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布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不同設施有不同要求,學校不能近鐵路、醫院等設施;有服務半徑要求等
② 如何確定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規模與布局方式
1.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有一個決定性的基礎:城鄉居民人口的數量,通常情況下一定的人口數量要求一定的公共服務設施與之相適應,配置的數量和規模的大小都離不開人口這一基礎。(國家有相關的要求,可查閱)
2,.布局的主基調應該是以充分發揮公共服務設施的功能,滿足群眾需求,從長遠考證其服務壽命(不與城市規劃沖突,避免短命現象),是否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等幾方面入手。
③ 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官網
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官網: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官網;
現在的辦事大廳已經內移動至政務服務板塊容里,點擊後就能進入可見本文下圖。
如還是不能進入,可以聯系網站維護單位:河北省建設信息中心
聯系方式:
地址:石家莊市新華路501號
郵編:050051
E-mail:[email protected]
(3)河北省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和建設導則擴展閱讀:
河北省住房城鄉建設法律咨詢辦事指南
一、辦理依據
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冀政辦[2009]31號)
二、承辦機構
法規與改革處和有行政執法權的處室(單位)
三、服務對象
個人、企業、社會組織
四、申請條件
無
五、申報材料
書面申請
六、服務流程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執法誰普法」工作原則,廳法規與改革處受理申請,依據申請內容轉交相關處室(單位),相關處室(單位)在規定時限內答復申請人。
七、辦理時限
承諾辦理時限:6個工作日
八、收費依據及標准
無
九、咨詢方式
法規與改革處0311-87904560
④ 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哪些方面
公共設施是指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各種公共性、服務性設施,按照具體的項目特點可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等。
設施有基礎設施和附屬設施,其中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而且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附屬設施
附屬設施是配套設施,使得基礎設施得到更好服務、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設施。
⑤ 新建住宅同步配建設施 河北省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
從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網站獲悉,居住社區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針對當前我省居住社區還存在規模不合理、設施不完善、公共活動空間不足等問題和短板的實際情況,日前,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以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為目標,以完善居住社區配套設施為著力點,大力開展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提升居住社區建設質量、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實施意見》明確,到2021年底,社區智慧安防設施及系統建設完成率達到100%;到2023年,60%的既有居住社區基本補齊設施短板;到2025年,既有居住社區基本補齊設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區同步配建各類設施,城市居住社區環境明顯改善,地級及以上城市完整居住社區覆蓋率顯著提升。
《實施意見》明確了《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試行)》及住建、發改、教育、公安、商務、文化旅遊、衛生健康、稅務、市場監管、體育、通信管理、郵政管理、殘聯等13個部門的職責分工,並提出6方面工作任務。
合理確定居住社區規模。以居民步行5—10分鍾到達幼兒園、老年服務站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為原則,以城市道路網、自然地形地貌和現狀居住小區等為基礎,與社區居民委員會管理和服務范圍相對接,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居住社區規模,原則上單個居住社區以0.5—1.2萬人口規模為宜。要結合實際統籌劃定和調整居住社區范圍,明確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實施單元。
落實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按照《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試行)》,結合地方實際,細化完善居住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建設的內容和形式,作為開展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主要依據。
制定行動計劃。按照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開展居住社區建設情況調查,摸清居住社區規模和數量,找准各類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短板,制定居住社區設施建設補短板行動計劃,明確行動目標、重點任務和推進時序,並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等相銜接。根據行動計劃,按照「實施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區分輕重緩急,以居住社區為單元,科學制定2021-2025年社區配套設施建設計劃,並納入政府重點工作統籌推進。
因地制宜補齊既有居住社區建設短板。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通過補建、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補齊既有居住社區建設短板。優先實施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雨污水管網混錯接改造。充分利用居住社區內空地、荒地及拆除違法建設騰空土地等配建設施,增加公共活動空間。統籌利用公有住房、社區居民委員會辦公用房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閑置鍋爐房等存量房屋資源,增設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和便民商業服務設施。要區分輕重緩急,優先在居住社區內配建居民最需要的設施。推進相鄰居住社區及周邊地區統籌建設、聯動改造,加強各類配套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共建共享。加強居住社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為居民出行、生活提供便利。
確保新建住宅項目同步配建設施。新建住宅項目要按照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將基本公共服務、便民商業服務等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建設作為開發建設配套要求,明確規模、產權和移交等規定,確保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和同步交付,並按照有關規定和合同約定做好產權移交。規模較小的新建住宅項目,要在科學評估周邊既有設施基礎上按需配建;規模較大的,要合理劃分成幾個規模適宜的居住社區,按照標准配齊設施。地方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督職責,確保產權人按照規定使用配套設施,未經法定程序,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用途和性質。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按照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多方參與治理要求,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組織、業主參與、企業服務」的居住社區管理機制。鼓勵引入專業化物業服務,暫不具備條件的,通過社區託管、社會組織代管或居民自管等方式,提高物業管理覆蓋率。推動城市管理進社區,將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與物業管理服務平台相銜接,提高城市管理覆蓋面,依法依規查處私搭亂建等違法違規行為,協助開展社區環境整治活動。支持物業服務業與郵政快遞業融合發展,創新服務模式,建設郵政快遞等便民服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