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海邦

馬鞍山海邦

發布時間:2021-06-20 10:27:24

『壹』 中國名勝古跡的作

作文嗎》?
馬鞍山採石磯 李白漫遊江南時,寫下了許多歌詠山水的名篇,廬山、天台山、九華山 瑰奇明秀的風光因他的詩筆而格外生色。他特別喜愛牛渚磯,即今安徽馬鞍 山市西南的採石磯,這里遙對天門山,長江到此,水流被兩山峭壁夾峙,更 加湍急,李白著名的《橫江詞》、《望天門山》等詩篇寫的就是這里的景色。 採石磯上現有太白樓,始建於唐代元和年間。樓上有畫著太白漫遊採石磯的 屏風太白游蹤圖,以及黃楊木雕的李白像。採石磯的陡峭崖壁上有一塊突出 的石台,傳說李白醉酒,從這台上跳下江去捉月,所以名捉月台。又傳他在 這里捉月溺死後,衣冠落在江中,漁民撈起,建成衣冠冢。其實李白是在上 元二年(公元 761 年)病死在他的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家的,葬在安徽當 塗縣龍山東麓。因他生前喜歡龍山對面的青山,後來他的好友范倫的兒子范 傳正到這里當觀察使,找到李白的兩個孫女,知他遺願葬在青山,便將墓遷 到青山西麓,並親自在墓前立碑,撰寫碑文,在墓旁建「李白祠」。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唐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九月由華州來到成都,第二年在浣花 溪畔營建居室,共住三年零九個月,作詩 247 首。按前人的考證,杜甫草堂 大約在浣花溪西,萬里橋南,西郊碧雞坊石筍街外,北望可見西嶺,大約占 地一畝。附近只有八九戶江村人家,環境非常幽靜。杜甫在這里過了一段較 為平靜而舒暢的生活,寫了不少描寫草堂附近四季景色的詩篇,人所熟知的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寫於這一時期。杜甫原來的草房早已不存,五代前 蜀詞人韋庄等人在舊址重建茅屋,北宋元豐年間在這里建祠堂,後經歷代擴 建,奠定了現在的規模。一共有大廨(xiè 謝)、詩史堂、工部祠三重古雅 的廳堂。工部祠東側竹林深處,有清代果親王所寫的「少陵草堂」石碑亭,是 一座圓頂茅草亭,十分簡朴。工部祠的建築將紀念祠堂與園林藝術融為一體, 里邊翠竹、紅梅、杜鵑、秋桂應時開放,荷池水檻、曲橋溪流、花徑亭榭, 十分幽雅。 杭州白堤和龍門白居易墓 白居易在唐長慶二年(公元 822 年)任杭州刺史。第二年江南乾旱,他 疏浚六井,整修井壁,使井水充足。次年又增築湖堤,竣工後還寫了一篇《錢 塘湖石記》,將管理湖水的辦法刻在石上,留給後來的杭州刺史。他在杭州 三年,寫下了個少歌詠西湖的著名詩篇,這些作品與他興修水利的功績同樣 不朽。現在杭州西湖上有一條白堤,從孤山通向斷橋,就是白居易當初最愛 去的地方,原名白沙堤,後人為了紀念他,改稱白堤,但並不是白居易所修 築的那條湖堤。白居易晚年住在洛陽,與龍門香山如滿和尚結為香火社,經 常來往。他穿著白衣,拄著鳩杖,自稱香山居士,還用自己的家財開鑿了龍 門八節石灘。75 歲去世,遺囑不歸故鄉,葬在香山如滿法師的舍利塔旁。現 在洛陽龍門東岸香山有白少傅墓,因他在洛陽時任太子少傅,所以這樣稱呼。 唐詩深受歷代人民喜愛,不少古跡就因為一首唐詩而揚名天下。最典型 的例子莫過於武昌的黃鶴樓和蘇州的寒山寺。 黃鶴樓 在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相傳建於三國吳黃武年間。關於這座樓的來歷, 有不少神話。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有一個姓辛的人在此賣酒,特別照顧常來喝 酒的一個道士,不收他的酒錢。道士在離開這里之前,用桔皮在牆上畫了一 只黃鶴,說:「酒客來,拍拍手,鶴就會下來飛舞。」辛氏因此致富。10 年 後,道士重來,用笛聲召喚黃鶴下壁,跨鶴飛去。辛氏便建了這座樓。盛唐 詩人崔顥來此,題了一首著名的《黃鶴樓》詩說:「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 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 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後來李白登樓憑眺,本想 吟詩,看見崔顥的題詩,覺得難以超過,便嘆息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顥題詩在上頭。」從此黃鶴樓更加聲名大震,歷代屢次重建,愈修愈美,勝 似仙宮樓閣。清光緒十年(公元 1884 年)因失火被毀。現已在舊址再度重建。 寒山寺 在蘇州閶門外楓橋鎮。相傳唐貞觀年間高僧寒山、拾得從天台山國清寺 來此住持,把原來建於梁天監年間的妙利普明塔院改名為寒山寺。這座寺院 屢建屢毀,現存建築是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 1896 年)到宣統三年(公元 1911 年)重建的。寒山寺之出名主要是因唐天寶年間詩人張繼寫了一首著名 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詩中描寫夜泊姑蘇城外楓橋,面對江中月色,點點漁火, 聲聲烏啼,令人難以入寐的情景,這時半夜裡從寒山寺傳來的鍾聲,更觸動 了客子的愁思。詩境優美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鍾聲,為這寂靜而蕭疏 的秋夜平添了無限雋永的韻味。從此以後詩韻鍾聲,千古流傳。近年來,每 當除夕午夜,常有許多日本客人專到這里來聽鍾。 唐代散文是我國散文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韓愈和柳宗元發起中唐古文 運動,創造了適宜於說理敘事抒情的新散文。北宋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等 繼他們之後,把散文推向新的高潮。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遂被奉為中古散文的 典範。紀念韓愈和柳宗元的祠堂也成為重要的名勝。 韓文公祠 韓愈(公元 768—824 年),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詩人。曾兩次被貶到嶺南(今廣東)。第一次因 上書唐德宗,請求寬免農民的賦稅,被貶到廣東陽山任縣令。他在陽山能體 察民情,斷案公正,深受百姓愛戴。陽山城北的牧民山後來因此而改名為賢 令山。山腰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因韓愈常和青年士子來此游息吟詩,所以名 為游息洞。洞前有線刻的韓愈畫像碑。洞口崖壁布滿歷代詩刻。洞外山坡上 有一片石叢,中有一塊巨石,上刻「千巗表」三個大字,是韓愈手跡,旁邊 還有韓愈署名的銘語:「萬石叢中,巍然獨尊,與歲寒君,相契無言。」意 思是說這塊岩石在萬石叢中的尊雄之狀,可稱千岩之表(表即突出的意思)。 它的精神和歲寒的松柏一樣,彼此是如此默契。此外,韓愈還曾從陽山上溯 連州,為貶到那裡的名士王仲舒所建的亭作記,命名為「燕喜亭」。現燕喜 亭仍在廣東連縣城東,前傍海陽湖,後靠中峰山,周圍景色清雅。 韓愈第二次被貶是因為上表諫阻唐憲宗把佛骨迎進宮內。這次貶到潮 州,僅八個月。潮州韓文公祠建於北宋咸平年間,以後歷代重修。祠堂座落 在潮州城東的筆架山麓,面臨韓江。前後共兩進院落。內有 40 多塊石刻碑記, 其中最著名的是蘇軾所撰的《潮州韓文公廟碑》,這是蘇軾散文中膾炙人口 的名篇。文章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 三軍之帥」這四句話概括了韓愈一生的品格和德業,以及他的學說和文章在 中國思想史及文學史上的地位,准確精闢,極有氣勢。潮州韓文公祠也因這 篇文章而更加出名。 柳侯祠 柳宗元(公元 773—819 年),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唐順宗永貞年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團,大力 推行改革。但永貞改革七個月就失敗了,他被貶到永州(今湖南零陵縣), 10 年後調回京師,隨即又調為柳州刺史。最後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 年裡,根據當地民俗設立教令和禁令,設法解決當地窮人用子女當抵押借錢 的問題,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還指點了不少考進士的文人,對當地 的開化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去世以後,韓愈為他寫了著名的《柳 子厚墓誌銘》。穆宗長慶二年(公元 822 年),柳州人民為紀念柳宗元,建 了一座羅池廟。韓愈又為之撰寫《柳州羅池廟碑》,碑後附詩一篇。宋徽宗 追封柳宗元為文惠侯,羅池廟改名為柳侯祠。現存建築是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重建的。祠周圍已辟為柳侯公園。祠前的「柑香亭」,傳說是柳宗 元講學、會客、種柑的地面。祠內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韓愈所撰羅池廟 碑,因羅池廟詩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黃」而得名。碑文是蘇軾的手跡,所以 稱為「韓詩蘇書柳事碑」。另有「龍城石刻」,傳說是柳宗元的手跡。祠堂 附近還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青石砌築,周圍青松翠柏,庄嚴肅穆。 唐代佛教盛行,龍門、敦煌石窟主要是唐代佛教藝術的結晶。此外,著 名的遺跡還有四川的樂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樂山大佛 在四川樂山市東凌雲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處。相傳 唐代僧人海通因為看到山前江水奔騰,時常翻船,便倡議鑿山為佛,以鎮水 妖。大佛開鑿於唐開元元年(公元 713 年),最後由川西節度使韋皋於貞元 十九年(公元 803 年)完成,前後歷時 90 年。大佛頭與山齊,雙手撫膝,足 踏大江,據說通高 71 米,頭高 14.7 米,肩寬 28 米,眼長 3.3 米,耳長七米。 耳朵中間可並立二人,頭頂可置圓桌,腳背上可圍坐百餘人,是世界上最大 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刻成後通身彩繪, 原來建有 13 層樓閣,名叫大像閣,明末毀於戰火。1986 年 2 月,武漢測繪 科技大學和四川測繪研究所的專家曾對大佛作過精確的測量,得出的數據 是:大佛從頭到腳高 58.7 米,頭上發髻共有 1200 個。於是產生了樂山大佛 矮了 12 米的說法。但文物界認為樂山大佛的身高應包括現已不復存在的蓮花 寶座在內。有趣的是,專家們還測出:在 1—3 月的枯水期,大佛頭頂到水面 的高度大致是 72 米。這就是說,如果蓮花寶座存在,它的基底應在枯水期的 水面附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皇陵位於臨潼區驪山鎮東5公里處。經探測,陵有內城和外城,內城為方形,周長2525米; 外城為長方形,周長6294米;陵高76米,為覆斗形,底邊為485×515米,巍然矗立。從陵冢向東1.5公里處是兵馬俑坑。兵馬俑坑坐西向東,共三個,呈"品"字形。一號坑在南,最大,深5米,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排成38路隊伍,有同真人大小的武士俑6000多個,拖戰車的陶馬俑24匹,駟乘戰車6乘。武士俑身高1.8米,神采各異,栩栩如生,身著短衣或鎧甲,腿扎行膝,姿態不一,都威武矯健。二號坑位於一號坑的東端北側,面積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由騎兵、距車、步卒、射手混編而成,有兵馬俑1000餘件,還配有實戰的武器。三號坑位於一號坑的西端北側,東西長17.6米,南北寬71.4米,面積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內有戰車一乘,衛士俑68個,似為軍旅中的統帥機構,也配備大批武器。3個俑坑分別組成陣勢龐大的步、弩、車、騎4個兵種的隊伍。兵馬俑坑是研究秦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藝術及科技的實物資料庫。

『貳』 馬鞍山哪有賣戶外用品地址呢

還是網上買吧,網購還是便宜很多。
有個叫「如此網」的,你網路搜吧
這個是專門做戶外的,我覺得還不錯,推薦給你看看

『叄』 張之洞對發展民用工業的認識

這是一篇論文希望能對你有用。。。。。。。

張之洞洋務思想論析
歐陽躍峰
近年來,人們對於晚清著名的洋務派首領張之洞多所論述,但仍有失之偏頗之處.本文力圖說明:由清流
派到洋務派,張之洞的思想並未發生重大變化,並擬概略地勾勒出張之洞洋務思想發展的脈絡『
一、早期屬於清流派,但不是頑固派
張之洞早期屬於清流派.據載:時人「呼李鴻藻為青牛頭,張佩綸、張之洞為育牛角,用以觸人,黔寶深為
青牛尾,寶廷為青牛鞭,王璐榮為青牛肚,其餘牛皮、牛毛甚多。m"1880年前後,僅圍繞著中俄改約一事,張之
洞即先後草琉20餘道。他指貴洋務派說:「自咸豐以來,無年不辦洋務,無日不講自強,因洋務而進用者數百
人,因洋務而糜耗者數千萬。冠蓋之使文錯於海邦,市舶之司日增於腹地,屈己捐愛,將日待時,事閱三朝,積
弱如故:」甚至對求手可熱的洋務派權臣也敢直呼其名曰:「北洋大臣李鴻章,南洋大臣劉坤一,身為干城,甘
心畏苗,不能任戰以解君父之優,但恃曲赦以為僥幸之計.」。不愧為一位清流曉將.
由於清流派對洋務派多所指摘,過去史學界多視之為頑固派,張之洞也就當然地成了當時的頑固派的中
堅.其實,清流派中固然不乏屬於頑固派者,但卻非盡屬頑固派,至少張之洞是一個例外。究其言論,他反對的
只是洋務派的妥協外文,至於一般的洋務活動,雖然也對其「糜耗」而不能改變中國的「積弱」之勢表示不滿,卻
並未籠統地加以反對。相反,言下還頗有恨其不成的惋惜之情.
張之洞對伊犁間題的建策有許多是與洋務派不謀而合的.其一,主張「借洋款以籌巨晌.」其二,主張購買
洋槍洋炮裝備清軍,以加強國防力量。其三,贊同借用洋兵洋將,但須權操自我。四,主張加強外交聯絡,廣泛
地爭取世界輿論的支持。張之洞能夠提出這些主張,說明當時他在思想認識上與洋務派已確有某些相通之
處。這一時期,張之洞的知識結構也與一般頑固派頗有異同之處.在軍事方面.他認識到:「戰必資火器,守必
籍炮台,防海必需戰艦。而土槍土炮萬不如洋槍洋炮,舊式炮台萬不足以資捍禦,木質兵船萬不如西式裹鐵諸
兵船。.」對於國際形勢,他了解到:「俄國雖大,自與土耳其苦戰以來,師老財彈,臣離民怨」.不可能因母犁問
題向中國開戰。在外交方面,他理直氣壯地說:「按之萬國公法,既有不準違訓越權之例,復有臣執全權可否仍
在朝廷之條呻,力請朝廷誅崇厚以廢《里瓦幾亞條約》.在經濟方面.他分析不平等條約的危害說:「界務、商務
兩大端,形跡則界務重,隱患則商務重.」堅決主張廢除俄約中「陝楚陸路通商一條」.改由「江漢關監督於漢口
廣勸股份,創設運茶公司二」將茶葉購運至嘉峪關外售於俄商。這些認識都超出了「中學」的范疇。張之?}.j曾提
及:「近年西人著有《防海新論》一書,經上海道譯出刊板通行,於外洋爭戰、防外海、防內河種種得失利筍,辯論
至詳,京師洋書肆現有其書.m」說明他早已開始留心洋務,並已閱讀過《防海新論》一類的洋務書籍、張之洞當
時雖然屬於清流派,但與空談「以忠信為甲宵,禮義為干格」的頑固派卻有很大差別,甚而已經萌發了們少的洋
務思想。
1882年初,張之洞補授山西巡撫.到任之後,首先致力於整頓吏治、禁革陋規、墾荒積谷、清搖減稅、嚴禁
鴉片、清查庫款等事.張之洞亦深知:這些「皆中法,非西法也.」待上述措施見成效,他很快即著手於籌辦洋務
了。
1883年5月,張之桐札傷司局「設局講習洋務」,向各省「延訪洋務人才。」在《延訪洋務人才啟》中,他說:
「經國以自強為本,自強以儲材為先.方今萬國盟聘,事變日多,洋務為最當務之急;」並說:「中外交涉事宜,以
商務為體,以兵戰為用,以條約為章程,以周知各國物產、商情、疆域、政令、學術、兵械、公法、律例為根低,以通
曉各國語言文字為入門。.」荃於這些認識,張之洞從山西當時的實際出發,提出了興辦洋務的幾項措施。一、
在省城設立洋務局.作為創建洋務事業的辦事機構。二、「延訪習知西事,通達體用諸人。舉凡天文、算學、水法、
地輿、格物、制器、公法、條約、語言、文字、兵械、船炮、礦學、電汽諸端,但有涉於洋務,一律廣募。」三、派員「在
上海購買外洋新式織機、農器數種前來,以為嘴矢。」四、「所有新出關涉洋務各書,隨時向津、滬購買」,以廣見
聞.五、「先就晉中通曉洋務之人及現已購來各種洋務之書研求試辦。呻由於張之洞在晉時間不長,是以在離
晉之際,所辦有關洋務事宜,僅止於設立「洋務局」、「教案局」及令軍隊習練「連響洋槍」、「新式洋炮」等.
作為一名清流要角,張之洞批評過洋務派,然而他並不反對洋務運動,甚至他本人還具有一定的洋務思
想,只是其當時的職位決定了他尚不具備從事洋務實踐的條件。出任封疆後,一旦條件允許,他很快即將自己
的洋務思想付諸實踐。張之洞由清流派到洋務派,其思想認識僅僅有所發展,而無重大轉變.
二、洋務思想發展的三個階段
張之洞的洋務活動和洋務思想大致可以分為三段.
1884年7月就任粵督至1889年底離開廣州為張之洞洋務思想形成時期,其洋務活動處於以創辦軍事工
業為中心的初試階段。
張之洞於中法戰爭初期調任兩廣總督,開始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於籌備戰守。戰爭結束後,才得以致力
於洋務事業.張之洞在粵已辦洋務項目有:興造兵輪,設立製造局,創建槍彈廠.架設電線,設立礦務局、招商
試辦礦務,鑄造銅錢、銀元,設立水陸師學堂,傷廣勝軍專習洋戰等,一般規模較小.至於規模較大的織布局、
煉鐵廠、槍炮廠等,因籌備較晚,未能在粵建成.就已辦有實效的洋務事業而言,基本是以軍事工業為中心的.
初辦洋務時,張之洞的近代知識很淺薄。但到離粵之際,張之洞的思想、言論較之於一般洋務派實已無軒
較之分了.在「自強」間題上,張之洞認識到:必須自造槍炮輪船,建立海軍,力圖在軍備方面趕上西方,才能抵
御列強的侵略,盡管洋務運動興辦有年,仍沒有解決武器自給問題,水陸各軍褥用各種槍炮「概須購自外洋.」
因之張之洞提出:「必須設廠自籌槍炮,方免受制於人,庶為自強持久之計.。」並進而主張統一軍隊的槍式.在
粵言粵,「廣東為巾華海疆第一道門戶」,這一地理特點決定了「粵省海防善後尤其以造船為第一要務」。,乃大
力興造兵輪,籌建廣東海軍。「期於一年半而鑄槍炮廠成,兩年而炮台備,三年而水師立,五年而水師大備,自
足以隱攝強敵,靖我環流。0」盡管這一計劃未能實現,但其衛國之心、愛國之情概然可見.在「求強」與「求富」
的關繫上,張之洞已經認識到「富」為「強」之本,因而主張大力興辦民用工業,發展社會經濟.他指出:「通商以
來,各國挾其製造物產以圖中國之利,斷無禁阻之法,我而不自振作以圖抵制,將財源日涸,民生日整,既不能
富,其何以強?。「今日自強之端,首在開辟利源、杜絕外耗.。」張之洞還提出了「自保利權」的主張。他在籌辦
織布局時說:「自中外通商以來,中國之財溢於外洋者,洋葯而外莫如洋布洋紗.」「今既不能禁其不來,惟有購
備機器紡花織布,自擴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權。」這種認識雖不及「商戰」口號明快有力,究其實質並無二致.
初任哪督至1896年春由署理江督回任那督為張之洞洋務思想發展時期,其洋務活動為以創辦民用重工
業為中心的大辦階段。
入那伊始,張之洞即將行政和重心放在興辦洋務事業上.除將在粵籌辦的織布局、煉鐵廠、槍炮廠移至湖
北相繼建成外,張之洞又在鄂開采大冶、江夏馬鞍山等處煤鐵礦,興建紡紗、緞絲等企業,創辦方言商務、自強
等學堂。在寧募練自強軍,籌建儲才學堂。此外,籌辦鐵路、架設電線、鑄造錢幣、更新書院課目,翻譯圖書、派遣
游學,運茶至俄銷售、試種美國棉籽等等,幾乎無所不及。
這一階段的洋務活動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規模大.湖北煉鐵廠內設6個大廠、4個小廠(後增至13廠),
佔地40。畝左右,費銀568萬余兩,超過了所有的洋務企業.其餘槍炮廠、織布局等規模皆頗可觀.二是門類
全.上述洋務項目涉及工業、農業、商業、運輸業、電訊業、軍事、文化教育等各個部類,工業中則輕工業、重工
業、軍事工業皆有創建,浸有自成體系之勢.這段時間,張之洞對洋務著力最多,用功最勤,可謂大辦階段.其
中,煉鐵廠的創辦不但貫穿著這一階段的始終,而且一直被張之洞視為其洋務活動的中心.
隨著洋務實踐的增加,張之洞的洋務思想也較前有所發展.其一、主張農工商全面發展.張之洞認識到:
「中國生齒繁而遺利少,若僅恃農業一端,斷難贍養」,必須重視發展工商業。他建議清廷「於各省設工政局」,
「查各關貿易冊中每年出口易銷之土貨,則加工精造之,擴充之,以廣其出;進口多銷之洋貨,則加工仿為之,以
敵其入。」他還認為:「中國人數之多甲於五洲,但能於工藝一端燕蒸日上,何至有優貧之事哉?此則養民之大
經,富國之妙術,不僅為禦侮計,而禦侮自在其中矣.⑩」因之他建議清廷命各省設「商務局」,「合眾商之力以厚
其本.合國與民之力以濟其窮」,「凡能集巨資多股設一大公司者.奏請朝廷獎之」,以促進商業的發展.「商務盛
則交涉得手,國勢自振.。」基於上述認識,他明確提出:「為政以利民為先,然必將農工商三事合為一氣,貫通
講求,始能阜民興利.甘」其二,主張利用民間資本興辦企業。張之洞督粵期間曾招商集股開礦,也不乏恤商之
36
政、惠商之舉.但入鄂大舉興辦洋務企業時,卻基本採取官辦形式,對商人持不信任、不合作態度。由於洋務辜
業需費越來越多,籌措維艱,張之洞想到了借資商力。1894年,將原系官辦的織布局改為官商合辦.同年籌設
紡紗廠和繳絲局時,明確提出要「招商助官。」甲午戰爭後張之洞為抵制外資在華設廠起見,計劃就江蘇原息
借商款,勸令原借各商將借本改作股本,「各就所還本銀……自行議設一廠。如機器製造各貨,凡可以敵洋產,
塞漏危者皆可。」並保證「不入官本,不雜他商,定議以後,由商自辦,官不過間。。」並擬為之奏請免稅厘三年。
這一主張若能實行,將會大大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回任邪督至「百日維新」前夕.為張之洞洋務思想成熟時期,其洋務活動為以創辦輕工業為中心的收縮階
段。
甲午戰爭宣告了洋務派「自強」新政的失敗.洋務運動已難以為繼。張之洞在湖北開創的恢閡局面亦因經
費間題而無法維持。回任t'a`i廣後,很快將湖北煉鐵廠及與其關連的煤鐵等礦交盛宜懷招商承辦,但仍繼續興
辦了一些洋務項目,截至「百日維新」時,其較大者如:建成了紡紗廠,創辦了勸工勸商公所、武備學堂、農務學
堂,並著手籌辦制麻局。鑒於輕工業尚有利可圖,張之洞一面將重工業轉手,一面興辦輕工業,並將其洋務活
動重心轉向後者。
維新運動的興起,促使張之洞對自己的洋務思想加以總結,是以撰寫一r《勸學篇》。撇開其政治背景不談,
《勸學篇》中對於「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闡發,』客觀地反映了張之洞洋務思想的成熟。在「西學為用」方面.張
之洞的洋務思想較前又有了新的進展。張之洞說:「西政、西藝、西史為新學(即「西學」〕,」並認為「西藝非要,西
政為要。」張之洞對二者內容的劃分是:「學校、地理、度支、賦稅、武備、律例、勸工、通商,西政也;算繪礦醫、聲
光化電.西藝也。」所;}..西藝」,主要是指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所謂「西政』『,主要是指憲法、國會、民權之外的
政體和政務,包括工業.,商業、國防、財政、司法教育等方面的法規章制。「夫不可變者,倫紀也,非法制也.聖道
也,非器械也;心術也.非工藝也。」對一於「西藝「和「西政」不妨分別引進.為我所用。比如教育可以西洋為學式,
商業可學r:態}}')}i .V_.商律。ki:科學技術而及典章制度,且將後者置於更為前要的位置,這是張之洞在學習西方
間P'上的一大進步。這一進步,使張的思想水平遠遠高出於一般的洋務派官僚。在「中學為體」方面.張之洞申
明了他的一貫主張他說:4 !"r0五lifer、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為舊學(即「中學」)」.「五倫之要.百行之原.相傳數
千年更無異r }. }聖人所以為聖人,中國所以為中國,實在於此。」這些乃封建王朝的立國之本,不能改變。」中國
士民至今安於固陋者尚多,環球之大7V不知,國家之經制不曉,外國興學立政練兵制器之要不聞,即聚膠膠擾
擾之人於一室,明者一暗者百,游談吃語,將焉用之?」中國尚不具備開設議院、實行民權的條件,必須繼續推行
封建制度.維護清王朝的-}1}} a怎杯處理「中學」與「西學」的關系?張之洞認為:『今欲強中國,存中學,則不得不
講西學。然不先以中學固其根抓o端其識趣0則強者為亂首,弱者為人奴。」因而要以「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
中學治身心,西學:_世事。不必盡索之於經文,而必無悖於經泛。」並4 f 4}告誡人們:「夫所謂道本者.三綱四維
是也。若並此而棄之,法未行而k'亂作矣;若守此不失,雖孔孟復生豈有議變法之非者哉?。」由此可知,張之洞
對西學、中學及衛.相互關系的汰識,都達到廠一個洋務派官僚所能達到的最高層次,再前進一步,就超出了洋
務派的界限,步入了維新派的行列。但他始終未能跨出這一步,是以當維新運動全面展開之際,張之洞終於成
為時代的落伍者。
三、幾點分析
張之洞於tsar年考{卜進士、剛剛踏入仕途時,洋務運動己全面展開。到他於8}年代興辦洋務時,洋務運
動已經有了」曰的厲史。但他後來居上.很快趕_上並超過了其他洋務派。這一時期,其思想進步的速度是很
快的。這種進步除卻張之洞個人所具備的主觀條i}外.在客觀上主要是西學影響的結果。
張之洞在京、著 ;:_}-f};j ;;:始拱}5::西學。入粵;v1後.與西學接觸面迅速擴大,張之}!vj不人也汲汲以求,並指派
專人「翻譯側報.直探洋請」.設]J.理洋務處.ui1其「薈集茶約、檔案,,3『外Vi=i籍」.按求「一切有關洋務政事之
書」氣他的西學知識隨之迅速增沐。這些知識.成為池舉rJ}浮務事業的依據。調任鄂督後,張之洞對西學的追
求有增無已。始則電l}駐幾•'"i0巨許景滋「分}丁代譯」西書,分裸城,官制、學校、二N}:商務、賦稅、國用、軍實、刑
律、邦交、教派、禮俗十二門,襯繼又延請上海格致書院山長王韜及洋員傅蘭稚、布茂林等「廣購洋書,選擇翻
譯」,欲「使各國今昔之情形,政治之得失,富強之要圖.犁然備載.,}y,- !r11著明,n }y干是,其西學知識無論在深度
或廣度上都大有改觀.在有悅方面甚至超出了其他洋務派。酉學勺張之i}J提供了豐富的思想營養,促成其洋
務思想的萌發、形成、發展和成熟,成為洋務思想的集大成者。
37 但是,張之洞的學識、經歷、地位又決定了他不可能由洋務派轉變為資產階級維新派。
張之洞是封建教育制度下的高材生。他14歲成秀才,16歲以第一名解元中舉人,27歲以第三名探花中進
士。「中學」的影響較別人更為深刻.即便是在從辜洋務活動的同時,他也習慣於從「中學」的角度去看待西學。
關於民權問題,他說:「若人皆白主,家私其家,鄉私其鄉,士願坐食,農願潤租,商願專利.工願高價,無業貧民
願劫奪。子不從父,弟不尊師,婦不從夫,賤不服貴,弱肉強食,不盡滅人類不止:」他看不到法律制度的限制、
社會道德的規范及社會各成員之間的相互制約,拋開了人們應該承擔的社會職貴,當然不可能對民權學說有
正確的理解,無怪乎他要斥之為「召亂之說」.盡管戊戌以前張之洞的思想在不斷發展、進步,但要突破這種根
深蒂固的封建世界觀,產生質的飛躍,卻非常困難。
張之洞是封建仕途上的得志者。他31歲簡放學政,45歲出任封愛,屢際殊遇,在晚清政局中紅極一時.他
與清王朝早已休戚相關、榮辱與共,從而以封建衛道者自居,不允許有人利用西學反對封建統治。因而他對於
接觸西學者,每每加以限制.如在廣東創辦水陸師學堂時表示:對入學者「必不使逐末遺本心,籌設西藝學堂
時提出:「其溺於西人之說,喜新攻異者,固當深戒.},選派學生出國游學時規定:要派員「平日助以聖賢大義,
授以華書,課以華義」,0等等。既然要衛道,當然不會丟棄封建的道統.
張之洞一生沒有出過洋,沒有掌握一門外語,他對西學的認識始終受到一定的限制。張之洞說過:「出洋
一年,勝於讀西書四五年.。」「若非精曉洋文,即不能自讀西書.若不能多讀西書,即無從會通博採…不借外
語,無法「探西書精微」,只好大力倡導翻譯西書.未能親身考寮西方社會,只好對出洋者殷殷垂詢.他所得到
的西方知識是第二手資料,因之,張之洞與西學之間始終有一層隔膜.
綜觀張之洞的洋務道路,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特點。一是踏上洋務道路時間較晚,洋務思想形成很快.張之
洞於中法戰爭時期開始舉辦洋務時,西學的傳入已較為廣泛,這為張之洞的思想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既然省去了由船堅炮利而聲光化電、由「求強」而「求富」的過程,督粵僅五年余,張之洞的洋務思想就荃本趕上
了所有的洋務派。二是留心時務、勇於任事,思想發展較為全面。有人說張之洞「尤究心經世之務,,以天下為己
任。w'V誠非虛言。張之洞在京能知招商局運糧食「自津運晉每石運費約二兩三錢崢,在晉能曉「法國道遠而晌
巨,每一隻來華須七百元,.」在粵能言「瓊州緯線處赤道北十八度至二十度,尚在台灣之南三度心,非留心時
務者不能知。以籌辦鐵路入邵,卻同時籌及織布、采礦、煉鋼鐵、造槍炮,非勇於任事者不敢為。留心時務則可
廣采博聞,勇於任事則須周知事理,這就決定了張之洞的知識面比他人為廣,對西學的采擷面較他人為寬.三
是出身清流,一貫主戰,頗得士論好評.張之洞在京廣交遊、喜接納,標榜自己「平生有三不爭:一不與俗人爭
利.二不與文士爭名,三不與無謂爭閑氣」。,又敢於「譏評時政」,早已被視為清流名士.甲申、甲午皆極力主
戰,一時為士論所重.戊戌維新時期,朝廷說他「持論平正通達」.維新派一度聲稱「內有常熟,外有南皮」,守舊
派也「以為得張公入朝,其聲彗延才德足以制服康梁。.」政見敵對的各方同時皆寄予厚望,這種情況在厲史上是
不多見的。
在近代中國,學習西方成為不可阻礙的歷史潮流。張之洞緣此步入洋務之途,大力興辦洋務事業,積極引
進西學,都對中國社會的進步發生過推動作用。但是,戊戌以後,張之洞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維護
清王朝的統治,一度視西方的憲法、國會和民權學說為洪水猛獸,極力堵拒,又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責任編樣:施立業〕
注釋:
①劉禺生:《世載堂雜憶》、卷1,第90頁。②③④⑤⑥⑦⑩⑩⑩⑩⑩⑩⑩⑧⑩⑩⑩⑩⑩@《張丈岌套全
集》(Y.(一簡作:張集)《奏議》卷2.卷3,卷25.卷13,卷27,卷26,卷37,卷35,卷10,卷38,卷40,卷41,卷43,
卷21,卷28,卷1,卷7,卷19。(必⑨(皿@⑩⑩《張集》《公犢》卷4,卷8.卷14,卷15,⑩⑩⑩《張集)(電犢》
卷12,卷28,卷150頤⑥妙《功學篇》。@《張集》,《卷首下》.⑩《張集》《弟子記》.⑩蘇繼祖:《清廷戊
戌朝變記》,《戊戌變法袱一).第334頁。

『肆』 馬鞍山有沒有真人cs

、、、、有啊,海邦戶外培訓就有啊

『伍』 馬鞍山哪有賣航模的

雨山湖北門邊上,海邦大兵有,愛兒瑪玩具連鎖馬鞍山大華店,青年旅行社票務中心也有賣航模的,可以去那裡看看,那比較便宜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海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業銀行卡有效期怎麼看 瀏覽:194
中威客車侵權 瀏覽:831
佛山市聯信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368
相鄰權糾紛民事起訴狀 瀏覽:526
兵團心理咨詢師證書查詢 瀏覽:863
徐州金連春合同糾紛 瀏覽:839
戎林馬鞍山 瀏覽:121
東莞世紀創造模具 瀏覽:639
最新出售土地使用權賬務處理 瀏覽:360
深圳御品巒山花園糾紛 瀏覽:264
馬鞍山市委副章銀發 瀏覽:334
機械轉讓範本 瀏覽:247
科技成果推廣制度 瀏覽:13
王德超江蘇工商局 瀏覽:977
治理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 瀏覽:894
馬鞍山永豐河 瀏覽:94
投訴醫院護士 瀏覽:163
馬鞍山擼貓 瀏覽:482
馬鞍山春暉悅府房價 瀏覽:63
馬鞍山雞蛋批發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