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分享視頻是否侵犯著作權
不算,
1 因為著作權侵權標准採取權力控制理論,分享行為沒有構成對著作權項下的任何權利回的侵犯,因此不答是侵權。至少不是直接侵權。
2 如果要成立間接侵權或者說幫助侵權,需要有惡意或者違反了特殊義務,此處也沒有,所以夠不上間接侵權。
3 侵權不一定有賠償義務,還要看有沒有合理使用和三個規則標準是否被打破。
4 商用與否不是侵權與否的標准,只是三個標准中其中一個考量因素。
Ⅱ 出售別人的網路教學視頻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嗎
上述視頻屬於著作權法規定的錄音錄象製品,如果未經權利人許可,以營利目的對外銷售,是侵犯著作權的,如果銷售數額較大或者獲利達5萬的,還可構成犯罪.
Ⅲ 引用網路視頻算不算侵權
引用網路視頻屬於侵權行為。
任何未經作品權利人同意的傳播行為都屬於內侵權(容除法律規定的合理使用情形以外)。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著作權包括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根據該條的規定,著作權人對自己的網路作品擁有使用權。
(3)網路視頻著作權侵犯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二條規定: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法保護。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未與中國簽訂協議或者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以及無國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受本法保護。
Ⅳ 在網路上看視頻是否算侵犯版權
只要不利用對方的視頻做商業途徑,就不算..謝謝
Ⅳ 關於網上視頻版權問題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四節 權利的限制
第二十二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版作品,可權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
要想不侵權,務必」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
Ⅵ 網路視頻傳播和再剪輯的版權糾紛,如何判定是否侵權
對於網路上網路視頻傳播和再剪輯的視頻,如果沒有經過著作權擁有人的同意或者是授權的話,擅自出版是構成侵權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條錄音錄像製作者使用他人作品製作錄音錄像製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錄音錄像製作者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取得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製品的音樂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
第四十一條錄音錄像製作者製作錄音錄像製品,應當同表演者訂立合同,並支付報酬。
第四十二條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並獲得報酬的權利;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製品首次製作完成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被許可人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錄音錄像製品,還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表演者許可,並支付報酬。
(6)網路視頻著作權侵犯擴展閱讀:
侵犯著作權的行為,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有侵權的事實即行為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不按著作權法規定的使用條件,擅自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製品和廣播電視節目。著作權侵權行為,既沒有徵得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屬於合理使用和法定使用的情形,這是對作品的擅自使用,因而是一種違反著作權法的行為。
這種侵權行為既可能是對他人的著作人身權造成了損害,也可能對他人的著作財產權造成損害,還可能同時損害他人的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如非法復制他人作品可能只侵害了他人的著作財產權,而假冒他人作品,則往往同時侵害了他人的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
2、行為具有違法性著作權是一種絕對權,任何人都負責有不能侵犯該項權利的不作為義務。他人在使用著作權作品時必須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法律有關規定,如果行為人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其行為即具有違法性。至於不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未能取得著作權的作品,或者是已進入公有領域的「作品」,其他人在使用時不存在侵權問題。
3、行為人主觀有過錯所謂過錯,是指侵權人對其侵權行為及其後果所抱的心理狀態,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絕大多數是故意的;也有少數既可以由故意構成,也可以由過失構成。
區分過錯的形式,在確定侵權人的法律責任時有一定的意義。一般說來,故意侵權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重於過失侵權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Ⅶ 網路版權遭侵權怎麼辦
網路版權遭侵權首先要取證。
版權侵權的取證方式
在版權或稱為著作權的糾紛案件中,對網路信息等電子數據組成的電子證據進行公證舉證已經是目前著作權訴訟中的常見信息,尤其在關於信息網路傳播權的案件中,此種證據固定方法被廣泛採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公證僅僅是固定證據的一種方式。從證據固定方式的角度而言,其不能直接證明被告是否構成侵權,真正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由某種公證方式所固定的證據本身。另外,如果公證程序有瑕疵也有可能造成侵權難以構成。作為被告也不要被原告所謂的公證文件所嚇倒,冷靜質證,全面分析仍然是作為被告應當完成的工作。
1、基礎證據的可信性
著作權糾紛中原告的基礎證據是涉案作品原告是否具備著作權。原告如果僅對侵權行為作了大量舉證,但是就此基礎問題缺乏說服力的證據,後面的公證其實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2、網站登錄地點
質證時應關注公證文件中所體現的網站登錄地點。尤其對於教育或科研機構侵權案件中,如果原告所選擇的網站登錄地點為上述機構的內部,那麼氣所採用的網路很有可能是內部區域網或其他少數科研人員才能登錄的網頁,該登錄地點的選擇顯然不具有代表性。
3、證據直接性、連貫性
無論是郵箱公證還是網站公證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各證據頁面之間必須實現連貫性。如果不能連貫性取證,則會使得公證的電子證據不具有唯一性的特徵。在連貫性和唯一性喪失的情況下,很難構成被告的侵權。例如對某段視頻的公證,如果僅僅公證了通過各種鏈接實現該網站某網頁顯示了侵權視頻的首鏡頭,然後公證人員進行了截圖。
單憑該截圖其實並不能直接證明該網站的視頻是否可以連續播放。即便公證人員抽樣式的截圖視頻內容,質證時也應當對照原告公布的正版視頻內容,審查抽樣截圖的鏡頭在正版視頻中是否存在。
4、截圖質證
經過公證的網站截圖是否完整體現了網頁信息,所體現的網頁信息是否為被告網站等情況,被告應當全面審核截圖內容作出質證回應。
5、兩次以上提交公證材料
由於電子證據的多變性,原告應當一次性將一個公證業務下的所有公證材料向法院提交完畢。如果出現原告二次或多次提供公證材料包括就提供就某公證事項的情況說明(法院要求的除外),被告有權拒絕對新提供的公證材料提起質證並對整個公證業務向法院提出質疑。
該情況法律雖然沒有直接規定,但是對於多次提交公證材料的情況,往往是因為前一次公證內容遺漏,甚至公證內容錯誤等情況所導致的。對於該類情況,已經喪失了公證本身的嚴肅性,降低了公眾對公證的信賴。在被告提出上述質疑的情況下,法院一般支持被告的意見。
6、靈活使用對方公證證據
電子證據本身所體現的內容有時並非完全對被告不利。例如在對某段視頻或圖片進行公證時,網頁截圖內容有時會顯示圖片或視頻的點擊率,如果點擊率過低,則被告可以此為理由請求法院降低賠償數額。
7、費用票據
公證費用一般為法院所支持,但是經過公證人員公證的在電子數據公證時花費的其他費用,被告應當嚴格質證該票據信息與案件的關聯性。
以上對公證著作權糾紛電子證據的質證角度也是原告在起訴前辦理公證時所應當注意的關鍵之處,盲目的迷信公證形式,而對公證點缺乏理性的籌劃,同樣可能輸了官司。
望採納,謝謝!
Ⅷ 關於視頻分享網站著作權間接侵權的案件分析
在著作權間接侵權中的過錯可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形態。
以「專過失」為視頻分享網站間接屬侵權歸責原則具有必要性,而對過失的認定則需以注意義務為客觀標准。視頻分享網站所承擔的注意義務,系安全保障義務從現實社會公共場所向網路空間的自然延伸。對於視頻分享網站注意義務范圍的設定,應以侵權結果預見義務為主,強化侵權責任法的侵權預防功能;對於視頻分享網站注意義務程度的考量,應根據具體情況區分設置一般注意義務和較高注意義務,如此可做到不因注意義務的設置過重而影響視頻分享網站經營的積極性。
關於視頻分享網站承擔的過錯責任形式,應根據其所負擔的注意義務的性質予以認定。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違反安全保障義務應承擔補充責任,但補充責任本身存在理論支撐方面的弱點,且將其適用於網路侵權領域,在實踐操作中存在追償成本過高的困境。回歸自己責任的理論原點,以按份責任為視頻分享網站在著作權間接侵權中的責任形式,可以減輕因承擔賠償不能風險所增加的負擔,且符合社會公平的要求。
Ⅸ 視頻分享網站著作權間接侵權過錯如何認定
在著抄作權間接侵權襲中的過錯可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形態。
以「過失」為視頻分享網站間接侵權歸責原則具有必要性,而對過失的認定則需以注意義務為客觀標准。視頻分享網站所承擔的注意義務,系安全保障義務從現實社會公共場所向網路空間的自然延伸。對於視頻分享網站注意義務范圍的設定,應以侵權結果預見義務為主,強化侵權責任法的侵權預防功能;對於視頻分享網站注意義務程度的考量,應根據具體情況區分設置一般注意義務和較高注意義務,如此可做到不因注意義務的設置過重而影響視頻分享網站經營的積極性。
關於視頻分享網站承擔的過錯責任形式,應根據其所負擔的注意義務的性質予以認定。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違反安全保障義務應承擔補充責任,但補充責任本身存在理論支撐方面的弱點,且將其適用於網路侵權領域,在實踐操作中存在追償成本過高的困境。回歸自己責任的理論原點,以按份責任為視頻分享網站在著作權間接侵權中的責任形式,可以減輕因承擔賠償不能風險所增加的負擔,且符合社會公平的要求。
Ⅹ 網路上最容易遭到侵犯的著作權有哪些
網路上最容易遭到侵犯的著作權有哪些?
著作權由於其特殊性,涉及的人群范圍很大、產生門檻比較低因而採用自動形成著作權的形式,只要具有特創性的作品以可以復制的有形形式存在並且屬於智力成果就能夠在完成之時開始享有著作權。
在以前著作權主要是以紙質的形式出現比較多,但是今天網路成為著作權存儲的重要方式,通過網路來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也越加嚴重。尤其是著作權法規定作品不論是否發表都能夠依法享有著作權,這是很多侵權人所不知道的。
受到著作權保護的作品很多,比如文字作品、口述作、音樂等藝術作品以及攝影、視頻、設計圖,甚至軟體與規章制度都屬於保護的范圍。但是在眾多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中,還是以下這些最容易遭到侵權。
日記、說說
如今比較常用的社交工具與網站都配備了發布日記與說說的功能,大部分人習慣使用這些功能分享自己的生活,發布自己的生活狀態,針對當下局勢發布看法等形成一篇篇或長或短的網路日記、說說。有的企業或者個人網站也有專門的發布日記、歷程、經驗等方面的專欄,在上面只有注冊一個賬號便可以隨意的發布日記了。
眾多的日記大部分被淹沒在海洋之中,但是也有寫的特別好的會被發掘出來,經過好友或者讀者的轉載在各媒體之中廣為流傳。然而正是這些轉載構成了侵權。我們有時候瀏覽文章的時候可能會注意到「轉載請註明來源,侵權必究!」的字樣,這就是在宣布自己的版權所有。
圖片
圖片著作權的侵犯包括攝影的圖片、設計製作的圖片等。這些圖片不論是拍攝還是設計製作都是作者的智力勞動成果。我們習慣在網上發布東西的時候找一下與文字相配的圖片,使得自己的文章圖文並茂。但是這其實也是侵權的行為。因而我們會看到有的企業或者工作室會在圖片角落標註上自己的名稱來宣告自己的權利。
評論、留言
或許有人認為正兒八經的寫是日記的確屬於侵權,但是隨便簡短的留意與評論應該算不上侵權著作權。其實這你就錯了,因為著作權包括了一切的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造成果,評論與留言是作者將自己思想情感及對人對事的看法見解,通過獨創性的方式地表達出來。下次你還敢復制他人的評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