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他物權的立法現狀
中國現行的他物權制度,是通過民法通則的規定和司法解釋這兩部分建立的,主要為三個部分:
⑴以」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概念,設立用益物權制度。民法通則第五章第一節從第80條至第83條,分別規定了土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國有資源使用權(含采礦權)、全民所有制企業經營權和相鄰權。
⑵以債務擔保方式,設立擔保物權制度。民法通則在第五章第二節債權中,規定抵押權和留置權,其中抵押權包含質權在內,因而實際上的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
⑶通過大量的司法解釋,詳細規定在中國現實民事流轉中存在的典權制度。這種典權制度目前只限於房屋一種不動產適用,對於房屋以外的土地等不動產,不適用典權制度。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司法解釋,還確認了地上權制度。 從中國現行的他物權立法現狀看,中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他物權體系,且已有了一定的規模,具有相當的特色。但是,實事求是地研究、分析這一立法體系,還存在相當多的局限性。這些局限表現在:
⑴他物權體系設置不科學
他物權是民法的一個完整、嚴密、科學的法律制度。從《德國民法典》開始,他物權立法就改變了分散規定的體例,完全納入到物權法體系之中,分成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兩大系列,並為後世立法所遵循。在中國民法通則之中,人為地將他物權分割開來,將用益物權編入財產權之中,將擔保物權編入債權之中。這種立法例雖有《法國民法典》可循,但事實證明,《法國民法典》對他物權的規定是不盡科學的。擔保物權具有嚴格的物權性,它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債權法的組成部分。強行將擔保物權納入債權法的體系,割裂了他物權的科學體系,破壞了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以至他物權與整個物權體系的內在邏輯聯系。
⑵他物權的基本概念稱謂不明確、不準確
表現在:
其一,在立法上沒有使用他物權的概念,僅使用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的概念。後一個概念不能概括他物權的全部內涵和外延,實際上指的是用益物權的某些內容。這樣,在立法上就沒有與財產所有權即自物權相對應的概念。
其二,用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的概念稱謂用益物權,既不準確,也不嚴謹。它不能反映用益物權的法律特徵,不能概括用益物權的全部內容,且表述累贅、拗口,不符合法律概念的表述習慣。
其三,在立法上沒有使用擔保物權的概念,抵押權(含質權)和留置權缺少其上屬的概念,無法與用益物權相對應。
⑶現行的用益物權體系既不合理,亦不完整
最典型的用益物權體系,應當包括地上權、地役權、水佃權、德國瑞士法上規定的用益權和中國法固有的典權。在中國現行用益物權體系中,沒有設立地役權、永佃權,地上權和典權雖然在司法實務上予以適用,但立法未明文規定。已設立的土地使用權、國有資源使用權,有的屬於地上權,有的與用益權相類似。關於土地承包經營權,實際上相當於永佃權。國營企業經營權是一個獨具特色的用益物權,但依作者所見,這種權利具有過渡的性質,待國營企業完全實行股份化以後,這種權利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不無疑問。按其性質,與用益權接近。
⑷現行司法解釋規定的典權適用范圍過窄
典權原則上適用於一般不動產,包括土地、房屋,以及在他人不動產上設置的用益物權。中國目前只准許房屋可以出典,范圍很窄。在中國,集體所有的土地可應准許出典;取得土地使用權(包括地上權和用益權)和農村土地承包權(永佃權)者,也應當准許其出典。民法通則第80條、第81條規定的土地,國有或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原、荒地、灘塗不得設置抵押的規定,均因《憲法修正案》關於准許土地使用權等有償轉讓的規定失去其效力,依此,對土地及土地使用權設典,當無問題。 中國現行他物權立法之所以出現上述局限,其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⑴過於輕視法律的繼承性
社會主義的法律代替舊的資產階級的法律,無疑意味著新法對舊法的否定。新中國建立自己的法制,也必須摧毀舊的法制體系。但是這種否定和摧毀,並不否認新法與舊法之間存在著歷史的聯系性和繼承性。新的法制一方面否定舊法的歷史類型,體現法在本質上的變化;另一方面又批判地吸收舊法中的積極因素,使之成為新法的組成部分。只有這樣,法律才能夠從低級向高級發展。正如恩格斯所說:在法國,革命同過去的傳統完全決裂;它掃清了封建制度的最後遺跡,並且在民法典中把古代羅馬法——它差不多完滿地表現了馬克思稱為商品生產的那個經濟發展階段的法律關系——巧妙地運用於現代的資中主義條件;它運用得如此巧妙,以致這部法國的革命的法典,直到現在還是包括英國在內的所有其他國家在財產法方面實行改革時所依據的範本。斯大林對此說得更為明確,他說:如果舊制度的某些法律可以被利用來為爭取新秩序而斗爭,那就應當也利用舊法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上述論述,充分說明了法律繼承的必要性,同時也證明,在各個法律部門中,最具有繼承性的,就是民法,其中包括他物權立法。
新中國的法制建設,顯然沒有充分認識到法的繼承性特點,始則徹底廢除舊中國的民法傳統,繼之在民事立法上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以民事政策代替民事立法。在他物權問題上,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採取全盤否定的態度,沒有從舊法關於他物權的規定中吸收其合理的、進步的因素。在制定民法通則的過程中,對他物權立法採取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度,不敢借鑒、繼承民國民法及外國民法中的合理因素。對此,不能不說是他物權立法局限的一個重要原因。
⑵不能徹底破除原蘇聯民事立法思想的影響
新中國在建國初期既然全盤廢除舊法體系,那麼只能借鑒當時蘇聯的立法,把蘇聯的法律當成社會主義法律的典範加以仿效,盲目照搬。原蘇聯民事立法只承認所有權,不承認他物權。基於此,中國的民事政策、法律亦只承認所有權,否認他物權,民法理論同樣如此。
至民法通則之前的民法草稿中,每一部草稿均未設他物權的條文。改革開放以後,實行經濟體制改革,逐步認識到他物極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的必要性、迫切性,對於他物權立法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但在立法上還是不能徹底破除蘇聯立法的影響,既不敢提他物權的概念,又不敢採用他物權立法的格局,而是造出令人費解的法律概念和雜亂的各種權利來。
歸根結底,還是一種左的思潮沒有徹底根除的結果。在中國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論中,左的思想可謂根深蒂固,尤以物權領域為甚。在其影響下,認為物權制度不僅僅是體現於一定的民事法律關系之中,更重要的是保護和鞏固不同社會的經濟基礎,為不同階級的利益服務。而他物權,有的原是為維護封建剝削制度服務,而資產階級學者強調他物權中的人對物的關系。是迴避和抹殺了體現在物權中的階級關系。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對他物權乃至物權本身均採取小心翼翼的態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制定民法通則之時,左的束縛狀態有所改變,但並未徹底肅清,其中的局限性,則正是舊思想、舊體制所遺留的痕跡。
⑶中國他物權立法局限的根本原因
在於對社會主義社會經濟制度認識的局限。
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制度究竟是什麼性質,在認識上經歷了一個痛苦的探索過程。依照馬克思主義原理,社會主義是在資本主義高度發展至壟斷階段,再也無法繼續發展的社會矛盾中產生。而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卻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生產力發展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的社會。按照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社會經濟不可能突然發生飛躍,達到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計劃經濟。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人們誤認為中國的經濟是計劃經濟,因而也就沒有必要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包括他物權在內的物權法律制度。
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人們逐步認識到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客觀基礎,初步認識到了中國的經濟性質不是計劃經濟,提出了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基本屬性的論斷,使對中國社會經濟性質的認識比較地接近於客觀真實。在這樣的認識指導下,《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社會主義的實踐,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可以適當分開的。這種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開的法律形式,就是民法的他物權制度。基於對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認識而建立的中國他物權立法,一方面實現了他物權立法從無到有的歷史轉折,另一方面也導致了他物權立法的不科學、不完備。只有真正認識中國社會經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才能夠真正創建完善的、科學的他物權制度。
『貳』 他物權的體系和分類
他物權則是指,權利人對於不屬於自己所有的物,而依據合同的約定或法律的規定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他物權一般不包括處分的權利。因為只有享有所有權的人,才能合法行使處分權。他物權往往不能排他享有。
常見的他物權有:地役權、地上權、典權等等,此外,除了這些用益物權以外,所有的擔保物權也是他物權。
至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都是用益物權的一種。只不過我們國家以前不大熟悉用益物權這一概念,才用了這樣的詞語。
具體劃分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一、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權利。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二、擔保物權,是與用益物權相對應的他物權,指的是為確保債權的實現而設定的,以直接取得或者支配特定財產的交換價值為內容的權利。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債的形式發生的公民、法人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頻繁,保障債尤其是合同之債的履行,對於維護社會主義商品流通秩序,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至關重要。
『叄』 物權法的體系
物權可抄分為自物權、他物權與佔有(事實狀態)。
1、自物權。自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自有物享有的物權。所有權是唯一的自物權,因此自物權就是所有權。
2、他物權,是指在他人所有物上設定或享有的權利。他物權可以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1)用益物權,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權利。常見的用益物權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等。
(2)擔保物權,是指為擔保債務的履行而在債務人或者其保證人的特定財產上設定的當一定條件具備時,債權人支配和取得該特定財產的交換價值為對象的他物權。常見的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等。
『肆』 物權的概念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
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更加重要意義。
(4)他物權的體系擴展閱讀:
物權的價值:
1、清晰區分各種法律關系,便於准確適用法律
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法律關系非常明晰。以買賣為例,則分為三個獨立的法律行為:一是債權行為(買賣契約);二是為轉移標的物所有權之物權行為;三是轉移價金所有權的物權行為。
2、交易安全的保護機能
物權行為理論的支持者認為,物權行為理論最重要的價值或者機能,在於對交易安全的保護。
他們指出:必須將作為原因的當事人的意思與所有權讓與的「構成部分」分離開來,否則新的所有人必將依附於前取得者,難以避免因原因關系的瑕疵而喪失權利的可能性,如此,交易勢必遭受阻礙。
而物權行為的無因構成縮小了交易人對權利人的檢索范圍,在交易之際,人們無須將其視野移出相對人而無限地檢索真正的權利人。
3、使法律關系理論最終臻於完善,完善了民法體系
作為德國民法理論最有特色的「標志型建築」的物權行為理論,不僅被認為是潘德克吞法學或者概念法學最為輝煌的運用成果,不僅將德國學者所崇尚和擅長的法律形式理性思維方法推向極至,而且對於德國物權法乃至整個德國民法體系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伍』 什麼是他物權,能否舉個例子,謝謝
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或享有的權利。源於羅馬法。按羅馬法理論,自物回權即所有權以外的一切答物權均可納入他物權范疇。他物權一般不包括處分的權利。因為只有享有所有權的人,才能合法行使處分權。他物權往往不能排他享有。
常見的他物權有:地役權、地上權、典權等等,此外,除了這些用益物權以外,所有的擔保物權也是他物權。
(5)他物權的體系擴展閱讀:
他物權的特徵
1、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之物上設定的物權。
這是他物權與自物權的最本質區別。他物權不能在自己所有之物上設定,因為自己所有之物,是所有權的客體,而所有權是最完備的物權,所有人享有最完全的支配權,勿需也不能為自己設定他物權。離開他人所有之物,他物權無從設定。
2、他物權是派生於所有權而又與所有權相分離的物權。
他物權是所有權的派生之權,並非是完全獨立的民事權利。它是根據對所有權所設定的債權而形成的,而且來源於所有權,因而將所有權稱之為母權,而將他物權稱之為子權。
3、他物權是受限制的物權。
所有權是最完備的物權,不受任何限制。他物權則屬於限制物權。他物權的受限制,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他物權受所有權的限制。二是,他物權也限制所有權的行使。
『陸』 什麼叫做」他物權」
1、他物權 :在復他人所有的制物上設定或享有的權利,源於羅馬法,是指權利人根據法律規定或合同的約定,對他人之物享有的進行有限支配的物權,如承包經營權。
2、物權可以分為自物權與他物權。
簡單的說,自物權就是權利人對於自己所有的物所排他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而他物權則是指,權利人對於不屬於自己所有的物,而依據合同的約定或法律的規定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他物權一般不包括處分的權利。因為只有享有所有權的人,才能合法行使處分權。他物權往往不能排他享有。
3、常見的他物權有:地役權、地上權、典權等等,此外,除了這些用益物權以外,所有的擔保物權也是他物權。
『柒』 房地產他物權是甚麼
物權是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特定的物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而「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
由物權的定義就可以看到,該草案對社會的影響巨大。
在七次審議過程中,各界人士主要圍繞車庫、車位的歸屬問題、土地承包經營權能否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權能否轉讓和抵押等問題進行了反復討論。
在常委會審議中,有些常委會委員對「禁止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的規定一直有不同意見。
對此,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反復研究認為:我國地少人多,應當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目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全面建立。農民一戶只有一處宅基地,這一點與城市居民是不同的。農民一旦失去住房及其宅基地,將會喪失基本生存條件,影響社會穩定。
為了維護現行法律和現階段國家關於宅基地的政策,並為今後修改有關法律或者調整有關政策留有餘地,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建議將這一條修改為:「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現在許多老百姓都買了房,比較關心車庫、車位歸誰所有的問題。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經過反復研究,認為車庫、車位不像電梯、樓梯那樣可以共有公用,它一般都是由業主專有和專用的;而且在買房過程中,通常都是和開發商約定,這些約定可能是出售、出租或者附贈。目前草案對車庫問題的規定是由當事人約定;對於佔用公用道路和其他場地的車位,草案則規定為共有。
『捌』 民法學 他物權
他物權就是在別人的物上面設定一個屬於你的權利,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都是他物回權。中國法律答沒有地上權和典權,事實上地上權就是土地使用權,不過這個名稱只在中國大陸使用。地役權,是指為使用自己不動產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不動產的權利,比如你要去到你的田地必須經過別人的田地,那麼就要在別人的田地上設定一個地役權。而抵押權、質權比較好理解,就是拿自己的東西來擔保獲取一些利益,比如借錢,不同的是抵押權不轉移佔有,東西還在你手上,質權轉移佔有。而留置權就是別人為了保障自己的債權得以實現而暫時扣留你的財產,比如你的車撞壞了別人的房子,你沒現金,別人就可以留置你的車直至你清償。
『玖』 請問他項權利與他物權是同一概念嗎他項權利包括幾個部分如果說所有權屬於物權中的自物權,那麼,到底
1、他項權利是對不屬於自己所有物的某些權利,也就是一項他物權!比方說,回你用房子土地使用權等答向銀行抵押貸款,那房產局就發一個他項權利證給銀行,證明你在還清貸款之前銀行保留對抵押物的處置權!如果你一直按時還貸,那麼銀行就不能行使該權力!這時這種他項權力實際就是他物權的一種——抵押物權。2、他物權的范圍就更廣一些,不但包括以上情形所說抵押物權,常見的還有常見的他物權有:地役權、地上權、典權等等。簡單說來,就是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之物上依據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設定或享有的權利!3、物權就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簡單地說就是產權。這里就不多說了!4、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所有權是物權的一種,但不是物權的全部!這里要說明一下,中國的物權法,但是對於他物權,他項權利並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