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商標在先使用權的條件
1、在他人注冊商標的申請日之前,就已經有使用的事實。
這是對使用人的使用時間的要求,如果不具備這一條件,就沒有「在先使用」,也無法產生在先使用權,並以此作為侵害商標權的抗辯事由。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不僅限於現有使用人的使用,如果曾經發生過業務承繼關系的,現有使用人作為承繼人的使用當然可能性作為本條件中的使用。被承繼人先前的使用應當視為現有使用人的使用。換言之,在先使用商標的使用時間以該商標首次商業使用的時間為准。
2、在先使用的商標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且使用商品或服務相同或者類似。
在通常情形下,如果在先使用的商標與注冊商標在商標圖樣上不構成相同或者近似,或者使用商品不屬於相同或者類似商品,則使用人當然有權繼續使用甚至申請注冊該商標。如果在先使用的商標與注冊商標構成使用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依照中國《商標法》有關申請在先和注冊原則的一般規定,則未注冊商標不得繼續使用,否則會構成對注冊商標權的侵害。但法律應當維護誠信,而不應當禁止或者制裁正當使用行為,因此有必要在上述原則下創設例外之規定即商標在先使用權。
3、在先使用人必須在其商品上連續使用該商標所謂連續使用,就是指在先使用人在其商品上連續不中斷地使用該商標。
如果在先使用人在他人注冊商標的申請日之前曾有使用事實,但無正當理由而中斷使用的,不得繼續使用該商標。理由在於:第一,商標在先使用權作為注冊原則的例外,是為了保護在先使用人的利益,如果在先使用人的使用已經中斷,其就該商標不再享有任何利益,自無保護的必要。第二,如果只是曾有使用事實,在先使用人在他人商標注冊後仍可以重新使用,將會從根本上動搖商標注冊制度,不利於保護商標注冊人的利益。第三,在使用中斷後允許重新使用,不利於維護正常的公平競爭關系和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所謂正當理由,是指非因使用人主觀上的原因中斷使用。若有正當理由中斷使用的,不視為缺乏連續使用這一條件。如在先使用商標所使用的商品為季節性造成商標中止使用。
4、在先使用必須出於善意。
民法上的善意,通常是指非因自己的過失而不知情。日本舊《商標法》也規定在先使用人必須為善意,判例和一般觀點將此理解為「無進行不正當競爭的惡意」,日本現行《商標法》採納了這一觀點,在立法用語的選擇上以「非以不正當競爭為目的」取代了「善意」。英國有判例認為,善意是指被告的行為沒有任何欺騙的意圖,也沒有任何借用他人已取得的良好信譽的意圖。由於商標注冊實行自願原則,在提出商標注冊申請之前,他人就可能已經實際使用商標。因此,在先使用人的善意,首先是指該使用人將某標記作為商標使用時非因自己的過失而不知道他人已經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實際使用與該標記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其次,由於注冊商標專用權以其核定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務為限,當該注冊商標構成馳名商標時,在先使用人將與該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使用在非類似商品或者服務上,並產行誤導公眾的後果,則該在先使用人的使用難謂「出於善意」。當注冊商標的圖樣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時,在先使用人將該圖樣作為商標使用於非類似商品或者服務上,除非在先使用人能夠證明其對所使用的圖樣享有正當權利,否則也不能證明其使用出於善意。
『貳』 如何界定商標在先使用及有一定影響
商標法中在先權是指依《商標法》並因時間或者程序在先而獲得的、相對於依其他法律或者同樣依《商標法》而獲得的、根植於商標及其構成要素這一共同客體的其他權利而言,享受在先保護的權利。
商標法中在先權可以分為四類,分別為在先申請權、在先使用權、在先注冊權、在先馳名權。
1.在先申請權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在同一種或者類似的商品(服務)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申請注冊的,初步審定並公告在先申請的商標。在先申請人所享有的此種權利即為在先申請權。
2.在先使用權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在同一種或者類似的商品(服務)上,以相同或者近似商標同一天申請注冊的,初步審定並公告在先使用的商標,駁回其他人的申請,不予公告。我國現行《商標法》第31條規定,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在先使用人所享有的上述權利即為在先使用權。此外,我國《商標法實施細則》關於對連續使用到1993年7月1日的服務商標按使用原則進行保護的規定,也充分體現了這項權利。
3.在先注冊權
當相同或者類似商品(服務)上的在後注冊商標與他人的在先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時,該在後注冊商標權與他人的在先注冊商標權發生沖突。在先注冊商標所有人有權自在後注冊商標被核准注冊之日起5年內,對這樣的在後注冊商標權提出爭議,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予以撤銷。在先注冊人所享有的此種權利即為在先注冊權。
4.在先馳名權
同處一國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在不同的商品或者服務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公眾熟知的商標先後向國家商標局申請馳名商標認定的,只要符合馳名商標的認定條件,即可在各自的商品或者服務上先後被認定為馳名商標。在先被認定的商標權人所享有的此種權利即為在先馳名權。在後被認定的商標權人所享有的權利為在後馳名權。這是針對同處一國的情形。另外,基於《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以下簡稱《巴黎公約》)的規定,可能出現《巴黎公約》的不同成員國會分別先後將本國商標權人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認定為馳名商標。在此情況下,相同或者近似商標在不同國家之間也會產生在先馳名權與在後馳名權的權利沖突。
『叄』 先開店使用的商標、後被他們注冊、算不算侵權人
先開店使用的商標,但後被他們注冊了,但是你沒有注冊,就不算是侵權,你在開店的時候就應該先把商標注冊上,別人再注冊的話,才是真正的侵權
『肆』 如何行使商標在先使用權
1、在先使用權的范圍
在先使用權的范圍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就商標而言,在先使用人不得改變原商標圖樣使之更近似於注冊商標。如果在先使用人改變原商標圖樣使之更加有別於注冊商標,應當允許並鼓勵此種改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服務商標繼續使用問題的通知》第3條規定,使用人「不得改變該服務商標的圖形、文字、色彩、結構、書寫方式等內容,但以同他人注冊的服務商標相區別為目的而進行的改變除外」。例如,在先使用人使用的商標為印刷體的「長城」,注冊商標由手寫體「長城」兩字和「長城圖形」組合而成,如果在先使用人將其商標「長城」字體做接近於注冊商標字體的改變,或者加上「長城圖形」,就屬於不正當使用,應當予以禁止。
2、在先使用權的行使方式
中國台灣地區商標法第23條第二款規定,「商標專用權人並得要求其附加適當之區別標示」。《日本商標法》第32條第二款也有類似的規定,日本學者將商標注冊人的此項權利稱為「附以防止混淆的標志的請求權」,而且根據《日本商標法》。第32條的規定,此項請求權的主體還包括注冊商標的獨占許可使用人。《美國商標法》也規定專利商標局長在准予並存注冊的同時規定各商標所有人使用其注冊商標的方式、地點或者有關商品的條件和限制。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服務商標繼續使用問題的通知》第6條第三款規定:「繼續使用與注冊人的使用發生實際混淆,造成消費者誤認的,繼續使用人應當在使用服務商標時,增加地理名稱標志,以便於與注冊人使用的服務商標相區別」。本文也認為,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防止消費者發生商品或者服務來源的混淆,商標注冊人有權要求在先使用人在使用其商標時,加上適當的標示以有別於注冊商標。如果不能加上適當標示,在先使用人不得繼續使用其商標。
3、在先使用權的移轉
商標在先使用權制度是對在先使用商標和注冊商標既存狀態的一種維護,如果允許在先使用權人授權或者單獨轉讓其使用權則會破壞此種既存狀態,也會改變先使用權人和商標注冊人之間的競爭關系,不適當地影響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使。例如,在先使用權的許可可能會影響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許可。因此,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服務商標繼續使用問題的通知》第3條規定使用人「不得將服務商標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即原則上在先使用人不得將其商標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
4、關於商標在先使用權的地域限制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服務商標繼續使用問題的通知》第3條規定使用人「不得擴大該服務商標的使用地域」。在商標法修訂過程中,也曾設有商標在先使用權條款並規定有地域限制。商標在先使用權作為侵害商標權的抗辨事由,其功能主要在於對抗商標注冊人的侵權請求。在先使用人繼續使用其商標以加上適當標示為條件,從而與注冊商標形成區分,避免消費者的混淆。只要滿足這一區分要求,就不會損害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因此,不宜限定在先使用人繼續使用其商標的地域范圍。
『伍』 在先權利的對在先商標權利的保護
《商標法》所保護的在先權利是指在商標申請注冊之前即已存在並合法有效的權利。同時,當出現不同主體在相同類似商品上同日申請相同近似商標,以及以不正當手段搶先申請注冊他人使用在先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等情形時,《商標法》亦對在先使用商標提供保護。因此,對商標的在先使用雖然不能形成嚴格意義上的權利,但在特定情形下也可成為《商標法》所保護的准權利。本文擬從縱橫比較的角度評述《商標法》對在先權利(含在先准權利)的保護,並對《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的理解與使用發表意見。
縱向比較——對在先權利的保護條款有效補充了注冊原則與申請在先原則。
中國1982年制訂的《商標法》規定了注冊原則與申請在先原則作為商標確權的基本原則,1993年的修訂保留了上述原則。但是,受當時的歷史局限,立法中缺乏對馳名商標、商標權之外的其他權利以及未注冊商標進行保護的條款,而理論界對注冊原則和申請在先原則的理解也存在絕對化的傾向。1995年杭州發生了「天平」、「天稱」商標搶注事件,即有的企業將他人已使用並形成一定區別力(知名度或聲譽)的「天平」、「天稱」商標,搶先在相同或類似商品/服務上申請注冊。1998年深圳某公司搶注商標事件經新聞媒介披露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上述事件涉及到馳名商標的保護、商標權之外的其他權利以及未注冊商標的保護等問題,由於當時的法律法規未對這些問題作明確規定,不僅給執法機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引發了激烈的學術爭論。最終,認為上述搶注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而應予以制止的觀點逐漸得到公認。
2001年修訂的《商標法》第九條規定:「申請注冊的商標,應當具有顯著特徵,便於識別,並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從立法技術層面上看,第九條置於總則部分,具有基本原則的意義,起到宣言作用。而對在先權利的具體保護措施則在之後的第十三、十四條(馳名商標保護條款)、第二十八、二十九條(保護在先注冊、在先申請、及在同日申請的特殊情況下在先使用商標的條款)以及第三十一條(保護其他在先權利及制止不正當搶注條款)中予以細化,體現了由抽象到具體、由一般到特殊的立法技術。從內容上來看,第九條的原則規定與之後的具體保護措施基本上涵蓋了馳名商標的保護、商標權之外的其他權利以及未注冊商標的保護等問題,使絕對奉行注冊原則與申請在先原則可能導致的利益失衡得到了有效的彌補,這在立法上是一個明顯的進步。
橫向比較——中國《商標法》對在先權利的保護制度的特點與不足
TRIPS協定對在先權利的關注體現在第16條之1款,「注冊商標所有人應享有專有權防止任何第三方未經許可而在貿易活動中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標記去標示相同或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以造成混淆的可能。如果確將相同標記用於相同商品或服務,即應推定為已有混淆之虞。上述權利不得損害任何已有的在先權,也不得影響成員依法使用而確認權利效力的可能。」可見,TRIPS協定對在先權利的保護是從對商標權的行使加以限制的角度來規定的,屬於解決已注冊商標與他人在先權利出現沖突的一種制度安排。《日本商標法》也有類似的規定,其第二十九「與他人的專利權等的關系」規定:「商標權者、專有使用權者或通常使用權者,在指定商品或指定服務上使用注冊商標的形態與該商標注冊申請日前他人的專利權、實用新型權或外觀設計權,或與該商標注冊申請日前他人已經產生的著作權相抵觸時,不得在指定商品或指定服務中相抵觸的部分上,以其形態作為注冊商標使用。」上述規定與TRIPS第16條之1款的精神較為接近,而且更具操作性。同時,其他一些國家在商標立法中規定,與在先權利的沖突是拒絕商標注冊的合法理由,或者將其規定為商標無效或者被撤銷的合法理由。
相較而言,中國《商標法》對於在先權利的保護則主要體現在商標確權的程序中,包括在注冊申請的審查程序中將與在先權利相沖突直接作為駁回理由、在異議以及爭議程序中給予在先權利人提供阻止在後申請商標獲准注冊或撤銷其注冊的救濟。其次,第七章「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部分的相關規定也可以理解為對在先商標專用權的保護。但是,《商標法》保護在先權利的相關規定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表現在:
第一、內容上不夠全面。《商標法》主要是在商標確權過程中對在先權利加以保護,而對享有專用權的商標與在先權利的沖突則缺乏明確而完整的規定。例如,關於已注冊商標在被撤銷之前與他人在先權利相互沖突的解決機制不夠全面,也未涉及不可爭議的注冊商標(即注冊滿五年,且未違反禁用條款及未惡意侵犯馳名商標權益的商標)與他人在先權利相互沖突應如何處理等問題。
第二、體例上不夠完善。2001年修訂《商標法》主要著眼於使《商標法》在內容上與TRIPS協議相一致,在體例上則基本援用了原有框架,而對相關條款內在邏輯的完整統一缺乏較為深入的考量。在有關保護在先權利的條款規定上表現為:1、條款分散,且彼此之間缺乏有機的呼應;2、邏輯層次不清楚,例如,第三十一條實際上規定的是兩類情形,不宜作為一條規定,或者至少應分作兩款。
第三、對其他權利的種類未予列舉。國外商標立法涉及在先權利保護的條款大都列舉了在先權利的種類,這種列舉式規定更便於行政及司法實踐中的理解與運用。
第四、文字表述上有一定問題。例如,第三十一條所述之「在先權利」應指除商標專用權之外的其他在先權利,但僅從該條的文字表述則難以推斷出上述含義。
詳情請參考,網路在先權利
https://ke..com/item/%E5%9C%A8%E5%85%88%E6%9D%83%E5%88%A9/9589292?fr=aladdin
『陸』 有個商標注冊了 如果我能證明我在他之前用過這個名字 可以套在先使用權么 我繼續用這個名字不侵權吧
簡單來說,如果你可以提供證據證明你在他提交注冊之前有該使用商標的證據材料,那麼你對該商標享有在先使用權,但是僅限於你現在已有的經營范圍,不得超出,否則還是會有侵權風險。
其中注意幾點:1,你所提供的使用在先的證據能不能證明你使用在先?即合法性,真實性以及關聯性;2,以後的發展,就算你現在不侵權,但限制了以後的發展;3,注冊商標都是想要拿到專用權,獨家使用,你覺得就這樣按以前的發展,接著做,但是別人會不會也這樣想呢?他若想獨家使用,那後續免不了糾紛。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如有不對歡迎批評指正。手打不易,懇請採納
『柒』 商標侵權案當事人可以提供合法的進貨憑證和供貨商工商部門怎麼處理
依據中國商標法的規定,商標注冊實行自願原則,因此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就產生了注冊商標和未注冊商標,現行商標法只從管理的角度對未注冊商標進行調整,對於未注冊商標的保護主要體現在《商標法》第31條有關制止搶注行為,但對一旦搶注成功後,搶注人能否要求商標在先使用人停止使用或者損害賠償未置可否。可以將商標在先使用權作如下界定,即在注冊商標的申請日之前,就已經在該商標注冊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務或者類似商品或服務上善意連續地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該商標使用人有權繼續在原商品或者服務上使用該商標。
所以你提供的證據如果能證明你使用在先,主管部門會支持你的意見。
『捌』 商標在先使用權的界定
確立商標在先使用權制度的意義集中體現在彌補申請在先原則和注冊原則的不足。具體而言包括:第一,保護公平競爭,平衡商標注冊人和在先使用人的利益,避免給在先使用人帶業不公平的後果。第二,就制止搶注而言,商標在先使用權制度賦予在先使用人繼續使用商標的權利,搶注人「注冊商標的限制。同時,為商標在先使用人啟動撤銷注冊不當程序贏得時間。由於商標在先使用權人有權繼續在原商品或者服務上使用其商標,而不構成對商標注冊人的侵權,因此必須符合一定的構成要件。
『玖』 滿足哪些條件可以判定商標在先使用權
1、在他抄人注冊商標的申請日之前襲,就已經有使用的事實。
這是對使用人的使用時間的要求,如果不具備這一條件,就沒有「在先使用」,也無法產生在先使用權,並以此作為侵害商標權的抗辯事由。
2、在先使用的商標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且使用商品或服務相同或者類似。
在通常情形下,如果在先使用的商標與注冊商標在商標圖樣上不構成相同或者近似,或者使用商品不屬於相同或者類似商品,則使用人當然有權繼續使用甚至申請注冊該商標。如果在先使用的商標與注冊商標構成使用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依照中國《商標法》有關申請在先和注冊原則的一般規定,則未注冊商標不得繼續使用,否則會構成對注冊商標權的侵害。
3、在先使用人必須在其商品上連續使用該商標所謂連續使用,就是指在先使用人在其商品上連續不中斷地使用該商標。
如果在先使用人在他人注冊商標的申請日之前曾有使用事實,但無正當理由而中斷使用的,不得繼續使用該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