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臭豆腐發明於哪個朝

臭豆腐發明於哪個朝

發布時間:2021-08-10 01:54:54

Ⅰ 豆腐起源於哪個朝代

豆腐的起源

關於豆腐的起源,歷來說法很多。古代即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孔子時代即有豆腐(2),一說是豆腐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前一種說法支持者不多,後一種說法則自宋以來長期流傳。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世傳豆腐本乃淮南王術」(3);與朱熹同時代的楊萬里,寫過一篇《豆盧子柔傳》(4)的文章,副標題為「豆腐」,其中也提到漢代已有豆腐。之後持此類說法者頗多,如李時珍亦認為「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5),明.葉子奇《草木子》中有:「豆腐始於漢淮南王之術」句,明·羅頎《物原》也說,西漢時的古籍中有「劉安做豆腐」的記載。可以說,自宋明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豆腐發明始於西漢時期。然而奇怪的是,現存漢唐文獻,無論是《淮南子》、《齊民要術》,甚至各類文學作品等等,都沒有一丁點兒關於豆腐以及豆腐始於漢淮南王劉安的記載(6)。因此,許多學者對豆腐「始漢說」提出質疑,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觀點,較早的有日本學者篠田統的「始唐說」(7)以及袁翰青的「始五代說」(8)。

目前發現最早記載關於豆腐的文獻,是五代.陶谷(公元903~公元970年)撰寫的《清異錄》,其中《官志門》「小宰羊」條曰:「時蕺為青陽(今安徽青陽縣)丞,潔已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陶谷是五代時新平(今安徽省皖南)人氏,他在五代時的晉、漢、周和北宋初期都做過官,北宋開寶中卒。據他所記載的這件事可以說明,至少在五代時的淮南一帶,豆腐已經是大眾日常食品了,其製作技術看來也相當成熟。自宋以來,關於豆腐的記載就多了。宋.寇宗 《本草衍義》載:「生大豆,又可磑為腐,食之」;蘇軾《物類相感志》:「豆油煎豆腐,有味」;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嘉興人…開豆腐羹店」等等。基於此,不少學者將豆腐起源的時間下限定在晚唐五代(9),這在學術界已無異辭。但對於豆腐到底起源於何時,依然沒有定論。

1959—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密縣打虎亭發掘了兩座漢墓,該墓為東漢晚期(公元二世紀左右)遺址,其墓中畫像石上有生產豆腐的場面(10)。經過專家實地考察和研究,排除了該圖反映的是釀酒或作醬、醋場面,而只能是作豆腐(11)。因此,豆腐起源的時間被確定為漢代,劉安做豆腐的傳說似乎也不完全是虛文(12)。

關於豆腐起源的地點,歷來少有人述及,蓋因為起源的時間還沒有確定。根據現有資料,涉及豆腐起源的地點有三個,一是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壽縣境;二是打虎亭,今河南鄭州密縣境;三是青陽,今安徽青陽境。目前看來,起源地指向八公山者居多。八公山位於淮南市南郊,壽縣城北淝水之濱,山下為淮北大平原,歷來盛產大豆,山上有很多含各種礦物質的泉水,用此泉水磨製豆漿,漿質均勻,做出豆腐潔白細膩,美味可口。得天獨厚的條件為豆腐的發明提供了物質基礎。當然,起源地到底在什麼地方,尚須進一步的證據。

豆腐到底為何人所創,目前也是沒有定論。宋代蘇東坡有「豆腐」詩雲「古來百巧出窮人,搜羅假合亂天真。」認為這種「亂天真」的豆製品,是由窮人巧手製作而成。我國著名的化學家袁翰青先生指出:「豆腐的始創者是農民,是他們在長期煮豆磨漿的實踐中,得到了這種優美的食品。」(13),把豆腐的發明創造歸功於農民。李治寰先生則提出「豆腐製法與道家煉丹有密切關系」(14),認為道家煉丹用豆漿來培育丹苗,無意中發明了豆腐。文獻中記載最多的是淮南王劉安做豆腐的傳說,這與劉安修道煉丹也不無關系。比較中肯的說法是,許多發明創造雖出自群眾智慧,但人們總要尋找一個公認的人物作為始作者來尊奉,這樣的例子在古代並不少見。

Ⅱ 臭豆腐發明於哪個朝代

發明於清代

Ⅲ 臭豆腐發明於哪個朝代

這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是怎樣的一個由來呢?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來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閑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里,交通不便,盤纏皆無;欲在京攻讀,准備再次應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無奈,只得在京暫謀生計。王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鄉開設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學過做豆腐,於是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一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時值夏季,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霉,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腌了起來。之後歇伏停業,一心攻讀,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風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舊業,再做豆腐來賣。驀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趕忙打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餘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餚,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嘗,都稱贊不已。

王致和屢試不中,只得棄學經商,按過去試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來。此物價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飯,適合收入低的勞動人食用,所以漸漸打開銷路,生意日漸興隆。後經輾轉籌措,在延壽街中間路西購置了一所鋪面房,自產自銷,批零兼營。據其購置房屋的契約所載,時為康熙十七年冬。從王致和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臭豆腐以後,又經多次改進,逐漸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產工藝,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更好,名聲更高。清朝末葉,傳入宮廷。傳說慈禧太後在秋末冬初也喜歡吃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點,取名「青方」。

參考:王致和臭豆腐的來歷
http://biz.ynet.com/view.jsp?oid=5321077&pageno=1

Ⅳ 臭豆腐誰發明的謝謝!

清朝-王致和發明的 你覺得怎樣掠還指貓叨頹泊囊譴狼遵揪瓷環巢

Ⅳ 臭豆腐最開始是起源於哪兒

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黃山來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閑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里,交通不便,盤纏皆無,欲在京攻讀,准備再次應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無奈,只得在京暫謀生計。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鄉開設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學過做豆腐,於是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一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時值夏季,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霉,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腌了起來,之後歇伏停業,一心攻讀,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風颯爽,王致和又想重操舊業,再做豆腐來賣。驀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趕忙打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餘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餚,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嘗,都稱贊不已。
王致和屢試不中,只得棄學經商,按過去試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來。此物價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飯,適合收入低的勞動人食用,所以漸漸打開銷路,生意日漸興隆。後經輾轉籌措,在延壽街中間路西購置了一所鋪面房,自產自銷,批零兼營。據其購置房屋的契約所載,時為康熙十七年冬。從王致和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臭豆腐以後,又經多次改進,逐漸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產工藝,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更好,名聲更高。清朝末葉,傳入宮廷。傳說慈禧太後在秋末冬初也喜歡吃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點,取名「青方」。

Ⅵ 臭豆腐是誰發明的怎麼發明的呢

清朝王致和發明 臭豆腐很有名氣,究其來歷有段「古」:清康熙八年,安徽仙源縣舉子王致和赴京考試落第,又無盤纏返鄉。王家原以做豆腐湖口,王致和亦懂此手藝,於是留京以磨豆腐謀生。一日,遇到豆腐滯銷,積存不少,王生怕豆腐變壞,血本無歸,便將豆腐切成小塊,配以鹽香料,置於壇中,並封其口,以為這樣便可造出腐乳來。誰知過了一些日子壇口打開,腐乳做不出來,豆腐臭氣熏天。王生試嘗之,其味鮮美。遂將此臭豆腐試銷,竟也獲得顧客好評臭豆腐從此流傳開去,到了清末,臭豆腐已是大行其道,連慈喜太後也嗜吃此物。 另一說: 關於豆腐的起源,有這樣一個傳說。有一家三口,住著一對夫妻與母親,可惜婆婆待媳婦並不好,連普通的豆漿都不願讓她飲用,一天婆婆要出遠門兩三日,當婆婆前腳一走,媳婦後腳便開始磨豆子、煮豆漿,但當豆漿正開鍋,她滿心喜悅的要舀裝時,院子里竟傳來了腳步聲。媳婦害怕是婆婆回來了,見著會挨罵,便趕忙端起整鍋剛燒好的豆漿往灶邊的壇子倒。出門一看原來是丈夫回來了,於是又喜孜孜的拉著丈夫要進屋喝豆漿,哪知打開壇蓋一看,豆漿竟的凝固成塊了。原來壇子以前泡過酸菜,裡面還有些酸湯底,因此豆漿倒進去便凝固了,小夫妻倆勉強一嘗居然發現這凝固的豆漿味道不錯、質嫩味美,於是為他取名「逗夫"。這樣想來,「吃豆腐」的另一層含義也不難理解了--本來就是「逗夫」嘛,只是「夫」可逗,陌生人卻不能逗,陌生的女人尤其不能逗,搞不好,一巴掌過來,結結實實讓你吃一記麻婆豆腐。 據《本草綱目·谷部·豆腐》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並說豆腐「甘、咸、寒、有小毒」。不過,就我來看《本草綱目》是一本有許多奇思妙想的葯典,不能拿來考證豆腐的起源,但至少說明--豆腐的歷史,實在是太悠久了。 從我所在的小城出發,驅車三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我們的「豆腐之鄉」石牌古鎮,鎮上90%的人家做豆腐,還有10%的人家賣豆腐。走近這鎮子就有一股豆花特有的濃郁香味飄來,叫人口舌生津。這里的女子也漂亮,亮在皮膚上,光潔、柔冷,有豆腐的質感,看著她們的臉,叫人很想多吃幾塊豆腐。我曾經參觀過一個較小的豆腐作坊,看到他們從石磨里磨出豆漿,然後,放在大鍋里煮開,再點漿使之凝結。真正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缶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暇。」那天,我吃了兩大碗剛剛做出來的豆腐老,那濃香淳樸,讓人至今回味。 豆腐是健康食品。多吃可降血壓,防衰老;豆腐又是美容食品,據說豆腐里含有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女人多吃可以豐胸翹臀。這真是太有誘惑力了,就沖著這個功效,所有女人的餐桌上,都因該有豆腐。而且豆腐的吃法很多,既可以單獨成菜,又可以作主料、輔料,或充作調料;它適合多種烹調方法,可蒸可燉可煎可熏可涼拌;它可做成多種菜式,多種造型,可為冷盤、熱菜、湯羹、火鍋,可成卷、夾、丸、包等等還可調製成各種味型,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獨一無二的吸味特性,「豆腐得味,遠勝燕窩」,只要你喜歡,吃豆腐可吃有千種花樣,吃出萬般風情來。

Ⅶ 臭豆腐是傳統小吃嗎起源於

是傳統小吃,起源不詳,說法不一。
話說朱元璋出身貧寒,年少時當過乞丐和和尚,有一回因餓得無法忍受,拾起人家丟棄的過期豆腐,不管三七二十一,以油煎之,一口塞進嘴裡,那種鮮美味道刻骨銘心。後來他當了軍事統帥,軍隊一路勝利地打到安徽,高興之餘,命令全軍共吃臭豆腐慶祝一番,臭豆腐之美名終於廣為流傳
這個不太靠譜,因為油在古代也很貴。

Ⅷ 臭豆腐發明於哪個朝代 朱元璋王致和誰發明了臭豆腐

話說朱元璋出身貧寒,年少時當過乞丐和和尚,有一回因餓得無法忍受,拾起人家丟棄的過期豆腐,不管三七二十一,以油煎之,一口塞進嘴裡,那種鮮美味道刻骨銘心。後來他當了軍事統帥,軍隊一路勝利地打到安徽,高興之餘,命令全軍共吃臭豆腐慶祝一番,臭豆腐之美名終於廣為流傳。

Ⅸ 豆腐起源於哪個朝代

豆腐起源於中國西漢時候。

豆腐存在的歷史悠久,相傳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在安徽省壽縣與淮南交界處的八公山上燒葯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明豆腐。

1960年,在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墓發現的石刻壁畫,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漢代的爭論。《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六卷第五分冊《發酵與食品科學》一書的作者黃興宗,綜合各方的見解,偏向與認為打虎亭東漢壁畫描寫的不是釀酒,而是描寫製造豆腐的過程。但他認為,漢代發明的豆腐未曾將豆漿加熱,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當前的豆腐,因此未能進入烹調主流。

(9)臭豆腐發明於哪個朝擴展閱讀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為重要的食品。南宋詩人陸游記載蘇東坡喜歡吃蜜餞豆腐麵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京城臨安的酒鋪賣豆腐和煎豆腐。

豆腐在宋朝時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1665年多明我會士閔明我(Domingo Fernández de Navarrete)在《旅行記》中最早向歐洲人介紹一種在中國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多食用的食物,豆腐,介紹豆腐製法。

在20世紀中期,西方國家不太熟悉豆腐,隨著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素食主義和健康食物日趨重要,在20世紀末期廣為西方食用。

閱讀全文

與臭豆腐發明於哪個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