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著作權的人身權的特點

著作權的人身權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1-08-07 00:46:19

『壹』 著作人身權的特點/性質

承認著作人身權的國家一般認為著作人身權具有不可轉讓性、永久性的特點。
1、不可轉讓性。
主張二元說的學者認為,著作財產權是可以轉讓的,而著作人身權則不可轉讓。如法國《著作權法》第6條規定:「作者有權使其姓名、資格和作品得到尊重。上述權利是人身權利。人身權利是終生的、不可轉讓的、不可剝奪的權利。」這是二元說的代表。
採用一元說的國家也認為著作人身權具有不可讓與性。德國1965年《著作權法》第29條規定:「著作權除因處分之履行而轉移,或遺產分割而轉移於共同繼承人;除此之外著作權不得轉移。」我國《著作權法》雖對此無明文規定,但從《著作權法實施細則》中可以看出,其只規定了著作財產權可以轉移,事實上也說明著作人身權是不能轉移的。
2、永久性。著作權的保護期間分永久保護的無限主義和限定保護期間的有限主義兩種。著作人身權的保護,有採取無限主義的,如前述法國《著作權法》第6條;也有採取有限主義的,如德國《著作權法》規定,著作人身權僅及於著作人死亡的一定期間,該期間與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間相同。我國《著作權法》第20條規定:「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因此,我國採取的是無限主義原則。
3、不可剝奪性
4、個別權能的可繼承性(如發表權)
該權利內容包括:
1、發表權
2、署名權
3、修改權
4、保護作品完整權

『貳』 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和財產權有什麼區別

1、歸屬不同。著作人身權只能由作者或者著作權原始主體所有; 而著作財產權不僅可以回由作者或者著作答權原始主體所有,也可以歸著作權繼受主體所有。

2、保護期不同。除發表權外,作者終身享有著作人身權,沒有時間的限制。作者死後,作者的著作人身權可依法由其繼承人、受遺贈人或國家的著作權保護機關予以保護。一般認為,它不能轉讓、剝奪或繼承。

而著作財產權具有嚴格的保護期限。在著作權的有效期限內,作者的著作財產權可以依法繼承、轉讓和許可他人使用。應當注意:此處所說的「著作人身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主要是指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

3、內容不同。著作人身權不具有直接的財產的內容,具體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而著作財產權則是使著作權人獲得財產利益為主要內容的權利,內容具體包括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以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4、限制不同。著作人身權基本不受合理使用、法定許可、強制許可的限制,而著作財產權則依法受到合理使用、法定許可使用和強制許可使用的限制。

『叄』 著作權的概念和特徵是什麼

著作權,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其中著作人格權的內涵包括了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及禁止他人以扭曲、變更方式,利用著作損害著作人名譽的權利。著作財產權是無形的財產權,是基於人類智識所產生之權利,故屬知識產權之一種,包括重製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播送權、公開上映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傳輸權、公開展示權、改作權、散布權、出租權等等。著作權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是保護思想本身,在保障私人之財產權利益的同時,須兼顧文明之累積與知識之傳播,演算法、數學方法、技術或機器的設計均不屬著作權所要保障的對象。
他的原則有(一)保護作者權益為核心的原則

作者是從事創造性智力勞動的勞動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他們的創造性智力勞動應當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法律的保護。由於作者是作品賴以產生的源泉,沒有作者,無從談起作品的利用和傳播,更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科學的建設。所以維護作者的合法權益,就是保護創作的源泉。只有作者的權益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護,才會激勵人們的創造熱情,使社會獲得生產精神財富的重要源泉。因此,著作權法在調整作者和使用人乃至公眾利益的關系中,將維護作者的權益置於首要和核心的地位。維護作者權益在著作權法中主要體現在維護著作權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對侵害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各種侵權行為給予制裁。

(二)鼓勵作品傳播的原則

廣泛深入地傳播作品,使之滿足社會公眾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是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創作的根本目的。作品的廣泛傳播離不開大眾媒體和傳播者的勞動。傳播雖然不直接創作作品但也需要付出投資和一定程度的創造性勞動,才能使作品以一種恰當的形式表現出來為公眾所接受和使用。傳播媒體和傳播者的投入及產生的合法權益不應被忽視。他們的勞動成果受到應有的保護是著作權制度不可缺少的內容。隨著技術的發展,傳播手段越來越先進、便捷,各種新的傳播媒體層出不窮。從古代的活字印刷到現代的靜電復印、激光照拍、電子掃描,從最初的文字傳播、現場表演到現在的廣播電視聲像傳播、錄音錄像製作及再現,以至於發展到通過國際互聯網進行的文字圖像聲音的傳播。著作權法律制度對各種傳播媒體的合法權益給予積極保護,不僅是對作品的創作和傳播的有力保證,同時也是著作權制度自身不斷發展和完善,以適應新技術飛速發展,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體現。我國著作權法調整廣義的著作權關系,第4章專章規定了作品傳播者的權利,包括表演者的權利、錄音錄像製作者的權利、廣播電視組織的及出版者的權利,從而體現了我國著作權法鼓勵作品傳播的立法原則。

(三)作者利益和公眾利益協調一致的原則

文學藝術作品作為人類精神文化財富的一部分,具有較強的承襲性。任何作品都離不開對前人優秀文化成果的繼承和借鑒。人類文學藝術本身就是在繼承、創新、發展的基礎上積累起來的。因此,作者對其創作成果充分享有人格權、財產權的同時,不能將權利的行使絕對化,以至於妨礙了社會文化藝術和科學事業的進步。另外,從作品的傳播和使用來看,作者、作品傳播者與廣大群眾之間產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涉及到各個主體的利益。著作權法不僅要鼓勵優秀作品的創作與傳播,而且要鼓勵公眾學習知識,了解信息,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這就需要法律對公眾利用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提供便利條件。因此,著作權法在保護作者和作品傳播者利益的同時,還要對他們的權利進行一些必要的限制,以平衡作者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關系。這一原則在著作權立法中,通過作品的合理使用、法定許可等規定而得以體現。

『肆』 著作人身權的法律特徵是什麼

著作人身權有如下法律特徵:

1、從主體上講,著作人身權一般由公民作者享有,但在特殊情況下,根據《著作權法》第11條規定:「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單位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視為作者。」因此,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也可以享有著作人身權。

2、著作人身權不可轉讓、繼承。首先,著作人身權專屬於特定的作者,故不可讓與。這是國際立法的通例。我國《著作權未能》雖沒有明確予以認可,但司法實踐中對此是予以承認的。其次,著作人身權不可繼承。這也是著作人身權的性質所決定的。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0條規定:「作者死亡後,其著作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傷口完整權由作者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保護。」必須指出,這里著作人身權的權利主體並沒有變更,只是在法律上推定作者已授權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保護而已。

3、著作人身權的內容比較廣泛,主要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傷口完整性等。

4、著作人身權是兼有人格權和身份權雙重特性的權利。一般來講,人身權只是人格權與身份權的總稱,而人格權與身份權是性質不同的兩種權利,差異較大,一般不能容於一體。比如,人格權是與生俱來的權利,民事主體不論高低貴*一律平等享有;而身份權則是基於特定的身份所產生的權利,並不是人人生而有之。然而,著作人身權卻十分特殊,它同時兼容人格權與身份的屬性。從人格權方面看。作品是作者人格的體現,作者無疑具有作品方面的人格權,任何有損於作者尊嚴和名譽的使用其作品的行為,都構成對著作人身權的侵犯;另一方面,著作人身權是作者基於傷口而產生的,並非與生俱來,任何人如果未參加作品的創作,就不能成為作者,也就不能享有著作人身權,因此,著作人身權又具有典型的身份權的特點。

『伍』 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及其含義

著作權過去稱為版權。版權最初的涵義是(版和權),也就是復制權。此乃因過去印內刷術的不普及,當時容社會認為附隨於著作物最重要之權利莫過於將之印刷出版之權,故有此稱呼。

人身權,是著作人身權是指作者通過創作表現個人風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獲得名譽、聲望和維護作品完整性的權利。該權利由作者終身享有,不可轉讓、剝奪和限制。作者死後,一般由其繼承人或者法定機構予以保護。根據中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人身權包括: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布於眾的權利;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稱著作精神權利,指作者對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種與人身相聯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無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具體內容:
1.著作人身權整體的不可轉讓性;

2.不可剝奪性;
3.個別權能的可繼承性(如發表權)。
4.著作人身權的永久性
該權利內容包括:
1.發表權
2.署名權
3.修改權
4.保護作品完整權

『陸』 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及其含義是什麼

著作權過去稱為來版權。版權最自初的涵義是(版和權),也就是復制權。此乃因過去印刷術的不普及,當時社會認為附隨於著作物最重要之權利莫過於將之印刷出版之權,故有此稱呼。

人身權,是著作人身權是指作者通過創作表現個人風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獲得名譽、聲望和維護作品完整性的權利。該權利由作者終身享有,不可轉讓、剝奪和限制。作者死後,一般由其繼承人或者法定機構予以保護。根據中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人身權包括: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布於眾的權利;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稱著作精神權利,指作者對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種與人身相聯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無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具體內容:
1.著作人身權整體的不可轉讓性;

2.不可剝奪性;
3.個別權能的可繼承性(如發表權)。
4.著作人身權的永久性
該權利內容包括:
1.發表權
2.署名權
3.修改權
4.保護作品完整權

『柒』 著作權(版權)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著作權基本特徵是什麼
1、具有獨創性
作品必須是作者創作的智力成果,而不是抄襲剽竊他人的。創作,是一種腦力勞動、智力活動,能直接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著作權法中作品的獨創性、和專利法中的創造性的要求有所不同。專利法中的創造性,要求必須具有新穎性,甚至要求必須是首創的。 著作權法中作品的獨創性,只要是自己創作的,是表現自己思想觀念和感情的智力成果,該作品的水平即使低於已經出現的同類作品的水平,但只要自己創作的,就應認定具有獨創性。
2、屬於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的成果
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是一個十分廣闊的領域,可以容納所有的智力成果,但體力勞動的成果不屬這一領域。
3、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
著作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它的客體(作品)不同於有形財產權的客體具有一定的外在形狀、佔有特定的空間。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是指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觀念的成果,而不是這些思想感情、觀念的載體。但是,作品又必須附著於一定的載體,以一定的形的載體固定、記錄下來,並且這種形體可以被大量復制。
4、作品不違反法律
依法被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即便具有上列三特徵,也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例如違反我國憲法、法律,內容反動或者淫穢下流的作品,無論是否符合前三個特性,均不能構成受著作權法律保護的客體。認定一部作品是合法,除憲法以外,出版法是主要依據其他法律也可以成為依據。

『捌』 什麼是著作權人身權

著作人身權,又稱著作精神權利,指作者對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種與人身相聯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無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是作者通過創作表現個人風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獲得名譽、聲望和維護作品完整性的權利。該權利由作者終身享有,不可轉讓、剝奪和限制。作者死後,一般由其繼承人或者法定機構予以保護。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人身權包括: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布於眾的權利;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玖』 著作權有哪些特點

(1)獨占性。是指專利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具有排他性質,任何人要實回施專利,答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必須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並按雙方協議支付使用費,否則構成侵權。(2)時間性。是指專利權只在授權有效期限內有效,期限屆滿或終止失效後該發明創造就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專利權的期限是由專利法規定的。(3)地域性。是指一個國家授予的專利權只在授予國或地區的區域范圍內有效,對其它國家或地區沒有法律約束力,每個國家或地區所授予的專利權,其效力是互相獨立的。

閱讀全文

與著作權的人身權的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