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合成塑料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
1905年,美國化學家貝克蘭有一次將苯酚(石炭酸)和甲醛(福爾馬林)放內在燒瓶里,以酸作催化劑,然容後進行加熱反應。他發現燒瓶里的反應物漸漸變成黃色的膠狀物,類似於桃樹、松樹上的樹脂,牢牢地粘在燒瓶壁上。貝克蘭多次用水沖刷,怎麼也洗不掉。後來,他又用高溫烘烤,想使它熔融。誰知這一烤,膠狀物反而變成了硬塊。這情況倒給貝克蘭一個啟示,他想,這東西既不怕水,又不熔融,豈不可作為一種很好的材料嗎?
當時由於電氣及儀器設備製造等工業的迅速發展,對新材料的需要十分迫切。為了弄清這一物質的性質,貝克蘭又花費了多年的時間進行研製,到1909年,總算有了眉目。因為產物是經過酚和醛反應得來的,形態又類似樹脂,所以取名酚醛樹脂。它色澤呈淡黃色,又不大透明,粗看極象象牙,因此剛出來時,一些商人競相販賣。不少人把它當作象牙買進而受騙上當。
貝克蘭的功績在於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製成了以小分子化合物,用純粹化學方法合成了塑料。這一材料不僅是合成塑料的鼻祖,而且今天仍有著十分廣泛的用途,繼續受到人們的重視。
Ⅱ 塑料是如何產生及發展的
最初塑料的產生是英國伯明翰的化學家亞歷山大·帕克斯在暗房裡實驗的結果。帕克斯不僅是一位化學家,同時也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在照片後期製作中,常常會用到一種叫「膠棉」的溶液。1862年的一天,他在試驗處理膠棉的幾種方法時,試著把膠棉與樟腦混合,結果竟產生了一種可以彎曲的硬材料,帕克斯將其取名為「帕克辛」,並在這一年將它帶到倫敦國際博覽會中去展出。後來,帕克斯用「帕克辛」製成梳子、筆、紐扣等,並設立公司生產塑料。最終因他缺少商業意識而破產,但其成果被後人借鑒,製成了最早的塑料—「賽璐珞」。
「賽璐珞」的發明最初是為了娛樂而不是為了工業生產的需求,這一點似乎頗具戲劇色彩。1868年,一家製造檯球的公司抱怨象牙短缺,出資1萬美元徵求象牙的最好替代品。這種替代品必須滿足檯球有關硬度、彈性、抗熱、防潮和沒有紋理等方面的要求。來自美國紐約市奧爾班尼的印刷工約翰·韋斯利·海亞特看準了這個機會。他改進了帕克斯的製造工藝,於1869年用一種他稱之為「賽璐珞」(意為假象牙)的物質造出了廉價的檯球。
「賽璐珞」是第一種用化學方法製成的塑料。海亞特從檯球製造商那裡得到了一個現成的市場,後來,他又用「賽璐珞」製成各種日用產品:假牙、刀柄、鏡框等。也正是用「賽璐珞」,人們造出了第一種實用的照相底片,後來「賽璐珞」塑料幾乎成為電影工業的同義詞。
但是早期的塑料容易著火,這大大限制了用它製造產品的范圍。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塑料——全合成塑料是在1909年由利奧·貝克蘭用苯酚和甲醛製成的酚醛塑料,這是一種性能良好的耐高溫的塑料。
1904年,美國的化學家利奧·貝克蘭開始研製能代替天然樹脂的絕緣漆。通過對苯酚與甲醛之間反應的深入研究,貝克蘭終於在1907年的夏天有了新的發現—在一定的條件下,這種反應會生成一種不溶不熔的樹脂,在其中加入木粉後,繼續在高壓下加熱,變得柔軟可塑,而且在變硬後,模塑的形狀就被永遠地保留下來了;而當樹脂變硬後將其研製成粉末,裝入模子後,再通過加熱加壓就可以使之重新合為一體。此外,這種樹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般不受周圍環境影響。1909年,貝克蘭對這種熱固性材料——酚醛樹脂申請了專利。
酚醛樹脂問世後,人們發現它不但可以製造多種電絕緣品,還能製造日用品,愛迪生用它來製造唱片,並在廣告中宣稱:已經用Bakelite制出上千種產品。於是,一時間人們把貝克蘭的發明譽為20世紀的「煉金術」。他也因這項意義深遠的發明被稱為「現代塑料工業的奠基人」。
利奧·貝克蘭(1863~1944)
Ⅲ 塑料是哪國人先發明的
塑料的出現
1866年John Wesley Hyatt因打翻了火棉膠,發覺它凍結後,會變成堅韌而有彈性的物料而發明了塑料"賽璐珞" ( Celluloid ).
第一種合成塑料是將樹脂加熱模壓製得,是在20世紀初,1910年美籍比利時化學家貝克蘭德製成.
貝克蘭德將樹脂添加木屑加熱,加壓模塑成各種製品,以他的姓氏命名為貝克里特(Plastic),我們稱為電木.
塑料袋的發明者舒施尼
1902年10月24日,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明了塑料袋,這種包裝物既輕便又結實,在當時無異於一場科技革命,人們外出購物時頓感一身輕松,不需要攜帶任何東西,因為商店、菜場都備有免費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夢也沒想到他的這項發明100年後給人類帶來了環保災難。由於塑料袋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產的,處理這些白色垃圾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溫焚燒。這兩種辦法都不利於環保,據科學家測試,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爛,並且嚴重污染土壤。而焚燒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同樣會造成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Ⅳ 塑料是誰發明的
1909年,美國的貝克蘭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20世紀30年代,尼龍又問世了,被稱為是「由煤炭、空氣和水合成,比蜘蛛絲細,比鋼鐵堅硬,優於絲綢的纖維」。它們的出現為此後各種塑料的發明和生產奠定了基礎。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塑料的原料以石油取代了煤炭,塑料製造業也得到飛速的發展。 塑料是一種很輕的物質,用很低的溫度加熱就能使它變軟,隨心所欲地做成各種形狀的東西。塑料製品色彩鮮艷,重量輕,不怕摔,經濟耐用,它的問世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方便,也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的發展。 然而,塑料的發明還不到100年,如果說當時人們為它們的誕生欣喜若狂,現在卻不得不為處理這些充斥在生活中,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極大威脅的東西而煞費苦心了。 塑料是從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學石油產品,一旦生產出來很難自然降解。塑料理在地下200年也不會腐爛降解,大量的塑料廢棄物填埋在地下,會破壞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的生長。如果家畜誤食了混入飼料或殘留在野外的塑料,也會造成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 目前,中國塑料年產量為3O0萬噸,消費量在600萬噸以上。全世界塑料年產量為1億噸,如果按每年15%的塑料廢棄量計算,全世界年塑料廢棄量就是1500萬噸,中國的年塑料廢棄量在100萬噸以上,廢棄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佔到4O%,這樣大量的廢棄塑料作為垃圾被埋在地下,無疑給本來就缺乏的可耕種土地帶來更大的壓力。 塑料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難以收拾的後患,人們把塑料給環境帶來的災難稱為『油色污染」。 目前,很多國家都採取焚燒(熱能源再生)或再加工製造(製品再生)的辦法處理廢棄塑料。這兩種辦法使廢棄塑料得到再生利用,達到了節約資源的目的。但由於廢棄塑料在焚燒或再加工時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污染環境,所以可以說廢棄塑料的處理至今仍是環保工作中令人頭疼的一大難題。
Ⅳ 塑料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909年,美國的貝克蘭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20世紀30年代,尼龍又問世了,被稱為是「由煤炭、空氣和水合成,比蜘蛛絲細,比鋼鐵堅硬,優於絲綢的纖維」。它們的出現為此後各種塑料的發明和生產奠定了基礎。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塑料的原料以石油取代了煤炭,塑料製造業也得到飛速的發展。
塑料是一種很輕的物質,用很低的溫度加熱就能使它變軟,隨心所欲地做成各種形狀的東西。塑料製品色彩鮮艷,重量輕,不怕摔,經濟耐用,它的問世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方便,也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的發展。
然而,塑料的發明還不到100年,如果說當時人們為它們的誕生欣喜若狂,現在卻不得不為處理這些充斥在生活中,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極大威脅的東西而煞費苦心了。
塑料是從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學石油產品,一旦生產出來很難自然降解。塑料理在地下200年也不會腐爛降解,大量的塑料廢棄物填埋在地下,會破壞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的生長。如果家畜誤食了混入飼料或殘留在野外的塑料,也會造成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
目前,中國塑料年產量為3O0萬噸,消費量在600萬噸以上。全世界塑料年產量為1億噸,如果按每年15%的塑料廢棄量計算,全世界年塑料廢棄量就是1500萬噸,中國的年塑料廢棄量在100萬噸以上,廢棄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佔到4O%,這樣大量的廢棄塑料作為垃圾被埋在地下,無疑給本來就缺乏的可耕種土地帶來更大的壓力。
塑料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難以收拾的後患,人們把塑料給環境帶來的災難稱為『油色污染」。
目前,很多國家都採取焚燒(熱能源再生)或再加工製造(製品再生)的辦法處理廢棄塑料。這兩種辦法使廢棄塑料得到再生利用,達到了節約資源的目的。但由於廢棄塑料在焚燒或再加工時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污染環境,所以可以說廢棄塑料的處理至今仍是環保工作中令人頭疼的一大難題。
Ⅵ 塑料是哪一年發明的
塑料是1866年發明的
1866年John Wesley Hyatt因打翻了火棉膠,發覺它凍結後,會變成堅韌而有彈性專的物料而發明了塑料屬"賽璐珞" ( Celluloid ).
第一種合成塑料是將樹脂加熱模壓製得,是在20世紀初,1910年美籍比利時化學家貝克蘭德製成.
貝克蘭德將樹脂添加木屑加熱,加壓模塑成各種製品,以他的姓氏命名為貝克里特(Plastic),我們稱為電木.
Ⅶ 最早的塑料是怎樣發明的呢
從前,檯球是用象牙做的,可是象牙只能從大象身上得到。1860年,美國一個工廠主懸賞10000美元的獎金來徵求製造檯球用的象牙代用品。許多人都躍躍欲試,其中美國人約翰·衛斯里·海厄特日以繼夜地研究製造檯球的代用材料。有一次,海厄特把焦木素(纖維素二硝酸酯的俗名)和少量的樟腦及乙醇混合在一起,卻驚奇地發現這種混合物外貌酷似象牙,並具有受熱會軟、冷了又變硬的特性。海厄特就利用這種混合物的特性,在1869年製造出廉價的檯球,贏得了這筆獎金。
今天,盡管塑料品種日新月異,但是最早的塑料——賽璐珞,仍沒有喪失它的地位。例如賽璐珞的最大優點是質輕、彈性特別好,是製造乒乓球最理想的材料,為其他塑料所望塵莫及。我國「紅雙喜」牌乒乓球馳譽全球,就是用國產賽璐珞製造出來的。最硬的人工合成材料
1993年7月,美國哈佛大學傳出轟動性的科技新聞:利用激光濺射技術研製成功了氮化碳薄膜。這種具有β-C3N4結構的新材料的晶體硬度超過了目前世界上最硬的金剛石晶體,成為首屈一指的超硬新材料,引起了全世界科學界和工程技術界的強烈反響和巨大震動。
制備氮化碳的實驗是在1989年首先從理論上預言4年之後獲得成功的。科學家在分析一系列超硬材料結構,如最硬的材料金剛石,體積彈性模量B高達435吉帕,立方氮化硼B=369吉帕,以及硬度相對較低的碳化硅(SiC)、碳化硼(B4C)和氮化硅(Si3N4)等超硬材料後,發現其中β-Si3N4已經有大量的研究結果,於是提出以碳取代硅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呢?計算表明,得到的數據令人振奮,描述β-C3N4晶體的彈性模量B=483吉帕!而材料的體積彈性模量B的大小正是表明材料硬度高低的宏觀物理量。這就從理論上首次預言了氮化碳的硬度可能比以往世界上最硬的金剛石還要高。
在自然界,至今還沒有發現天然存在的氮化碳晶體,而1993年竟然在實驗室人工合成了硬度超過金剛石的這種新材料。這一轟動性的事件一經在美國的《科學》和《紐約時報》上報道,成為轟動性科技新聞後,立即引起全世界材料界的關注。於是世界上許多實驗室開展了這項研究,一時間形成熱潮。在研究機構、國防部門和公司企業的共同協作下,一些實驗室很快取得很好的成果。這有力地說明,學者與企業家攜手合作在高新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Ⅷ 塑料是怎麼發明的
第一種完全合成的塑料PF與19世紀後期一種天然的絕緣材料———蟲膠有關。當時剛剛萌芽的電力工業蘊藏著絕緣材料的巨大市場,但產自於東南亞的蟲膠由於供不應求而價格飛漲,當時化學家已經認識到很多可用作塗料、黏合劑和織物的天然樹脂和纖維都是聚合物,即結構重復的大分子,開始尋找能合成聚合物的成分和方法。如果誰能發明一種能代替蟲膠的廉價商品,那無疑將獲得巨大成功。美籍比利時人列奧·貝克蘭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成為這個幸運者。
從1904年開始,貝克蘭開始研究苯酚和甲醛的反應。
盡管早在1872年,德國化學家拜爾就發現了這個反應能產生一些粘糊糊的東西,但拜爾的興趣在合成染料上,對這種東西不感興趣。後來的科學家也對這個反應進行過研究,但因為無法精確控制化學反應沒找到它的利用價值。
貝克蘭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發明了一種名叫貝克利澤的實驗裝置,可以精確調節加熱溫度和壓力,能有效控制化學反應。貝克蘭用這種裝置成功得到了酚醛樹脂,將其模壓後得到半透明的硬塑料,這種塑料不易燃燒,成型後不再熔化,也不能溶解到溶劑甚至是酸液中去。
他用自己的名字給這種新材料命名為貝克利特,並於1907年7月14日注冊了貝克利特的專利。從這一天起,第一種合成塑料———酚醛塑料貝克利特誕生了。貝克蘭只比他的英國同行詹姆斯·斯溫伯恩爵士早一天遞交專利申請,否則英文里酚醛塑料可能要叫「斯溫伯萊特」了。酚醛樹脂以煤焦油為原料合成,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樹脂,向粉狀的酚醛樹脂中添加木屑混合均勻後在高溫高壓下模壓成型就得到了酚醛塑料。毫無疑問,它是人類所製造的第一種全合成材料,它的誕生標志著人類社會正式進入了塑料時代。它的發明被認為是20世紀的煉金術,它的發明人貝克蘭於1924年被選為美國化學學會會長,被1940年5月20日的《時代》周刊稱為「塑料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