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職業培訓公共服務專題調研報告

職業培訓公共服務專題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2021-07-15 09:12:26

1. 有沒有關於職工技能素質培訓的調查報告

這篇也不錯

我市職工技能素質狀況調研報告

作者:李志超 文章來源:生產部 點擊數:2385 更新時間:2007-12-4

為切實加強和職工技能、技術、文化教育,加速工人階級知識化進程,充分發揮新時期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在開展我市第二屆職工技術運動會後,市總工會生產部與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能科聯合組織了全市職工隊伍技能素質狀況調研。通過調研了解,我市職工隊伍整體技能素質呈平穩上升趨勢,但總體水平仍然偏低.需要把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工作擺上一個十分重要位置,採取切實措施,不斷提升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
一、我市職工隊伍整體技能素質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
1、我市職工隊伍基本組成情況。據市勞動部門統計,我市目前各類企業近9000家,職工總數近14萬人,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近7萬人;其中持證職工人數近1.3萬人,技師和高級技師不足1000人,高級工不足2000人,中級工近6000人,初級工近4000人,分別僅占持證職工總數的0.8%、14.2%、42%和43%。與上海、山東等發達地區的15%相比差距較大,與我市經濟快速發展環境不相適應;經濟收入方面,高級工人、技師和高級技師年收入在8000-20000元(包括檔案工資、獎金、各類補貼的總和)和發達地區(以上海、山東為例)的年均32000-57000元相比差距不小。這種狀況務必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2、我市職工技能水平基本情況。今年10月份,按照省總安排,我市8個通用工種第一名參加了在安陽、濟源兩地舉行的全省第二屆職工技術運動會,我市共參加選手18名,,其中計算機、汽修工、車工、鋼筋工獲得第23、24、25、26、名,焊工、車工、鉗工、天車工排名在後10位,綜合排名18,較去年比賽略有進步,但與濟源、洛陽相比差距較大,通過比賽也反映出一些問題。一是部分工種技術水平比較高的尖子人才比較少,技術水平不太高。二是從參賽選手的比賽情況看,部分職工理論知識比較薄弱,個別參賽選手實際操作水平較差。三是整體發展不平衡。有的單位培訓基礎工作做得扎實,對比賽也比較重視,比賽成績比較好。有的單位對選手培訓工作目標不夠明確,活動開展不夠經常,對比賽也有應付的傾向,比賽成績停滯不前。這些現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面對差距找不足,面對問題找辦法,切實把職工培訓工作放到突出位置,採取有效措施,抓出實效。
3、我市企業為提高職工技能素質開展活動情況。大部分市直、縣區大企業能結合自己特點,圍繞職工素質提高開展豐富多彩的經濟技術創新和勞動競賽活動。在職工中開展「首席員工」評選、技術革新、技術攻關、技術改造、創先進操作法《工作法》、提合理化建議等活動;圍繞職工集體素質提升,在車間、班組、科室開展創新示範崗,創新型班組以及群眾性安全生產監督調查、創建「工人先鋒號」等活動方面成效明顯 ,但按照市政府和市總工會有關文件精神制訂出台企業群眾性技術創新和勞動競賽管理辦法的企業總量較少。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和小企業開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和勞動競賽活動難度很大,部分企業在開展這項活動中存在政策執行和認識上有不足之處。造成企業吸引力不夠強,企業招進技術工人難,留住更難,由於人才的流失致使企業發展速度更慢,後勁更乏,技術工人、技術人才流失現象不容忽視,應當引起重視。 二、我市提升職工隊伍技能素質狀況的好的經驗和做法:
為了提高我市職工隊伍整體技術素質,多年來我市各級組織,特別是工會組織作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今年,市總工會與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以史無前例的力度,聯合開展市第二屆職工技術運動會,歷時半年時間,全市3000名選手同台競技,一展風采,進行了42個工種的比賽。不僅為廣大職工切磋技術,展露才能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而且也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通過比賽,有42名選手獲得參賽工種第一名,按照《活動方案》要求,授予市五一勞動獎章,每個工種的前3名授予「技術能手」稱號,漯河卷煙廠、漯河高級技工學校等單位組織得力,被授予「第二屆職工技術運動會優秀組織單位」。與以往相比,本屆競賽組織更加周密,整個比賽緊張有序,高潮迭起,亮點頻閃,成效顯著,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綜合這次活動和平時工作,我市提高我市職工隊伍整體技術素質工作有一下特點:一是領導重視,各方配合,形成了齊抓共促的格局。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市總工會黨組都高度重視提升職工隊伍技能素質工作,市勞動競賽委員會、市總工會每年專門召開動員大會進行安排部署;市委書記靳克文對我市提高職工技能的「五小」活動做出批示,要求工會組織要堅持不懈做實、做好,真正讓職工政治上得榮譽,經濟上得實惠;市長祁金立多次對職工技術創新工作進行調研;市委副書記張社魁,市委常委、副市長曹存正對此項工作非常關注和支持,只要有時間就參加我們組織的活動,要求對涌現出來的職工技術能手進行大張旗鼓的表彰和獎勵,努力營造勞動光榮、崇尚技能的濃重氛圍。呈現出人才培養有新進展、人才引進有新突破、機制創新有新舉措、人才作用發揮有新成果四大亮點,在11月8號上午召開的全市人才工作會議上,田京衛、徐建立等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二十位的一線技術工人榮獲優秀高技能人才稱號,並受到各獎2000元現金的隆重獎勵。二是開展活動主題鮮明,重點突出,為提升我市職工素質水平搭建很好平台。比如這次職工運動會確立了「崗位成才促進富強漯河發展,賽場爭雄彰顯時代工人風采」的競賽主題,以層層組織開展「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為載體,堅持群眾性與競技性相結合,融培訓、練兵、比武為一體,將傳統技術的提高和創新開發能力的應用貫穿於大賽的全過程,大賽設置了42個競賽工種(項目),既有車工、鉗工、焊工等傳統機械項目,又有計算機、數控車床等體現新興產業的項目,不僅為我市廣大職工學技術、學知識提供了良好的機會,而且還為廣大職工改變知識結構和擴充學習內容指明了方向,同時也從整體上提高了我市勞動競賽的水平;三是堅持以賽促訓,以賽促練,以提高職工素質為前提,最大限度吸引職工參加競賽。據統計,全市直接參加「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的職工達10萬人,充分體現了本屆技術大賽前所未有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四是精心策劃,將創新與發展貫穿於工作的各個環節,著力打造我是新時期新階段職工經濟技術工作的優質品牌;市各行業廣泛掀起了以「比節約、比革新、比創造、比奉獻」為內容、以提升職工素質為目的的勞動競賽高潮。活動開展以來,我市很多單位緊密聯系自身實際,從身邊的事做起,通過技術革新,加強現場管理,明確節約目標,尋找突破重點,堅持獎罰兌現等措施,調動了職工們的積極性,使活動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五是爭先創優,著力培養企事業單位急需的技術明星。以這次大賽為例,各參賽代表隊,本著「重在參與,旨在提高」的原則,精心組隊,積極參賽。廣大參賽選手勇於上陣,敢於競爭,奮力拚搏,爭創佳績,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水平,賽出了友誼,一大批技術明星脫穎而出,市技工學校選拔出了40多人參賽選手,選手中有教師也有學生,經過賽前「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的歷練,以強大的陣容參加了5個工種(項目)的比賽,囊括了3個通用工種的第一名,銀鴿集團在車間、班組層層選拔的基礎上,派出精幹力量參加比賽,獲得兩個工種的第一名,充分顯示了雄厚的技術實力。這些好的做法和經驗為我市下一步提高職工技能水平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加快我市職工隊伍技能素質提高的幾點建議

2. 如何進一步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調研報告

新型職業農民是推進現代農業的中堅力量,加大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育,培育壯大農村技能型、知識型人才隊伍,是解決「三農」問題中將來誰種田、種好田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的需要。為更好地加快培育我縣新型職業農民,根據縣政協要求,我們對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情況進行了初步調查,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縣農業農村勞動力資源情況
我縣鄉村人口172461人。有勞動力資源90563人,占鄉村人口的52.5%,其中男勞動力資源佔59.3%、女勞動力資源佔41.7%。在農業農村勞動力資源中鄉村從業的人員85536人,占勞動力資源總數的94%。在從業勞動力中真正從事農業的只有41693人,占鄉村從業人員的48.7%。2016年外出(含離鄉)的勞動力28888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33.8%。
二、縣新型職業農民情況
我們不完整的將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村能工巧匠、農機維修工、農村操作員、農村經紀人等作為新型職業農民來統計的話,據不完全調查統計,目前,全縣共有新型職業農民2916人,占鄉村從業勞動力總數的3.41%。其中,臍橙、茶葉、刺葡萄、蔬菜等種植能手397人,佔新型職業農民總數的13.6%;生豬、肉兔、甲魚、山羊等養殖能手324人,佔11.1%;茶葉等農產品加工能手70人,佔2.4%;農民合作社帶頭人175人,佔6.07%;農村經紀人82人,佔2.8%;動物防疫員124人,佔4.25%;農機操作手430人,佔14.74%;農機維修員200人,佔6.86%;蔬菜園藝工、農村建築匠、沼氣工、漁業船員等能工巧匠359人,佔12.3%;農民信息員170人,佔5.82%;鄉鎮旅遊員335人,佔11.49%;鄉鎮獸醫員、農葯銷售員、獸葯經銷員250人,佔8.57%。
三、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主要途徑
新型職業農民是近兩年提出的新概念,在農民培育上,目前我縣主要有四條途徑:
(一)縣農糧局的陽光工程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為提高農民勞動力轉移技能,增強就業能力和科學種田水平,從2016年開始,農糧局開展了以陽光工程為重點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每年培訓農民在2000人左右,到2016年培訓農民15900人次。同時結合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器械推廣,每年還開展速成技術培訓5000人次左右。
(二)縣果茶局每年開展柑橘肥水管理、修剪、黃龍病防控技術培訓1000人次左右。
(三)縣就業局每年開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2600人左右,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推動農民工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四)縣職業中專每年開展職業知識教育2000人左右。
四、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從新型職業農民現狀看:
一是數量嚴重不足。全縣共有新型職業農民2916人,占鄉村人口總數的1.69%,占鄉村從業勞動力總數的3.41%,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中專、高中以上學歷佔3.9%的比例,比現代農業發達縣市農業農村人才佔比差距更大。
二是分布不均。從此次統計的數字看,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大多集中在種養方面、農機操作維修和農村能工巧匠方面,種養能手合計721名,占總數的24.7%,農機操作維修630人,佔21.6%,農村能工巧匠359人,佔12.3%,而加工、管理、經營、農村經紀人、技能型等其他類型人才嚴重不足,人才行業分布極不平衡。
三是結構不夠合理。從年齡結構來看,青年農村實用人才數量較少,大部分農村實用人才年紀在45歲以上,隊伍普遍年紀較大,有進一步老化現象。
四是從文化知識結構來看,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較多,且大多數農村實用人才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職業技術技能教育,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尤其是高技能、高層次人才緊缺。從性別結構方來看,女性農村實用人才少。
(二)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要求看:
一是時間上存在矛盾。新型職業農民系統培訓真正要讓農民系統掌握一門基本的業務技能,需要較長時間,按省要求生產經營型至少要15天以上,專業技能型也要5天以上。現階段農村中青年大部分外出打工,在家務農的大部分50歲以上,而且都經營著如臍橙、水稻、生豬等一、二項主要產業,要離開家中一、二天也許還可以,要五、六天離開家來學習培訓,家中的產業受到影響,相當困難。即使走得開,農民在家打工一天100多元,而培訓五、六天就少賺五、六百元,一般農民是很難想得開的。
二是學習內容上矛盾。要提高農民專業技能,就必須系統的學習培訓,而且需要較長的時間。而50多歲以上的農民大部分文化水平較低,聽系統的學習乏味,甚至聽不懂。短期快餐應對式培訓、培訓時間短、重點突出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要系統提高農民的業務技能又很難。
三是培訓經費上矛盾。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經費如果可以爭取到上面項目支持,農民培訓的教材、吃、住等費用是可以解決的。但培訓還要資料整理等管理費用,這部分費用都是要縣財政配套解決的,而目前大部分縣財政配套資金是根本不可能到位的。所以在培訓上,存在部門多做事、多墊錢,沒有積極性。
(三)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渠道看:雖然有農業部門、人事就業部門、教育部門等,但培育的角度不一,而且都以速成培訓居多,很難達到提高整體綜合素質的效果。
五、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幾點建議
新型職業農民是推進現代農業的重要力量,新型職業農民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系我縣現代農業發展進程,最現實的關繫到將來十年、二十年後誰來種田、種好田的問題。如何推進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建議如下:
(一)建立激勵機制,調動農民參與培育積極性。如對於培訓合格的新型職業農民頒發合格證書,新型職業農民在發展產業上給予政策扶持,提供信貸、用地、品種、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特別是項目和資金扶持,使他們實實在在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充分調動新型職業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同時設立政府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金,對於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5天以上培訓合格的,除來回車費、吃住報銷外,還給予適當的誤工補貼。
(二)切實提高培訓質量,保障培訓效果。如培訓內容要切合當前實際,農民有強烈的需求;培訓教材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俗易懂;培訓的師資力量,既要有較好的理論水平,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使農民學了幾天真正學到知識,嘗到甜頭。
(三)保障農民培訓經費,調動部門積極性。縣財政要站在支持農業農村長遠發展的大計上,支持農業,切實保障培訓部門的工作經費,最基本的項目配套經費必須到位,做到既有錢養兵,也要有錢打仗,調動培訓部門的工作積極性。
(四)改革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途徑,培育農業農村持久人才。目前的農業部門、人事就業部門對農民的培育對象都是中、老年為主,而且都是在家從事農業農村的為重點。這部分勞動力,十年、二十年就老化。真正農業農村的後繼力量還是在現在的青年人,因此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重點、應該在八O、九O、甚至00後身上,因此加強現在初、高中的農業職業技術教育,應該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重中之重、長遠之計。這幾代人,不管他以後種不種田,他們生在農村,有農業切身體會,將來不能打工了,回來農村了,也有知識的積累。

3. 求一篇專題調研報告。主題為農民培訓調查情況報告,或農村民主選舉、政治參與度等某一面。

剛才看了一位網友寫的農村集體經濟和承包個體經濟給農村帶來的現實情況的比較,使我想起了去年農村選舉的狀況:按理說,我們國家這些年大力推廣民主選舉,民主在老百姓這里應當得到積極擁護。但老百姓感到現在社會怎麼變成這樣呢?!對選舉制度的不理解和憤慨!但還得積極參加,總算國家給了一個選舉權,不施白不施。

關於農村選舉——對農村換屆選舉的感想
現實農村幹部選舉和分田承包責任制前的情況是相反的兩種差別:大集體時,幹部是叫為大家服務的,安排農業生產,處理好生產隊的分配;群眾衡量的標準是誰能為大家服務就推選誰,基本上是大家讓干就干,很少發生"爭權"的「竟選";現在是誰有勢力,有能力,就想當村長,組長。其隱藏著的目的是當上幹部後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或為小團伙某利益。即達到「爭權、奪利」之目的。這是社會腐敗產生的根子,也是民主發展的奇形。從表面現象看,人民群眾在充分的發揚著自己的民主權力,而實際是參加競選幹部的人,在利用著人民民主的方法為自己當上幹部找到了合理合法的台階。於是競選"村長","組長"的各種手段,方法都產生出來了。"民主"也發展得淋漓盡致了。
一.
記得在1990年以前最初選舉時,人們只是隨便選選, 並不十分認真,而被選舉的人也並不爭奪。選舉人和被選舉人的態度都比較隨和。選上就干,選不上就不幹。基本上不發生非選上不可,或選不上誓不罷休行的情況。
這種情況是由多種因素所決定的,首先是原來的集體生產隊幹部都是領導社員搞生產的,當幹部是為人民服務的;原來的幹部貪污的也比較少;同時貪污了是要被群眾所垂罵;貪污了上級政府也追查的認真;同時人們也還是顧及臉面的,當時的幹部也是比較清廉的。因此,那時的幹部基本上都是群眾「推選」,是真正的「民主選舉」產生出來的。不發生「競選」幹部和非當幹部不可的現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風氣的敗壞,當幹部能得到許多好處:承包地可以讓比較要好的人 、或家族成員干(因為從中可以得到較低的承包價格和獲得較大的利益);村上有許多需要開支的事情在辦理過程中幹部可以從中使「回扣費」;在發展經濟中有權利、 有實力的人可以用權力挪動公款和資金等等。特別是城市和鄉村接合部,由於國家建設徵用土地,大數額資金到基層政府,這樣基層政權(村委,組長),花公款的權力大了,而又沒有相應的監督機制;於是利用各種手段貪污、挪用公款的現象發生了,而這些現象又不能得到機時的揭露和止執;有些幹部利用計劃生育、審批宅基地 、 給群眾使絆,利用手中的權力敲詐老百姓; 還有一部分人想鑽國家政策空子,得到某種好處,吃喝拉攏幹部,從中得到集體的好處,於是行賄與受賄的現象發生了。由於上述原因造成的客觀現實,當幹部的人得到了許多非法好處,而這些非法好處輕易沒人追究,即使有個別的被追究,或是追究不動,或是被上級敷衍了事。時間一長,貪污的也就貪了,受賄的也就受了,被敲詐的老百姓也就認了 ,於是當幹部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發財致富」的一個正規渠道了。
在這種狀況下。民主選舉幹部的"味道"也就由原先的都是大家「推選」,轉變成為被選人非要當幹部的「競選」狀況,因為這是一種發財的光明正大的道路。

記得96年和99年,那時的選舉,競選的方法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競選人只是通過少數人暗地裡吃喝拉攏來拉選票;同時通過非正當手段填寫選票,如選票箱象串門似的挨家挨戶上老百姓填寫,而拉攏人會趁機接過選舉人的筆替人填寫,選舉人也不好意思要過選票,或者拉攏人看著選舉人填寫,選舉人怕報復也就違心填寫的,於是選舉人的真正意願被剝奪了,拉攏人的努力成功了;或者利用其他作弊方法來達到競選成功。

後來又隨著國家民主選舉方法的改進,規定了實行民主的有效方法。如村、組兩級幹部的選舉,由鄉、鎮派工作組監督選舉,把選舉場合設在固定地點,不準他人代筆、代票,這樣有效保證了選舉人的意願表達。民主在很大意義上得到了實現。
但競爭選舉的對策也由「初級階段」向前發展了一步。拉票方法由當初的請個別人吃飯到請所有選舉人吃飯,由暗地裡請到光明正大的請;由當初的送禮只送煙到送油、送洗衣粉、送化肥,直至送錢;有些地方送錢也搞攀比,你送500元,他就送1000元。個別地方的競選最多能花100多萬元。這是請客送禮。而拉選票的的操作方法也在發生著進化,當初都是一個家族或一個團伙各拉各的選票,各找各自的人選「組閣」,或者個人各自拉自己的選票 ,這樣選出來的人是多頭入選,誰的票最多誰就是成功者。於是不成功者發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了,下次選舉則走向「聯合」,聯合的結果是權力進行合理分配,你選我當組長,我選你當代表,你選我當村長,我選你當委員,各得其所。失敗又會使失敗者採取對方的方法。你能送禮,我也會送禮,你能請客我也能請客,你能送錢我也能送錢,你能聯合我也 能聯合;你能製造謠言誹謗我,我也能把你的短處用小字報分發到各家各戶;有的競爭達到了相互苟合(競選人相互商量給對方一定的好處費,使對方自動退出競選);還有個別採取威脅對方,直至暗殺走上犯罪;競爭激烈達到了由史以來的「事無前例」!
在這種氣氛下似呼人民的「民主」就是為了「競選」。競選才去發揚民主。
同時,競選的成功就意味著發財的機會的到來?!
客觀的事實也讓老百姓服了?!因為一任一任的幹部上去以後都成了「發家致富的能手」。
老百姓開始罵空了:黃鼠狼生兔娃一窩不勝一窩(意思是現在的幹部一任不如一任);社會怎麼弄成這樣了(對選舉制的不理解);共產黨腐敗透了(對幹部的憎恨);這是什麼世道(對蒼天的無奈)。
選票也出現了奇怪的內容了:填寫上村裡最老實的人和「不精細」的人;有的人乾脆填上,「讓日本人來當幹部吧。中國人一個也不行」,等懊惱的語言。
正直的人無奈,社會正氣無存,歪風邪氣遮天蓋日,老百姓壓抑的喘不過氣來 !
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是什麼?是腐敗!!
老百姓恨透了腐敗。
人們大聲疾呼,誰來救救社會,誰來鏟除腐敗,誰還老百姓一個晴朗的天空!?
誰能鏟除腐敗誰就是當今天下的英雄,誰就是人民的大救星,誰就是太陽。

當然在競選的人員中也有真心為大家服務的。但是在實際的競選中,光用嘴說已經行不通過了。因為想撈一把的人採取了所有不正當的手段,來蒙蔽群眾。於是想為大家服務的人也不得不採取那些想當幹部撈一把的人們的手段。可是這樣一來自己和他們又有什麼區別呢,?於是好人壞人都一樣,老百姓也就只好跟著感覺走,誰拉選票讓自己得的好處多就選誰,或者誰許給自己有好處就選誰;這樣衡量被選舉人的標准被自私自利的私心代替了。這是一部份隨風倒的人的選擇。當然在所有的選舉人當中,是分好多種人的:有堅持正義的(對當選人的標準是看他能否為大家服務);有站在家庭或小團伙利益上的(占相當大一部分人);有根勢力的;有按收「禮」多少的;也有完心眼想從中撈一把的;可以說是五花把門,啥人都有。真正想為大家服務的人很難當選。即是選舉成功了,也很難按照為人民服務的標准來行事(因為花了一些不該花的錢)。
在所有的選民中 ,實事是大多數人都是想選一個比較能為大家辦事的幹部的。但在這種為競選而採取的民主情況下,則難以讓人對被選舉人有正確的評價。民主是充分發揚了,但沒有達到真正的選出一個好當家人的目的。變成了民主就是為了競選——競選是為了當幹部——當幹部就是為了「發財」!
民主的「味道」變了。民主變成了人們爭權奪利的「工具」。
我認為,農村小組選組長,應該先讓老百姓討論出組里應該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或者提出老百姓最需要解決什麼問題。然後讓被選舉人對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有個明確的解決態度。即讓被選舉的人對老百姓表態,也就是施政原則,或者叫做施政寅說,等等,都是一個意思,准備怎樣當好老百姓的家的。這樣老百姓會通過他們的表態看出他們是真心為人民服務的、還是虛假欺騙的。在這個前提下讓人民充分發揮民主,才能達到選一個比較好的當家人的目的。
組里代表的產生不能採取全組投票的方式,而採取幾家或十幾家選一個代表。這個代表就代表這十幾家的意見;而另一個代表是代表另十幾家老百姓。這樣的群眾代表也就比較全面的代表群眾的了。不採取全組投票選舉,而採取十幾家一小組選舉。這樣避免串票吃喝拉攏,小團伙行成小集團式的領導。你要想當個組代表,你就得接受這十幾家的意見。否則這十幾家中產生另一名能夠代表大家意見的人來當代表。
(當然這里有一個根本問題是要開群眾會,讓大家討論問題,產生大家的意見,然後由代表提出來。而現在幾呼是就根本不開群眾會,群眾也就沒有討論問題的機會了。這是現時社會政治的一大缺陷。)
村委會的產生也應該採取類是的方法進行。
第一步:由各組產生代表2—3名,同時通過群眾大會討論出全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若干個),由代表把這些問題代表上去。這些代表就是選舉委員會成員。
第二步:由各組(一般沒個村都有若干個組)群眾代表把應該解決的突出問題,歸納到一起,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問題。讓參與競選的人來對這些問題有個明確的解決態度。寫出書面解決方案或解決意向。
第三步:召開全村群眾大會,讓競選人把他的書面「競選意見」宣讀給廣大群眾。讓群眾有個討論的時間佘地(建議5---10天)。這當中競選人也可以聽取群眾意見,修改「競選意見」,取得大家信任,爭取群眾支持。
第四步:讓群眾投票選舉:
下面的問題就是投票方法,唱票監督以及規定選舉有效的標准。等等選舉規則。
另外村委會人員和村小組組長不應有一人兼二職。一人兼二職不利於解決全村利益和小組利益沖突的問題。村委會成員是代表全村利益來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小組組長是代表一個組來看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因此在領導設置上不能設一兼二職。以避免領導人的工作偏差:把小集體利益當作全村利益看待,或把全村利益當作小集體利益處理。
每一屆選舉委員會在完成了這一屆的選舉任務後,應當轉變成為這一屆村委會的監督機構。可一年開一次評議村委會工作的會議。對本屆村委會的工作進行評審,並提出批評意見和究正方法。同時選舉委員會的成員被選進村委會後,就不在是監督委員會的成員,應有其本組內再產生一名監督成員補充到監督委員會內,完成本屆監督委員會的使命。以其行成一個有效的監督機制。

民主是方法,是手段,達到群眾最關心的問題解決是目的。充分發揚民主的前提是群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提出,如果不提出問題而讓群眾一味的民主,這樣就成了民主是為了競選,競選才充分民主,民主沒有了目的。而競選上的幹部則可以惟所欲為,想怎麼著就怎麼著。我認為幹部的選舉能夠發展到吃喝拉攏,送禮送錢的後果是與實行民主的方法有嚴重缺陷分不開的.(當然幹部貪污腐敗的原因也是主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以下簡稱組織法)第十八條規定:「村民委員會向村民會議負責並報告工作。村民會議沒年審議村民委員會的工作報告,並評議村民委員會成員的工作。村民會議由村民委員會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議,應當召集村民會議。」可是我們現在的村委會有幾多能夠按時向村民報告工作。多年來連個群眾會都不曾召開,更何來「讓群眾評議村委會工作」?
組織法第十九條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例事項,村民委員會必須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一、鄉統籌的收繳方法,村提留的收繳及使用;二、本村享受誤工補貼的人數及補貼標准;三、從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四、村辦學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業的經費籌集方案;五、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業的建設承包方案;六、村民的承包經營方案;七、宅基地的使用方案;八、村民會議認為應當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它事項。」這八項有關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村委會多年來的工作方法是就沒有召開群眾會,也就無有「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過程,而是由村委會討論決定即可。這樣村委會的權力在村民當中也就成了至高無上的。就有了利用宅基地審批、計劃生育指標違規執行和敲詐老百姓的機會了;村集體經濟項目立項和承包經營方案的施行大部分都是暗相操作執行;於是幹部利用這些機會為自己撈一把成了家常便飯。
組織法第二十一條規定:「人數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推選產生村民代表,由村民委員會召集村民代表開會,討論決定村民會議授權的事項。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戶至十戶推選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組推選若幹人。」這一條有些地方施行了,有些地方沒施行。現在的村民代表產生的方法也不是按照這種方法產生的,而是村小組代表一但生成,不管他能否代表村民意見,就要任期三年。這種村小組代表也不是按照五戶至十戶的方法產生的,因此大多數存在不能如實代表群眾意見的實事。
組織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村民委員會實行村務公開制度。村民委員會應當及時公布下例事項,其中涉及財務的事項至少六個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的監督:一、村法第十九條規定的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及其實施情況;二、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方案;三、救災救濟款物的發放情況;四、水電費的收繳以及本村村民利益、村民普遍關心的其他事項。村民委員會應當保證公布內容的真實性,並接受村民的查詢。村民委員會不及時公布應當公布的事項或者公布的事項不真實的,村民有權向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反映,有關政府機關應當負責調查核實,現令公布;經查證確有違法行為的,有關人員應當依法承擔責任。」村委會村公開,現在比以前有所改善,基本上財務收支狀況能夠公開。公開了透明度就高了,就會避免一些不合理的開支。但是,還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國家政策執行不到位或不合理,有些收支也是明顯不合理的,老百姓一般情況是遷就過去了。因為有好多事情即是老百姓提出來得到究正的機*很低,也就不提了。不過對於有些問題能夠觸及到領導的「官位」時,老百姓還是要說的。
以上這些不按國家法規辦事的種種原因是基層領導產生腐敗的根源。應當說國家的法律規定的是比較合理的,只要嚴格按照這些法律辦事,是不會產生腐敗的。但是這些法律的核心部分被領導們「封鎖」起來了。他們覺著那一條對管理群眾合適就執行那一條;那些方面對他們自私自利有約束,他們就不執行。老百姓也沒辦法。這種後果的原因是老百姓對國家法律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是基層政權機構設置不建全。
因此,大力宣傳國家的法律、政策,讓國家法律、政策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是防止腐敗產生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建立一套完整的政權機構相互約束、相互監督機制,是杜絕腐敗產生的根本。腐敗沒有了,人民的民主才能得到充分實現。人民才能真正的當家作主。
再則,還有我們的上級領導對村委會的監督也是不夠的,村幹部要貪,上級幹部不究,或者不徹底究正;於是,幹部也敢大膽的貪了,群眾也不敢提意見了。於是,都想當幹部,依此發家致富來得快!
因此,農村幹部都想當,就要發生拉選票,買選票,不擇手段.為當幹部花幾十萬,上百萬也要競選。
說到這里,想想從前大集體生產隊的時候,當幹部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的,就沒有像現在這樣不擇手段的去競選當幹部。

關於「民主」問題:從字面上說,「民主」就是要人民當家作主。「民主」的意思是大討論討論問題,大家說了算,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或者願望。這樣民主的前提就是首先提出問題或者要解決問題。比如選村長、選區組長,這是讓大家說了算的。但是村長、組長的標准首先得提出來。現時想當村長、組長的人競爭的這么激烈就還應當追加上把村裡或組里最主要的問題提出來,讓那些想當幹部的人有個明確的表態,而後讓老百姓根據被選人的態度,衡量他們是否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在此情況下讓廣大群眾充分的發揚民主。「民主」也才能真正實現人民當家做主。
人民當家做主是通過領導幹部來實現的。領導幹部做事情能不能和群眾充分商量,是問題的關鍵。在沒有選舉前讓被選舉人尋大家表個態度,他的想法、意見、或者意向和大家是一致的,大家自然就會選舉他。他也就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在工作中如果當選的幹部能繼續的和群眾保持一致,有事和群眾商量(通過召開群眾會),那麼他就乃然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否則如果他當選了以後,有事不和群眾商量、或者做出的事情不符合群眾的願望,他就不能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因此國家的組織法規定三年舉行一次選舉,是對幹部的一次檢驗和「討汰」那些不能代表人民利益的幹部。
民主是政治,民主是方法。政治是治理社會,治理社會要通過人民民主去實現。人民民主的實現要通過合理的方法才能達到,因此,合理的民主方法是實現人民民主的保證。
因此,要實現人民民主,就要制定好實行民主的方法。我國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就是實現人民民主的方法。這個法規定的是合理的,能夠體現人民當家做主。但是,基層的執行是不完善的、不徹底的,就會發生那些不擇手段拉選票的後果;同時隨著社會政治情況的發展和變化,施行民主的方法也需要改進和補充,才能切實體現人民當家作主。

閱讀全文

與職業培訓公共服務專題調研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工作計劃 瀏覽:190
上海市與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757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 瀏覽:564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