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計量服務中小企業公共平台

計量服務中小企業公共平台

發布時間:2021-07-22 02:01:09

A. 中小保險公司發展現狀

近幾年,由於勞動力、資金、原材料、土地和資源環境成本不斷攀升,人民幣總體處於升值通道,中國已經逐步告別低成本時代。對於依賴「成本驅動」,並處於全球產業鏈低端的中小企業而言,做實業變得越來越難,特別是面對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新趨勢,中小企業將面臨新的沖擊。
事實上,中小企業感到實業難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傳統製造業利潤被成本上漲因素抵消殆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勞動人口佔比持續上升,這不僅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供給,也通過高儲蓄率保證了資本存量的不斷增加。但這一增長動力在2004年之後開始弱化。2004年前後,中國東南沿海出現了低端勞動力供給緊張的問題,製造業成為「用工荒」的重災區,隨後一些中部地區如湖南、河南等農村勞動力的流出省份,也出現了用工緊張的現象。
政策支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2014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專題研究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有關工作。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積極採取行動,認真抓好落實,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一是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兩年多來,國務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537項,投資核准中央層面減少76%。工商登記實行了「先照後證」,前置審批85%改為後置審批;注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公示,簡政放權取得了明顯成效,有力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優化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
二是進一步加大財稅支持。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工作,以城市創業創新基地為載體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繼續深化惠企稅費政策,提高小微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起征標准,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率,減免4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5項政府性基金,使小微企業負擔明顯減輕。
三是進一步加強融資支持。通過實施定向降准、小微企業再貸款和專項金融債等方式,擴大小微企業信貸資金來源。多措並舉,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貴。
四是進一步推動轉型升級。大力推進「互聯網+小微企業」,推動小微企業信息化和公共服務網路化。引導信息化服務商為中小企業開展線上線下培訓和應用推廣活動。搭建「創客中國」服務平台,舉辦「創客中國」大賽。開展中小企業創新轉型試點工作,推動萬企轉型升級。
五是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實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建設工程,已培育認定了511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並實行動態管理。積極推動中小企業管理提升,繼續開展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培訓。
同時,各地中小企業管理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落實好現有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政策為重點,深入開展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從趨勢性的角度來看,跨越「劉易斯」拐點之後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和金融屬性推動的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上漲,形成中小企業利潤水平的長期擠壓效應。2011年初,阿里巴巴曾對江蘇、廣東、湖北、吉林和四川五省588個製造業企業進行抽樣調查,調查數據顯示,原材料在總成本佔比最高,超過了62%,其餘依次是銷售、人工和財務成本,佔比分別超過13%、12%和4.5%。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在2008~2010年間呈不斷上升趨勢,原材料成本佔比從2009年的63.1%升至2010年的64%,人工成本佔比升幅略快於原材料成本佔比,從11.1%逐年上升至12.3%。
中國中小企業承擔著高稅收負擔是個不爭的事實,無論從名義稅負、宏觀稅負,還是實際稅負來看,中國中小企業稅負都偏重。中國名義稅負包括增值稅、營業稅、印花稅、房產稅、企業所得稅等。中國中小企業稅收占銷售收入的負擔率為6.81%,高於全國各類企業6.65%的平均水平;稅收占資產總額的負擔率為4.9%,高於全國1.91%的平均水平。過重的稅負不但增大了企業的負擔,而且降低了企業的投資能力和競爭能力。1、中小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重要地位,正逐步成為發展社會生產力的主力軍;
2、在農村經濟中處於主體地位;
3、中小型企業是大型企業不可缺少的夥伴和助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B. 廣州廣電計量檢測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歷程

1964年,開始從事計量檢定工作
1976年,承擔國家援朝科研項目中CO-19標準的研製
1980年,被信息產業部命名為電子602計量站
1983年,負責全國的標准電感的計量被譽為全國電感站
1992年,奠定了602計量站在自動測試系統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
1995年,被命名為廣東國防區域計量站5104校準實驗室 2002年,改製成立廣州廣電計量測試技術有限公司
2002年,成為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團體成員
2005年,首台PXI電台自動測試樣機研製成功並順利通過測試和驗證
2005年,被總參、民航等機構指定為量值溯源單位及計量單位
2005年,成為美國迪埃爾(Digital Light wave)中國及亞太維修中心 先後在珠海、深圳等珠三角成立7個業務辦事處,初步形成珠三角營銷網路布局;
通過認可項目166項,計量校準綜合能力全面提升;
成功進軍自動測試軍品市場。 形成計量校準、產品檢測、自動測試系統開發、儀器維修及儀器代理銷售五大綜合業務格局;
獲得「軍工電子602計量測試站」資質;
被廣東省科技廳認定為廣東省導航產業創新平台校準與檢測實驗室。 成功收購北京英科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成為至今華南地區第二個同時具備國家實驗室、國防實驗室和軍用實驗室認可資質的計量檢測機構;
通過總參通信部科技局標准計量辦公室現場確認,被納入軍事通信計量量值溯源體系;
獲得美國TIMCO、日本VCCI、德國TUV等機構的認可資質;
成為INTERTEK、SGS、TUV等機構的簽約實驗室。 成立全資子公司廣州山鋒測控技術有限公司;
獲得美國CPSC認可資質,成為CPSIA法案的第三方檢測實驗室;
成為法國標准化協會(AFNOR)亞太地區首家合作機構;
獲得美國加州能源法案"加州CEC能效測試"資格;
獲得捷克EZU、加拿大IC、美國UL、日本PSE、丹麥Nemko認可資質。 獲得中國船級社產品檢測和試驗機構認可;
在中國計量學院成立"廣電質量學院";
通過CMA認證。 總認可項目達462項,其中計量校準項目268項,產品檢測項目194項;
被認定為質量技術監督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實訓基地;
營業規模突破1個億;
完成股份公司改制,更名為廣州廣電計量檢測股份有限公司。 被國家質檢總局質量技術監督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評為2011年度職業技能鑒定實訓基地先進單位;
通過軍工涉密業務保密現場審查,成為第一批進入國家《國防涉密業務咨詢服務單位備案名錄》的單位之一;
通過CMA擴項評審,認可通過擴項項目33項,使CMA認可項目總共達到78項;
通過CB實驗室現場評審;
通過軍用實驗室認可現場復評審,認可通過測試項目14項,校準項目80項;
被廣州市經貿委認定為「廣州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
通過CNAS/DILAC 復評審與擴項評審,認可項目共591項,其中校準312項,檢測279項;
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
經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批准,中國通信工業協會計量檢測服務中心正式落戶GRGT;
完成廣東省計量校準機構備案(校準181項),完成企業最高計量標准建標(一級建標)75項,次級標准建標(二級建標)108項;
分別與天津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無錫新區、長沙高新區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建計量檢測公共服務平台。

C. 蘇州哪家檢測公司可以檢測RoHS,REACH。鹵素的

優聯檢測,現在算蘇州市唯一的一家有資質的較全的第三方實驗室,實驗室在吳中區。
江蘇省優聯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UTS)是華東地區領先的非政府性第三方檢測機構,公司位於蘇州,擁有大型綜合性檢測實驗室,擁有材料,化學,環境及作業場所檢測,工業及消費品,環境及可靠性,等各類國際先進檢測儀器設備,是中國國家合格評定委員會(CNAS)的認可實驗室(編號為:L3223),國家計量認證(CMA)認可實驗室(編號:2009101155U)。優聯實驗室是長三角地區獲得認可的,能力范圍最廣的民間實驗室之一。聯系電話 0512-66358013

D. 什麼是MES系統

mes是什麼?

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即製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系統,是一套面向製造企業車間執行層的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MES 可以為企業提供包括製造數據管理、計劃排產管理、生產調度管理、庫存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心/設備管理、工具工裝管理、采購管理、成本管理、項目看板管理、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底層數據集成分析、上層數據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塊,為企業打造一個扎實、可靠、全面、可行的製造協同管理平台。

首先MES系統具有以下優勢:

(1) 改善企業生產計劃的制定和調整:通過MES的生產計劃管理模塊,提高企業生產計劃的制定效率和准確度。

(2) 加快企業生產計劃執行狀況的反饋速度:有了工序級的生產計劃,在產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加工信息和加工狀態的反應速度會提高很多,產品的某道加工工序完成後,在MES系統中得到體現,可以被實時統計,這樣企業的實際生產狀況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准確的反映。

(3) 改善設備管理狀況:通過MES的設備管理模塊,可以為企業的全部設備建立起明確的在線電子台帳。記錄設備所在的位置、設備的狀況、設備的定期檢測、大修的情況等。

(4) 產品全生命周期跟蹤,改善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力度:通過MES系統中的質量控制模塊,針對每一個加工的產品建立單獨的質量跟蹤記錄,將所有跟該產品相關的質量控制數據在MES系統中集中保存,通過查詢可以隨時進行查看。

(5) 數據實時監控,消除企業中的信息孤島,實現企業內部的信息共享:透過MES這個平台將企業中跟生產相關的數據全部聯系在一起,消除了各個分系統之間的信息孤島。使得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生產製造,質量控制等跟生產過程相關的各個環節結合為一個整體。

(6) 改善了企業的實時數據報表能力:通過MES系統中的通用統計分析模塊和為根據用戶實際需要專門定製的統計分析,可以加快企業實時生產報表的匯總時間和提高數據准確度。

其次,mes系統為企業解決以下問題:

(1) 生產過程可實現全程透明化跟蹤、能做到有效的實時監控

(2) 企業管理和生產方面的智能化水平都將大大提高

(3) 為企業實施績效考核打下基礎,有了完善、准確及時的數據依據

(4) 通過看板管理提高了目視化水平,生產過程的信息反饋有效及時得到保障

E. 「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的第四章 關鍵工程和行動計劃

以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為主導,引導帶動信息、融資、擔保、技術、人才培訓、市場開拓、管理咨詢、對外合作等專業服務,促進服務領域和對中小企業服務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制定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全面提升服務體系建設水平。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省級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建設基礎上,認定和培育一批業績突出、公信度高、服務面廣的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加強示範平台管理,發揮示範效應。支持建立和完善4000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重點培育500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帶動各類社會服務機構開展中小企業服務。
實施「十二五」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建設工程,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引導社會投資,在具備條件的省級地區建立健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以省級公共服務平台為樞紐,以主要城市和重點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台為「窗口」,通過在線服務、呼叫服務等便捷服務通道,開放式服務大廳、虛擬服務與實體服務協同,專業服務隊伍支撐,為中小企業提供找得到、用得起、有保證的服務。到「十二五」末,80%以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基本形成信息暢通、功能完善、服務協同、資源共享、供需對接便捷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支持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支持中小企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以及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技術升級,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水平。推動落實研發投入加計扣除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完善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金融政策,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不斷提高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比重。支持中小企業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軍民兩用技術開發和產業化。
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推進工程。普及宣傳知識產權知識,提高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意識。開展專題培訓,為中小企業培養知識產權管理人員。開展專利輔導、專利代理、專利預警以及專利服務中小企業活動,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優勢中小企業,提高中小企業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
支持建立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在產業集群、中小企業集聚區以及輕工、紡織、電子信息、軟體和信息服務等行業,重點支持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台,為中小企業提供產品研發、檢驗檢測、技術推廣、節能減排、再循環和安全生產等技術服務。加強中小企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研發,為加快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支撐。
促進產學研合作。鼓勵中小企業與大專校院、科研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聯合建立研發機構,進行聯合創新。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業開放研發儀器設備和專業技術服務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人力資源和技術服務。暢通產學研交流合作渠道,促進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研發成果產業化;建立產學研聯盟、合作基地,加快產業技術升級。
加強質量和標准工作。推動中小企業開展質量承諾活動,建立質量誠信體系,提高質量誠信自律水平。加強中小企業品牌建設指導,為中小企業提升品牌價值提供技術支撐。推動中小企業積極開展標准化良好行為企業創建活動,提高標准化管理水平。 遵照「政府倡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原則,繼續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加快信息技術在中小企業核心業務環節的普及推廣和深化應用,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管理水平和競爭力。
提高中小企業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加強分類指導,引導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實施資源計劃管理(ERP)、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以及物流配送信息化;開展生產裝備數字化改造,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普及推廣生產經營管理和決策信息系統一體化,提升管理和決策水平。支持和指導中小企業加強信息安全防護工作,保障和促進企業信息化應用。推進產業集群「兩化」融合工作。
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台。鼓勵信息化供應商和服務商運用軟體即服務(SaaS)、雲計算等技術,開發適合中小企業應用的信息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建設面向區域、行業中小企業的研發、管理、電子商務、電子簽名與認證、信用融資等信息化應用服務平台,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生產過程、經營管理、市場開拓、人才培養、籌資融資提供支撐。培育示範企業,開展中小企業信息化績效評估,宣傳推廣典型企業的經驗。
完善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統一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路名稱、域名和標識,逐步形成國家、省、市三級信息網路體系。以中小企業需求為導向,創新信息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能力與質量,擴大服務廣度和深度,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整合和帶動更多優質服務資源參與中小企業信息服務。鼓勵行業網站發展。 按照「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以創業促就業」的工作方針,不斷改善創業環境、培育創業主體、強化創業服務、建設創業基地,促進新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創立和發展,擴大就業。
培育創業主體。加強創業宣傳和創業教育,激發創業熱情。鼓勵創業者進入國家、地方優先和重點發展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發展。對初創企業,可按照行業特點,合理設置資金等准入條件,並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允許注冊資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程序和合同約定,允許創業者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創業經營場所。鼓勵創業者和初創辦的小企業進入創業園區集聚發展。
強化創業培訓。以提高創業者素質和創業能力為重點,對有創業意願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人員開展創業培訓,幫助他們了解創業環境,熟悉有關政策法規,掌握企業經營和管理必備知識,掌握申辦各類經濟組織的方法,增強創業能力。採取知識講座、案例教學、經驗交流、實際演練等多種培訓方式,增強創業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創業培訓的質量和實際效果。
深化創業服務。依託現有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完善各類創業服務機構,提供創業信息、創業咨詢、創業指導與策劃,以及登記注冊、會計(稅務)、勞保、外貿、法律等代理服務。鼓勵服務機構提升創業服務能力,深入「園區(基地)、社區、校區」開展服務,及時、有效地解決創業者和初創企業困難。鼓勵市、區(縣)、街道(鄉鎮)組織開展項目開發、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建立創業信息服務平台,設立服務熱線,通過上門服務、集中服務、電話服務、網路服務等多種形式,為創業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服務。
支持建立小企業創業基地。支持利用閑置的廠房和場地,改造建設小企業創業基地。鼓勵在現有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學科技園區、創業園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等建立小企業創業基地。重點培育和支持一批具有較強創業輔導服務功能,運作規范、業績突出的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利用各類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支持建設和改造3000個小企業創業基地的基礎設施、創業場地和服務設備設施等,為創業者提供生產經營場所。
建立和健全創業輔導服務隊伍。通過定期舉辦創業輔導師培訓,形成一支專業創業輔導服務隊伍;通過建立專家選聘制度,鼓勵有創業經驗、熟悉創業政策、熱心創業服務的優秀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以及各行業專業人士參加創業服務專家隊伍,逐步形成高素質的創業服務指導專兼職隊伍。
貫徹落實國家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各項政策,進一步減少、合並行政審批事項,實現審批內容、標准和程序的公開化、規范化。簡化辦理手續、縮短辦理時限、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創業培訓、輔導服務的工作機制,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組織實施以企業為主體,以專業服務機構和專業人才為支撐的中小企業管理提升計劃。
加強中小企業管理和管理創新。督促中小企業加強財務管理,執行企業會計准則、小企業會計准則,建立內部會計核算制度。引導中小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健全質量、計量、節能、安全、用工等管理,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履行社會責任。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積極開展管理創新和體制創新。
推廣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經驗。鼓勵中小企業及時總結管理創新經驗,積極參與全國、地方以及行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活動。加強管理創新成果推廣,通過標桿示範,推動中小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引進智力,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
鼓勵開展中小企業管理咨詢服務。支持行業協會、專業的管理咨詢機構和管理咨詢志願者開展中小企業管理咨詢活動,幫助中小企業改善管理。重點支持一批專業水平較高、管理規范的管理咨詢機構。培育一批管理咨詢隊伍和管理咨詢師。
強化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培訓。繼續實施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啟動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不斷優化培訓內容,廣泛開展政策法規、戰略管理、財務管理、會計准則與資本經營、人力資源、市場營銷、品牌管理、績效管理、安全生產等方面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素質,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
【專欄2】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
每年完成約50萬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訓任務。依託高等學校和優質社會培訓機構,建設一批中小企業培訓教育基地。
1「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培訓計劃。每年1000名中小企業家,培訓周期為1年。培養具有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創新精神、經營能力,在行業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為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
2「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骨幹人才」培訓計劃。每年10000名中小企業家及高級職業經理人,培訓周期為3個月。培養精通戰略規劃、資本運作、人力資源管理、財會、法律、知識產權、技術創新等專業知識,能夠引領企業發展的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骨幹人才。
3「中小企業中層經營管理人才」培訓計劃。每年培訓10萬人。培訓形式以短期集中面授為主。培養業務能力突出、職業素養高、具備現代管理理念的中層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提高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層的整體素質。
4「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遠程教育」培訓計劃。每年培訓35萬人,在全國范圍內通過遠程網路、電視媒體、移動互聯等形式進行經營管理知識普及培訓。
5創業培訓計劃。每年培訓5萬人,以短期集中面授為主,為初創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創業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企業家精神等培訓。 完善商貿布局規劃,培育商業中心,發展專業市場,推廣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等現代經營方式,加快改造傳統商貿,鼓勵集約經營,為中小企業貨暢其流創造條件。推廣「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完善農村消費品市場的連鎖化配送,引導中小企業針對農村市場特點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務,開拓潛力巨大的農村市場。支持中小企業利用內貿信用險拓展內貿市場,規避市場風險。進一步規范和引導大企業市場行為,減少不正當競爭,營造和諧市場環境。鼓勵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作參與政府采購活動。
支持建立各類中小企業產品技術展示中心,搭建中小企業網路交易平台。鼓勵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拓展市場,降低市場開拓成本。繼續辦好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適合中小企業開拓市場的品牌展會。支持中小企業參加各類展覽展銷活動,鼓勵減免中小企業參展展位費。
支持中小企業穩定和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出口退稅等政策,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作用,加大出口信用保險以及各類出口信貸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扶持和鼓勵中小企業到境外收購技術和品牌,帶動產品和服務出口。支持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到境外建立原材料基地、加工製造基地、研發設計基地和營銷渠道。指導和幫助中小企業運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為中小企業提供應對反補貼、反傾銷等方面的法律援助。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規范中小企業進出口經營秩序,從源頭上避免惡性競爭和貿易糾紛。降低中小企業海外服務收費,提高服務水平。
堅持中小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堅持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和引進智力相結合。發揮已簽署的合作協議和已建立的政策對話機製作用,深化中韓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對接、中德培訓、中法工業設計、中意夢德林基金等方面的務實合作。積極探索中小企業國際合作新途徑和新機制,加強與國外政府、國際機構和中小企業組織之間的雙邊和多邊合作及政策對話。

閱讀全文

與計量服務中小企業公共平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