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職務發明的案例

職務發明的案例

發布時間:2021-07-07 20:00:46

① 職務發明專利權歸屬是如何規定的

職務發明的專利權歸屬是如何規定的,職務發明是指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職務發明的專利權歸屬是如何規定的呢?職務發明的專利權歸屬職務發明的專利權歸屬是如何規定的?一、專利權屬於誰?1、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破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2、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有合同他約定的按照合同約定。二、署名權屬於誰?1、署名權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有權在專利文件中寫明自己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2、專利權人有權在其專利產品或者該產品的包裝上表明專利標識。3、署名權是一項具有嚴格人身屬性的人身權,不能轉讓,不能繼承,任何單位和個人也無權決定讓不具備署名權的人署名。職務發明的專利權歸屬是如何規定的,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② 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享有哪些權利呢

根據我國《專利抄法》第6條、第16條的規定,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屬於單位的,發明人和設計人有獲得獎勵和報酬的權利。發明人和設計人可以通過和單位簽訂合同的方式約定獎勵和報酬事項,單位也可以在其規章中規定獎勵和報酬的獲得情況;如果合同和單位規章中都沒有規定的,單位應該按照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給予發明人和設計人獎勵和報酬。當然,發明人和設計人除了有獲得獎勵和報酬的權利,還有署名權。

③ 請問這是職務發明還是非職務發明

按你的說法是個非職務發明,但是你設計的跟自己職務有關的產品,且和公司其他工作任務相關聯, 怎麼證明你沒有利用公司的技術設備?不是原材料是自己買的,就能算作公司沒有投入了,你可能利用一些儀器設備啊,資料啊。可以自己默默去申請,但是沒處理好,以後公司發現了也麻煩。
《專利法》第六條對於職務發明是這么規定的:「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所以,你要證明你的發明怎麼能夠脫離單位的條件。

④ 職務發明的發明人的權利

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七十六條 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可以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或者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獎勵、報酬的方式和數額。

企業、事業單位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獎勵、報酬,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處理。

第七十七條 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獎勵的方式和數額的,應當自專利權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發給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獎金。一項發明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於3000元;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於1000元。

由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建議被其所屬單位採納而完成的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從優發給獎金。

第七十八條 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報酬的方式和數額的,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實施發明創造專利後,每年應當從實施該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於2%或者從實施該項外觀設計專利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於0.2%,作為報酬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或者參照上述比例,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一次性報酬;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許可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實施其專利的,應當從收取的使用費中提取不低於10%,作為報酬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⑤ 專利法案例

首先,明確專利法中規定的「職務發明」的定義是「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根據該定義,您可以自行判斷您所研發的技術是否是職務發明。判斷方法可以為:1、您所研製的新產品是否是為了執行本單位任務而研發的。2、您的新產品的開發是否利用了本單位物質技術條件。滿足任意一個,您的新品就屬於職務發明。

李某,說的部分正確。專利採用「先申請制」,即:統一技術方案,誰先申請、專利歸誰。但:如果在專利申請之後,如果有人或者單位能夠有證據證明你沒有申請權,則您的申請權有可能會被剝奪。

王律師的看法正確。根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的規定,屬於該公約的締約國的國家的公民在本國首次申請專利的,可以在自申請日起12個月之內在其他國家就相同技術方案提出專利申請,並享有本國申請的優先權。

但,採用《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的途徑申請專利有一個缺點,就是在向其他國家提出專利申請時,需要提供該國官方語言的所有專利申請文件才行。

向多個國家申請專利,還可以採用PCT的國際申請途徑,該途徑與《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相比較的優點有:在本國專利的申請日起12個月之內,通過PCT途徑提出「國際申請」,此時的專利申請文件可以採用受理局制定的官方語言,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PCT受理處就是一個受理局,因此,中國人可以採用中文提交國際申請的專利申請文件,並且,還可以請求作國際新穎性檢索報告和國際初步審查報告,這兩個報告可以提供一些供申請人修改申請文件的參考文件和參考意見。 然後,在本國專利的申請日起30個月之內,可以選定要進入的國家進行專利申請。

我認為,上述兩種向外國申請專利的途徑各有優點:
通過《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向國外申請專利,費用低、速度快,比較適合產品比較成熟、有前期市場考察基礎,並且要申請專利的國家比較確定、並且數量不多的情況。
通過PCT向國外申請專利,費用高、思考時間長,適合比較新的產品,並且沒有相關市場調查,不確定應該進入哪些國家的情況。

⑥ 請問該發明是屬於個人發明的還是職務發明呢

專利法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是職務發明創造.本案中,先看是否符合第一個條件:即執行本單位的任務.陶義的鑽孔壓漿成樁法是否是本單位科研項目中的一項,即在研究小樁技術時必然涉及到的項目,如果不是,可以不認定為執行本單位的任務.第二個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這就要看陶義的專利技術是否使用了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如你所說,在前期雖然是陶義自己設想了這個方案,但後期的試驗實施卻是利用了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這就要看該專利技術的主要部分是否是必須使用後期的試驗數據,如果不是,當然談不上使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

⑦ 請問該項發明是否為職務發明

你所述的情況不應當被認定為職務發明。


職務發明創造可以分為兩類:版

  1. 一類是執行本單位任務權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包括:

    (1)發明人在本職工作中完成的發明創造;

    (2)履行本單位交付的與本職工作有關的任務時所完成的發明創造;

    (3) 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做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2. 另一類是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包括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完成的發明創造;如果僅僅是少量利用了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且這種物質條件的利用,對發明創造的完成無關緊要,則不能因此認定是職務發明創造。


具體到本案例而言:

  1. 甲的發明不屬於其本職工作范疇。題目表示他分管後勤工作,與該項發明不相干;

  2. 該項發明也不是由單位交付的任務。題目稱是「幫助」,是否可以認為是「無償」的。若是,則與單位交付任務更顯無關。

  3. 發明者是在寒假期間做實驗,屬於非工作時段;

  4. 發明者雖然利用了單位的物質條件,但僅是「廢舊原料、工具及試紙」,屬於少量利用了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

綜上,該發明不應當認定為職務發明。但單位基於發明者利用了該單位的少量物質技術條件,可以要求適當的經濟補償。

⑧ 簡述職務發明創造的幾種情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修訂)》第12條。該條規定:

《專利法》第6條所稱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是指:

1、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

2、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作出的發明創造;

3、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8)職務發明的案例擴展閱讀

在實踐中,很多發明創造的完成都是利用了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但根據專利法的規定,並非凡是利用了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就屬於職務發明創造,而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發明創造的完成利用了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謂物質技術條件,是指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

2、發明創造的完成利用了「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本單位是指發明人隸屬單位、借調單位、聘請單位,如果主體在發明創造完成的過程中所利用的物質技術條件,與本單位無關系,則不認為是職務發明創造。

3、發明創造的完成「主要是」利用了本單位的的物質技術條件。這里強調的是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在發明創造完成過程中的作用和比重。對這一點,專利法並沒有詳細規定。

學術界認為:利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在發明創造過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了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及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如果這種利用對發明創造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條件,則發明創造應屬於職務發明創造。

如果發明人或設計人僅少量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而且這種利用對發明創造的完成的關系不大或者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則該發明創造不認為是職務發明創造。

⑨ 知識產權的案例

專利法第抄6條第一款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如果王某的發明是在執行單位的任務時完成的,雖然離廠一年後再申請專利,但專利權應屬於單位。
案例中提到:「生產改進日本技術的設備並在離開廠一年後申請專利」,如果王某在離廠時,沒有完成設備的改進,並能夠證明其發明是在離廠後完成的,該專利權應屬於王某。
如果該發明沒有因為技術公開(原造紙廠在王某離開後也生產同樣造紙設備)而授予王某專利權,並且原單位可以證明其在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依專利法第63條第二款,原廠可繼續生產,不屬於侵權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閱讀全文

與職務發明的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