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程序

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程序

發布時間:2021-08-04 22:42:33

❶ 集體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程序是什麼

一、申請
(一)申請人集體土地使用權變更前後的權利人。
(二)申請時限
應在集體土地使用權變更的有關合同簽訂後30日內。
(三)申請人應當提交的證明文件
(1)土地登記申請書。
(2)申請人身份證明。
(3)土地權屬來源證明:原《集體土地使用證》。
(4)地上建築物、附著物權屬證明。
(5)集體土地使用權變更的有關合同。
(四)收件
二、地籍調查
三、權屬審核
主要審核以下內容:
(一)對申請人的審核
對集體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申請人的審核按照對土地登記申請人審核的一般步驟和要求進行。
此外,土地登記人員還應重點審查以下內容:
(1)申請人應與集體土地使用權變更有關合同的簽訂雙方一致。
(2)土地證書的權利人應與集體土地使用權變更前的權利人一致。
(二)對集體土地使用權變更的審核
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變更按照國家政策的規定,一般限於集體土地使用權荒地拍賣後的流轉以及宅基地在農民集體內部成員之間的轉讓
(三)對土地使用期限的審核
通過「四荒」地拍賣方式取得的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其土地使用期限應不大於使用期限減去已使用期限。
經過以上審核,符合規定要求的,土地登記人員填寫《土地登記審批表》。
集體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涉及到土地使用權的變更,因此,集體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須報人民政府批准,經人民政府批准後,方可進行注冊登記。
四、注冊登記
集體土地使用權整宗地發生權屬變更的,在原《土地登記卡》上進行;集體土地使用權變更使宗地面積、地號、圖號改變的,在新建《土地登記卡》上進行登記。
五、頒發證書
收回並注銷原《集體土地使用證》,土地登記人員依據《土地登記卡》填制《集體土地使用證》,並由土地登記機關代表政府頒發給集體土地受讓人。

❷ 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嗎都要哪些手續,有發票嗎

你好!
集體土地使用權只能是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成員之間可以依法進行轉讓,不是該集體經濟組織內的成員是不能進行轉讓的。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❸ 農村集體所有權土地轉讓給個人或者公司名下,怎麼操作

在看中了一塊地,大概15畝左右·現在地上是有個學校·土地使用權是集體所有權的性質,現在跟土地所在的村已經談妥價格想把這塊地買過來。現在想咨詢一下首先按國家法律規定,農村集體所有權的土地土地權證能否過戶給個人或者公司?2,如果法律規定可以進行轉讓是否可以避開相關土地部門直接跟村或者鎮達成協議進行操作?3,若想把土地性質進行變更然後在夠得,在程序上是怎麼樣的,或者說費用上有除開交給村或者鎮的土地款其他還有什麼費用,交給哪些部門,能否2次土地轉讓???知道的請詳細給我指點一下·謝謝! 補充:請知道的各位老大給個建議```或者有過相似經歷的給小弟指點一下~~~謝謝了啊!滿意答案 熱心問友 2009-10-091、新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可以轉讓;2、土地以登記為准,正式的手續肯定要經過國土管理部門;3、若想變更土地用地用途,由原集體土地使用權人向國土部門申請,經審批才能通過;除了土地轉讓款,還要交契稅、土地轉讓金、建設稅、如果是農田的話,還有青苗費等。 追問: 首先先謝謝你···這個地呢·按照現在進行評估的話市場價值肯定要買的比我和村裡直接談的價格高,現在村裡的意思就是我和他們談好的這個價格不變,其他的手續過戶我自己來辦。我就想咨詢下如果走您說的相關國土部門程序,那相應的評估的土地價值肯定和市場價格是一致,相應的費用要增加很多,那對我買方來說是非常不劃算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節省一些繳費的明細?? 提問者 的感言: 謝謝! 2009-10-09其他回答(1)張律師16級2009-10-09一樓說的程序很對 追問: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說有塊地是企業的·現在企業想把這塊地以及地上建築物轉讓給其他公司或者個人,按現行法規需要什麼程序?對受讓方需要注意什麼??知道的請給我解答·謝謝!! 回答: 你的問題都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每個地方也不一樣,轉讓也有多種方法,不是說說你就能做得了的

❹ 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需要什麼條件

需要雙方配合政府完成收回和重新批准兩個手續,批准需要另一方符合規定,否則他得不到使用權,就達不到你們的目的

❺ 集體土地使用權如何轉讓

依據憲法,土地的所有權是不能轉讓的,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內。《土地管理容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集體土地一般的轉讓僅限於本村村民之間的自由轉讓的,是不能轉讓其它個人的。如果集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集體土地,就必須把集體土地性質轉為國家所有權性質,並以興辦企業依法申請立項,經批准取得使用權。

這里必須說一下,土地使用權所指的不包括土地經營權,依據《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條 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第三十四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和流轉的方式。

根據《土地承包法》的上述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❻ 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買賣轉讓

集體土地轉讓或出租給本村以外的人:如果是村裡土地,應得到全體村民或村民代表會專議三分之屬二以上多數通過才有效;<BR>而且本村村民有優先獲得使用權的權利;<BR>而且轉讓出或出租後不能改變土地的使用用途。

免費知識產權法律咨詢就到法幫網 http://www.fabang.com/ask/browser.php?tid2=21

❼ 集體土地所有權變更登記程序是什麼

一、申請
(一)申請人調整土地的各農民集體。
(二)申請時限
接到調整協議批准文件後30日內。
(三)申請人應當提交的證明文件
(1)土地登記申請書。
(2)申請人身份證明。
(3)土地權屬來源證明,原《集體土地所有證》。
(4)土地調整協議及批准文件。
(四)收件
二、地籍調查
三、權屬審核
主要審核以下內容:
(一)對申請人的審核
對集體土地所有權變更登記申請人的審核,按照對土地登記申請人為法人時審核的一般步驟和要求進行。
此外,土地登記機關對申請人的審查還應重點審查申請人與土地調整協議書雙方及《集體土地所有證》上的權利人是否一致。集體土地所有權變更登記申請人應與土地調整協議書雙方及《集體土地所有證》上的權利人一致。
(二)對土地調整的審核
集體土地所有權按照法律規定不準轉讓,對集體土地所有權的調整僅限於相鄰集體之間為方便生產和生活而進行的土地調整。
經過以上審核,符合規定要求的,土地登記人員填寫《土地登記審批表》。
集體土地所有權變更登記涉及到土地所有權的變更,因此,集體土地所有權變更登記需報人民政府批准,經人民政府批准後,方可進行注冊登記。
四、注冊登記
集體土地所有權變更登記的注冊登記,調整整宗土地的,在原《土地登記卡》上進行;調整非整宗土地的,在新建《土地登記卡》上進行登記。
五、頒發證書
收回並注銷原《集體土地所有證》,土地登記人員依據《土地登記卡》填制新《集體土地所有證》,並頒發給集體土地所有者(農民集體)。

❽ 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嗎

《土地管理法》第63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才旦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轉移的除外。」根據這一規定,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權,原則上不允許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只有一種情形可以例外,就是對於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原因使土地使用權發生轉移的情形。這種情形是指鄉鎮企業破產、兼並,企業的資產(包括廠房等)發生轉移而導致土地使用權發生轉移,如果土地上沒有建築物等設施,集體土地的使用權將不允許轉讓,也不得轉讓用於非農業建設。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8條規定:「城市規劃區內的集體所有的土地,經依法徵用轉為國有土地後,該幅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方可有償出讓。
羅爺手機app應用上面有很多律師的,是覆蓋了全國各大城市,各個領域的律師的,你可以直接在上面找你當地的律師問該怎麼解決。

❾ 集體土地轉讓給個人要經過什麼樣的程序

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第10條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用。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民法通則》第80條也規定,土地不得買賣、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但是,《憲法》和有關的法律法規又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這里的土地使用權應包括國有和集體兩種。對於國有土地使用權,國務院已以第55令的法規形式明確規定轉讓的條件、轉讓的范圍、轉讓辦法;對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轉讓至今還沒有一部相關的法規。但新的《土地管理法》為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問題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並為今後出台相關的實施辦法埋下了伏筆。特別是新《土地管理法》提出了「用途管制」概念,為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大開方便之門。從資源保護的角度理解,用途管住了,一切就管住;用途管不住;一切都完蛋,任你如何流動,政府只管納稅、收費;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管理資源的最高明手段。 一、關於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法律根據問題 國務院至今未出台一部相關的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的管理法規,因此,出現學術理論上的長期爭鳴是極為正常的。現在的問題是,人們要把原先在理論上長期爭鳴的東西付諸於實踐,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了解放思想、突破禁區、制度創新等口號,這就有點令人疑惑不解了。因為,理論上爭鳴和實踐中具體運作完全是兩碼事。作為政府職能部門,依法辦事是其天職,在這個大前提下,才能談解放思想、突破禁區。我認為,法律法規的每一條款的遣字造句應當是非常慎密而嚴謹的,其立法的宗旨也當是明確客觀的,任何從左或有的角度隨意歪曲理解採取實用主義的做法均不足取,事實上,無論《憲法》或《土地管理法》等法律都沒有在文字上明確表述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不能轉讓或流轉,恰恰相反,新《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某些條款規定已為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提供了法律依據上的支持。 (一)新《土地管理法》第14條第2款規定,在土地承包經營期限內,對個別承包經營者之間承包的土地進行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這里的承包經營權,實質即為集體所有農業用地的土地使用權,調整行為說白了就是土地使用權有條件的轉讓,只是名稱不同並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及報上級機關批准而已。 (二)新《土地管理法》第63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我認為,該條款有二層意思:①這里的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應特指農業用地,如果農業用地未經依法辦理農轉審批手續而轉讓和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當然是不允許的,也和新法的立法宗旨相悖。如若轉、受讓雙方都是用於農業生產,不改變用途,那就不適用本條款,而適用上述第14條之規定。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往往根據這一條款規定不加分析地對集體土地轉讓行為進行全面否定,均因未深刻領會新法的立法宗旨及從整體上理解《土地管理法》條文所致。②該條款的下一段話即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已開宗明義的告訴我們,符合特定條件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移。何謂依法轉移?轉移者,轉讓也。既然允許轉讓,就可以不辦理徵用手續而允許流動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如果征為國有,那就不是轉讓,而是劃撥或出讓。這個根本概念必須弄清。

❿ 土地使用權的轉讓程序

一、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移的行為,包括出售、交換和贈送。未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投資開發,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應當簽訂轉讓合同。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登記文件中所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權轉讓,應當依照規定辦理過戶登記。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分割轉讓的,應當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埋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准,並依法辦理過戶登記。土地使用權轉讓須符合上述規定,否則即為非法轉讓。
二、轉讓方法:
土地轉讓有兩種方式:一是土地使用人將土地使用權有償或無償地轉移給他人;二是在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情況下,土地轉讓指承包人自找對象,由第三者代替自己向發包人履行承包合同的行為。下面為土地轉讓辦理方法詳解:
(一)辦事程序
由轉讓雙方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利用股受理審查是否符合轉讓條件—現場勘測—地價評估—填寫轉讓申請審批表—利用股審核—報局批准—簽定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
(二)轉讓土地報件
1、用地申請
2、土地使用證(原件)
3、原出讓合同,批復文件(涉及招、拍、掛的提供成交確認書)
4、雙方轉讓協議
5、如改變規劃的提供規劃部門意見
6、土地評估報告
7、雙方營業執照復印件、法人代表復印件、法人證書復印件
(三)承諾時限:15個工作日
(四)收費標准:不收費
(五)政策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辦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3、《國土資源部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
4、《國土資源部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范》
5、《河南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管理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7、《劃撥用地目錄》
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管理規定》

閱讀全文

與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程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