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鞍山長江大橋的作用
按照安徽省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安徽省將在皖江上內架起6座大橋。
馬鞍山長容江公路大橋跨越長江,向東與江蘇溧水相連,大橋建成後,將成為安徽省「四縱八橫」高速公路網「徐州-杭州」線的過江通道,貫通馬溧、滁馬等高速公路,連接江南、江北沿江高速及高等級公路,對安徽省更好地融入長三角起到促進作用,對實施東向戰略、實現長江兩岸協調發展,開發長江岸線資源,也具有重大意義。
② 速寫馬鞍山長江大橋
馬鞍山長江大橋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2013年12月31日投入使用。該長江大橋起於安徽省回馬鞍山市當塗縣答牛路口(蘇皖界),接溧水至常熟的高速公路,在馬鞍山江心洲位置處跨越長江,止於和縣姥橋,接馬鞍山至合肥高速公路。馬鞍山長江大橋全長約36.274公里。其中跨江主體工程長11.209公里,南岸接線長19.320公里,北岸接線長5.745公里,項目總投資約70.78億元。大橋按全封閉、全立交6車道高速公路標准設計,設計車速為100公里/小時。
③ 馬鞍山長江大橋屬於亞洲第幾
鞍山長江大橋的左汊主橋,採用2×1080米三塔兩跨懸索橋,主跨跨度亞洲第一。
④ 馬鞍山長江大橋的概況
「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千年前,詩仙李白欲從馬鞍山市和縣內渡江南容下採石磯,因東方烏雲大作而被未能成行。時至今日,兩岸居民面對橫亘於前的泱泱江水,苦等輪渡汽笛聲的局面即將結束。
馬鞍山長江大橋(公路)位於馬鞍山市市區與鄭蒲港新區之間,橋位位於河段當塗江心洲,主橋長10.9公里,北岸接線經鄭蒲港新區姥橋鎮至206省道,接擬建的合肥、巢湖至馬鞍山高速公路,線路長5.68公里;南岸接線經超山、向山、歐城、韓家壩、基趾塘,至皖蘇省界牛路口,接規劃建設的馬鞍山至溧水高速公路江蘇段,線路長19.23公里。全線在馬鞍山東、馬鞍山南、江心洲、姥橋4處設置互通式立交。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准建設,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33.5米,長江大橋寬33.0米。
橋梁設計荷載為公路Ⅰ級。其中,主副通航孔凈空高度分別大於32米和18米,這將是安徽省通航凈空尺度最高的長江大橋,意味著橋下可通行萬噸輪船。
⑤ 馬鞍山長江大橋幾個字是誰寫的
全國人大委員長
吳邦國
⑥ 馬鞍山長江大橋
馬鞍山長江大橋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大橋正建設中。該長江大橋起於安徽版省那個馬權鞍山市當塗縣牛路口(蘇皖界),接擬建的溧水至馬鞍山高速公路江蘇段,在馬鞍山江心洲位置處跨越長江,止於和縣姥橋,暫接省道206線。馬鞍山長江大橋全長36.140公里,其中長江大橋長11.000公里,南岸接線長19.490公里,北岸接線長5.650公里。在初步設計中,左汊橋推薦方案為世界跨徑最大的三塔懸索跨江橋,右汊橋則為拱形塔斜拉橋。這主要是考慮到馬鞍山大橋特殊位置和特殊水文情況。該橋經過江心洲,11公里左右的跨江工程被江心洲分為兩部分,右汊河床是穩定的,左汊水文條件特殊,該區域的長江河勢一直在變化。大橋的設計中,有一個極具特色的設計就是體現徽派特色。左汊橋的橋塔整體採用了比較古樸素雅的古典造型,高大威武的巨型橋塔,同時在橋塔橫梁的設計中,借用了徽派建築中牌坊的多個元素,使橋梁更具地域文化特徵;右汊橋設計中是三塔拱形塔斜拉橋,由「A」和「H」組合而成的拱形橋塔造型則與「安徽」的漢語拼音首字母「A、H」一致。馬鞍山長江大橋(公路)採用的三塔兩跨懸索橋設計,代表了當前世界橋梁設計的最高水準
⑦ 安徽省長江大橋的特點和圖片,急求!感謝
蕪湖長江大橋是國家「九五」重點交通建設項目,由鐵道部和安徽省共同投資建設,總投資46億元。蕪湖長江大橋是目前我國科技含量最高、規模最大的特大型公路鐵路兩用大橋,工程總量相當於武漢、南京長江大橋的總和。蕪湖長江大橋是我國建設的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斜拉橋,全部工程包括公、鐵合用大橋主體工程、鐵路相關工程和公路接線工程三大部分。橋型為公鐵兩用鋼桁梁低塔斜拉橋,鐵路為I級、雙線,預留電氣化條件;公路為雙向四車道,車行道寬18米,兩側人行道各寬1.5米。公路在上層,鐵路在下層。通航凈高24米。鐵路橋長10624.4米,公路橋長6078.4米,其中跨江正橋長2193米,大橋主跨312米,為國內公鐵兩用大橋跨徑之最。大橋公路接線長23.23公里,其中南岸7.35公里,北岸15.88公里。在蕪湖長江大橋的建設中,建設者們克服了復雜地質條件帶來的種種難題,團結協作,攻克難關,創下了我國橋梁建設史上的10多項第一。
蕪湖長江大橋這座「世紀金橋」的建成通車,改變了安徽省長江南北兩岸一江分割的局面,對完善全國鐵路、公路的路網分布,溝通南北交流,促進蕪湖、安徽及至華東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以揮十分重要的作用。鐵路運輸方面,使南北向的津浦、京九、京廣三大鐵路動脈與江南路網得以溝通,蕪湖鐵路樞紐因此得到完善,並大大縮短北京至杭州、廈門、寧波的鐵路運輸里程。形成了華東地區鐵路重要的第二大通道。公路交通運輸方面,使華東地區公路結構得到調整,有效地發揮已建成的合巢蕪高等級公路和正在建設的沿江高等級公路的作用。據測算,2001年大橋公路橋車流量將達到日均12000輛。大橋的建成將緩解長江三角洲乃至沿海地區公路交通緊張的狀況。航運方面,取代江面上原來每7分鍾一次橫穿江面的火車、汽車、客運三種輪渡,徹底消除每年頻繁發生的渡輪與行船相撞事故,有力地提高長江「黃金水道」的航運能力。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位於長江下游馬鞍山河段分汊河道的江心洲水道和太平府捷水道上,屬兩端縮窄、中間展寬的順直分汊型,上承蕪裕河段,下接馬鞍山水道。該橋主橋由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和安徽省公路勘測設計研究院聯合擔綱。據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張強博士介紹,兩家設計單位拿出的橋型方案主要分為斜拉式和懸索式兩種,目前有單跨懸索橋、三塔雙跨懸索橋、雙塔斜拉橋、多塔斜拉橋等方案可供選擇。有關部門將根據專家意見,從水文條件、城市規劃、景觀需求以及「性價比」等方面綜合權衡,選定最優的主橋橋型方案。據張強披露,目前專家較為看好三塔雙跨懸索橋方案。
馬鞍山長江大橋全長10公里,其中主橋近3公里,雙向6車道。預計工期為4年半左右
⑧ 馬鞍山長江大橋幾個字是誰寫的
全國抄人大委員長
吳邦國
⑨ 馬鞍山長江大橋的設計
馬鞍山長江大橋(公路)主體跨江工程設計由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聯合完成。作為皖江第四橋的馬鞍山長江大橋,設計將體現徽派建築元素,設計使用壽命100年,橋下可通航萬噸貨輪。 在初步設計中,左汊橋推薦方案為世界跨徑最大的三塔懸索跨江橋,右汊橋則為拱形塔斜拉橋。這主要是考慮到馬鞍山大橋特殊位置和特殊水文情況。該橋經過江心洲,11公里左右的跨江工程被江心洲分為兩部分,右汊河床是穩定的,左汊水文條件特殊,該區域的長江河勢一直在變化。
大橋的設計中,有一個極具特色的設計就是體現徽派特色。左汊橋的橋塔整體採用了比較古樸素雅的古典造型,高大威武的巨型橋塔,同時在橋塔橫梁的設計中,借用了徽派建築中牌坊的多個元素,使橋梁更具地域文化特徵;右汊橋設計中是三塔拱形塔斜拉橋,由「A」和「H」組合而成的拱形橋塔造型則與「安徽」的漢語拼音首字母「A、H」一致。 馬鞍山長江大橋(公路)採用的三塔兩跨懸索橋設計,代表了當前世界橋梁設計的最高水準。
右圖是馬巢高速---馬鞍山長江大橋--馬溧高速大致走向,其中從西向東分別有合蕪高速互通、S226(含山南互通)、S206(和縣姥橋互通)、江心洲(江心洲互通)、採石磯(採石磯、天門大道互通)、馬蕪高速(馬鞍山南、當塗互通,馬鞍山東樞紐)、駱家邊互通,最終接沿江高速。(其中馬鞍山長江大橋南接線只到丹陽牛路口,在接駱家邊的過程中有沒有互通要看江蘇的安排)。
從馬鞍山上大橋高速可以有三個出入口。1、馬鞍山北(慈湖路東方明珠邊上)上馬蕪高速,到梅山互通立交轉到溧馬高速上橋。2、馬鞍山南上寧馬高速,經梅山互通立交轉到溧馬高速上橋。3、馬鞍山東(205國道交叉口)上橋。過東汊橋到江心洲後在洲上也有互通出入口。過西汊橋進入和縣、含山後,在姥橋、含山南、含山林頭鎮卧虎村有三個互通立交可以出入。之後就連接到現有的合蕪高速了。
⑩ 「馬鞍山大橋」字是誰寫的
「馬鞍山大橋」字是吳邦國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