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做好防污處理,兼顧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發展,內凸顯村鎮特色。
2. 如何建設「美麗鄉村」
1、整治農村環境,改善鄉村面貌
在廣大農村,垃圾亂倒、柴草亂堆、圈舍亂搭、畜禽亂跑、污水亂潑現象十分突出,到處呈現出臟亂差的景象,為解決以上問題要做到試點先行,對垃圾實行分類處理,在鄉村設立可再生垃圾回收站點,分片區規劃建設不可再生垃圾填埋場,解決「垃圾哪裡去」的難題;每個村建設垃圾池、垃圾屋,在公共場所擺放垃圾桶,選聘2—4名保潔員,購置垃圾清運車,堅持人員每天上崗,垃圾每天清運,破解「環境怎麼保」的難題;加強宣傳教育,星級衛生戶評選,破解「習慣怎麼改」的難題。
2、應地制宜,鄉村四改,實現城鄉統籌
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要先行,起到環境改造人的重要作用,切實抓好「四改」:
第一改為「改路」,要在已有的工作基礎上,大力推進自然村組的道路建設,支持農戶硬化通戶便道,為農民群眾出行提供便利,並且配套設施隨即跟上,交通指示牌及紅路燈等不可缺失,為農民群眾發家致富加快步伐,也為促進城鄉交流創造條件。
第二改為「改水」,一方面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水污染和弄攢環境衛生治理力度,通過城鄉一體供水,引泉入村,自來水入戶等方式,切實保障農民群眾喝上干凈水。
第三改是「改廁」,建造衛生廁所,是農村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一件牽涉千家萬戶的難事、好事。要根據各地實際,加大農村改廁工作力度,並建造排水排污系統,改變農民群眾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
第四改是「舊村改造」。要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區別各地經濟實力、自然條件等不同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舊村改造,使農民受益、受惠,在改建過程中切實保護好農村自然生態、歷史文化。
3、保留特色,打造美麗鄉村
首先科學的制定規劃,注意生態環境保護,注意鄉土味道,體現農村特點,保留鄉村風貌,堅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的美麗鄉村。
其次建設農村新社區,不能一味求新,也要重視「懷舊」,從歷史深處和傳統根部重尋精神資源,留住自然風姿和人文血脈。利用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在不破壞環境和文化的情況下,實現生態美麗鄉村的建設。
最後鄉村是農民群眾的鄉村,對於鄉村的特色農民群眾是最為熟悉不過的,所以要走入群眾中去,堅持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動員群眾、惠及群眾的群眾工作路線,嚴格按照政府主導、鄉村組織、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廣泛深入發動,廣泛匯集民力,努力形成共識,大打一場保留鄉村特色,打造美麗鄉村的戰役。
4.構建長效機制,確保美麗長留
建設美麗鄉村,徹底改變農村面貌,靠的是長效、靠的是持久,不能出現「一陣風」的形式化改造,對後續建設和發展不管不顧。
美好鄉村建設目的在於造福農民群眾,其成效如何最終要由農民群眾檢驗。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統籌推進,即不新增村級債務、不搞形象工程,努力做到讓農民群眾滿意。根據各村具體情況,合理確定建設目標,對經濟條件較好的村,加快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對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村,適當加長建設周期,分步安排建設項目。
構建美好鄉村建設長效機制,實現建有方向,評有標准,管有辦法,美可持久。從根源上區域化解決農村環境問題,聯動推進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文化建設。
3. 如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鄉村
星期六,我正無聊時,看見爸爸接到一個電話。爸爸打完電話,神秘地對我說:「兒子,想不想出去玩呀?」「當然想了!爸爸,我們去哪兒玩呢?」我興奮地大叫到。爸爸笑了一下,說:「暫時保密。」小氣鬼,爸爸你認為我笨嗎?到哪裡我不會看嗎?我在心裡暗暗想。不一會兒,爸爸的好朋友熊伯伯開車來接我們了,於是我們出發了。
汽車在高速路上飛奔著,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北碚的美麗鄉村嘉年華。啊,原來是這里呀,我早就想到這里來了,嗯不錯,太好了。
進入園內,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帶有濃濃鄉土味的農舍。它們就像一個個草篷,站立在道路兩旁歡迎我們。掛在農舍邊上的紅燈籠正向我們招手,紅艷艷的辣椒也對我們點頭,圓溜溜的大蒜對我們微笑……它們像頑皮的小孩,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到來。
走過農舍,我們來到了湖邊。美麗湖水上世界裡有一座水上浮橋,它宛如一條長龍,棲息在水面上。那一隻只快樂的小鳥,時而在水面飛翔,時而在橋上休息:飛翔時,如快樂的天使展翅高飛;休息時,如疲倦的孩子靜靜地睡覺。水面上矗立著一個個龐大的水車,好似巨大的風車在轉動。
出了嘉年華園區,我們又來到了另一個地方——鄉村葡萄園。哇,這里的葡萄真多呀!紫的像紫水晶,綠的像綠寶石,光滑圓潤。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光澤,彷彿要流出汁來。我心喜若狂,可以大飽口福了。沖啊,我摘起一顆綠葡萄就往嘴裡送,天哪,太好吃了!酸酸甜甜的,我的心都醉了。爸爸遞給我一把剪刀:「兒子,快動手呀。」我左手輕輕托著葡萄串,右手拿著剪刀,小心翼翼地把葡萄串從枝條上剪下來。它們一個個晶瑩透徹,像可愛的小精靈,靜靜地躺在竹筐里,彷彿在說:「快來吃我們吧!」那我就不客氣了,我大口地吃著,汁水不停地流下來。只可惜,天氣太熱了,我不能呆在園里了,我要回到小屋去。在小屋裡,我慢慢品嘗著我的勞動果實,這真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
愉快而又難忘的鄉村之行就快要結束了,我還沉浸在鄉村美景中。我不禁為大自然的美麗而贊嘆,也為這創造美景的人充滿感激之情。我愛鄉村,我愛大自然,我更愛勞動創造美的家鄉人。
4. 談談如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我國是農業大國,建設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但是,近年來隨著農村生活方式的改變,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農村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農村垃圾多樣化、集中化、露天化現象日益突出,垃圾圍村、垃圾圍路、污水隨處排放在農村許多地區依然普遍存在。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如何破解垃圾圍村之困?筆者認為,應加強以下方面工作: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應設立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綜合協調、資金整合、項目實施和監督管理等工作,統一部署,共同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把垃圾處理列入鄉鎮規劃和鄉鎮領導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近年來,一些農村基層幹部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以為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蓋樓房、鋪水泥路,忽視了環境問題。對此,應把農村垃圾長效管理列入鄉鎮規劃,納入各級領導幹部任期目標,列入幹部年度績效管理評價體系中。因鎮、因村制宜,制定農村環境衛生及垃圾處理管理辦法,將農村垃圾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培育新型農民,促進美麗鄉村建設進程。當前農民環境意識還相當薄弱,多數農民沒有養成保護環境的生活習慣,亂扔亂丟垃圾和廢棄物的現象普遍存在。對生活垃圾特性、生活垃圾資源化水平、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生物降解垃圾系統管理和利用等方面還存在很多認識誤區。對此,應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使廣大農民逐步提高對生態環境建設的認識。改變消費方式,號召村民盡量減少日常生活垃圾,提倡使用能夠自然降解的塑料薄膜和垃圾袋,減少白色污染。逐步轉變農民多年來形成的垃圾處理習慣,普及垃圾處理的科學方法和意識。加大對農村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的投入,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一要增加對農村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的投入。必須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切實加大各級財政對農村環保的投入,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覆蓋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運行管護機制。積極推動農民投資投工投勞,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保,各級排污費、土地出讓金等專項經費必須按一定比例用於農村環境整治。二要建立農村環保長效投入機制,加大農村污染治理、環境監測、執法、宣傳教育和應急能力投入。三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基層農村環保科技隊伍,研究推廣適合農村地區的環保技術等,強化農村環保科技支撐。建立健全農村垃圾回收處理機制。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和就地回收利用,堅持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一要進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綜合回收利用。為農民做好垃圾分類,回收垃圾提供相應條件。對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置堆肥;對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以減少對水源、土壤、空氣的污染。二要推廣先進、綠色農業科技。大力推進農村沼氣建設,盡量把垃圾處理與利用可再生資源結合起來,利用有機廢棄物資源,如豬糞、秸稈、柴草等作為生產沼氣原料,既可以消除部分垃圾,又可以解決生活用能,還可以有效促進種植和養殖業發展,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促進農民增收。三是利用科學技術對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這是消除環境污染、化害為利的積極措施。開展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工作,既可減少污染物,創造大量財富,又擴大了就業渠道。加快農村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強化農村地區工礦業環境監管。加快農村環境監管體系建設,主要包括農村環境保護專門法律、法規,農村環境保護標准,農村環境質量考核和統計體系,鄉鎮專門的環境保護機構和人員,農村環保工作多部門協調和管理機制等。合理調整農村工礦業發展布局和產業結構,促進企業合理布局,對污染源實行集中控制。嚴格農村地區工礦業企業建設項目的環境准入,加強工礦業污染治理和環境監管。王金水作者單位:中共福建省泉州市委黨校
5. 如何建設美麗鄉村
我國是農業大國,建設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但是,近年來隨著農村生活方式的改變,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農村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農村垃圾多樣化、集中化、露天化現象日益突出,垃圾圍村、垃圾圍路、污水隨處排放在農村許多地區依然普遍存在。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如何破解垃圾圍村之困?筆者認為,應加強以下方面工作: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應設立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綜合協調、資金整合、項目實施和監督管理等工作,統一部署,共同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把垃圾處理列入鄉鎮規劃和鄉鎮領導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近年來,一些農村基層幹部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以為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蓋樓房、鋪水泥路,忽視了環境問題。對此,應把農村垃圾長效管理列入鄉鎮規劃,納入各級領導幹部任期目標,列入幹部年度績效管理評價體系中。因鎮、因村制宜,制定農村環境衛生及垃圾處理管理辦法,將農村垃圾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培育新型農民,促進美麗鄉村建設進程。當前農民環境意識還相當薄弱,多數農民沒有養成保護環境的生活習慣,亂扔亂丟垃圾和廢棄物的現象普遍存在。對生活垃圾特性、生活垃圾資源化水平、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生物降解垃圾系統管理和利用等方面還存在很多認識誤區。對此,應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使廣大農民逐步提高對生態環境建設的認識。改變消費方式,號召村民盡量減少日常生活垃圾,提倡使用能夠自然降解的塑料薄膜和垃圾袋,減少白色污染。逐步轉變農民多年來形成的垃圾處理習慣,普及垃圾處理的科學方法和意識。加大對農村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的投入,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一要增加對農村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的投入。必須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切實加大各級財政對農村環保的投入,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覆蓋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運行管護機制。積極推動農民投資投工投勞,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保,各級排污費、土地出讓金等專項經費必須按一定比例用於農村環境整治。二要建立農村環保長效投入機制,加大農村污染治理、環境監測、執法、宣傳教育和應急能力投入。三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基層農村環保科技隊伍,研究推廣適合農村地區的環保技術等,強化農村環保科技支撐。建立健全農村垃圾回收處理機制。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和就地回收利用,堅持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一要進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綜合回收利用。為農民做好垃圾分類,回收垃圾提供相應條件。對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置堆肥;對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以減少對水源、土壤、空氣的污染。二要推廣先進、綠色農業科技。大力推進農村沼氣建設,盡量把垃圾處理與利用可再生資源結合起來,利用有機廢棄物資源,如豬糞、秸稈、柴草等作為生產沼氣原料,既可以消除部分垃圾,又可以解決生活用能,還可以有效促進種植和養殖業發展,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促進農民增收。三是利用科學技術對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這是消除環境污染、化害為利的積極措施。開展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工作,既可減少污染物,創造大量財富,又擴大了就業渠道。加快農村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強化農村地區工礦業環境監管。加快農村環境監管體系建設,主要包括農村環境保護專門法律、法規,農村環境保護標准,農村環境質量考核和統計體系,鄉鎮專門的環境保護機構和人員,農村環保工作多部門協調和管理機制等。合理調整農村工礦業發展布局和產業結構,促進企業合理布局,對污染源實行集中控制。嚴格農村地區工礦業企業建設項目的環境准入,加強工礦業污染治理和環境監管。
6. 村委會書記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的心得體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描繪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藍圖,這既是今後一段時期統領農村發展的總綱領,更是新一輪鄉村發展的重大機遇。近年來,我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以黨建引領發展,以「我的村莊我的夢」為載體,努力讓農村更美麗、更文明,讓群眾更富足、更幸福。但在推進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如產業發展缺乏持續能力、生態環境治理任務繁重、村民文明程度不高、農村基層治理有待加強、農村空心化現象嚴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問題。為此,建議:
堅持黨建為魂
堅持以紅色引領綠色發展,以黨建統領美麗鄉村建設。一是發揮堡壘領航作用。堅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推動支部作用核心化,建立鄉村振興項目庫,以開展「書記曬項目」等活動為抓手,狠抓項目落地。二是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激活紅色細胞,建立以返鄉幹部、黨員、鄉賢等為成員的鄉村振興委員會,把鄉村振興作為檢驗黨員幹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的主考場,完善黨員積分制管理,強化考評結果運用,激發黨員幹事創業熱情。三是發揮志願服務作用。積極推行「黨建×」工作模式,圍繞鄉村發展,常態化開展黨員志願活動,建立黨員包干聯系、黨員幫扶指導、黨員帶頭落實等工作機制,打造基層黨建鐵軍。
堅持美麗為先
以「美麗」為突破口,全民發動、全域提升,推動美麗鄉村由「盆景」變「風景」,把農村作為一個大景區、大花園來謀劃。一是全域整治,讓「干凈」成為第一感官。堅持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清理整治最急需」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全力推進垃圾、公廁兩大革命,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開展衛生廁所建設、改造、普及,努力實現「污水不橫流、垃圾不落地、危房不住人、雜物不亂堆」。二是全民參與,讓「美麗」成為自覺行動。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做到村村整治、家家行動、人人動手,打一場全民戰役。落實「門前三包」制度,即「包干凈、包整治、包美化」,引導農戶做到門前屋後見綠、見花、見小品,形成有品味、有特色的景觀。開展「美麗家庭」等創建活動,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
堅持產業為本
把「富民」作為鄉村振興的落腳點,著力提升產業鏈的融合度,打通農村經濟發展梗阻。一是加大政策幫扶力度。建議中央和省、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進行以獎代補,重點用於土地流轉後實行規模化經營、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經營主體獎補,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創造良好條件。二是實現產業鏈式發展。樹立「一個村就是一家企業」的理念,積極推行「村+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大力拓展農業多樣性,如發展深加工、旅遊農業、創意農業等,引導農業產業向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發展。三是加快農村「觸網」進程。堅持把農村電商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新引擎,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出台農村電子商務專項扶持政策,充分激發草根創新智慧,大力培育電子商務特色村,努力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發展,拓展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堅持治理為重
大力構建「法治、德治、自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努力提高基層治理能力。一是創新基層治理。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深入實施村級「領頭雁」工程,全面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深化基層網格員隊伍建設,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二是規范基層權力。積極探索農村小微權力清單,全面梳理村級權力事項和村幹部權力事項,深化農村「三務」公開,全面推行村務聯席會議制度,切實管牢「微權力」。三是深化基層改革。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治理體系改革,破除一切束縛農民手腳的不合理限制。
堅持文明為要
積極開展農村鄉風革命,以黨風引領村風民風,培育文明鄉風,築牢精神家園。一是破陋習。發動廣大幹部群眾自覺投身到移風易俗中來,從源頭上破除亂堆亂放、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陋習。二是立規矩。堅持推進文明鄉風的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嚴格落實衛生管理保潔機制,堅決避免「突擊一陣風、過後老樣子」的現象。三是樹新風。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村級文化禮堂的主陣地作用,以「最美榜樣」引領文明,以「家風家訓」傳承文明,以「鄉賢文化」涵養文明,讓文明正氣在農村蔚然成風。
7. 建設我的美麗鄉村作文1000字左右
中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可是這雖然美,但美中有不足。中國
不能只是城市化的美麗,農村也需要美化!
從"美麗中國"到"山水鄉愁,"這些清新詩意的文字被寫入
中央文件,觸動了每一位中華兒女對未來中國的美好期許。中國要
美!潔凈的水源、新鮮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當這些
生存必須成為民生的最要關切,當這些個人追求匯成億萬人共同夢
想的最大交集,保護生態壞境、建設美麗中國,慢不得,等不起!
農村更要美!如果說城市人僅是迷失在都市文明的鋼筋水泥叢林,
」望不見山水,尋不到鄉愁「;那麼,"垃圾只能靠風刮,污水只
能等蒸發",億萬農民的基本生存還在受到污染的威脅。
農村美是中國美的應有之義。農業大國的現實國情決定了,農
村是美麗中國建設不能甩過的大站。
中國是一個大家庭。如果要讓中國變得更美的話,不能只美化
城市,農村也同樣需要!因為即使我國的城鎮化率達到70%,仍
有數億人生活在農村。作為全體人民」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麗中國「絕不應該也不可能是城市一條腿走路,億萬農民的夢
想是美麗中國宏大敘事最朴實、最動人的篇章。農村美是中國美的
有機組成。農村為城市提供了生態屏障,其涵養的水源和綠色的植
被,不離不棄的呵護著被污染的大城市。農村還具有城市不具備的
特殊功能,「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游,已經成為現代都市人
群感悟生態之美和人文魅力的假日驛站。同事,美麗鄉村建設對於
改造空心村,盤活和充足土地資源,提升農業產業,縮小城鄉差距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美麗中國必須是魅力城市與美麗鄉村的兩翼齊飛,這符合國家
總體布局,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更符合農業農村實際和億萬民眾期
盼。
然而,我們不能只靠政府建設美化鄉村,我們大家也要保護環
境,保護公物!
美麗鄉村,承載著人們對鄉村所寄予的美好期望與幻想。拋棄
過往鄉村所在的詬病:垃圾圍村、臭水橫流、留守兒童、空巢老人
、古寨調敝、文化遺失。讓這一切沉浸在歷史的長河裡永不復醒,
順應當時把大的號召,順應廣大民意,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規劃中來,明確努力建
設美麗中國的戰略目標。
古諺說:「上帝創造了鄉村,人類創造了城市。」鄉村的自然
美和城市的現代美,不應割裂,也不應混淆,應當高度統一於美麗
中國的建設中,成為一種和諧共生、相融相長的存在!農村和城市
不能有巨大的反差,更不能沒有區別;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同樣化
,有差異才有多樣化。只有傳承鄉村文明,保留田園風光,發展現
代農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才是真正的美麗鄉村;只有城市
與農村各美其美』和諧互補,美麗城市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美美
與共,才是真正的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