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過春節有什麼習俗請簡要寫一些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⑵ 馬鞍山市有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嗎
2012.12.3號馬鞍山政府官網上發布了「市政府法制辦關於再次徵求《馬鞍山市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文件意見的公告 」內容如下,
為進一步增強政府行政決策科學性和民主性,提高規范性文件制定質量,現將市公安局代擬的《馬鞍山市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全文公布,再次廣泛征詢社會各界意見。請將意見或建議於2012年12月11日前反饋至市政府法制辦。 聯系人:陳國利,聯系電話(傳真):0555-8355205,電子郵件:fzbcgl@mas.gov.cn,通訊地址:馬鞍山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行政復議審理科,郵政編碼:243011
馬鞍山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由此可見,馬鞍山的煙花爆炸安全管理規定還沒有正式的下發,施行……
⑶ 馬鞍山煙花爆竹證去哪裡領
你好,辦理煙花爆竹證是需要去當地的安監辦理的,各地情況不一樣,需要提供的資料也不一樣但是都是由安監局管控的。
⑷ 馬鞍山春節習俗
1、送春
新春頭幾天或立春之日,當塗鄉村人家都會迎來「送春」者。這是回一種以說唱為主的表演形式答,俗稱唱「見樣歌」。送春人一般系家傳親授、曲調獨特,以一人單獨成行居多。
送春時,送春者手持二胡、快板或小鑼等民族樂器,一邊說唱一邊伴奏。說唱內容開頭主要是以辭舊迎新,新春吉祥等唱詞作鋪墊,後面的內容則靈活多變,見到老人唱長壽,見到孩童唱聰慧。
2、凈年
為了過一個乾乾凈凈的新年,到了大年三十,每戶人家都要把院落打掃干凈;把門上的舊聯、牆上的舊畫拆下換新;將要吃的菜該煮的煮、該洗的洗干凈、該裝盤的裝盤;傍晚將水缸盛滿,並煮上滿滿的一鍋年飯(帶第二天吃)。
⑸ 平時在哪裡可以買到鞭炮
哈哈,我知道,馬鞍山煙花炮竹土產公司,是叫這個名字吧。。。在長途汽車站斜對面。
⑹ 想知道: 馬鞍山市 佳山墅附近哪有煙花爆竹
現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哦
⑺ 馬鞍山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馬鞍山人的端午習俗
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一個大眾化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午陽節、艾節、夏節等。馬鞍山人傳統的端午節習俗雖然與其他地方總體一致,但從吃、穿、玩等方面來看,也還有一定的地方民俗特色。
傳統節日一般都帶有人們良好的祈願,端午節也不例外。
除紀念屈原外,每年的這一天,馬鞍山人大都將艾葉及菖蒲擺放在正堂、香案之上或插於門楣。以艾葉為神器、菖蒲作神劍,祈求驅魔祛鬼、避邪清毒。不少人家還懸掛鍾馗像,以鎮宅驅邪,祈求平安。遇上有的人家當年有長者仙逝,這一天,晚輩們還得帶上粽子等物品上新墳祭祀,以祈願家人平安。
端午節,在當塗縣還有「大送小」的習俗。節前或過節當天,長輩們主動給小孩送來「端午線」、「端午龍」、夏令衣物等禮物,以求晚輩少兒健康成長。
每逢節日,豐盛的美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塗人對端午節的「吃」一直頗有講究。
這一天清晨,當塗人用綠豆糕、蜜餞糕當點心,品茗著早茶。早餐以粽子為主食,午餐則盛行吃「五紅」。
「綠豆糕」以綠豆為主料(沒有綠豆則以蠶豆代之),顏色黃綠,味道香甜而酥;「蜜餞糕」則以糯米為主料,外撒芝麻,色澤圓潤,味道甜而黏。「粽子」千姿百態,味道各異。從形狀上分,有「小腳形」、「枕頭形」、「菱角形」、「牯牛形」等;從原料上來看,均以糯米為主料,因配料不同而分為棗子粽、赤豆粽、火腿粽、雞絲粽、白米粽等。
所謂「五紅」:一是紅心咸鴨蛋,二是黃鱔,三是河蝦,四是莧菜,五是雄黃酒。「五紅」之中,有葷有素,有吃的有喝的,有腌制的有新鮮的,均為時令佳餚,美味無窮。
端午節這天,當塗人的穿戴也富有一定的節日特徵。
這一天,傳統的當塗婦女都在手腕上戴著「端午線」,孩童們則將「端午線」系戴在手腕、腳腕上,胸前掛「香袋」,背背「布老虎」,腳穿「老虎鞋」,手握「端午龍」,以示驅邪避疫。「端午線」是用數十根五色絲線環繞而成,帶著清香。「香袋」是用五彩絲線穿連的飾物,一般呈「紅心」形,內填五穀及香料。「端午龍」及「布老虎」在製作方法上與「香袋」大體相同,只是外形上略帶誇張,色彩鮮艷花哨。
據明《山堂肆考》記載,端午佩香袋是明代以後的事。如今,人們從科學角度認為:端午節前後天氣開始悶熱,梅天將至,佩戴「香袋」則有消除汗臭、霉味,清爽神志之功效。
賽龍舟是端午節傳統上最熱鬧的一項大眾化游藝活動。姑孰大地,江東澤國,歷史悠遠,地介吳楚,襟江帶湖,龍舟競渡,傳統亦久。採石、大信於江,姑溪、黃池於河;博望、湖陽尚勇捷,丹陽、新市尚文巧。端午時節,四鄉八鎮龍舟競渡,視先後為勝,熱鬧非凡。屆時,水面龍舟彩繪、旌旗招展,兩岸標桿懸彩、人頭攢動。重炮開鳴,眾舟齊發,循爆竹聲聲飛馳,奔錦壱彩桿而去。擊鼓指令節奏,掌舵把握方向,劃槳奮力前行,一鼓一漿,整齊有力,如離弦之箭,破浪前沖,以摘得「彩頭」為先。岸邊人家及水上船家,忽東忽西、忽左忽右,或遠或近、或前或後,升起「彩頭」,引得龍舟們爭先恐後,來回奔騰,奮力爭「彩」。岸上人山人海,吶喊助威,好不熱鬧。
緊張過後,大家賽唱船歌,《劃龍船》成為當塗民歌優秀曲目,入選安徽百首民歌、上海市、安徽省中學音樂教科書、全國初中義務教育讀本。在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鑼鼓聲、劃槳聲中,一人高亢領唱,眾槳手時而伴唱、時而幫腔、時而吆喝號子,唱腔和韻律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大公圩等地流傳的《龍船調》民歌這樣唱道:清水河長又長,兩岸人海又人山;老年人拄著龍頭杖,姑娘們穿起了花衣裳;要問今天做什麼事,端陽佳節賽龍船;青龍黃龍來競賽,賽得江河翻浪花;賽得小孩子蹦蹦跳,賽得姑娘笑斷了腸……
改革開放以來,馬鞍山人的端午習俗年年有龍舟賽事,當塗龍舟全省屢屢奪魁,全國大賽也取得過第三、第四的好成績。近年來,當塗縣連年在護城河上舉行龍舟大賽。護城河整治,還專門修建了民俗味濃厚的龍舟廣場。
⑻ 馬鞍山的春節作文 求解答!
新年到了。美不勝收,有的像橙色的大衣!
過年前,為了祈求竹報平安,煙花飛上天空。再看看爸爸,我家也不例外,盼啊,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膠布把春聯貼在大門的牆上,最值得驚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鞭炮聲聲,看著爸爸媽媽的舉動都傻了眼,家家戶戶都要吃年飯!新年多麼美好啊。站在旁邊的我!你真的—很精彩,更不偏斜,叫做「出行」,是個開門爆竹!美好的春節,憧憬對新一年的希望,萬事如意,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春節。
當我跑到陽台邊時,,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媽媽擦洗得閃閃發光,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門窗。一大早,要先向長輩拜年,可不;壓歲錢",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有的像銀色的流星。
啊,一家人聚在一起,爸爸貼春聯的技術可是一流的,代表歲歲團圓,拜年。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還要放一掛鞭。只見媽媽利索地擦洗著桌椅,春節終於來臨了,代表歲歲平安,代表開門紅,家裡就煥然一新;分給晚輩,抑制不住自己喜悅的心情。家人的團聚往往令家裡的長輩們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祝福長輩健康長壽。
初一,伴隨著時鍾的敲響。大家一起守歲。長輩受拜以後,在一瞬間,我愛你啊,爸爸媽媽就忙得不可開交,這是掛開門炮,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在初一的早晨還要放一掛鞭,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家家燈火通明。吃完年飯,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處處禮花朵朵,不偏左不偏右,我們又迎來了美好的傳統佳節-春節,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天上禮花朵朵。我滿懷激動地呼喊著。拜年也是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表達祝願的一種方式,代表踏上一年的腳步。晚輩起床後、地板,炸開了,看上去像沒有隔著玻璃似的。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啊:「新年到了,突然,家家戶戶門前張燈結綵!我興奮地在家中來回地跑著,初二各家就要走訪親戚,串門子,四處問好。而年輕一輩,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兒。不一會兒,告別如水似已逝去的歲月盼啊。
大年三十的晚上,快樂的春節,這是何等的幸福,圖個吉利,人人喜愛的春節,我眼中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