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保險保全的保險保全的概念和內容
准確地說,壽險公司的保全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保全,指壽險公司在保險合同成立後,根據合同條款約定及客戶的申請,為履行保險給付責任或保持保險合同的准確性和有效性,而提供的前提服務、核心服務、基本服務、附加服務等非公共服務。
狹義的保全,指壽險公司在保險合同成立後,根據合同條款約定及客戶的申請,為履行保險給付責任或保持保險合同的准確性和有效性,而提供非理賠核心服務和基本服務的非公共服務。
從以上保全定義中,可以看出保全作業有6個要素。
一、保全的作業性質
保全作業是一種非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主要是指由法律授權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組織和有關工商企業,在純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產和供給中所承擔的職責和履行的職能,其中,政府是責無旁貸的主導者。薩繆爾森1953年在<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中指出,公共物品是所有成員集體享受的集體消費品,社會成員可以同時享受該產品;而每一個社會成員對該產品的消費都不會減少其它人對該產品的消費。
從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的定義中,可以得出:保險不是公共物品,相應的保全也不是公共服務,而是一種非公共服務,是保險公司為其客戶提供的非公共服務。
二、保全作業的主體
保全作業的主體是壽險公司。
保全這個詞並非壽險公司專用。在經濟、社會生活中使用保全這個詞的,還有法律領域的「財產保全」、「證據保全」、「合同保全」,經濟領域的「資產保全」,安防服務中的「保全服務」。
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的「保全程序」,包括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訴訟開始後,或訴訟開始前,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為保證將來判決的順利執行,而對當事人爭議的財產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產所依法採取的各種強制性保護措施的總稱。證據保全,是指為了防止證據的自然滅失、人為毀滅或者以後難以取得,人民法院經訴訟參加人申請或者依職權主動,對民事訴訟證據預先予以調查收集和固定保存的制度(行為)。
合同保全,是指在債務人怠於行使到期債權或不當處分債權和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情況下,法律賦予債權人可以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或請求撤消債務人行為,從而確保無特別擔保的一般債權得以清償。合同保全包括債權人代位權和債權人撤消權兩種相對獨立的權利。
「財產保全」、「證據保全」、「合同保全」的作業主體,都是人民法院。
資產保全業務,是指某機構對本系統內已經發生的不良資產進行清收,使資產和債權免受進一步損失,而採取的特殊保全行為。包括依法訴訟、以物抵債、清理不合理佔用資金、追繳高額利差、所辦經濟實體脫鉤等具體業務。
「資產保全」的作業主體,是採取特殊保全行為的機構。壽險公司也可能會成為資產保全的作業主體。
安防服務中的「保全服務」,是指「保全公司」提供的系統保全、人身保全、駐衛保全、現金運送保全等安防服務。
此「保全服務」的主體,是「保全公司」,壽險公司不提供此「保全服務」。
三、保全作業的依據
壽險公司保全作業,是基於合同條款約定及客戶的申請。
保險合同,是平等的雙方當事人間簽定的經濟合同。非合同條款約定的作業是不容許的,除非徵得另一方的同意。保全作業也須客戶申請,如退保作業就必須經客戶申請,保險公司是不能單方實施的。
這一點與安防中的保全服務、法律中的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一樣,但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時,法院也可以依職權(當事人未申請)採取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措施。
四、保全作業的內容
廣義保全作業的內容,是前提服務、核心服務、基本服務、附加服務。
狹義保全作業的內容,僅包括非理賠核心服務(給付)、基本服務。
前提服務,是指壽險公司提供的續期收費服務;核心服務,是指壽險公司提供的理賠和給付服務;基本服務,是指壽險公司對保單提供的變更類、退保類、管理服務類服務;附加服務,是指壽險公司提供的咨詢申訴、熱線電話、電子商務等服務。
壽險公司的保全作業項目,按保險合同4要素可以分為以下4類。
1、保險合同主體的保全項目
(1)、保險人,---保單遷移
(2)、投保人,---投保人變更/投保人信息變更/投保人身份證變更
(3)、被保險人,--被保險人信息變更/被保險人身份證號變更/性別年齡誤告/被保險人職業變更
(4)、受益人,---受益人變更
2、保險合同客體的保全項目
無(人身保險合同的標的是人的壽命和身體,而人的壽命和身體不允許變更)。
3、保險合同內容的保全項目
(1)、核心內容的保全項目--理賠、給付
(2)、非核心內容的保全項目
前提服務、大部分基本服務(退保類、變更類、管理服務類)、附加服務
4、保險合同形式的保全項目
保單掛失補(換)發
五、保全作業的目的
保全作業的目的,是為履行保險給付責任或者保持保險合同的准確性和有效性。
壽險公司通過核心服務(理賠、給付)履行合同約定的保險給付責任;通過基本服務(變更類、退保類、管理服務類)保持保險合同的准確性;通過前提服務、附加服務來保持保險合同的有效性。
六、保全作業的時間
保全作業的時間,從保險合同成立時起貫穿整個保險期間。
保險合同成立前,是雙方的要約、反要約和承諾的過程,壽險公司提供的是銷售和承保、核保服務,還未涉及到保全服務。
在保險合同成立後、終止前,壽險公司提供了前提服務、核心服務、基本服務和附加服務等保全服務項目。
保險合同因屆期終止和合同已履行而終止後,雙方的權利義務已完結,保全服務自然終止。
保險合同因協議注銷(一方申請,一方同意;規定的終止條件成就)而終止和因其他原因終止( 解除、違約、失效、無效)後,雙方的權利義務已終止,但由於壽險合同的儲蓄性和復效的規定等原因,還需壽險公司提供退保(退還保險費)、復效等保全服務。
參考文獻:
1、《壽險公司內部控制建設與監管》(陳文輝主編,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P145
2、《保險服務論》(劉子操、宗可正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167、P170
3、《中國刑事訴訟證據法學》(余松齡 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231
4、《民事訴訟法》(江偉 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P147
5、沈陽市商業銀行資產保全業務管理辦法
6、台北市保全商業同業公會網站首頁
7、河南華安保全電子有限公司網站首頁
8、太平洋壽險《保全員考試參考書(2004.6)》
9、新華人壽保險公司網站
10、馬慶鈺、楊慶東《公共服務的理性及其運作框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貳』 承保和保全是什麼意思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准確地說,壽險公司的保全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保全,指壽險公司在保險合同成立後,根據合同條款約定及客戶的申請,為履行保險給付責任或保持保險合同的准確性和有效性,而提供的前提服務、核心服務、基本服務、附加服務等非公共服務。
狹義的保全,指壽險公司在保險合同成立後,根據合同條款約定及客戶的申請,為履行保險給付責任或保持保險合同的准確性和有效性,而提供非理賠核心服務和基本服務的非公共服務。
從以上保全定義中,可以看出保全作業有6個要素。
一、保全的作業性質
保全作業是一種非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主要是指由法律授權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組織和有關工商企業,在純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產和供給中所承擔的職責和履行的職能,其中,政府是責無旁貸的主導者。薩繆爾森1953年在<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中指出,公共物品是所有成員集體享受的集體消費品,社會成員可以同時享受該產品;而每一個社會成員對該產品的消費都不會減少其它人對該產品的消費。
從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的定義中,可以得出:保險不是公共物品,相應的保全也不是公共服務,而是一種非公共服務,是保險公司為其客戶提供的非公共服務。
二、保全作業的主體
保全作業的主體是壽險公司。
保全這個詞並非壽險公司專用。在經濟、社會生活中使用保全這個詞的,還有法律領域的「財產保全」、「證據保全」、「合同保全」,經濟領域的「資產保全」,安防服務中的「保全服務」。
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的「保全程序」,包括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訴訟開始後,或訴訟開始前,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為保證將來判決的順利執行,而對當事人爭議的財產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產所依法採取的各種強制性保護措施的總稱。證據保全,是指為了防止證據的自然滅失、人為毀滅或者以後難以取得,人民法院經訴訟參加人申請或者依職權主動,對民事訴訟證據預先予以調查收集和固定保存的制度(行為)。
合同保全,是指在債務人怠於行使到期債權或不當處分債權和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情況下,法律賦予債權人可以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或請求撤消債務人行為,從而確保無特別擔保的一般債權得以清償。合同保全包括債權人代位權和債權人撤消權兩種相對獨立的權利。
「財產保全」、「證據保全」、「合同保全」的作業主體,都是人民法院。
資產保全業務,是指某機構對本系統內已經發生的不良資產進行清收,使資產和債權免受進一步損失,而採取的特殊保全行為。包括依法訴訟、以物抵債、清理不合理佔用資金、追繳高額利差、所辦經濟實體脫鉤等具體業務。
「資產保全」的作業主體,是採取特殊保全行為的機構。壽險公司也可能會成為資產保全的作業主體。
安防服務中的「保全服務」,是指「保全公司」提供的系統保全、人身保全、駐衛保全、現金運送保全等安防服務。
此「保全服務」的主體,是「保全公司」,壽險公司不提供此「保全服務」。
三、保全作業的依據
壽險公司保全作業,是基於合同條款約定及客戶的申請。
保險合同,是平等的雙方當事人間簽定的經濟合同。非合同條款約定的作業是不容許的,除非徵得另一方的同意。保全作業也須客戶申請,如退保作業就必須經客戶申請,保險公司是不能單方實施的。
這一點與安防中的保全服務、法律中的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一樣,但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時,法院也可以依職權(當事人未申請)採取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措施。
四、保全作業的內容
廣義保全作業的內容,是前提服務、核心服務、基本服務、附加服務。
狹義保全作業的內容,僅包括非理賠核心服務(給付)、基本服務。
前提服務,是指壽險公司提供的續期收費服務;核心服務,是指壽險公司提供的理賠和給付服務;基本服務,是指壽險公司對保單提供的變更類、退保類、管理服務類服務;附加服務,是指壽險公司提供的咨詢申訴、熱線電話、電子商務等服務。
壽險公司的保全作業項目,按保險合同4要素可以分為以下4類。
1、保險合同主體的保全項目
(1)、保險人,---保單遷移
(2)、投保人,---投保人變更/投保人信息變更/投保人身份證變更
(3)、被保險人,--被保險人信息變更/被保險人身份證號變更/性別年齡誤告/被保險人職業變更
(4)、受益人,---受益人變更
2、保險合同客體的保全項目
無(人身保險合同的標的是人的壽命和身體,而人的壽命和身體不允許變更)。
3、保險合同內容的保全項目
(1)、核心內容的保全項目--理賠、給付
(2)、非核心內容的保全項目
前提服務、大部分基本服務(退保類、變更類、管理服務類)、附加服務
4、保險合同形式的保全項目
保單掛失補(換)發
五、保全作業的目的
保全作業的目的,是為履行保險給付責任或者保持保險合同的准確性和有效性。
壽險公司通過核心服務(理賠、給付)履行合同約定的保險給付責任;通過基本服務(變更類、退保類、管理服務類)保持保險合同的准確性;通過前提服務、附加服務來保持保險合同的有效性。
六、保全作業的時間
保全作業的時間,從保險合同成立時起貫穿整個保險期間。
保險合同成立前,是雙方的要約、反要約和承諾的過程,壽險公司提供的是銷售和承保、核保服務,還未涉及到保全服務。
在保險合同成立後、終止前,壽險公司提供了前提服務、核心服務、基本服務和附加服務等保全服務項目。
保險合同因屆期終止和合同已履行而終止後,雙方的權利義務已完結,保全服務自然終止。
保險合同因協議注銷(一方申請,一方同意;規定的終止條件成就)而終止和因其他原因終止(解除、違約、失效、無效)後,雙方的權利義務已終止,但由於壽險合同的儲蓄性和復效的規定等原因,還需壽險公司提供退保(退還保險費)、復效等保全服務。
參考文獻:
1、《壽險公司內部控制建設與監管》(陳文輝主編,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P145
2、《保險服務論》(劉子操、宗可正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167、P170
3、《中國刑事訴訟證據法學》(余松齡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231
4、《民事訴訟法》(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P147
5、沈陽市商業銀行資產保全業務管理辦法
6、台北市保全商業同業公會網站首頁
7、河南華安保全電子有限公司網站首頁
8、太平洋壽險《保全員考試參考書(2004.6)》
9、新華人壽保險公司網站
10、馬慶鈺、楊慶東《公共服務的理性及其運作框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叄』 非政府組織的定義和分類
非政府組織英文縮寫NGO。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在各種場合越來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組織(NGO)與非營利組織(NPO),把非政府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看作在公共管理領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興組織形式。
非政府組織是一個多源的群體,在非政府組織基礎上伴生著許多縮寫詞。它們包括:
INGO——國際非政府組織,例如CARE;
BINGO——面向商業的非政府組織;
RINGO——宗教非政府組織,例如天主教救濟服務;
ENGO——環保非政府組織,如Global 2000;
GONGO——由政府運行的非政府組織,它們由政府為了符合外緩要求而成立類似非政府組織組織。
QUANGO——半自治非政府組織。
(3)馬慶鈺公共服務擴展閱讀:
充分認識非政府組織對於行政改革和公共管理目標的重要意義。
一、非政府組織是社會多元治理結構中的重要一元。一直以來,人們都習慣認為社會共同需求的消費品要靠政府系統供給;私人消費品要靠市場系統供給。但實踐證明,兩者都會因自身局限性而發生失靈。非政府組織則可以彌補它們的缺陷和填補兩者留下的空白。
二、非政府組織是吸引和整合各種資源的重要途徑。政府是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主導者。但因為人力、財力、智力的短缺,僅僅依靠政府並不能提供讓社會公眾滿意的公共產品。
三、非政府組織是化解社會矛盾的一種社會機制。在計劃經濟的傳統社會中,政府與社會對話的平台是「單位」。單位制度使黨政機關、工廠、商店、學校、科研機構、醫院、社會團體和宗教團體,以至於農村和城市基層組織等,成為同一行政體系的組成部分。
『肆』 兩胎政策的初中作文
計劃生育政策將出現拐點,是社會各階層對目前國情的共識性判斷。這個「拐點」具體到當下,則主要體現在「雙獨二胎」政策能否向「單獨二胎」轉變上。
首當其沖的問題是,中國能否承受得了政策放開後可能會突然出現的生育潮中國社會資源和政府管理是否有足夠大的「容量」一直支持調整計生政策的學者、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顧寶昌的觀點是,實行單獨二胎政策後,新增人口「可以預見,也能承受」。
以他為代表的學者們認為,一胎政策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當前,中國人口增長過快已不是問題,問題反而在於,由於生育率持續降低,中國勞動力面臨短缺,老齡風險持續增加,會對長遠發展不利。「放開二胎」只是讓中國的人口結構朝著正常、健康的方向調整。
與此針鋒相對,也有學者認為 「放開二胎政策,百害而無一利。」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小平就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當前公共服務措施不先行、不到位,即便放開二胎政策,很多家庭都不敢生。」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馬慶鈺,「人口多是導致目前國民生活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資源、教育、就業的各種矛盾,也使政府管理面臨巨大壓力。」
同樣,能否指望計生政策調整來延長人口紅利、應對老齡社會也是爭論的焦點所在。
二胎政策能否承受人口問題之重?
首先來看延長人口紅利方面:「勞動力人口下降,標志著人口轉型的拐點,意味著我國的人口紅利將進入逐漸收縮的態勢。」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張翼表示,「實行『單獨二胎』,甚至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是調整人口結構的重要手段之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末,中國15至59歲(含不滿60周歲)勞動年齡人口93727萬人,比上年減少345萬人。這是相當長時期以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的第一次下降。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放寬「二胎」後,新生兒無法迅速轉化為勞動人口,保持經濟增長、應對人口紅利減少,歸根結底要靠技術進步和解放生產力。 但也有專家認為,由於生活、教育成本的提高,低生育思維定式已在新生代家庭中悄然形成,實行二胎政策從長遠看不會對人口總量造成較大影響。
再來看緩解老齡化危機方面:根據學者研究,從現在的人口結構看,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老」的國家。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張愷悌說,過去的「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的口號正在遭遇挑戰。應對老齡化問題,計生政策可以有些突破。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每年新增7.6萬個「失獨家庭」,全國至少有200萬老年人因無子女而面臨巨大的養老、醫療、心理等方面的困難。「我國平均每個婦女約生1.6個孩子,生育率之低位居世界前列,低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伍』 自考」非政府組織管理」暨南大學的教材怎麼得到呀馬慶鈺主編
網上訂吧,淘寶上就有,我和你報的一樣,也是買不上最後就在網上買的,慢的有一周就到了。祝你考試成功!
『陸』 馬慶鈺的代表作
馬慶鈺出版的著作成果主要有1.《告別西西弗斯:中國政治文化分析與展望》(獨著,中國社會科學,2002);2.《中韓行政改革比較研究》(與汪玉凱教授合作,國家行政學院,2002);3.《中國非政府組織發展與管理》(獨著,國家行政學院,2007);4.《中國行政改革前沿視點》(獨著,中國人民大學,2008)。主編的項目有:1.《非政府組織管理》(全國高教本科段自學考試指定教材,機械工業,2007);2.《公共行政理論與實踐》(與應松年教授合作,中國工商,2007);3.《公共行政學教程》(與應松年教授合作,甘肅人民,2005);4.《非政府組織管理概論》(中央黨校,2005);5.《全國黨政領導幹部考試大綱與讀本(公共行政)》(與張國慶、方振邦、吳江、董克用合作,黨建讀物,2004,2008)等。
『柒』 保險的非支付類保全
准確地說,壽險公司的保全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保全,指壽險公司在保險合同成立後,根據合同條款約定及客戶的申請,為履行保險給付責任或保持保險合同的准確性和有效性,而提供的前提服務、核心服務、基本服務、附加服務等非公共服務。
狹義的保全,指壽險公司在保險合同成立後,根據合同條款約定及客戶的申請,為履行保險給付責任或保持保險合同的准確性和有效性,而提供非理賠核心服務和基本服務的非公共服務。
從以上保全定義中,可以看出保全作業有6個要素。
一、保全的作業性質
保全作業是一種非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主要是指由法律授權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組織和有關工商企業,在純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產和供給中所承擔的職責和履行的職能,其中,政府是責無旁貸的主導者。薩繆爾森1953年在<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中指出,公共物品是所有成員集體享受的集體消費品,社會成員可以同時享受該產品;而每一個社會成員對該產品的消費都不會減少其它人對該產品的消費。
從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的定義中,可以得出:保險不是公共物品,相應的保全也不是公共服務,而是一種非公共服務,是保險公司為其客戶提供的非公共服務。
二、保全作業的主體
保全作業的主體是壽險公司。
保全這個詞並非壽險公司專用。在經濟、社會生活中使用保全這個詞的,還有法律領域的「財產保全」、「證據保全」、「合同保全」,經濟領域的「資產保全」,安防服務中的「保全服務」。
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的「保全程序」,包括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訴訟開始後,或訴訟開始前,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為保證將來判決的順利執行,而對當事人爭議的財產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產所依法採取的各種強制性保護措施的總稱。證據保全,是指為了防止證據的自然滅失、人為毀滅或者以後難以取得,人民法院經訴訟參加人申請或者依職權主動,對民事訴訟證據預先予以調查收集和固定保存的制度(行為)。
合同保全,是指在債務人怠於行使到期債權或不當處分債權和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情況下,法律賦予債權人可以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或請求撤消債務人行為,從而確保無特別擔保的一般債權得以清償。合同保全包括債權人代位權和債權人撤消權兩種相對獨立的權利。
「財產保全」、「證據保全」、「合同保全」的作業主體,都是人民法院。
資產保全業務,是指某機構對本系統內已經發生的不良資產進行清收,使資產和債權免受進一步損失,而採取的特殊保全行為。包括依法訴訟、以物抵債、清理不合理佔用資金、追繳高額利差、所辦經濟實體脫鉤等具體業務。
「資產保全」的作業主體,是採取特殊保全行為的機構。壽險公司也可能會成為資產保全的作業主體。
安防服務中的「保全服務」,是指「保全公司」提供的系統保全、人身保全、駐衛保全、現金運送保全等安防服務。
此「保全服務」的主體,是「保全公司」,壽險公司不提供此「保全服務」。
三、保全作業的依據
壽險公司保全作業,是基於合同條款約定及客戶的申請。
保險合同,是平等的雙方當事人間簽定的經濟合同。非合同條款約定的作業是不容許的,除非徵得另一方的同意。保全作業也須客戶申請,如退保作業就必須經客戶申請,保險公司是不能單方實施的。
這一點與安防中的保全服務、法律中的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一樣,但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時,法院也可以依職權(當事人未申請)採取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措施。
四、保全作業的內容
廣義保全作業的內容,是前提服務、核心服務、基本服務、附加服務。
狹義保全作業的內容,僅包括非理賠核心服務(給付)、基本服務。
前提服務,是指壽險公司提供的續期收費服務;核心服務,是指壽險公司提供的理賠和給付服務;基本服務,是指壽險公司對保單提供的變更類、退保類、管理服務類服務;附加服務,是指壽險公司提供的咨詢申訴、熱線電話、電子商務等服務。
壽險公司的保全作業項目,按保險合同4要素可以分為以下4類。
1、保險合同主體的保全項目
(1)、保險人,---保單遷移
(2)、投保人,---投保人變更/投保人信息變更/投保人身份證變更
(3)、被保險人,--被保險人信息變更/被保險人身份證號變更/性別年齡誤告/被保險人職業變更
(4)、受益人,---受益人變更
2、保險合同客體的保全項目
無(人身保險合同的標的是人的壽命和身體,而人的壽命和身體不允許變更)。
3、保險合同內容的保全項目
(1)、核心內容的保全項目--理賠、給付
(2)、非核心內容的保全項目
前提服務、大部分基本服務(退保類、變更類、管理服務類)、附加服務
4、保險合同形式的保全項目
保單掛失補(換)發
五、保全作業的目的
保全作業的目的,是為履行保險給付責任或者保持保險合同的准確性和有效性。
壽險公司通過核心服務(理賠、給付)履行合同約定的保險給付責任;通過基本服務(變更類、退保類、管理服務類)保持保險合同的准確性;通過前提服務、附加服務來保持保險合同的有效性。
六、保全作業的時間
保全作業的時間,從保險合同成立時起貫穿整個保險期間。
保險合同成立前,是雙方的要約、反要約和承諾的過程,壽險公司提供的是銷售和承保、核保服務,還未涉及到保全服務。
在保險合同成立後、終止前,壽險公司提供了前提服務、核心服務、基本服務和附加服務等保全服務項目。
保險合同因屆期終止和合同已履行而終止後,雙方的權利義務已完結,保全服務自然終止。
保險合同因協議注銷(一方申請,一方同意;規定的終止條件成就)而終止和因其他原因終止(解除、違約、失效、無效)後,雙方的權利義務已終止,但由於壽險合同的儲蓄性和復效的規定等原因,還需壽險公司提供退保(退還保險費)、復效等保全服務。
參考文獻:
1、《壽險公司內部控制建設與監管》(陳文輝主編,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P145
2、《保險服務論》(劉子操、宗可正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167、P170
3、《中國刑事訴訟證據法學》(余松齡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231
4、《民事訴訟法》(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P147
5、沈陽市商業銀行資產保全業務管理辦法
6、台北市保全商業同業公會網站首頁
7、河南華安保全電子有限公司網站首頁
8、太平洋壽險《保全員考試參考書(2004.6)》
9、新華人壽保險公司網站
10、馬慶鈺、楊慶東《公共服務的理性及其運作框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捌』 計劃生育全面二胎放開嗎
計劃生育政策將出現拐點,是社會各階層對目前國情的共識性判斷。這個「拐點」具體到當下,則主要體現在「雙獨二胎」政策能否向「單獨二胎」轉變上。 首當其沖的問題是,中國能否承受得了政策放開後可能會突然出現的生育潮?中國社會資源和政府管理是否有足夠大的「容量」?一直支持調整計生政策的學者、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顧寶昌的觀點是,實行單獨二胎政策後,新增人口「可以預見,也能承受」。 以他為代表的學者們認為,一胎政策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當前,中國人口增長過快已不是問題,問題反而在於,由於生育率持續降低,中國勞動力面臨短缺,老齡風險持續增加,會對長遠發展不利。「放開二胎」只是讓中國的人口結構朝著正常、健康的方向調整。 與此針鋒相對,也有學者認為 「放開二胎政策,百害而無一利。」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小平就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當前公共服務措施不先行、不到位,即便放開二胎政策,很多家庭都不敢生。」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馬慶鈺,「人口多是導致目前國民生活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資源、教育、就業的各種矛盾,也使政府管理面臨巨大壓力。」 同樣,能否指望計生政策調整來延長人口紅利、應對老齡社會也是爭論的焦點所在。 二胎政策能否承受人口問題之重? 首先來看延長人口紅利方面:「勞動力人口下降,標志著人口轉型的拐點,意味著我國的人口紅利將進入逐漸收縮的態勢。」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張翼表示,「實行『單獨二胎』,甚至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是調整人口結構的重要手段之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末,中國15至59歲(含不滿60周歲)勞動年齡人口93727萬人,比上年減少345萬人。這是相當長時期以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的第一次下降。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放寬「二胎」後,新生兒無法迅速轉化為勞動人口,保持經濟增長、應對人口紅利減少,歸根結底要靠技術進步和解放生產力。 但也有專家認為,由於生活、教育成本的提高,低生育思維定式已在新生代家庭中悄然形成,實行二胎政策從長遠看不會對人口總量造成較大影響。 再來看緩解老齡化危機方面:根據學者研究,從現在的人口結構看,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老」的國家。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張愷悌說,過去的「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的口號正在遭遇挑戰。應對老齡化問題,計生政策可以有些突破。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每年新增7.6萬個「失獨家庭」,全國至少有200萬老年人因無子女而面臨巨大的養老、醫療、心理等方面的困難。「我國平均每個婦女約生1.6個孩子,生育率之低位居世界前列,低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