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趙前鋒

馬鞍山趙前鋒

發布時間:2021-07-15 16:30:19

❶ 怎樣評價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將白起攻打韓國,佔領了野王城,切斷了韓國上黨郡和國都的聯系。韓國想獻出上黨郡向秦求和,但是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請趙國發兵取上黨郡。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長王齙攻韓,奪取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往趙國,趙駐兵於長平,以便鎮撫上黨之民。四月,王齙攻趙。趙派廉頗為將抵抗。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敗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秦軍又攻趙軍壘壁,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

雙方僵持多日,趙軍損失巨大。廉頗根據敵強己弱、初戰失利的形勢,決定採取堅守營壘以待秦兵進攻的戰略。秦軍多次挑戰,趙國卻不出兵。趙王為此屢次責備廉頗。秦相應侯范睢派人攜千金向趙國權臣行賄,用離間計,散布流言說:「秦國所痛恨、畏懼的,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廉頗容易對付,他快要投降了。」趙王既怨怒廉頗連吃敗仗,士卒傷亡慘重,又賺廉頗堅壁固守不肯出戰,因而聽信流言,便派趙括替代廉頗為將,命他率兵擊秦。

趙括上任之後,一反廉頗的部署,不僅臨戰更改部隊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換將領,使趙軍戰力下降。秦見趙中了計,暗中命白起為將軍,王齙為副將。趙括雖自大驕狂,但他畏懼白起為將。所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

白起面對魯莽輕敵,高傲自恃的對手,決定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法。他命前沿部隊擔任誘敵任務,在趙軍進攻時,佯敗後撤,將主力配置在縱深構築袋形陣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敵先頭部隊與主力之間,伺機割裂趙軍。8月,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冒然採取進攻行動。秦軍假意敗走,暗中張開兩翼設奇兵脅制趙軍。趙軍乘勝追至秦軍壁壘,秦早有準備,壁壘堅固不得入。白起令兩翼奇兵迅速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趙軍首尾分離,糧道被斷。秦軍又派輕騎兵不斷騷擾趙軍。趙軍的戰勢危急,只得築壘壁堅守,以待救兵。秦王聽說趙國的糧道被切斷,親臨河內督戰,征發十五歲以上男丁從軍,賞賜民爵一級,以阻絕趙國的援軍和糧草,傾全國之力與趙作戰。

到了九月,趙兵已斷糧四十六天,飢餓不堪,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隊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括軍隊大敗。四十萬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小兵回趙國報信。趙國上下為之震驚。

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克韓陘城等五城(陘庭在今曲沃縣西北二十里,在絳州東北三十五里),殲敵五萬。四十四年,白起攻取南陽(此南陽在太行山南攸武處)太行小路,將韓國一分為二。四十五年,白起伐韓野王(野王在太行東南,春秋時為邢國),野王降。此年范雎為秦客卿,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四十七年,秦令左庶長王齕攻韓,奪取上黨。上黨民眾不降擒反投於趙,於是秦以此為借口令王齕轉而攻趙。趙令廉頗為將抵抗,廉頗率趙軍主力抵達長平後,立即向秦軍發起攻擊。由於秦軍勢大,趙軍連戰不利,損失頗大。廉頗鑒於此,及時改變戰略方針,決定轉攻為守,准備依靠有利地形,構築城壘固守,以逸待勞,以圖挫動秦軍銳氣,使其陷入疲憊之中。廉頗的策略獲得成功,秦軍的進攻勢頭被很大的遏抑,造成兩軍對峙於長平的僵局,為打破僵局,范雎使人攜千金入趙行反間計,言秦軍不懼廉頗,只怕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正好廉頗因為開始多敗傷亡大轉為堅守不應戰,趙王此時已經比較不滿意,而又聽到秦國的反間之言,便派趙括代廉頗將對抗秦軍。秦國聞知此事後,暗中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表面統帥王齕卻只為尉裨將,並嚴令軍中有如敢泄武安君為將者斬。白起到任後,研究了趙括沒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又驕傲自大,聽信謠言魯莽輕敵,決定採取誘敵深入,困敵聚殲的戰略方針,作出了如下部署:1將目前的前線部隊轉作為誘敵部隊,等待趙軍出擊後,向主陣地長壁撤退,誘敵深入;2利用長壁地形構築口袋形陣地,以主力守衛,准備抵擋趙軍的進攻,並組織一隻精銳突擊隊,准備趙軍被圍後,用於不斷出擊以消耗趙軍有生力量和磨損其銳氣;3,將二萬五千人埋伏在兩側翼,待趙軍出擊後,插到趙軍後方,切斷趙軍退路,完成對出擊趙軍的合圍;4用騎兵五千滲透到趙軍防禦陣地中,牽制和監視留守的趙軍。戰爭的發展果然按著白起預計的方向進行。趙括至軍後,更改廉頗不準出戰的約束,並置換了軍吏,出兵攻擊秦師,兩軍乍一交鋒,白起便佯敗後退。趙括不問虛實,立即實施追擊。趙軍前進到秦軍的預定陣地——長壁後,遭到了秦軍主力的頑強抵抗,攻勢大大受挫。趙括見作戰不利,打算退兵,但為時已晚,秦軍兩翼伏兵迅速出擊,及時插到趙軍進攻部隊後面,切斷了趙括主力的對外聯系,構成了對進攻趙軍的包圍。另外的五千騎兵也迅速地前進到了趙軍的的防禦陣地,牽制、監視留守的趙軍。白起又下令突擊部隊不斷攻擊被圍的趙軍。趙軍連戰不利,情況危急,被迫就地構築營壘,放棄進攻,等待救援,由於糧道斷絕,趙軍士氣日益低落。糧道斷絕四十六日後,趙軍開始自相殺食,趙括企圖突圍而出,分四隊突擊隊沖擊,皆全軍覆沒,趙括親率精銳突擊,被秦軍強弩射回,趙括死於亂箭之下,趙軍大敗,趙軍主將已亡,四十萬將士皆投降。白起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於是詐允趙軍降卻引趙軍一步步慢慢全部坑殺,只留二百四十名童子軍回趙。前後共殺俘虜四十五萬人。此為中國歷史著名戰役—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的一個傑作,白起在這場戰爭中,依靠自己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指揮秦軍給趙軍以毀滅性打擊,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❷ 秦昭王為何同意讓掃廁所的鄭安平去作伐趙前鋒將領這不是明擺著戰敗嗎秦王失察之過有之!

你是看的電視劇呢還是小說?鄭安平戰國時期魏國人。鄭安平曾幫助范雎逃往秦國,范雎出任秦國國相後,鄭安平被舉薦為將軍,後因邯鄲之戰被趙軍包圍投降趙國,被封為武陽君。
秦昭王還沒繼位前,人家就已經是將軍了。戰爭不要被影視劇影響,現在的影視劇歷史問題很嚴重,有導演故意炒作的,也有導演歷史知識缺乏的。。不要太當真,想了解歷史還是看歷史書。

❸ 劉曜是如何被石勒打敗的

五胡十六國時,在中國北方大地上並存著兩個政權,前趙和後趙。他們的君主分別是劉曜和石勒。最終,兩人在洛陽進行了一場大決戰。這場劉曜和石勒在洛陽的決戰,不但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戰斗,而且還是五胡十六國時,前趙和後趙之間的決戰。這場戰役的成敗,直接決定了兩個國家的命運。最終,劉曜戰敗,前趙隨之滅亡。那麼,這場戰役是如何發生的,又是如何進行的呢?

這要從兩個趙國建立說起。公元318年,劉漢政權的皇帝劉聰病死。他手下的大將劉曜趁機起兵,自立為帝,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它控制著晉南和關中一帶地區。

結語:

洛陽之戰,是前後趙之間的決戰,它決定了中國北方的歸屬。在這次戰役中,石勒在戰略決策上和戰役指揮上都高於劉曜一籌,因此取得了應該得到的勝利。

在戰略決策上:石勒判明,劉曜打敗石虎後,不敢乘勝追擊,直指石勒的老巢襄國,與石勒決戰,表明他的內心膽怯。而南下進攻金鏞又分散了劉曜的兵力,增加了自己的疲勞。石勒自己固守的金鏞又能夠為自己提供有利條件。因此,石勒定下了正確的決戰決策。

在戰役指揮上:石勒針對劉曜布陣過寬,兵力分散的缺點,定下了集中兵力,突擊劉曜的中軍,中央突破的戰法。正確的戰役指導使得後趙軍順利的取得了勝利。

反觀劉曜,麻痹大意,對石勒的動向既不預判,又不防備。在石勒近在眼前才做准備,已經手忙腳亂。而在戰役時,劉曜又因為喝酒誤事,實際上是放棄了指揮,這一切都最終造成了劉曜的慘敗。

❹ 春秋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中的3次戰爭,不會的別進

篇幅所限,春秋戰國各寫一戰例。

春秋

點評:此戰,趙王在戰爭指導上,昧於秦強趙弱的基本形勢,急於求勝,錯誤地堅持進攻戰略。以中秦國離間之計,棄用名將廉頗;趙括則是紙上談兵,在作戰指導上,不察戰場實際情況,輕率發動進攻,又未採取必要措施,確保後方聯絡,是趙軍被全殲的主要原因。而白起能針對敵方弱點,先誘敵脫離既設工事,再分割、包圍,俟其飢疲,一舉殲之,反映了戰國時期野戰指揮藝術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長平之戰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白起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使之成為繼孫武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

❺ 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戰爭與交戰雙方的將領

長平之戰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戰爭,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此次戰爭過去已經兩千多年了,但是,白起坑殺趙卒40萬,令人觸目驚心的殺谷,仍然浸透著蕭瑟的戰爭氣氛,而成為人們憑弔古戰場之勝地。

戰國晚期,齊、楚、韓、魏、趙、燕六國相繼走向衰弱,強大的秦國,雄心勃勃,開始實施統一六國的計劃。公元前 266年,秦相范睢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前 262年,秦國發動了攻打韓國的戰爭,前 260年,拉開了長平之戰的序幕。戰爭經過了上黨歸趙,廉頗與秦堅壁對壘,秦將白起使反間計,使趙孝成王撤換了戰爭經驗豐富的趙國名將廉頗,而啟用了善於「紙上談兵」沒有實戰經驗的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長平一帶雙方擺開了決戰的架勢。趙括一到長平,就改變了廉頗原定的戰略,反守為攻,主動攻擊。白起裝著敗退,誘趙軍深入,爾後斷趙軍退路,將趙軍分割包圍,然後吃掉。趙軍被圍40天,糧絕無援,奮力突圍,傷亡很大,沒有成功,趙括本人也中箭身亡。趙軍45萬人被俘,被秦軍全部坑殺在長平一帶。屍骨遍野,頭顱成山,血流成河,成為古今中外戰爭史上最為殘酷的殺害戰俘的一次戰役。此次戰爭,秦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為以後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此次戰爭對於研究戰國晚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變革興衰以及秦統一中國等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平之戰遺址,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范圍廣闊,西起骷髏山、馬鞍壑,東到鴻家溝、邢村,寬約10公里;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長約三十公里,東西兩山之間,丹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均屬於重點保護區。

古長平在今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高平春秋時稱泫氏,戰國時改為長平。這里是中華民族原始文明的發祥地,相傳中華民族的始祖,中華第一大帝——炎帝就活動在澤潞盆地,逝世後就埋葬在羊頭山東南的莊裡村,是為炎帝神農氏的先塋。高平三面環山,丹河從北向南縱貫全境,這里崇山峻嶺,地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長平之戰遍及大半個高平,涉及到的山嶺、河谷、關隘、道路、村鎮五十多處。距今雖然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但是,許多優美的故事和傳說,至今仍然廣為流傳,許多地名、村名的由來都與此次戰爭有關,如康營、谷口、圍城、箭頭、棄甲院、三甲、趙庄、徘徊等。百里長城(又稱秦壘)、營防嶺、空倉嶺、白起台、骷髏山、將軍嶺、廉頗屯等許多遺址遺跡尚存。秦軍為斷絕趙軍的糧道和援軍而修築的長城,西起丹朱嶺,經關和嶺、羊頭山,到陵川的馬鞍山,蜿蜒曲折百餘里,至今遺址尚可見到。圍城村相傳為趙軍被秦軍圍困處,趙括就死於此地。趙庄村,相傳長平大戰後,此地成為一片廢墟,趙括死後,當地老百姓將趙括屍體偷回,葬於村北的二仙嶺上,為使子孫後代不忘趙國,遂將此地改名為趙庄。成語「紙上談兵」就是指趙括用兵的教條主義。

谷口村,相傳是白起坑殺趙軍的地方,因此,谷口村又名殺谷、哭頭、省冤谷,位於高平市城西5公里處,村子裡有白起台、骷髏山、骷髏王廟等古跡。骷髏王廟始建於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時,巡幸至此,見白骨遍野,頭顱成山,觸目驚心,遂在頭顱山旁修建骷髏王廟,「擇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髏大王」。現骷髏王廟為清代遺構,廟內塑趙括夫婦像。明代詩人於達真寫道:「此地由來是戰場,平沙漠漠野蒼蒼。恆多風雨幽魂泣,如在英靈古廟荒。趙將空餘千載很,秦兵何意再傳亡?居然祠宇勞瞻拜,不信骷髏亦有王。」每到高平旅遊觀光的人們,都要到骷髏王廟參觀游覽,領略長平古戰場的雄渾場面。

長平之戰遺址內,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常有戈、矛、箭頭等文物出土。近年來,高平市對長平之戰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許多重要的發現。1995年 5月,在永錄村發現一處屍骨坑,此坑就在將軍嶺下,出土了大量的屍骨以及刀幣、布幣、半兩、箭頭、帶鉤等文物,為研究長平之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大將軍白起率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全殲趙軍的大規模殲滅戰。是秦趙之間的戰略決戰。

范睢代魏冉為秦相後,實行其「遠交近攻」戰略,認為「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戰國策·秦策三》),力主先攻韓國。自五十一年始,連年向韓進攻。五十二年攻佔南陽(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黃河以北地區),五十三年攻佔野王(今河南沁陽),切斷韓本土與上黨郡之聯系,韓桓惠王被迫獻上黨予秦以求和。上黨位於太行山西側,秦得此郡,在戰略上可形成夾擊趙國的有利態勢。但郡守馮亭不肯降秦,將該郡17縣獻趙,企圖使趙韓聯合共同抗秦。五十五年初,秦昭襄王派一部兵力攻韓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牽制韓軍,使其無力援趙;同時命左庶長王齕率主力攻取上黨。趙孝成王命廉頗為將率軍增援,進至長平,與上黨敗退至此的軍民匯合。趙前鋒與秦先遣部隊初戰失利,裨將茄戰死。六月,秦軍發起進攻,先攻下兩障城、俘四尉。七月,又攻破西壘壁、俘二尉,廉頗鑒於連戰失利,遂採取築壘壁固守、伺機反擊的防禦戰略。秦軍出國遠征,利於速決,難以持久。范雎遂派間諜入趙製造流言,說廉頗不是慮,即將降秦,秦惟懼趙奢之子趙括為將。同時盛待趙王所派求和使者,使各國諸侯誤認秦、趙已和,動搖齊、楚救趙決心;並暗割垣雍(今河南原陽西)於魏,誘其不援趙國。趙孝成王本已疑心廉頗怯戰,聞流言後,拒絕了藺相如及趙括之母所提趙括不適於統兵的諫言,改令只能「紙上談兵」的趙括代廉頗為將。秦王得知趙軍易將,即任白起為大將軍,至長平指揮作戰,並下令有泄白起為將者斬。

趙括遵照趙王意圖,急於求勝,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規定,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白起針對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既設陣地,然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趙軍進攻,白起命秦軍敗退。趙括不查虛實,小勝之後,誤認秦軍士氣不高,遂親率主力發動總攻。趙軍進至秦軍營壘時,被阻於堅壁之前。趙軍多次攻擊,均未奏效;白起即指揮預先部署於兩翼的2.5萬奇兵,迂迴至趙軍背後,切斷其退路;同時另以5000精銳騎兵,插入趙軍壘壁間,斷其聯絡。趙軍被分割為各自孤立的兩部分。趙括所率主力,處於進退兩難境地。秦又派出輕兵猛攻。趙軍作戰不利,被迫就地築壘防禦,等待援軍。秦王自河內征發15歲以上所有男丁,增援長平,阻絕趙援軍和糧食。至九月,趙括部已絕糧46日,發展至偷相殺食的慘境。趙括組織四隊士卒多次突圍,均被秦軍擊退,便親率精兵突圍,亦告失敗,並被亂箭射死。趙軍主將陣亡,又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完全喪失鬥志,40萬軍民皆降於秦軍。白起認為,「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復,非盡殺之,恐為亂」(《史記·白起列傳》)。遂以欺詐早段,將其坑殺,僅放回年少者240人。連同戰斗中所殺,秦軍共殲滅趙軍45萬,自己也死傷過半。

點評:此戰,趙王在戰爭指導上,昧於秦強趙弱的基本形勢,急於求勝,錯誤地堅持進攻戰略。以中秦國離間之計,棄用名將廉頗;趙括則是紙上談兵,在作戰指導上,不察戰場實際情況,輕率發動進攻,又未採取必要措施,確保後方聯絡,是趙軍被全殲的主要原因。而白起能針對敵方弱點,先誘敵脫離既設工事,再分割、包圍,俟其飢疲,一舉殲之,反映了戰國時期野戰指揮藝術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長平之戰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白起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使之成為繼孫武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

❻ 宿遷陽光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法人是誰

宿遷陽光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法人是:趙前鋒
這公司是法人獨資的,公司老闆就是趙前鋒。
以上信息來自於宿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不會有錯。望採納我的回答。

❼ 我想找一個人他叫趙前鋒現在不知去向家人都很急,現在我又有了他的孩子,我該怎麼辦

仔細想一下這個人是否真的考得住,如果不行的話,直接放棄現在,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認真對待自己。沒有人對這個世界是必須的。如果放不開,那就堅持吧!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❽ 洛陽之戰講的是什麼

後趙太和元年(前趙光初十一年,328年)七月至十二月,後趙主石勒派兵攻前趙,並親率大軍增援洛陽進而大敗前趙軍的作戰。

石勒為吞並前趙,於太和元年七月,遣中山公石虎率眾4萬從軹關(今河南濟源西)西進,往攻前趙,略定河東50餘縣,進逼蒲坂(今山西永濟西南),前趙都城長安(今西安西北)受到威脅。前趙主劉曜一面命河間王劉述率部眾進屯秦州(治今甘肅天水),防備前涼主張駿和占據仇池(今甘肅成縣西北)的氐王楊難敵從後襲擊,一面率領精銳的水陸諸軍由沖關(即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北渡黃河,援救蒲坂。石虎聞訊,懼而引退。劉曜隨後追擊,於八月大敗石虎於高候原(今山西聞喜西),斬後趙將石瞻,乘勝進擊,自茅津渡沿黃河東下,圍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陽東北)。後趙守將石生竭力抵抗,劉曜遂令將士掘開洛陽東面的干金竭,引其水灌入城中。又分兵攻汲郡(治今河南衛輝西南)、河內(今河南沁陽)。後趙滎陽太守尹矩、野王太守張進等,均向劉曜投降。前趙兵勢甚盛,後趙舉朝震掠。十一月,石勒欲親自率軍救洛陽,僚佐程遐等諫阻。勒認為,劉曜帶甲10萬,圍攻一城而百日不克,勢必懈怠,我以精銳擊之,定可戰勝;倘若洛陽失守,劉曜必攻冀州,後趙即危。於是命石堪、石聰等各率所部會師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石虎率部進據石門(今滎陽北),石勒自率步騎4萬直沖金墉劉曜大營。十二月,石勒抵成皋(今滎陽西北汜水鎮),會集各路後趙軍,共步兵6萬,騎兵2.7萬,鼓行而進,一路無阻,不見前趙軍。石勒即令士卒卷甲銜枚,從間道穿過鞏縣(今河南鞏縣西)和訾邑(今鞏縣西南)之間,直趨洛陽。劉曜恃勝,專與寵臣狂飲博戲,百般行樂,既不體恤士卒,又不加強戒備。直至得悉石勒軍已渡黃河,才商議增援滎陽,並派兵進駐黃馬關(在成皋縣境)。旋聞石勒親率大軍已至洛水,遂撤金墉之圍,以10餘萬眾退至洛水西岸設陣。石勒率步騎4萬入洛陽城。次日,命石虎率兵3萬由城北向西攻前趙中軍,石堪、石聰各率精騎8000由城西向北攻前趙前鋒。劉曜至城西南的西陽門前,揮軍移平地決戰。石堪乘其移動擊之,石勒由城西北閶闔門夾擊,前趙軍大敗,死5萬餘人,劉曜墜馬被擒。翌年,劉曜在襄國被殺,太子劉熙被俘,前趙為後趙所滅。

點評:此戰,石勒在後趙軍失利的情況下,審時度勢,力排眾議,親自率軍南下,針對劉曜集兵於一處,屯兵於堅城之下,師老兵疲的態勢,採取集中兵力、擊其不意、攻其要害的作戰方針,終於取勝。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趙前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工作計劃 瀏覽:190
上海市與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757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 瀏覽:564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