同:對於違紀情節嚴重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損失或嚴重後果的公務員,可以給予撤職處分。
3、後果不同:撤職的後果要比免職嚴重。
撤職表明被撤職人員有重大過錯,如違紀工作嚴重失誤,甚至是有違法行為等。免職則一般不具有懲罰性,其適用於包括因調任其他工作、輪崗交流、任職期滿、退休等因素而引起的免除其所任職務的行為。
但在某些情況下,免職也適用於有過錯行為的國家工作人員,但相對於撤職而言,其過錯程序要輕一些,或者其行為的性質還有待進一步查清核實,只是現在已不適於繼續任職而先行免職。
(9)免職的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監督法的規定,撤職案應當寫明撤職對象和理由,即提出撤職案必須有充分的理由。這種理由大體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以為有違紀違法行為的;二是認為有失職瀆職行為的。提出撤職案還應當提供有關材料,也就是提出撤職案所依據的事實和法律依據,以支持撤職理由,主要是有關違法違紀、失職瀆職的事實和依據等。
而在免職案中一般只需簡單說明免職理由,如工作調動、退休離休等。
參考資料
網路--撤職
網路--免職
J. 幹部任免公示期為幾天
黨政領導幹部任職前的公示期一般為七至十五天。
法律依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專任用工作條例》
第四十二條屬實行黨政領導幹部任職前公示制度。
提拔擔任廳局級以下領導職務的,除特殊崗位和在換屆考察時已進行過公示的人選外,在黨委(黨組)討論決定後、下發任職通知前,應當在一定范圍內公示。
公示內容應當真實准確,便於監督,涉及破格提拔的還應當說明破格的具體情形和理由。公示期不少於五個工作日。公示結果不影響任職的,辦理任職手續。
(10)免職的期限擴展閱讀
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堅持的原則:
法律依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第二條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必須堅持下列原則:
(一)黨管幹部;
(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
(三)事業為上、人崗相適、人事相宜;
(四)公道正派、注重實績、群眾公認;
(五)民主集中制;
(六)依法依規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