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elsevier期刊的審稿時間准確嗎
SCI文章的審稿周期一般最少也要1個月時間,長一點的要3個月到半年,其准確性無法用語言形容。
首先指定審稿人可能就需要很長時間,如果你的研究很冷門,找尋審稿人的時間可能要非常漫長。運氣不好的時候,審稿人很忙,拒絕接稿,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所以有些時候你的文章會長期處於With editor的狀態。補充一句:一些期刊特別火爆,所以編輯忙不過來的時候,該過程可能也會稍微有些漫長,不過運氣不好的話直接就會rejected,也就沒有以後了。
運氣好過了第一關,那麼就會進入下一個流程under review,這就是上面提到的不斷找尋審稿人的流程,過程也是很漫長,這時間很難確定,因為1要找尋審稿人,2找到之後審稿人還要審稿。但是如果審稿人指定,一般編輯都會給定一個deadline,要求審稿人在指定日期前完結稿件。這樣的話,預期已經不遠,估計1-2月就會有結果。
可能文章返還給編輯後,編輯可能還要處理結果意見,那麼又會是with editor,一般這時候過不了多久就會接到通知。
目前的情況,期刊一般不會直接錄用文章,多少都要經過minor 或者major revision,小修還好,大修可能就是漫長的拉鋸戰。一般都會要求你在一個月內給出返修結果。
若果運氣好可能就是接受或者繼續小修,直到修成正果。
漫漫長路,你說審稿時間有準么?
B. 求助,SCI審稿意見回來了,提了很多意見,不太清楚需要後續步驟
首先,誠懇的態度是至關重要的,提交文章修改後要附上一個cover letter。裡麵包含這些內容:
感謝編輯安排審稿以及審稿人提出的寶貴意見。
作者已經認真按照審稿人的要求對問題一一作答,並對文章進行了仔細的修改,文章的所有修改都著重標出。
因為你們的建議,經過修改後的文章變得更好,讀者們可以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
再次感謝編輯和審稿人的幫助。
雖然cover letter的內容也都是客套話,但是編輯跟審稿人看著也會舒心不少。特別是審稿人,需要認真地無償地審閱文章,難能可貴的是還需要找出不足的地方。即便有時因為研究方向不是很一致,他們有的問題有點業余,又或者提意見時比較不客氣,回復審稿意見的時候也一定要尊重他們。
第二,另外起草一個單獨的response letter。 在這里用問答式一一列出每個審稿人的意見並且一一作答。對於文字的修改要求,直接接受就行了。有的審稿人要求增加參考文獻,也許這是審稿人唯一顯示他私心的地方——比如要求引用他的文章,不是很離譜的情況下也可以照辦,或者打個折嘛,要求引用三篇最後加上一篇嘛。回答問題的時候,最好簡潔和就事論事,不要拖泥帶水。要注意不要為了回答某個問題而導致更多的疑問,盡量將討論局限在有限的范圍內。
第三,有的審稿人與文章的研究方向有差異,或者沒有認真讀文章,導致對文章的理解有誤,從而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可以首先引用一下文章的相關句子,然後指出文章的真正意思。接著承認是自己的表達出現問題了,讓審稿人曲解了意思,最後指出句子已經重寫,表達的意思已經更准確了。這樣的回答,既巧妙地回答了該問題,也避免了讓審稿人尷尬。
第四,如果遇到了非常難回答的問題,比如審稿人質疑文章的創新性有限,價值不大。這些是文章的硬傷,是沒有辦法修改的。贊同審稿人的意見肯定不好,但是用迴避的方式不回答更不好,既不禮貌也側面贊同了審稿人。這個問題盡管很難回答,但是還是要去爭取一下,比如再強調一下文章裡面相關的幾個句子。要知道每個人的見解不同,雖然一個審稿人覺得意義不大,但是決定權畢竟是在編輯手裡,只要編輯在綜合多個審稿人意見之後還覺得文章有可取之處,也就沒有問題。而response letter是所有審稿人都可以看到的,誠懇的回答會獲得其他審稿人的好感。
第五,審稿意見裡面經常出現的問題是要求補充信息,比如更多的實驗結果或者與該文章相關的另外的一些信息。這樣的問題需要仔細斟酌一下,如果僅僅是審稿人出於自己的好奇,是可以選擇在response letter 里提供而不是直接添加到文章裡面。而如果對所有讀者都有用,則需要加到文章裡面。對於審稿人提出的不合理的建議,可以心平氣和地找個客觀的理由委婉地拒絕或者提供一些參考資料,不要讓審稿人覺得你對他的問題視而不見。
C. sci是不是審稿時間越長中的幾率越大
這個問題許多人再問,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審稿時間和錄用的幾率沒有任何關系!下面這篇文章你看看,了解一下審稿時間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術論文的審稿時間問題
論文作者都會有這樣的困惑,論文投稿後等待的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到底什麼審稿結果自己也沒有把握。長時間的等待,也讓很多作者摸不清頭腦。其實審稿是編輯工作中的決定性工作,這個環節是需要時間的,即我們常說的審稿周期。
那麼審稿時間的產生是由怎樣的流程構成的呢?每個環節所耗費的時間又是多少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分享給大家的內容。
雖然國外的權威學術期刊其審稿流程是比較嚴格的,但審稿周期一般情況下不是很長。審稿時間是由編輯初審時間、審稿人審稿時間、編輯給出意見的時間組成的。
編輯初審時間
當你的稿件投到雜志社後,編輯會對稿件進行必要的審閱,看是否符合該期刊的辦刊原則,對不符合原則的稿件,編輯可以直接拒稿,這也為了減輕審稿人的負擔;還有就是要看稿件所涉及的領域,好找該領域的審稿人審稿。一般情況下會由主編安排副主編去找審稿人,有的則由某個編輯直接找審稿人。編輯初審時間一般在1-2周,遇特殊情況,如法定假期、編輯出差等,審稿時間會更長。
審稿人審稿時間
這一階段審稿周期比較長,幾乎占整個審稿周期的一多半時間。一般情況下,雜志給審稿人的審稿時間一般是:通訊2-3周,全文3-4周,但由於審稿人只是義務,沒有責任,所以如果超出這個時間,編輯也只能催促一下,如果審稿人一直沒有審稿,編輯部可能重新找審稿人,這樣的話,稿件的審稿時間就會特別長。
編輯部給出意見的時間
審稿人意見返回編輯部後,如果2-3個審稿人意見統一,編輯的結論就好下,如果不統一,編輯就有權做出決定,如果編輯決定不了,可能還要再找審稿人仲裁,這樣的審稿時間就會長了許多。編輯部給出意見的時間一般會在1周內。
不同的期刊審稿周期是不同的,過長的審稿時間對有些作者來說絕對是沒有好處的,比如數學類的論文,所以審稿周期的長短也是作者選擇投稿期刊的考慮因素之一。
參考:查爾斯沃思論文潤色小貼士http://www.charlesworth.com.cn/
D. AIP投稿 好多審稿人拒絕審稿是什麼個問題
Scientific reports 審稿審稿期限1周論文找幾審稿需要看情況1概超3編輯原則甚至自審找審稿
拖兩周沒問題修要送審稿
面篇文章審稿間變化請參考:
投稿修改意見間全部狀態
Decision Made 13th November 13
Editors Decision 10th November 13
Manuscript under consideration 23rd October 13
Manuscript Submitted 21st October 13
Author Approved Converted Files 21st October 13
Preliminary Manuscript Data Submitted 21st October 13
E. Under Review時間變了3次,是個什麼情況
能是審稿人因為特殊情況,拒絕審稿。還有可能審稿人太忙,看到文章時已經過期了,編輯只能再找備用的審稿人。日期變化,說明你的文章一直在處理中,挺好的。
F. IEEE,EI,SCI 投稿過程中都有哪些狀態時間大概多久
你好,大部分期刊的投稿狀態如下,供參考,時間就要看各個期刊了,不同的期刊千差萬別。
1. Submitted to Journal
剛提交的狀態
2. 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
就是你的文章到了編輯手裡了,證明投稿成功
3. With 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時候沒有要求選擇編輯,就先到主編那,主編會分派給別的編輯。這當中就會有另兩個狀態:
3.1. 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指派責任編輯
Editor 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給一個編輯處理了。
3.2.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也可能編輯會拒絕邀請,這就需要重新指定編輯
3.3. technical check in progress 檢查你的文章符不符合期刊投稿要求
4.編輯接手處理後也會有2種狀態
4.1. 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就是編輯沒找審稿人就自己決定了,那根據一般經驗,對學生來說估計會掛了 1)英文太差,編輯讓修改。 2)內容太差,要拒了。除非大牛們直接被接收。
4.2. Reviewer(s) invited 找到審稿人了,就開始審稿
5. Under review
這應該是一個漫長的等待。當然前面各步驟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編輯的處理情況。
如果被邀請審稿人不想審,就會decline,編輯會重新邀請別的審稿人。
6.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審稿人的意見已上傳,審稿結束,等待編輯決定
7. uating Recommendation
評估審稿人的意見,隨後你將收到編輯給你的decision
8.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這個時候可以稍微慶祝一下了,問題不大了,因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體怎麼改就不多說了,謙虛謹慎是不可少的。
9.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又開始了一個循環。
10. Accepted 恭喜了
11. Transfer right form 簽版權協議
12. uncorrected proof 等待你校對樣稿
13.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文章在印刷中,且該清樣已經過作者校對
14. Manuscript Sent to Proction 排版
15 in proction
出版中
G. 中國內鏡雜志投稿多長時間回執啊如果稿件沒有被錄用,會直接拒稿呢還是怎麼樣啊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
投了第二天就有編輯部的回執啊,然後會給你網址,可以登錄進去查看進度
H. sci論文投稿時under review 狀態沒變,時間變了是為什麼
一般論文需要至少兩個人審議。這種情況說明,論文被推送給了第二個或者第三個專家。或者第一個專家拒絕審稿,然後雜志選擇了第二個
I. 國外sci投稿 拒絕一般多長時間
各個期刊的審稿周期都不一樣,同一期刊,還要看審稿人的進度。
好的刊物接受很快,一般而言不會超過三個月,快的話幾個星期就能接受
不過也有一些慢的,而且慢的非常離譜
審稿一審審上2年的都有
主要看文章質量,期刊不同初審一般是兩個月到三個月吧,如果文章只需要小修的話就能很快錄用,如果審稿人問題多且需要大修的話,修改後再審;如果二審還有審稿人問問題,還需要三審……,所以從投稿到錄用預估至少半年時間吧
J. 審稿時間太短了,是不是悲劇了
我覺得是這樣,投了很多雜志,我總結出一個經驗,那就是根據不同的雜志,其審稿時間時不同的,一般按早一貫作風,審稿時間越長,那麼修改的機會就越大,因為reviewer返回審稿意見後,編輯一般會根據審稿人意見,然後做出決定,理論上編輯可以直接拒掉你的文章,即使reviewer推薦發表。但是審稿時間很短,這個跟雜志風格有關系:取個例子,因為我是搞影像的,像Radiology頂級雜志一般審稿周期就一個月,如果超過1個月10天以上,你的文章很有可能被錄用,我們團隊之前投過一篇,就是這樣的,喊修改。另一篇投了Hepatology research,23天就修回了。所以我覺得審稿快不快跟雜志是有關系的,並不是越快就越容易被拒,當然10天內就有結果,多半都不是很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