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馬龍

馬鞍山馬龍

發布時間:2021-07-16 11:48:01

A. 安徽省有哪些縣

截至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包括7個縣級市、54個縣。

1、合肥——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巢湖市

2、蕪湖——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無為縣,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

3、蚌埠——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

4、淮南——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鳳台縣、壽縣

5、馬鞍山——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含山縣,和縣,當塗縣

6、淮北——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濉溪縣

7、銅陵——銅官區,郊區,義安區,樅陽縣

8、安慶——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桐城市,潛山市,懷寧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

9、黃山——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

10、阜陽——潁州區,潁泉區,潁東區,潁上縣,界首市,臨泉縣,阜南縣,太和縣

11、宿州——埇橋區、蕭縣、碭山縣、靈璧縣、泗縣

12、滁州——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

13、六安——金安區,裕安區,葉集區,霍邱縣,霍山縣,金寨縣,舒城縣

14、宣城——宣州區,郎溪縣,廣德縣,寧國市,涇縣,績溪縣,旌德縣

15、池州——貴池區,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

16、亳州——譙城區,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

(1)馬鞍山馬龍擴展閱讀:

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位於中國大陸東部,屬於華東地區。

安徽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經濟上屬於中國東部經濟區。地理位置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東西寬450千米,南北長570千米。轄境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的1.45%,居第22位。

安徽省平原、台地(崗地)、丘陵、山地等類型齊全,可將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區、江淮台地丘陵區、皖西丘陵山地區、沿江平原區、皖南丘陵山地五個地貌區,分別佔全省面積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參考資料:網路-安徽

B. 28城市名稱含有「馬」字

含有「馬」字的城市不多:河南駐馬店,安徽馬鞍山,山西馬邑,山西侯馬,還有很多鄉鎮名:雲南省馬龍縣,安徽省全椒縣馬廠鎮,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甘肅省康樂縣馬集,等等。

一、駐馬店

駐馬店,河南省轄地級市,位於河南中南部,地處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區,位於全國第三級地貌台階上,橫跨南陽盆地東緣和淮北平原,處在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總面積15083平方千米,轄1個區、9個縣;2018年總人口805.18萬人。

二、馬鞍山

馬鞍山,簡稱「馬」,是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233.7萬人。

三、馬廠鎮

馬廠鎮,位於河北省青縣馬廠鎮。與天津市靜海區接壤。馬廠鎮 鎮政府駐馬廠村。面積141.0平方千米,人口3.93萬。

轄24個村委會:下馬廠、上馬廠、范官屯、陳缺屯、趙辛庄、王維屯、何老營、東姚庄、新張屯、伊莊子、東官莊、舊張屯、代官屯、孫官屯、曾官屯、阜安、陸官、楊官店一、楊官店二、楊官店三、楊官店四、二十里屯、王勝武屯、劉世印屯。

四、侯馬

侯馬,山西省轄縣級市,由臨汾市代管,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11°23′5″——111°41′1″、北緯35°24′2″——35°52′9″,東鄰曲沃縣,西接新絳縣,南連聞喜縣,北靠襄汾縣。

五、馬龍縣

馬龍區,雲南省曲靖市市轄區,居昆明市與麒麟區之間,東及東北部與麒麟區、沾益區接壤,南與陸良縣、宜良縣毗鄰,西及西北與嵩明、尋甸兩縣交界,位於東經103°16′~103°45′、北緯25°08′~25°37′之間,面積1751平方千米。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馬龍區常住人口有184989人,有彝族、白族、回族、瑤族、布依族等民族。2016年,馬龍區下轄5個街道、2個鎮、3個鄉,政府駐通泉街道。

C. 馬鞍山有什麼特產

馬鞍山的特產

1、含山綠茶

全縣有茶園1000公頃,大都分布在昭關、蒼山兩處丘陵腹地。山上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終年雲霧繚繞,陽光漫射,茶、林相得益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形成含山茶葉獨特的自然品質。歷史名茶「昭關翠須」獲1992年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銀質獎。

「橫龍翠眉」茶以其香濃、味醇、色翠、形美,一舉獲得1996年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為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含山縣正著手開發新型的綠色茶葉、有機茶葉,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更高需求。

2、含山大米

含山大米含山縣位於江淮之間,素有「魚米之鄉」美稱,水稻種植歷史久遠,土壤肥沃、水庫資源豐富。

「含山大米」原產地緊靠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轄全國生態鎮——陶廠鎮、運漕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大漁灘濕地,群山環抱,丘圩交錯,森林覆蓋率達40%,裕溪河、牛屯河穿境而過,生態環境優良,為發展優質稻米提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近年來,含山縣農委大力推廣水稻良種良法配套、水稻機插、秸稈粉碎還田、綠肥種植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水稻綠色生產技術,降低化學農葯和化學肥料的使用量。

3、運漕酒

運漕,古稱蓼花州,曾為安徽省含山縣首鎮,自東漢末年建鎮以來,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明、清鼎盛時期,運漕有48道閘、72條巷,人口達1萬人之多,各類商號、牙行、作坊、店鋪、錢庄、當鋪、茶館等數百家,鋪面連襟,鱗次櫛比。

漕河上商船往來如梭,兩岸泊船綿延數里。街面商賈雲集,車水馬龍,一派商貿繁榮景象。為我省古代江北八大商業重鎮之一。 漕河,蜿蜒數十公里,銜巢湖,達長江,為南北交通運輸的黃金水道。

4、巢湖白米蝦

體長透明,肉白籽黃,甲殼甚薄,微有棕斑。白蝦加工曬干製成蝦仁(又稱湖米),故又稱巢湖白米蝦。巢湖白米蝦,學名秀麗白蝦,在巢湖水域的蝦類組成中,白米蝦約佔80%,年捕獲量達數千噸。巢湖蝦米經用熱水浸泡,燒豆腐、白菜或芹菜,風味獨特,皆成佳餚。

我國民間久有死蝦泛紅之說,巢湖白米蝦卻不然,燒熟也不變紅,渾身依然白色。傳說古巢州腥穢不堪,魚蝦水族也遭污染而混濁。

5、含眉綠茶

含眉綠茶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的特產。安徽含眉生態茶葉有限公司的「含眉」牌綠茶,憑借獨特的色、香、味、形、韻被評定為「安徽十大品牌名茶」。馬鞍山「含眉」綠茶生長於雲霧繚繞、溪水環山而流的含山縣清溪鎮長山大壟,漫山遍野、綠油油的千畝有機茶園,茶香沁人心脾

D. 馬鞍山哪裡有蛇

採石公園的草叢里有,以前和同學去玩時看到過

E. 基本工作情況

我國深部物探最早是1958~1960年期間由中科院與石油部合作在柴達木盆地(魚卡—甘森、大柴旦—格爾木)完成兩條深反射剖面和在甘肅白銀廠—景泰剖面上所進行的地震測深,開創了此項工作之先河[2,3]

20世紀60年代邢台地震後,為加強地震災害的研究,中科院等單位在華北地區開展了相應的地震地質研究,布置了若干條廣角反射地震剖面,如元氐—濟南深地震測深剖面。20世紀70年代唐山大地震後,國家地震部門更加強了華北以及西部地震多發區深部物探,以研究地震發震的深部地質背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家地震局在華北地區完成深地震測深逾10000km,僅在首都圈就完成20多條深地震剖面,總長逾3000km[4]

20世紀60~70年代,國際地學界提出了上地幔計劃、地球動力學計劃。受其影響,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我國地學界也在醞釀開展深部地球物理調查。1977年,中科院曾沿西藏亞東—納木錯(當雄)進行了廣角反射地震[4]

我國改革開放以後,為研究岩石圈深部結構而開展了大規模深部物探工作和岩石圈計劃。1980~1982年,據中國和法國政府間簽訂科技合作協議,開展了規模巨大的「喜馬拉雅地質構造與地殼和上地幔的形成演化」中法國際合作項目,主要進行廣角地震測深、少量天然地震觀測、大地電磁測深、地磁差分、大地熱流、古地磁等觀測。中方為地礦部和中科院。這是我國深部物探首次國際合作,也是青藏高原系統深部調查的開始[5]

中法合作結束後,國家科委與地礦部、中科院共同確定,將中法合作的物探力量投入到攀西地區進行裂谷深部探測[6,7]

1982年,地質部物探局提出了「深部地球物理發展規劃綱要(草案)」,而後又進行了修改;1984年,地礦部深部地質辦公室(設於中國地質科學院)提出了「我國深部地質-地球物理研究規劃」。兩者均提出了深部物探的剖面位置和面上工作的要求。

1983年,地質部華東石油地質局為研究海相碳酸鹽岩含油氣盆地的深部構造,完成了安徽靈璧經揚州、蘇州到上海奉賢全長逾500km的HQ-13線,進行了探測深度超過莫霍面的寬線反射地震、大地電磁測深、深地震測深剖面測量和重力、磁力測量[8]

20世紀80年代後,地震部門還在西南和華北地區繼續進行深地震測深及深反射地震工作,特別在唐山地區開展了深反射地震剖面測量,也為以後系統實施地學大斷面計劃奠定了基礎[4]

石油部門和地質部門在找油氣區還進行了大量的大地電磁測深工作,為研究沉積盆地和地殼淺部構造(記錄周期較短)提供了寶貴資料。

「七五」期間,地礦部制訂了深部地球物理調查計劃,列為地質調查的項目,並成立了深部地質、地球物理調查協調領導小組,組建了相應的深部物探的隊伍[35]

「七五」一開始,地礦部就在秦嶺、大巴山地區測制了從河南洛陽到湖北十堰深部物探剖面,方法有深地震測深、大地電磁測深、地磁差分、重力、磁測等方法[9]

1981年,國際地球物理大地測量聯合會(IUGG)與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共同發起、組織執行國際岩石圈計劃(ILP);1985年,全球地學大斷面(GGT)計劃顯著;1986年,在國際岩石圈委員會(ICL)下成立(GGT)協調委員會,而後又提出了大陸岩石圈動力學計劃。1982年,我國參與了這項活動,並成立了國際岩石圈計劃中國國家委員會,但系民間組織。經過幾年的工作後,1986年7月成立了由地礦部、國家地震局、中國科學院和石油部組成的中國地學大斷面(GGT)協調組,制定了中國11條地學大斷面計劃作為國際地學大斷面計劃的組成部分,基本橫穿我國主要造山帶和構造單元[39]

根據協調組制訂的地學大斷面方案,地礦部、國家地震局及中科院分工合作共同為完成11條地學大斷面進行了工作,工作中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新疆305項目的資助。在實施中剖面位置略有調整,完成後的地學大斷面總長兩萬多千米。每條剖面均按國際地學大斷面的統一編圖指南要求進行地質、物探實地調查或收集前人可用的資料,經研究後編製成圖。這11條大斷面如下。

1)新疆地學斷面(南段):西昆侖(泉水溝)—塔里木—天山(獨山子)剖面。剖面長1200km,由地礦部承擔。採用了深地震測深、局部地段近垂直深反射地震、天然地震層析成像、重力、航磁、古地磁和大地電磁測深資料(1996~2000年)[10]。新疆地學斷面(北段):沙雅—瑪納斯,剖面長900km,由國家地震局完成。

2)西藏亞東—青海格爾木—內蒙古額濟納旗剖面。剖面長2300km,由地礦部承擔。採用了深地震測深、局部地段深反射地震、大地電磁測深、大地熱流、重力、航磁、古地磁等資料[11~13]

3)南海—廣州—長沙—湖北隨州—河南安陽—內蒙古喀喇沁旗剖面。北段(湖北隨州—內蒙古喀喇沁旗):剖面長1200km,由國家地震局承擔;採用了深地震測深、天然地震面波、大地電磁測深、大地熱流、重力、航磁等資料[14]。南段(廣州—巴拉望):剖面長1800km,由地礦部承擔,採用了深反射地震法、深地震測深、重力及磁測資料[15]。中國科學院承擔的中段廣州到隨州段僅完成了廣東連縣至港口的深地震測深工作。

4)滿洲里—綏芬河剖面。剖面長1300km,由長春地質學院承擔,採用了深地震測深、局部地段垂直地震反射、天然地震面波、大地電磁測深、大地熱流、重力、地磁、古地磁等資料[16]

5)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遼寧海城-丹東(東溝)剖面。剖面長960km,由國家地震局承擔;採用了深地震測深、天然地震面波、大地電磁測深、大地熱流、重力、航磁等資料[17]

6)江蘇響水—山東泗水—淄博—山西應縣—內蒙古伊金霍洛旗—滿都拉剖面。剖面長1200km,由國家地震局承擔;採用了深地震測深、天然地震面波、大地電磁測深、大地熱流、重力、航磁等資料[18]

7)上海奉賢—河南鄭州—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剖面。剖面長1800km,由國家地震局承擔;採用了深地震測深、天然地震面波、大地電磁測深、大地熱流、重力、航磁等資料[19]

8)福建寧德—江西永平—湖北隨州—陝西金堆城—渭南—彬縣—甘肅平窩—西吉—永登—青海門源剖面。剖面長2200km,由國家地震局承擔;採用了深地震測深、天然地震面波、大地電磁測深、大地熱流、重力、航磁等資料[20]

9)湖北隨州—上海—東海剖面。原設計剖面長1500km,由中科院承擔。陸上工作中科院先完成,分為隨縣—馬鞍山及馬鞍山—啟東兩段進行,全長700km,主要採用了深地震測深剖面及其他重、磁等資料[21,22]。海上工作,上海—琉球群島剖面,由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海洋石油局與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合作,用雙船地震探測法進行深反射地震探測,剖面全長約800km[40]

10)四川黑水—安縣—重慶—湖南鳳凰—邵陽—茶陵—江西永新—福建寧化—德化—泉州剖面。剖面長2000km,由地礦部承擔;採用了深地震測深、局部地段深反射地震、大地電磁測深、大地熱流、重力、航磁等資料[23,24]

11)雲南遮放—賓川—江川—馬龍剖面。剖面長745km,由國家地震局承擔;採用了深地震測深、天然地震面波、大地電磁測深、大地熱流、重力、航磁等資料[25]

在完成黑水—泉州剖面後,在新疆305項目的資助下,地礦部完成了由黑水延伸到新疆阿勒泰的剖面,使泉州—阿勒泰的剖面成為我國東西向最長的大斷面,全長4334km。

11條斷面的野外調查主要在「七五」期間完成,個別在20世紀90年代才完成;多數大斷面的編圖及說明書在20世紀90年代初已印刷出版。在國際地學大斷面會議上展出了我國已完成的斷面,受到重視和好評;其中亞東—格爾木斷面和江蘇響水—內蒙古滿都拉斷面還作為樣板首批出版(全球僅推薦了六條GGT斷面出版)。

1988年,國家地震局為評價長江三峽壩區深部構造活動性,進行了相應深部地球物理調查[4]

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西部的深部探測又開始了新一輪國際合作,主要是引進最先進的技術,對青藏高原進行攻關性研究。國家地震局、地礦部(1998年後的國土資源部)及中國科學院與美國、法國、德國、俄國的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些成為當前地學研究的前緣。主要工作如下。

1991~1992年,中美合作進行格爾木—日喀則天然地震探測,共部署了兩條測線、11個台站。

1992~1993年,中美合作進行西藏亞東帕里—康馬近垂直反射地震測量(INDEPTH-Ⅰ)[26]

1994~1996年,中、美、德、加合作,進行西藏亞東—當雄近垂直反射地震、順帶做REFTEK廣角地震測量、流動式數字天然地震台陣(60台,其中13台為寬頻台)、寬頻和超長周期大地電磁測深以及高精度重力、地磁等多種方法觀測(INDEPTH-Ⅱ)。

1992年,中法合作進行西藏定日—唐古拉山口51台寬頻數字式地震台站觀測。

1993年,中法合作進行西藏唐古拉山口—青海錫鐵山58台寬頻地震台站觀測。

1995~1996年,中法合作進行青海茫崖—新疆若羌60台寬頻地震台站觀測。

1997~1998年,中、法、瑞(士)合作進行新疆庫車—克拉瑪依78台寬頻地震台站觀測。

1998年,中法合作進行青海共和—玉樹廣角地震探測與53台寬頻地震台站觀測。

1993~2000年,中俄合作完成泉州(含台灣海峽)—阿勒泰地學斷面與克孜爾—科拉半島—巴倫支海地學斷面的統一連接,從而完成了從北冰洋穿越歐亞大陸直達太平洋的超長斷面[27]

1998~2002年,中、美、德、加合作進行西藏德慶—龍尾錯近垂直反射地震、廣角地震、流動式數字地震台站(62台,其中寬頻為42台,記錄時間一年)、寬頻和超長周期大地電磁測深等測量(INDEPTH-Ⅲ),另外開展了安多—格爾木大地電磁測深及地質觀測。

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地震局在河北邢台地震區實施了3條共150km長的深反射地震剖面測量,而後又在北京市延慶-懷中地區進行了深反射地震剖面測量,其成果均對地殼細結構提出了地球物理的認識[28~30]

1992~1996年,地礦部穿越秦嶺造山帶,河南葉縣—鄧縣—湖北南漳,剖面長300km,進行了深反射地震、大地電磁測深、地磁差分測量、天然地震層析、大地熱流及氣體測量,採用了重力、航磁等資料。1997~2000年,穿越大別山剖面,安徽六安—湖北英山—黃石,剖面長223km,進行了深地震反射、大地熱流、氦同位素測量,採用了重力、航磁資料[31]

1993~1996年,中科院在青藏高原中西部的吉隆—薩嘎—措勤—改則—魯谷—三個湖一線400km地段開展了深地震測深、大地電磁測深、重力及磁測等工作[32]

國家地震局於1998年進行了瑪沁—玉樹—靖邊的深地震測深剖面及新疆伽師地區兩條深地震測深剖面工作;1999年又進行了四川巴塘—資中深地震測深剖面;2000年進行了新疆尉犁—吉爾薩爾、新疆拜城—青海大柴旦、青海花海子—格爾木三條深地震測深剖面。

2000年起,國土資源部的有關單位在長江中下游銅陵鐵銅礦區開展了60km的深反射地震剖面工作,研究大型礦集區深部成礦地質構造背景,為在工作程度很高的地區開拓新的找礦遠景區進行了基礎性工作。

近年我國大陸科學深鑽提到日程上,並於2000年決定在江蘇東海縣毛北超高壓變質岩地區打我國第一口大陸科學深鑽,設計孔深5000m。為此,在此區進行了系統的深部物探工作,主要是在大別山和東海兩地分別進行了深反射地震、廣角地震、天然地震台陣、大地電磁測深、地溫測量、重力和磁測等項工作,並對這些資料進行了解釋和綜合研究,為在東海打這口深鑽提供了深部地質背景資料[33]

根據「中國岩石層結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4]一文及其他資料[34],現在全國大體已完成深地震測深約40000km,深反射地震約5000km,密集地震台陣觀測在8000km以上。

全國完成大量的大地電磁測深點,一類是為深部地球物理調查而進行,其中包括沿地學斷面和非地學斷面所進行的;另一類是為找油氣等礦產而開展的。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80年代初,為開展深地震測深工作,我國自製了一批模擬記錄地震儀,而後又自製了一批數字記錄地震儀,以應當時之急需。20世紀80年代,我國一些單位還研製了少量大地電磁測深儀,曾用於一些地區的深部調查及油氣勘查。

在與先進的地學國家和單位合作中引進了技術和部分設備,完善了我國自己的某些儀器設備及某些處理、解釋軟體;在合作中主要使用的是世界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和軟體。因此,近年所完成的若干剖面質量大為提高,解釋成果更為豐富和可信。

20世紀最後十多年,我國深部地球物理調查完成了大量工作,發表了許多科研成果報告及文獻,對地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青藏高原是世界地學界十分關注的地區,對它的探測、研究有助於全球地學的研究和探索。

目前,中國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測和研究已進入國際先進水平的行列,已是不可忽視的一支地學研究力量,其工作已成為世界深部地學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

F. 中國含有馬字的城市

河南駐馬店,安徽馬鞍山,山西馬邑,山西侯馬,雲南省馬龍縣
下面還有幾百個,大多是鄉鎮
http://www.postcardxp.com/whys/whys30/ma_dm.htm

G. 馬鞍山首建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馬鞍抄山首建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4年03月2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Z-其他等。
法定代表人:張馬龍
成立時間:2004-03-22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50000003835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景山大道300號1號樓

H. 帶馬字的地名

馬來西亞,利馬,馬德里,馬鞍山,馬其頓,馬賽,馬達加斯加,馬尼拉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馬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 瀏覽:564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