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商局沒有備案的股東,受法律保護嗎
沒有登抄記的股東內部還是可以分享紅襲利,但是不能對抗第三人,對股東權利不利,是違法的。
法律規定:
第三十三條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置備股東名冊,記載下列事項:
(一)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
(二)股東的出資額;
(三)出資證明書編號。
記載於股東名冊的股東,可以依股東名冊主張行使股東權利。
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
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❷ 隱名股東在股東名冊和工商登記嗎
在股東名冊和工商登記了那就不是隱名股東了。所謂隱名股東是指實際出資認購公司的股份,但在公司的章程、股東名冊和工商登記中卻記載為他人的投資者。
❸ 合資公司實繳參股但工商無登記算是股東嗎
股權可以被認可,但是有問題的時候需要打官司會很麻煩。不如就登記成你們三個的內。也許是你們兩個股東有其容他原因不方便登記?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此作出了必要補充。其第十七條規定「記載於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名冊的公司股東向公司主張股東權利,公司無相反證據證明其請求無理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有限責任公司未置備股東名冊,或者因股東名冊登記管理不規范,未及時將出資人或者受讓人記載於股東名冊,但以其他形式認可出資人或者受讓人股東身份的,出資人或者受讓人可以依照前款向公司主張權利。
❹ 股東名冊沒在工商局登記有效嗎
變更登記申請表 股東會決議 章程修正案 股權轉讓協議 股東身份證復印件
❺ 沒有進行股東的登記算是公司股東嗎
股權依法轉讓後,是否進行登記,不影響股東轉讓的法律效力,原股東不再享有股東權,與公司沒有法律上的關系。
股東與他人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並在公司股東名冊中進行變更的,股權即發生變動。原股東不再享有股東權。股權變更情況是否在工商局辦理變更登記,不影響股權轉讓的法律效力。但未經登記的,對不知股權變更的第三人沒有法律效力。
《公司法》
第三十二條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置備股東名冊,記載下列事項:
(一)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
(二)股東的出資額;
(三)出資證明書編號。
記載於股東名冊的股東,可以依股東名冊主張行使股東權利。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5)工商登記無股東名冊擴展閱讀:
股東身份的取得依據的是當事人的約定,並不是工商登記。
那麼工商登記在股權變更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公司有重大事項發生變更,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增加股東、增加公司的注冊基本,均屬於公司的重大變更事項,都應依法修改公司章程、變更股東名冊、出具出資證明書和辦理相關變更登記手續。
由此,以上工商變更登記的手續僅是公司的行政義務,不履行這一義務並不意味著否定內部出資人的股東身份,工商登記只是對抗善意第三人的一種公示方式。
在司法實踐中,有限責任公司未置備股東名冊,或者因股東名冊登記管理不規范,未及時將出資人或者受讓人記載於股東名冊,但以其他形式認可出資人或者受讓人股東身份的,出資人或者受讓人可以向公司主張權利。
股東向公司主張權利,公司僅以其未在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股東登記抗辯的,人民法院對其抗辯不予支持。
因此,你無須擔心自己的股東地位由於沒有進行工商變更登記而否定。但是,工商登記確認依然是個重要環節,經過工商登記,即可起到公示作用,可以有效對抗第三人。為了明確股東身份,以及防止日後可能發生的股東權利行使的受限,你還需要積極的要求公司依法履行有關登記義務。
如果公司依然消極應對,既不將你的姓名記載於公司股東名冊,也不辦理工商變更登記,你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確認股權並要求公司履行上述義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司法
❻ 沒有辦理工商登記的股東變更是否有效
1、股權依抄法轉讓後,是否在工商襲局進行變更登記,不影響股東轉讓的法律效力,原股東不再享有股東權,與公司沒有法律上的關系。
2、股東與他人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並在公司股東名冊中進行變更的,股權即發生變動。
原股東不再享有股東權。
股權變更情況是否在工商局辦理變更登記,不影響股權轉讓的法律效力。
但未經登記的,對不知股權變更的第三人沒有法律效力。
❼ 未經工商登記,是否可以行使股東權利
應該說,只有股東名冊才是認定股東資格的首要依據,是否進行工商登記,隻影響已經取得的股東資格能否對抗公司、股東之外的第三人。根據公司法第三十三條規定,股權轉讓應當以股東名冊為准,即經載入股東名冊後,出資人或受讓人才能夠成為公司股東,才能夠行使股東的各項權利。工商登記只是股東資格的對抗要件,其本身並不影響股東權利的轉讓。當然,需要注意股東名冊作為一個股東資格認定的形式標准,其本身也是可以被推翻的。公司章程、出資證明書、股東權利的實際行使以及對公司的實際出資等事實都可以在股東資格發生爭議時作為對股東名冊的對抗依據。
不僅工商登記不是認定股東資格的依據,有時候股東名冊也不是認定股東資格的依據。取得股東資格的關鍵是對公司資本的參與。可以說,像出資證明書、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工商登記等都只是證明股東資格的證據,不能取代股東資格本身。公司法第七十四條規定,依照本法轉讓股權後,公司應當注銷原股東的出資證明書,向新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並相應修改公司章程和股東名冊中有關股東及其出資額的記載。由這條規定反推即可知道,出資證明書、公司章程、股東名冊都不是股權轉讓的生效要件,而是股權轉讓後的法律後果。從邏輯上講,也只能是受讓人已經是股東了,然後才能去辦理新的出資證明書,變更公司章程和股東名冊,以及通過公司去辦理工商變更登記。至於股東名冊,主要是為了保護公司,公司依照股東名冊認識公司的股東,而無需適時確切地查知股權變動情況,因為這不可能也不必要。公司依照股東名冊發布會議通知,分派紅利,即使與實際情況有出入,公司只要是善意的,即可免責。而工商登記,則純粹是為了保護與公司、股東進行交易的第三人,因為第三人無從知道公司內部的股權變動,其只能依據工商登記的內容進行判斷。
❽ 若不在工商登記,是否就不是真正的股東
只有股東名冊才是認定股東資格的首要依據,是否進行工商登記,隻影響內已經取容得的股東資格能否對抗公司、股東之外的第三人。根據公司法第三十三條規定,股權轉讓應當以股東名冊為准,即經載入股東名冊後,出資人或受讓人才能夠成為公司股東,才能夠行使股東的各項權利。
正常股東出資都會被登記在工商局的檔案里。現實中有一些情況,比如出資人不想自己的名字登記在工商局,或者公司不希望有太多的股東登記到工商局,就會將一部分股東的股份登記在別的股東名下。這樣,登記在工商局的股東就俗稱工商股東。
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一般都會簽署股權代持協議以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重點明確隱名股東的股東權利。
❾ 不在工商登記上注冊的出資人算不算公司股東
不是,但可以依法主張相應的權利,例如:
當事人依法履行出資義務或者依法繼受取得股權後,公司未根據公司法的規定簽發出資證明書、記載於股東名冊並辦理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當事人請求公司履行上述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並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下列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前述規定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因投資權益的歸屬發生爭議,實際出資人以其實際履行了出資義務為由向名義股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名義股東以公司股東名冊記載、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為由否認實際出資人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實際出資人未經公司其他股東半數以上同意,請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記載於股東名冊、記載於公司章程並辦理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名義股東將登記於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實際出資人有權追回;但是,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股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股權時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股權依照法律規定已經登記。
受讓人依照前述規定取得股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名義股東處分股權造成實際出資人損失,實際出資人請求名義股東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公司債權人以登記於公司登記機關的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為由,請求其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股東以其僅為名義股東而非實際出資人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名義股東根據前述規定承擔賠償責任後,向實際出資人追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❿ 我們公司的股東名冊有記載我的名字,但是工商登記沒登記我,這要怎麼辦
你可以要求公司在工商行政部門進行登記變更,否則你是存在項目部分,不存在法律意義的公司整體股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