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眾星

馬鞍山眾星

發布時間:2021-07-15 11:29:03

馬鞍山電動自行車上牌最新規定 附怎樣上牌+登記上牌點

從15日開始,馬鞍山的登記上牌工作要安排起了。所有上道的電動自行車都需要上牌照。大家關心的登記上牌是否要收取費用的問題,官網的回復是不收取的。大家需要在規定時間內登記完畢。

上牌時間:

2019年10月15日起

上牌車輛:

所有上道路行駛的電動自行車,一律要登記上牌或申領臨時牌照。

登記地點:

目前,我市主城區有30個公安交警上牌點,負責電動自行車號牌和臨時牌照的發放。此外,第一批核定的帶牌銷售點共23處,負責新國標電動自行車的上牌工作(具體點位分布及上牌流程請看後面)。

登記時間:

2019年10月15日至2020年3月31日每天上午8: 00至下午5:30(如有調整將另行通知)

登記費用:

從2019年10月15日開始到2020年3月31日,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不收取費用。

上牌手續

對於新國標電動自行車上牌,車主應攜帶身份證明、車輛購買憑證、車輛出廠合格證明、CCC認證書等材料到23個「帶牌銷售」點或主城區30個公安交警上牌點,並交驗車輛。(「帶牌銷售」點提供同品牌車登記上牌服務,不限購買時間)

對於2019年4月15日前購買的不符合新國標且未上牌的電動自行車,車主應攜帶身份證明、車輛購買憑證、車輛出廠合格證明等材料到公安交警上牌點,並交驗車輛。所申領臨時牌照,過渡至2022年9月30日後一律不得上路行駛。

目前,我市主城區有30個公安交警上牌點,負責電動自行車號牌和臨時牌照的發放。此外,第一批核定的帶牌銷售點共23處,負責新國標電動自行車的上牌工作。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主城區30個登記上牌點如下

交警大隊

序號

點位分布

花山大隊

交警花山大隊隊部

(花山路與湖東路路口)

湖東路與湖北路交叉口崗亭

(礦院路口)

湖東路與湖南路交叉口崗亭

(金鷹路口)

雨山路與江東大道交叉口崗亭

(歐尚路口)

江東大道與湖北路交叉口

(鼓浪嶼路口)

江東大道與湖南路交叉口

(五岔路口)

雨山大隊

交警雨山大隊隊部

(印山路與紅旗路西50米)

雨山路與湖東路交叉口崗亭

(寶龍華庭路口)

雨山路與紅旗路交叉口崗亭

(居然之家東路口)

湖南路與紅旗路交叉口

(九區路口)

湖東路與印山路交叉口

(市政務中心路口)

江東大道與印山路交叉口

(網路大學路口)

秀山大隊

交警秀山大隊隊部

(佳山路與雨山路西100米)

雨山路與慈湖河路交叉口崗亭

(旅遊車站東路口)

旅遊大道與霍里山大道交叉口崗亭

001縣道卡口

馬向路與南山大道交叉口崗亭

馬鞍山東站執勤崗亭

開發區大隊

開發區大隊隊部

(銀塘社區綜治維穩中心)

示範園區交警隊隊部

採石街道執勤點

前進社區執勤點

銀塘街道執勤點

渣灣居委會執勤點

楚江大隊

交警楚江大隊隊部

(紅旗北路躍進橋鐵道口處)

205國道與幸福路交叉口

(寧蕪路崗亭)

慈湖街慈湖鄉鎮府院內

(205國道與慈湖街路口向西150米)

江東大道與葛羊路交叉口

(原四季青路口)

205國道與湖北路交叉口崗亭

幸福路礦內社區門口

經馬鞍山市電動車行車協會推薦

相關管理部門檢查驗收核定

市區第一批帶牌銷售點共23處如下

區域

序號

公司名稱

經營地址

花山區

歐派陽光電動車經營部

瑞祥家園1-103

丁平車業

花山區景山大道300號2棟一層1號

天愛電動車商行

花山區慈湖河小區門面房8棟104號

東方電動車銷售綜合經營部

花山區拉菲公館小區2-1-1

勝龍電動車行

花山區幸福路127號

雨山區

大孔電動車經營部(路豹)

雨山區東方翡翠24-107

億洲車業(雅迪)

雨山區紅旗中路65號6幢

平漢電動車行(綠源)

雨山區紅旗中路50-1號101-103室

富園車行(王派)

雨山區紅旗中路67號基地8、11號門面房

銘宇車行(小刀)

雨山區紅旗中路與湖西路交叉口

快行車行(宗申)

雨山區紅旗中路69號

玉瑪車業經營部(愛瑪)

雨山區紅旗中路65號

飛雲車業銷售有限公司(綠能)

雨山區紅旗中路65號

路路通電動車維修部(台玲)

雨山區紅旗中路65號

傑寶大王電動車專營店(吉祥獅)

雨山區紅旗中路61幢

區周力電動車經營部(新日)

雨山區紅旗中路74號A、B幢101部分

安鵬車業經營部(眾星)

雨山區紅旗中路70棟103號

行運車行(立馬)

雨山區湖西北路2號109室

科艾特電動車商店(歐派)

雨山區紅旗中路70棟103號

友華電動車維修部

紡織新村10棟105號

市經開區

年陡培龍車行

市經開區年陡鎮年豐街道

年陡永勝車行

市經開區年陡鎮年陡村

個體經營戶

市經開區年陡鎮查灣街道

具體上牌流程及所需資料如下

❷ 馬鞍山特色小吃是什麼

1、送灶粑粑

是安徽合肥市以及蕪湖、馬鞍山等地,如壩鎮、槐林、無為、廬江等一代的漢族傳統小吃,民間節日祭品。每年農歷12.23為送灶節,當天晚上居民用米粉做成餅,用豆乾,肉,蔬菜或鹹菜等為餡,用素油煎出舉家共食,迎接小年。

2、封扁魚

是含山縣獨有的地方特產,得名於其獨特的民間工藝,保留鮮活鯿魚的完整體型,在鯿魚腹腔內填封肥瘦適中的豬肉,經傳統腌制、鹵泡製作而成,其成品肉質細嫩、醇香味美。

3、當塗大肉面

是當塗縣當地的特色小吃,歷史悠久,又稱205大肉面,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落戶於205國道當塗段,客人主要是路上跑車人,大肉面汁濃味醇、肥而不膩,名聲漸漸傳開,也因而得名「205大肉面」、「當塗大肉面」。

4、口袋鴨,是馬鞍山傳統名菜,其主料均選用兩年以上農家土老鴨和鮮嫩土豬肚,配當歸、黨參、沙參、枸杞等十多種名貴葯材精製而成,營養豐富、味道純正、開胃健脾、滋陰補腎、活血養顏、四季皆宜。

5、姥橋花生酥

是安徽和縣漢族傳統名點。據傳清光緒年間有一位陳姓糕點師傅,將花生米仁炒熟碾碎後,加上芝麻油和麥芽糖切成方塊,形如酥糖,故名。主要由花生米、白糖加工而成.香甜可口,營養豐富。

❸ 馬鞍山春節習俗

1、送春

新春頭幾天或立春之日,當塗鄉村人家都會迎來「送春」者。這是回一種以說唱為主的表演形式答,俗稱唱「見樣歌」。送春人一般系家傳親授、曲調獨特,以一人單獨成行居多。

送春時,送春者手持二胡、快板或小鑼等民族樂器,一邊說唱一邊伴奏。說唱內容開頭主要是以辭舊迎新,新春吉祥等唱詞作鋪墊,後面的內容則靈活多變,見到老人唱長壽,見到孩童唱聰慧。



2、凈年

為了過一個乾乾凈凈的新年,到了大年三十,每戶人家都要把院落打掃干凈;把門上的舊聯、牆上的舊畫拆下換新;將要吃的菜該煮的煮、該洗的洗干凈、該裝盤的裝盤;傍晚將水缸盛滿,並煮上滿滿的一鍋年飯(帶第二天吃)。

❹ 馬鞍山工商銀行星期六上班嗎

您可通過以下方法查來詢營自業網點和自助機具的信息:
1.使用電腦操作:請點擊這里;
2.使用手機操作:請您關注「中國工商銀行客戶服務」微信公眾號,選擇下方菜單欄中「智金融-網點查詢.排號」功能,按提示查詢網點和自助機具信息。

(以上內容由工行智能客服「工小智」為您解答,解答時間2020年01月22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

❺ 馬鞍山市當塗縣有多少村

姑孰鎮 東大社區 西大社區 河南社區 東營社區 城東社區 城西社區 姑孰社區 提署社區 焦家村 五一村 凌雲村 行陳村 五星村 松塘村 小橋村 藏漢村 白紵村 寺山村 寶塔村 蓮雲村 黃山村 五聯村 竹山村 章塘村 關馬村 連千村 洞陽村 靈墟村 龍華村 宗和村 當塗經濟開發區
黃池鎮 黃池居委會 亭頭居委會 殷村 勞動村 三星村 長福村 福光村 尚興村 戚橋村 三里村 楊橋村 福山村 三合村 中閘村 中渡村 漁河村 柘林村 雙溝村 西河村 南埂村
烏溪鎮 烏溪居委會 王潭村 永保村 金庄村 一心村 七房村 南廣村 勝平村
石橋鎮 石橋居委會 馬橋居委會 永新村 起壠村 黎明村 謝公村 陶村 團林村 石橋村 團月村 光華村 雙橋村 濟南村 沛東村 濟東村 萬濟村 普濟村
塘南鎮 藏皇閣居委會 邊湖村 普新村 吳村 港村 興永村 桃元村 新衛村 白馬村 邰橋村 大姜村 大高村 塘南村 鳳凰村 曹壩村 護河鎮 護駕墩居委會 青山村 園藝村 護河村 興禾村 清潭村 幸福村
太白鎮 龍山橋居委會 金塗居委會 芮港村 振興村 太白村 永寧村 龍山村 長江村 太倉村 常韋村 鑫龍村 永興村 花園村 寧西村 寧興村
丹陽鎮 彭崗村 丹陽居委會 薛津居委會 小花津居委會 丹東村 山河村 潤州村 近城村 董塘村 黃塘村 團結村 百峰村 龍山村 寶義村 八卦村 薛鎮村
博望鎮 護林村 三楊村 新博居委會 長流村 裕溪村 大溪村 三楊村 平橋村 四聯村 和平村 華富村 山泉村 友林村 橫陽村 紅星村 建設村 聯村 石家村 新隴村 鎮西村 躍進村 丁李村 馬尹村 聯心村 朝陽村 沙埂村 埂東村 永合村 新市鎮 新市居委會 新祿村 葉家橋村 聯三村 梅山村 釜山村 新河村 臨川村 張茂村 來龍村 橫山村 澄心村 劉山村 洪廟村 新農村
大隴鄉 大隴口居委會 南柘村 孫趙村 龍潭村 霍村 塘橋村 麻村 平王村 韓村 新豐村 新生村 上禾村 雙禾村 戎楚村

年陡鄉 年豐居委會 查灣居委會 年陡村 里橋村 港東村 官碾村 竹塘村 公元村 查聯村 正覺村 鍾山村 釣魚村
江心鄉 彭太村 金馬村 吉余村 黃洲村 普集村 尚錦村 新錦村 宮錦村 三聯村 聯合村
湖陽鄉 小太平居委會 西湖居委會 陶村 港居委會 塘溝村 大邢村 西峰村 彰教村 均慶村 鎮庵村

❻ 馬鞍山有什麼美食

馬鞍山特色小吃

朋友說我是蝗蟲,走一路吃一片的,收集了些馬鞍山的特色小吃與眾共享。

1、真味鴨血粉絲

地址:江東商場那邊的愛我愛我對面和和平樓那邊。

價格:6塊一份,含粉絲、鴨腸、鴨肝、鴨血和乾子。

評價:味道鮮香,回味悠長。我的最愛,剛工作的時候兩塊五,那時候經常和男朋友(現任老公)去吃,現在六塊一份了。

2、揚州包子

地址:桃源路中段

價格:5角一個。

評價:偏小,但面有勁道,餡香,兩口一個,吃了還想吃,買的人絡繹不絕的。

3、小趙湯包

地址:東苑酒店對面

價格:4塊一籠

評價:小籠包味道不錯。湯水足,味道好。

4、酸辣粉、酸辣面

地址:湖東路靠近金滿餅屋。

價格:5-6塊

評價:夠酸辣,夠爽口!

5、雙皮奶

地址:湖東路上賣地毯的旁邊

價格:小杯3塊,大杯5塊。

評價:加上明列子爽滑香甜。

6、泡芙

地址:華潤蘇果負一層

價格:10塊一斤

評價:香甜,要趁新鮮吃,另外他們家的其他甜品也不錯。

7、烤肉

地址:江東商場門口,

價格:小的一塊兩串,大的一塊一串。

評價:香,過癮,解饞。就是現在肉貴了,穿的肉好小。

另外菊園路菜場里,還有天潤發旁的巷子里街心花園那邊第一家燒烤王不錯,珍珠園西門那邊有家變態烤翅,真是變態,我吃了一口就哭了,超級辣的,說是用了四川的天椒啥調味的,我吃的還是中辣的。

8、東北水餃

地址:十七冶的巷子口

價格:2-4塊每兩

評價:正宗,好吃,有媽媽的味道。會配上湯,很好的

9、菜包

地址:各英子包子店

價格:原先6角現在一塊了,真貴。

評價:皮薄餡香,皮炸的脆脆的,要趁熱吃更棒。配他們家的赤豆酒釀很好的,他們家的赤豆很大很甜呢。

10、蒸餃

地址:各沙縣小吃點

價格:3元一籠

評價:外形可愛,味道鮮美不油膩。他們家的麵食實在不咋滴,湯品都不錯可以一試。

11、手指燒餅

地址:湖東路上正菱大廈樓下

價格:一塊錢四個,原先一塊五個的,越做越小了。

評價:小小的,咸香脆,一定要趁熱,冷了不好吃。

12、煎餃

地址:天潤發旁邊的饞嘴煎餃店

價格:2.5元一兩

評價:味道不錯,還有他們家的青菜瘦肉粥十分好喝,兩塊一杯/碗

13、新加坡口口香炸雞條

地址:花鳥市場對面星馬利門口

價格:1.5/兩

評價:吃過很多家,就他們家的最好吃了,外脆里嫩,口口香。

14、蛋撻

地址:解放路三福旁蒲撻王子店

價格:2.5-3塊

評價:脆皮脆,蛋撻香嫩爽滑

15、蛋糕

重乳酪蛋糕 地址:步行街附近蒲撻王子門麵店

價格:12塊每切

評價:入口厚重,香綿,在口中慢慢融化,回味無窮。

16、魚香肉絲鐵板飯

地址:華潤蘇果對面的農工商一樓,有家惠爾美快餐

價格:10-12

評價:鐵板飯的飯被烤的香脆,上面的菜酸甜下飯,好吃極了,但要記得跟老闆說飯放下面烤,要不就成蓋飯了,而且味道跟廚師心情有關系,有時好有時差。

17、台灣鹵肉飯和瓦罐湯

地址:華潤蘇果負一樓

價格:10-15

評價:有家的台灣鹵肉飯很好吃,但他們家的牛肉飯就差很多,很奇怪,瓦罐湯是不是這家的忘記了,有可能在隔壁,那湯是相當的香呀,口味濃厚,不知道是咋燉的,真香,值得品嘗。

請同志們繼續完善呀,暫時想到的就這些了。

❼ 馬鞍山的三個區怎麼劃分的

截止2019年10月,馬鞍山下轄的三個區分別是博望區、花山區、雨山區。具體介紹如下:

1、花山區

花山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馬鞍山市東部,與南京江寧區接壤,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0公里,處在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層。截止2019年10月花山區下轄霍里、桃源路、湖東路、沙塘路、解放路、江東、塘西、金家莊8個街道。

2、博望區

博望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馬鞍山市最東端,地處長三角經濟圈和南京一小時都市圈內,與南京江寧、溧水、高淳三區接壤。截止2019年10月博望區下轄博望、新市、丹陽三鎮。

3、雨山區

雨山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始建於1976年,雨山區位馬鞍山市城區西南部,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29分、北緯31度41分。東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接壤,南與當塗縣相連,西臨長江,東北與花山區和金家莊毗鄰。

截至2019年10月,雨山區轄4個街道、3個鄉鎮和1個省級開發區。平湖街道、雨山街道、安民街道、採石街道、向山鎮、銀塘鎮、佳山鄉、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7)馬鞍山眾星擴展閱讀

馬鞍山市的歷史沿革:

馬鞍山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

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❽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的校園動態

建設馬鞍山二中新校區,是市委市政府著眼新世紀人才競爭,推進科教興市戰略,實現兩個「率先」目標,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造福馬鞍山人民的重要決策,也是實現馬鞍山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新校區於2002年6月正式立項,設計評審會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主要領導及規劃、教育專家等參加,並於2002年10月通過。2003年7月動工,2004年八月基本建成,9月1日如期開學。其間省教育廳和市四大班子領導來校多次到現場檢查指導,解決建設中的問題。新校區佔地240畝,建築總面積5.2萬平方米,位於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的江東大道北端東側。
新校區是按照「一核兩軸三區」的思路規劃設計的。核為中心生態核,由教學區中心主廣場和灣溝塘、王白灘水系共同組成。兩軸分別為學術軸和生活軸,由入口廣場、校門、中心廣場、圖書館等序列空間組成校園的學術軸,由學生和 教師生活宿舍向教學中心區引出生活軸,與學術軸相匯於校園中心廣場。三區分別為教學區、文體區、生活區。教學區設於江東大道東側,沿路30米綠化區,保證教學區安靜,精心設計的教學組團渾然一體,形成為大道風景;生活區設於基地東南側,與教學區隔水相望,臨近健康路,向東塘開口,方便師生出入。 馬鞍山二中校園網主幹兆光纖連結,百兆到桌面,校內共布了2800多個信息點。網路設備全部採用思科產品,其中,主交換機為思科6506。配有WEB伺服器、文件伺服器、郵件伺服器、域名解析伺服器、NAS存儲服務、衛星接受伺服器、電子圖書館、校園一卡通等。百兆光纖同電信相聯。學校還通過電信局為教師家庭安裝了寬頻上網服務,實現了家庭、辦公室以、教室、其他教學活動場所一網相聯。學校現有計算機700多台,其中PIV處理器600多台。人機比為3.28:1。
除校園網以外,還有數字廣播系統、有線電線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教師遠程培訓衛星接受系統、天文館、天象館、數字化實驗室(正在建)等,數字化程度在全省中小學中領先。 為推動馬鞍山市一江兩岸協調發展,擴大和拓展馬鞍山二中優質教育資源,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決策,在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舉辦「馬鞍山市第二中學鄭蒲港分校」。
馬鞍山二中鄭蒲港分校位於馬鞍山長江大橋姥橋出口附近,距市區車程30分鍾,交通便利。總佔地面積約136畝,總投資1.5億元。學校隸屬於市教育局,由馬鞍山市二中領辦。
學校辦學目標和整體思路明確,充分發揮馬鞍山二中優質師資、教育教學資源和管理文化優勢。將分校辦成實驗性、示範性、全寄宿制優質高中,成為馬鞍山市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窗口。辦學模式實行小班化、走班制、選課制教學,寄宿式、封閉式管理,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整體創新。師資配置力量雄厚,委派馬鞍山二中優秀管理幹部就職,教學由馬鞍山二中優秀學科教師擔綱,同時面向全國誠聘優秀教師加盟。
學校於2014年9月1日正式開學,面向全省招收高一新生。百年大計,雛鷹振長翅以翱翔;教育新航,百舸搏大江而揚帆。馬鞍山市第二中學鄭蒲港分校將不僅在科教興區版圖上新添一筆重彩,更會為江北新城莘莘學子提供高質量的教育。 馬鞍山二中當塗分校是經馬鞍山市教育局批准,與2004年5月30由當塗縣汗青中學正式更名為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當塗分校。過去的一年中,當塗汗青中學因在民辦教育工作中成績突出而被授予「馬鞍山市民辦教育先進單位」的稱號,汗青中學董事長俞汗青、校長張正平分別被授予「馬鞍山市投資民辦教育先進個人」和「馬鞍山市民辦教育先進工作者」的稱號。
按照國家「名校辦民校」的教育發展的政策和規劃,馬鞍山市第二中學和三位優秀民營企業家聯合創辦當塗分校,按省示範高中標准建設和配備,發揚和拓展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的品牌和教育教學優勢,建立一所規范化、高層次的示範性民辦學校。據了解,當塗分校是由馬鞍山市昕源耐火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優秀民營企業家陸啟湖擔任法人,馬鞍山市第二中學校長、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的市優秀專家汪延茂任校長,原汗青中學校長張正平任行政副校長,馬鞍山市第二中學德育處主任、高級教師任甫彬任教學副校長。
學校高薪聘請知名教師和教學成績顯著的中青年優秀教師執教。所聘教師中,高級教師佔1/3,具有本科學歷的達100%,美術特色班聘請縣知名畫家執教。
學校充分利用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的教育教學優勢,由二中派出管理人員,按二中模式並結合分校特點進行科學管理。由二中部分骨幹教師執教並給學生提供優質輔導,共享二中的教育教學資源。每年選拔30—50名(高二年級15名以內,高三年級20—40名)優秀學生到馬鞍山二中就讀,進行強化培養。
學校有健全、科學的規章制度,以法治校。學校嚴格控制班額,每班學生在50人以內,逐步向小班授課制過渡,力爭讓每個孩子都有提高,都有發展。學校設立「獎學金」,獎勵學業優秀的學生,對高考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特別獎勵。

❾ 馬鞍山爬上去要多久,晚上還可以怕看夜景嗎

樓主,你好!

馬鞍山爬上去要大約1個小時,1200個台階。晚上拍夜景,但是效果沒有白天的好!

登馬鞍山

柳州風光之二

柳州自古就有「東有東台西有鵝,南有馬鞍北有雀」之說。東台、鵝山、馬鞍山、雀山現在都是柳州這座山水園林盆景城市的主要名勝。而欲觀柳州全景,登馬鞍山頂就是絕好的選擇。

馬鞍山因其形如馬鞍而得名,位於柳江南岸的市中心,與魚峰山東西呼應,是柳州市中心區的最高山峰之一,主峰海拔270米。因2008年柳州市政府決定所有公園開始為市民免費開放,原馬鞍山公園區域經過改造並入魚峰山公園管理。

星期天的早晨,天蒙蒙亮,一家人來到馬鞍山腳,順著石徹台階拾階而上。上山的路有三條,最遠的路有1200多個台階,我們是順著正門登山道經聚景廊、伴仙亭、凌雲閣路線而上的。山霧朦朧中,城市的燈光還沒有退去,我們就輕松地登上伴仙亭。回首眺望,柳州全城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曲折寬闊,橋梁縱橫,在晨霧和柔和的燈光里真正是美妙如畫。伴仙亭附近有"棋盤石"、"仙人洞"和一尺多長的仙人足跡等景緻,據說是古代八仙中鐵拐李和呂洞賓兩位仙人曾在這里下棋,留下了仙蹤。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在他的游記中,就稱此山為「仙弈之山」。他說「其始登者,得石枰於上,黑肌而赤脈,十有八道,可弈,故以雲。」

馬鞍山奇峰雄峙,昂首江南,又屬典型的溶岩地貌,山上名勝古跡很多,是一座真正的融佛教文化、洞崖石刻文化和地質地理文化於一體的文化山。當年柳宗元游覽馬鞍山後,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文中,有詳細生動的描述。「山之西可上。其上有穴,穴有屏,有室,有宇。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或積於下,如人,如禽,如器物,甚眾。東西九十尺,南北少半。東登入小穴,常有四尺,則廓然甚大。無竅,正黑,燭之,高僅見其宇,皆流石怪狀。由屏南室中入小穴,倍常而上,始黑,已而大明,為上室。由上室而上,有穴,北出之,乃臨大野,飛鳥皆視其背。」柳宗元還對當時山上的植物與鳥類作過描述:「其山多檉,多櫧,多篔簹之竹,多橐吾,其鳥,多秭歸。」

東方的太陽從雲霧中隱約升起,升得很高,樹葉在濕潤中透出幽幽的綠意。踏著柳宗元的足跡,我們又游歷了部分其它景點。在「思柳岩」前駐足的瞬間,撫摸著一方方摩崖石刻,我想到很多很多。人的一生不正象眼前的雲霧一樣么,來無痕去無影,只有真正為人民做了事的人,後人才會銘記他。

思柳岩,當年柳宗元曾游歷此洞穴。因洞內有屏,此山又曾稱為屏山。後人為紀念柳完元改名為思柳岩。

馬鞍山東南方向的桐油山

山下的文惠橋,這座彩虹一般的橋梁將在橋身邊再擴建一座相同設計的連體姊妹橋

山上歷代登山石刻之一

從馬鞍山上看螞拐岩方向。

山下的花草----蜘蛛蘭

山上的昆蟲,叫不出名字來

❿ 馬鞍山名字是怎麼來的

馬鞍山作為地名,應出現於城市形成以前。馬鞍山一名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篇》,《逸周書》又名汲冢周書,傳為281年(晉太康二年)得於汲郡(今河南汲縣)戰國時期的魏安厘王墓中,則其成書至少在戰國以前,雖然戰國至秦漢時期篇章有所增變,但據歷代學者考證其記載的史跡多有根據。「王會篇」記載了公元前11世紀周公營建雒邑竣工後,周成王大會諸侯,方國的盛況。當時「馬鞍山鱉」是作為方物貢獻給周王室的,據孔晁注「王會篇」,謂「馬鞍山鱉」「特大而美故貢也」。方物以地而名,可見馬鞍山當時已是很有名氣的地方,這是馬鞍山之名出現有據可考的最早時間,此後在《戰國策·趙策》中有「馬鞍山之難,太子橫為質於齊」《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有「馬鞍山,楚之粟也」等等,馬鞍山的名稱就屢見不鮮了。如果說歷史文獻在流傳過程中還有可能失實的話,還有一份最有權威的資料,1986年湖北荊沙鐵路修建時發掘的包山2號大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簡,其中2件有馬鞍山之名,一為「馬鞍山正」名「龔懌」,一為「馬鞍山公之軍」。包山2號墓的時代為戰國中期,約公元前300年。以上資料證明,馬鞍山地名的出現不晚於戰國中期,可能早於公元前11世紀。據《湘川記》雲:「秦分黔中郡以南之沙鄉地區置馬鞍山郡,則馬鞍山之名始於洪荒之世,而以之為鄉為郡,則在後世耳。」所謂洪荒之世,也是指有人類聚居生活之始。
馬鞍山一名是怎麼得來的,歷來眾說紛紜,史籍記載各異,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說:
第一,得名於馬鞍山星。古代天文學家觀測天象時選擇一批星象作為定位觀測的標志,創二十八宿之說。認為上有星象,下有相應的「星野」,《史記·天官書》雲:「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二十八宿中軫宿有一附星名為「馬鞍山」,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論,將馬鞍山之地以應馬鞍山星,認為馬鞍山地名源於星名,故馬鞍山又有「星沙」之稱。唐張守節《史記正義》雲:「馬鞍山一星在軫中,主壽命。」又雲馬鞍山星明則「主長壽,子孫昌。」這些說法適應於封建社會人們的認識和心理需要,故馬鞍山得名的此說影響最大,流傳最廣。
第二,得名於萬里沙祠。萬里沙祠一說最早見於晉闞馬因 所著《十三州志》:漢「有萬里沙祠,而西自湘州,至東萊萬里,故曰馬鞍山。」此後,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志》援引《東方朔記》雲:「南郡有萬里沙祠,自湘州至東萊可萬里,故曰馬鞍山。」唐杜佑《通典》中潭洲「秦為馬鞍山郡」的自注亦雲:「有萬里沙祠,故曰馬鞍山。」於是以後的各代地方誌,多引此說作馬鞍山得名之源,並加以闡發考釋,認為馬鞍山在古代有祭禮沙土之神的活動。據《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漢武帝在元封二年(前111年)春,曾到山東東萊祈禱「萬里沙」(東來曲城有「沙徑三百餘里」的沙原),東漢應劭注曰:萬里沙,神祠也。馬鞍山至東萊相距萬里之遙,人們將此事和此兩地聯系,於是有「馬鞍山者,所謂萬里馬鞍山也」之說。
第三,得名於「沙土之地」。馬鞍山的地質結構為以石英砂岩、砂礫岩、粉砂岩及頁岩等為基礎,經過長年的外力作用,地層崩塌的岩石,經風化和水流的沖刷,使大量的砂、石都聚積於地表,特別是現馬鞍山市區所在的湘江河谷地帶,分布著大片的沙灘,沙洲等,每當枯水時節,這些洲、灘露出,向人們展現出成片的砂土,尤其是沙粒長大,「白沙如霜雪」。在古代,自然環境未經污染破壞,這種景象很是引人注目,故古籍中多有稱馬鞍山為沙鄉或沙土之地。如唐大歷間馬鞍山太守張謂著《馬鞍山土風碑銘》引《遁甲記》雲:「沙土之地,雲陽之墟。」又《路史》曰:「沙,為馬鞍山;雲陽,為茶陵。」又《元和郡縣志》雲:「《禹貢》荊州之域,春秋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並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鄉為馬鞍山郡,以統湘川。」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眾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工作計劃 瀏覽:190
上海市與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757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 瀏覽:564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