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陶瓷是誰發明的
你我(漢族)的祖先。
——"china"本來就是「陶瓷」的意思。
『貳』 是誰發明的陶器
早先的人類並不會製造鍋碗瓢盆之類的東西,他們用樹枝編織容器來收集存放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籃子之類的容器輕巧便利,但又疏漏的毛病,細小的顆粒會漏出來。於是聰明的人們就想出一個辦法,在容器里塗上一層水和稀的泥,等泥干後再放種子就不會漏掉了。有一回,樹林里發生了大火,人們紛紛走避,來不及搬走的家雜用具,被無情的大火吞沒了。大火熄滅之後,人們沮喪地回到原來的家園卻驚奇的發現,那些編制的容器,外面的編織部分燒成了灰燼,而用泥土塗抹的里層卻變得硬梆梆的。這樣,人類發現了泥土與火的秘密,制陶就從這個遙遠的時代開始,一直伴隨人類發展到今天。
我國陶器的製造和使用大致始於距今1萬年左右的全新世初期。陶器的出現與農業、定居生活的出現成為石器時代人類文化新飛躍的重要標志,即人類文化從此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陶器的出現促進和豐富了原始人的經濟生活,在製作中,人類的審美智慧創造性得到了發揮。
原始先民經過了百萬年的狩獵與採集生活之後,在原始的農耕作業日勞年作的生產過程中,對於泥土的性質和狀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而居址的相對固定和生活資料的積累,使得人們有條件並且有必要製造大量加工和儲存生活資料的用具器物,這種生存性質的功利目的促使農耕文化的主人們在石質品、骨質品以及其它自然物之外去尋找一種新材料,於是以水、火、泥的合成方式生產的陶器應運而生。流行的觀點認為:原始先民可能因為偶爾在用竹、木、藤等有機物編成的盛器上塗上濕泥,在經過了火的燒烤之後成為可盛水漿的容器,於是由此受到啟發而有意識地製造出土質容器,再經過焙燒用於盛裝日常生活資料。這種推斷說明,陶器的產生是作為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具而出現的,其最初始的造型和工藝技術是受當時人們單純的實用目的的驅使而出現的。
作為人工製品的一種新形式,陶器使人類能夠「綜合地利用水、火、土,不僅改變了對象的形狀,也改變了對象的性質。陶器的早期製作過程有著比石、木、骨等材料更大的可塑性,為人們的創造活動(包括美的創造)開拓了廣闊的前景」。制陶工藝的出現,一方面體現了人們能夠利用不同類別的自然物,去製造具有任意高度、厚度、弧度和直徑的三維空間新產品的技能,另一方面也使人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審美意識由此進入了一個高度發展的新時期。因此說,在石器時代原始藝術的發展史上,是制陶工藝把史前人們的造型能力、裝飾能力以及審美水平都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叄』 瓷器的發明者是誰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內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容器過渡階段的產物。
中國首先發明和使用的用高嶺土等燒制而成的傳統工藝、日用品。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的先民就已經製造和使用陶器。在制陶工藝發展的基礎上,於35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創造出了原始瓷器。經過長期的改進,在公元 2世紀的漢代末期,燒制出成熟的青瓷。以後,瓷器由中國傳播到其他國家,中國在世界上博得「瓷之國」的稱號。
在長期制陶燒瓷的實踐中,對原料的選擇,坯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燒窯等技術,都有明顯的改進和提高,形成完整的工藝體系。到東漢晚期,終於燒成了成熟的青瓷。中國瓷器的出現,是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肆』 陶器是誰發明的
早先的人類並不會製造鍋碗瓢盆之類的東西,他們用樹枝編織容器來收集存放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籃子之類的容器輕巧便利,但又疏漏的毛病,細小的顆粒會漏出來。於是聰明的人們就想出一個辦法,在容器里塗上一層水和稀的泥,等泥干後再放種子就不會漏掉了。有一回,樹林里發生了大火,人們紛紛走避,來不及搬走的家雜用具,被無情的大火吞沒了。大火熄滅之後,人們沮喪地回到原來的家園卻驚奇的發現,那些編制的容器,外面的編織部分燒成了灰燼,而用泥土塗抹的里層卻變得硬梆梆的。這樣,人類發現了泥土與火的秘密,制陶就從這個遙遠的時代開始,一直伴隨人類發展到今天。
我國陶器的製造和使用大致始於距今1萬年左右的全新世初期。陶器的出現與農業、定居生活的出現成為石器時代人類文化新飛躍的重要標志,即人類文化從此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陶器的出現促進和豐富了原始人的經濟生活,在製作中,人類的審美智慧創造性得到了發揮。
原始先民經過了百萬年的狩獵與採集生活之後,在原始的農耕作業日勞年作的生產過程中,對於泥土的性質和狀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而居址的相對固定和生活資料的積累,使得人們有條件並且有必要製造大量加工和儲存生活資料的用具器物,這種生存性質的功利目的促使農耕文化的主人們在石質品、骨質品以及其它自然物之外去尋找一種新材料,於是以水、火、泥的合成方式生產的陶器應運而生。流行的觀點認為:原始先民可能因為偶爾在用竹、木、藤等有機物編成的盛器上塗上濕泥,在經過了火的燒烤之後成為可盛水漿的容器,於是由此受到啟發而有意識地製造出土質容器,再經過焙燒用於盛裝日常生活資料。這種推斷說明,陶器的產生是作為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具而出現的,其最初始的造型和工藝技術是受當時人們單純的實用目的的驅使而出現的。
作為人工製品的一種新形式,陶器使人類能夠「綜合地利用水、火、土,不僅改變了對象的形狀,也改變了對象的性質。陶器的早期製作過程有著比石、木、骨等材料更大的可塑性,為人們的創造活動(包括美的創造)開拓了廣闊的前景」。制陶工藝的出現,一方面體現了人們能夠利用不同類別的自然物,去製造具有任意高度、厚度、弧度和直徑的三維空間新產品的技能,另一方面也使人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審美意識由此進0% (
『伍』 陶器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參考資料來自:博寶藝術網。
由於考古學的蓬勃發展,以及中國與世界各地早期陶器的不斷發現,陶器起源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許多歷史的謎團相繼解開。
最早的陶器出現在距今約1.5萬年—1萬年前。起初在日本的愛媛縣上黑岩陰遺址出土了距今約1.2萬年前的陶器,有些人不相信年代會如此久遠。近年來,在日本除北海道和沖繩以外的其他地區,相繼發現了早期陶器,於是,在日本考古學分期上單獨劃分出了一個繩紋草創期。最近在長野縣下茂內和鹿兒島縣簡仙山,都出土了經測定約為距今1.5萬年前的陶片,其中鹿兒島的陶片燒成溫度只有400度—500度,質地疏鬆,還沒有完全陶化,可謂名副其實的土器。1999 年,日本青森縣大平山元一號遺址出土了無紋飾陶器,其陶片附著碳化物的碳測校正年代為1.6520萬年—1.4920萬年,在國際考古界引起了轟動。這些處於繩紋草創期的陶器,大多為圜底和近圜底的小平底,最初階段皆為素麵無紋飾,後來有的陶器加飾隆起的線紋、豆粒紋或爪形紋。在俄羅斯遠東至西伯利亞地區的一些重要遺址中,同樣發現了早期陶器,如烏斯奇諾夫卡、格羅馬圖哈、嘎夏、富米等地,它們的年代大體在距今1.3萬年—1萬年之間,比日本列島的發現年代略遲。遠東地區的陶器多平底,素麵或飾刮條紋,西伯利亞南部的早期陶器則多為圜底。
從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尤其是近10年間,在 國的南方和北方陸續發現了一批距今萬年左右,甚至約1.4萬—1.3萬年前的遺址以及古老的陶器遺存。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成為探討陶器起源的重要地區。南方的重要發現有江西的萬年仙人洞、吊桶環,廣西桂林附近的甑皮岩、廟岩、大岩和湖南道縣的玉蟾岩等遺址。北方的重要發現主要集中在華北一帶,如河北陽原於家溝、徐水南庄頭與北京懷柔的轉年遺址等。南方的早期陶器大多為圜底的罐和釜形器,其中以道縣的陶釜最為引人注目。該遺址於1993年發掘時意外地發現了 3塊較大的原始陶片,1995年又在相距前發掘地1米左右的地方發現了一堆一碰即碎的陶片,陶胎厚達2厘米。經考古工作者在室內整理,將陶片精心拼對粘合,竟出人意料地復原出兩件燒煮食物的炊器——陶釜。其中較大的1件口徑31厘米、高29厘米,形制為侈口、圓唇、斜弧壁、尖圜底,通體飾繩紋。這些陶片及其附著物經北京大學考古系進行質譜加速器碳14年代測定,結果為距今1.232萬年±120年和1. 481萬年±230年。無疑,這是 國迄今出土年代最早的兩件復原陶器。北方的早期陶器則多以平底的罐形器為主,其中以陽原虎頭梁遺址群中於家溝1995 年~1997年發現的數塊夾砂罐片的年代最早,距今約1.2萬年。在時代稍晚的轉年遺址,還出土了盛放食物或水的盂形器,這表明了原始陶器不斷發展的進程。
從世界范圍來看,發明陶器的時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美洲的陶器最早距今只有5 000多年;西亞地區最早的陶器不早於距今9 000年前,這里是先產生農業,進入新石器時代後才發明了陶器,因此西亞兩河流域與埃及一帶,在考古學上有一個前陶新石器階段;巴勒斯坦的印度河流域,也存在著所謂的前陶新石器,即先有農業後有陶器;印度恆河中游的陶器出土情況與巴勒斯坦略有不同,這里最古老的陶器大約出現在距今1.1萬年~9000年,當時農業尚未出現。
上述發現說明,世界各地的陶器發明並沒有一個大致統一的時間,最早的與最晚的前後相差萬年左右,這同時表明,各地有著不同的陶器發展歷程,因此,陶器的起源應該是多元化的。
『陸』 陶器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制陶的發明與人類知道用火有密切的關系,被火焙燒的土地或者粘土因落入火堆而變得堅硬定型,可能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識地用泥土製作他們需要的器物。因此,就一般意義來說,制陶完全可能由不同地區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發現、發明,而不一定需要其他地方人群的傳授與教導。我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裴李崗文化與磁山文化的陶器和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不論形制、器類、工藝與裝飾都不一樣,顯然都是各自獨立發生的。
第三種說法是虞舜發明了陶器。《史記》中就有虞舜在河濱制陶的記載,這種說法看來比較可信。
此外,還有不少學者指出,陶器並不是具體某人發明的,而是無數先民在生產實踐中逐步改進的產物。
『柒』 陶瓷是誰發明的
陶瓷不是某個個人發明的,它是人類進化發展過程中無意發現的產專物,人類學會了用火來防禦屬、用火來燒烤食物,在用火過程中發現了火周圍的黏土燒後變得堅硬,即用這種方式燒制陶的工具、物品和器皿,這就誕生了陶器,陶器和瓷器是兩碼事,陶是用黏土燒制出來的,瓷是用瓷土(石)燒制出來的,各有各的特性,陶的誕生距今約12000年(國外考古發現),原始瓷的誕生距今3000年(國內考古發現),中國是瓷器的發明國,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了,但真正意義的瓷是距今700年的南宋末期至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瓷器,它是以高嶺土為原料生產的瓷器,所以它是瓷器的老祖宗,現在也是古瓷造假的老祖宗。陶器的老祖宗在全球各地。
『捌』 瓷器是誰發明的
瓷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由陶器慢慢演化而來,最早的瓷器是原始青瓷,發現於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之久。
『玖』 陶瓷是誰發明的
上古時代已有遠古人類發明並開始使用陶器了,至於陶瓷於哪年被誰發明無從考證。
陶瓷發明及發展歷程如下:
商周時期是從陶器過渡到瓷器的漸進階段,也是原始青瓷的發生發展階段。當時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嶺土做胎子的原料,這一方面提高了燒成溫度,使胎質堅致,不滲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顏色由深變淺,提高了潔自度。器表施一層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溫釉,經過1200.c以上高溫燒制後,胎釉結合在一起,使器物具備了瓷器的條件。但當時製作工藝水平低下,胎中還是有一定量的鐵成分,在略低的溫度中燒結,顏色較深,透光性較差。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東漢時期原始青瓷製作精細,胎多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如碗,盤。罐。盤口壺等成為主流。東漢青瓷在造型和裝飾上與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學組成以及燒成溫度等方面則有本質的不同。東漢青瓷胎質緻密堅硬,胎色多為灰白或淡青灰色,瓷化程度較高,敲擊聲音清脆。釉層均勻,胎釉結合緊密,僅個別有剝釉,積釉現象;釉色青綠,也有些為青黃,但釉面勻凈。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為普及,瓷器燒造技術迅速發展。瓷製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樂器以及實用的瓶,壺,罐等各種器皿,幾乎無所不備。五代時的陶瓷造型則較多地沿襲了唐代風格。
(9)誰發明的陶器擴展閱讀:
陶瓷的保養
1、 日常清潔可用家用洗潔精。
2、 用肥皂加少許氨水或先用等量亞麻子與松節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強,可將瓷磚擦的更有光澤。
3、 如將濃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強的液體灑在磚上面,應立即擦洗干凈。
4、 定期為拋光磚打蠟,取得持久保護作用,時間間隔2—3個月為宜。
5、 如磚面出現少許劃痕,在劃痕處塗牙膏,用柔軟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劃痕擦乾凈。
『拾』 陶器是由誰發明的
沒有誰發明一說,只能說人們在方便生活的使用中慢慢形成的,陶器歷史悠久,版在新石器時代就權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品種有灰陶、紅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中國早在商代,就已出現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質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現內容多種多樣,動物、樓閣以及日常生活用器無不涉及。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