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歌曲版稅如何計算
版稅的標准和支付辦法需要由作品版權的所有者與使用者通過口頭或書面協議確定下來。如果是圖書,在一般情況下,出版者須在作品正式出版前將版稅的一部分支付給作者,這部分版稅稱預付版稅。預付版稅可在合同簽訂後、作品交稿後或樣書印出後支付。
預付版稅一般不少於預計版稅總額的50%。大多數國家都對作者或其他版權所有者的版稅收入徵收所得稅。中國自20世紀初建立版權制度以後也實行了版稅制,但過去所說版稅往往還包括為租版印書而付給原版型所有人的憑版錢(租型費)。1960年中國停止實行版稅制,代之以稿酬制。
通常來說這類事由都有一個統一的機構接受各唱片公司委託代唱片公司收取版權費用。具體收費名目也會不同。部分公益性演出收取版權費用後可以抵扣稅費,商業演出則不能抵扣,如果會錄制類似影音館之類的媒體記錄發行,收取的費用則會更高。
(1)版權稅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對其創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音樂作品的表演權、復制權、廣播權、網路傳輸權等財產權利和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精神權利。
如果是想創作歌曲來獲取版權,進一步獲取利益的,可以向中國版權局申請版權。
如果要對歌曲進行使用,法律規定的合理使用(詳見《著作權法》)的情況除外,都要向詞、曲作者支付相應的費用。
曲子在任何公開場合(例如車站候車室,購物超市大廳,禮堂)進行播放之前,都應注意它此時是否處於版稅保護范圍內,稍有不慎就可能招來商業糾紛。
⑵ 如何計算版稅
新中國建立後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國出版業實行的是基本稿酬制度。這是一種帶有較強計劃經濟痕跡且具有行政強制色彩的稿酬制度,不利於繁榮出版業和提高作者的生活水平。基本稿酬制度規定按照每千字若干元的標准向作者支付稿酬,表面上是按勞分配,實質上是「一刀切」。這和長期以來我國分配體制的單一性有很大的關系。出版業是一種內容產業,書籍和其他產品不一樣,不能論字數宋核定它的價值,兩本字數相同的書籍,對文化的貢獻可能相差甚遠,因此,按照相同的標准支付作者稿酬是不科學的。出版管理部門曾經幾次想以提高稿酬標準的辦法來刺激出版市場,但始終收效不明顯,特別是不能有效地提高出版物質量。近幾年來,我國稿酬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1999年4月,國家版權局頒布了《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改以往政府指令性原則為指導性原則,對稿酬只提出相對的參考標准。《規定》提供了三種可選擇的稿酬方式,即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版稅以及一次性稿酬,並且明確指出一般情況下作者與出版社可通過出版合同自行約定付酬方式和付酬標准。隨著稿酬制度的放開,出版市場相應呈現出了豐富多彩的局面。版稅製得到越來越多的使用。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能夠有效調節出版市場的稿酬方式。
1557年,英格蘭國王瑪麗·圖杜頒發給當時的出版公司許可證,相當於賦予出版公司一定的壟斷權利。這就是版權的初次出現,也是版稅制的最初來源。因此,英文里的「版稅」和「皇室」是同一個詞(royalty)。版稅的內涵比稿酬寬。從其意義上來講,稿酬是與作為勞動的創作相對應的概念,而版稅所對應的則是版權。版稅的外延也比稿酬大,它不僅指出版社向作者支付的稿酬,還指在版權轉讓使用時使用版權的出版社向擁有版權的出版社支付的版權使用費用以及出版社就所出版書籍應向政府繳納的稅費。
在歐美出版業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版稅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版稅制的抽成方式把出版社利益和著作者利益緊緊捆綁在一起,依靠寫作致富的作家非常珍惜自己的權利,也深諳如何利用這種權利,因此出版市場的繁榮也相應地推動了文學和文化的進步。英國作家狄更斯是版稅制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巨額的版稅不僅刺激了他的創作激情,也促使他積極為國際間相互承認版權而奔走相告。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歐美國家的出版業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尤其在版稅制度上,積累了完備而豐富的經驗。這些對於我國出版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歐美國家,無論是出版社還是作者都樂意以版稅方式結算稿酬。版稅率是版稅制的關鍵因素,它主要受市場的調節。一種市場前景好的圖書,出版社願意給作者比較高的版稅率,而一種銷路可能不好的圖書自然少有出版社問津,版稅率同樣也不會高。在美國,超過四分之三的獨立出版社採用版稅制的方式和作者結算稿酬。
《規定》對版稅的定義是:「版稅,指出版者以圖書定價×發行量×版稅率的方式向作者付酬。」這可以看作是版稅計算的一般公式,即:版稅:圖書定價×發行量×版稅率。但是這個公式忽略了許多因素,在實際操作中,情況要復雜得多。公式所提供的三個量,只有版稅率一個量是必需的,其他兩個量隨條件的不同而不同。如圖書定價可能被圖書的零售價替換,發行量可能被印數或者實際銷售數替換,而「圖書定價×發行量」可能被銷售收入替換。大體說來,版稅的計算公式有以下幾種:
版稅R=圖書定價P×發行量Q×版稅率r (1)
版稅R=圖書批發價Pw×發行量Q/×版稅率r (2)
版稅R=圖書定價P×銷售數Qs×版稅率r (3)
版稅R=圖書定價P×印數Q。×版稅率r (4)
版稅R=出版社銷售收入I×版稅率r (5)
可以發現,版稅計算可能涉及的量至少有這樣幾個:第一種情況——版稅率(必需的),圖書定價、圖書批發價(兩者選一),印數、發行量、銷售量(三者選一);第二種情況——版稅率,出版社銷售收入。為了保證版稅計算的科學性,下面幾點是應當注意的:
第一,圖書定價與圖書的零售價往往不等。極少有圖書是按照定價來銷售的,每一種書籍在推向市場之時出版社都要以一定的折扣發給分銷商或零售商,書籍在被賣給消費者有時也有一定的折扣。出版社在為一種書籍進行定價時要考慮許多因素,發行折扣就是其中之一。對於出版社來說,具有贏利前景的是書籍的批發價而非目錄定價。版稅制的基本原則是保證出版社和作者合理地共享利潤,而按照目錄定價來計算版稅無法實現這一原則。
為了有一個直觀的比較,我們假設:某出版社出版一種書籍,定價為20元,第一次印刷印數為10000冊,其中有200冊作為免費樣書。該書以6.5折批發給銷售商。
這里只列舉了幾個簡單的數據,據此我們可以分別以圖書定價和圖書批發價為基數計算版稅的差別。假設出版社與作者協定版稅率為8%。若按照公式(1)進行計算,那麼
版稅R=P×Qi×r
=20×(10000—200)×8%
=15680
如果按照公式(2)進行計算,則
版稅R=Pw×Qi×r
=20×0.65×(10000—200)×8%
=10192
顯然,兩種計算方式得出的結果相差較大。這是在假設該書以6.5折批發給銷售商時出現的結果,若折扣低於此折扣,差額還要大。我們知道,折扣越低出版社的收入越低,如果再在這種情形下以圖書定價為基數計算版稅顯然對出版社有失公允。而採取公式(2)的計算方式,則能更好地使出版社和作者分擔這種盈虧風險。但是目前,我國的不少出版社均採用前一種計算方式。
第二,圖書的印數、發行數、銷售數這幾個量之間也不等。印數即書籍的造印數,發行數是進入銷售渠道的圖書的數目,銷售數則是實際售出的圖書的數量。在圖書的總印數之中,有一部分圖書用作宣傳、促銷、免費贈送以及為出版社內部、主管部門、作者保留,這些書大多是免費的,出版社無法從中獲取利潤,甚至連成本也無法收回。因此,把這部分樣書也用來計算版稅顯然於出版社不利。比如上例中,書的印數是10000冊,但有200冊用於非銷售用途,那麼,這200冊就不能算入版稅之中。真正能為出版社帶來贏利的是那些賣出去的書,即應該以銷售數為計算版稅的基礎。有些人以為發行數就是銷售數,其實不然。圖書進入銷售渠道並非意味著就可以全部售出,事實上,大部分的圖書都存在退貨情況。退回出版社的圖書也不能為出版社帶來利潤,所以也不應該算入版稅之中。我們為上例改動一個條件,假設該書只銷售了4000冊,同時這也意味著將有5 800冊書退回出版社或根本發不出去。若以印數和圖書定價為基數計算版稅,作者應得:
版稅R=P×Qp×r
=20× 10000×8%
=16000
按照發行數計算,結果為
版稅R=P×Qi×r
=20×(10000—200)×8%
=15680
按照實際銷售數來計算,結果為
版稅R=P×Qi×r
=20×4000×8%
=6400
顯然,第三種計算方式可以為已經蒙受經濟損失的出版社壓縮不少的支出。也許有人以為這樣對作者不公平,其實這個理由是不能成立的。一種書籍銷售業績不佳,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出版社的原因,但是並不是說與作者就沒有一點關系。事實上,書籍的銷售情況固然主要由出版社的營銷能力決定,卻也難免要受書籍本身的性質所制約,作者的專業水平、把握讀者的能力等因素往往起到不可抹殺的作用。因而,書籍銷售不力,作者方面的原因也是應該考慮的。前文已論及,版稅制的基本原則是保證出版社和作者共享利潤,同時也意味著共擔風險。這種原則有利於推動出版市場的良性發展,因為一種書到底能不能為出版社和作者帶來利潤首先依賴於書籍是否受消費者歡迎,是否真正為文化進步做出了貢獻。
綜合以上幾種計算方式,筆者認為比較合理的應該是
版稅R=圖書批發價Pw×銷售數Qs×版稅率r。
這里綜合考慮了圖書定價、批發價和圖書印數、發行數、銷售數等因素。事實上,這個公式大體上就相當於公式(5),即
版稅R=出版社銷售收入I×版稅率Rr
出版社的銷售收入主要是以圖書批發價和實際的銷售數為基礎宋計算的(忽略了其他的一些開支和消耗)。因此,歐美一些國家為了簡化版稅的計算,直接採用公式(5)為版稅的通用計算公式。例如在美國,大約有四分之三的獨立出版社,計算作者版稅是以該書銷售的凈收入為基礎的。在具體的出版合同中,對這個「銷售凈收入」往往也有明確的規定,要求扣除圖書退貨的返還金或欠款。我國出版社對於這些細節的關注還不夠,尚沒有充分地利用版稅制的基本原則來保護自己的合理利益。相信隨著出版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這一狀況將會有所改觀。
⑶ 版稅怎麼算
如果是圖書,則為圖書單價乘一定百分比再乘圖書銷售量或印刷量。這個一定的百分比稱作版稅率,它的大小反映版稅標準的高低。無論是在大多數國家還是在國際上,版稅率均無統一標准。版稅率的確定,一般要考慮作者的知名度,作品的種類、質量和印數,潛在的市場需求以及所授權利的專有程度等因素,由作者、版權所有者或其代理人與作品的使用者通過談判達成協議
少數國家由政府規定不同作品的不同版稅率。版稅率隨後續印數的增加而遞增。有些國家,上演音樂或戲劇作品也以版稅的形式向音樂或戲劇作品的作者支付報酬。這種版稅又稱演出稅,計算方法是單場演出的票房收入乘一定的百分比(版稅率)。
⑷ 作家的版稅(收入)是怎樣計算的
我國的稅法規定,對於稿費或版稅收入的個人所得稅,其稅率規定為: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發表取得的收入為一次,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具體的計算方法如下:
每次應繳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20%×(1-30%);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4000)-800;
每次收入額(>4000)×(1-20%)。
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稿酬所得以個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額或定率減除規定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定額減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減除20%的費用。
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規定對應納稅額減征30%,計算公式為:
(1)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800)×20%×(1-3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20%×(1-30%)。
(4)版權稅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標准與支付:
版稅的標准和支付辦法需要由作品版權的所有者與使用者通過口頭或書面協議確定下來。
如果是圖書,在一般情況下,出版者須在作品正式出版前將版稅的一部分支付給作者,這部分版稅稱預付版稅。預付版稅可在合同簽訂後、作品交稿後或樣書印出後支付。
預付版稅一般不少於預計版稅總額的50%。大多數國家都對作者或其他版權所有者的版稅收入徵收所得稅。
中國自20世紀初建立版權制度以後也實行了版稅制,但過去所說版稅往往還包括為租版印書而付給原版型所有人的憑版錢(租型費)。1960年中國停止實行版稅制,代之以稿酬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版稅
⑸ 個人轉讓著作權所得稅如何計算
個人轉讓著作權所得稅如何計算?個人轉讓著作權所得稅的計算方式為: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個人轉讓著作權所得稅如何計算一、個人轉讓著作權所得稅如何計算?個人轉讓著作權所得稅的計算方式為: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二、相關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00號)規定:第八條稅法第二條所說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因此,個人轉讓著作權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與適用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三、著作權轉讓的特徵1、著作權轉讓的對象是財產權。我國《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的內容分為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著作人身權是指作者因創作作品而依法享有的與作品相關的人身權利。這種人身權與作者的人格利益緊密相關,具有永久性、不可剝奪性,自然不能轉讓。因此,我國《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轉讓的對象只能是《著作權法》第10條規定的相關權利。2、著作權的轉讓導致著作權主體的變更。作品的著作財產權自權利人轉讓給受讓人,受讓人即成為該作品的著作權人,從而導致著作權主體的變更。但是,這種權利主體的變更不同於財產法中的權利主體變更。在財產法中,財產所有權的原始主體和繼受主體不可能對同一標的物享有獨立的權利,所有權人轉讓了其財產即喪失了權利主體資格,而受讓人成為財產的所有人。在著作權法中,著作權的原始主體和繼受主體可能對同一作品各自分享利益。當然,如果權利人轉讓作品財產權的全部,受讓人則是全部著作權主體;如果權利人轉讓的是作品部分財產權,受讓人則是部分著作權的主體。3、著作權的轉讓與作品載體所有權無關。一般來說,作品應附著一定的載體,載體既是所有權領域的客體物,又包含著著作權領域的作品。但著作權的轉讓所涉及到的是作品的著作權,與作品載體所有權無關。個人轉讓著作權是需要依法繳納所得稅的,不同檔位的金額有不同需要繳納所得稅的標準的。需要注意的是,轉讓個人著作權意味著該作品的主體、使用權、以及對象都發生了變更,是一種有著一定風險的行為,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避免產生法律糾紛。
⑹ 版權稅怎麼繳納的
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稿費,實際上包括了各種通過文字作品來獲得的報酬。不光是報紙書刊用的文字,也包括了詩歌、戲曲、影視、廣播等。
版權稅是出版方向作者支付報酬的一種形式。這裡面有一些模糊概念。包括國家出版局的文件。由於稅收只能由國家權力機關來徵收,所以正確的叫法應該是版權費。如果是稅,那一定是要上交國家的。從稿費中扣除的費用,則是出版方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替國家扣除的作者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通常將稿費作為一次性收入,按其總額的20%代收上交稅務部門。以下是國家出版局關於稿費的有關規定,供您參考。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1999)第一條為保護文字作品作者的著作權,維護文字作品出版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文字作品的創作與傳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只適用以紙介質出版的文字作品。第三條除著作權人與出版者另有約定外,出版社、報刊社出版文字作品,應當按本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第四條支付報酬可以選擇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或版稅,或一次性付酬的方式。
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指出版者按作品的字數,以千字為單位向作者支付一定報酬(即基本稿酬),再根據圖書的印數,以千冊為單位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即印數稿酬)。作品重印時只付印數稿酬,不再付基本稿酬。
版稅,指出版者以圖書定價×發行數×版稅率的方式向作者付酬。
一次性付酬,指出版者按作品的質量、篇幅、經濟價值等情況計算出報酬,並一次向作者付清。
⑺ 音樂版權稅如何繳納
義務教育的教材可以不經作者同意使用,但應支付使用費。具體許可使用回費可以咨詢音著協。答
免費知識產權法律咨詢就到法幫網 http://www.fabang.com/ask/browser.php?tid2=21
⑻ 版稅怎麼算
是出版價格的8%,所謂版稅,是指出版者以該書定價×發行數×版稅率的方式向作者付酬。
版稅制付酬方式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合同簽訂後應預付一筆預付版稅,二是出書後定期據實結算。但以下三點在簽約及履約時應注意:第一是預付版稅相當於定金,當支付後,即使圖書因某種原因不出版,也不返退;第二是實際版稅按約定的計算方式付版稅時,用預付版稅抵扣,不需付款。當超出時,支付超出部分。第三是版稅率國際慣例為3%~10%。
對出版社來說,當然是越低越好。版稅率有採用分段計的,比如:實際版稅按圖書實際銷售冊數×書價(版權頁圖書零售價)×版稅率計算。其中1~5000冊,版稅率為6%;5001~10000,版稅率為7%;10000冊以上,版稅率為8%。在國外著作權方出具的格式合同中還經常有一條約定,贈送、廣告用書均不計版稅,但其數量最多不能超過印數的3%。也有不管印數多少,採用統一版稅率的。需要注意的是:
一、填報的圖書實際銷售冊數應為出版社發行部門實際收款冊數。
二、在最開始的圖書報價時,中文版圖書定價、首印冊數、預付版稅和版稅率的填報應適當參考上述版稅計算公式,比如首印冊數6000,圖書定價28,版稅率7%,所計算出來的應付版稅為11760元,按當前匯率6.82摺合美元1724元,那麼所報的預付版稅不宜與此金額相差太多,以免國外著作權方產生質疑。
三、簽發給著作權方或者代理方的報價單具有法律效力,很多公司的報價單特意標明,如因故不能按此價格簽約,須賠償預付版稅的3/4作為違約金。因此填寫報價單須謹慎,不要中途變卦,給出版社帶來經濟上或者誠信上的損失。
四、過去傳統的版稅抵扣辦法為:計算出的實際版稅人民幣兌換成相應外幣後再抵扣已經支付的預付版稅外幣,得出的應付版稅外幣再經財務購匯匯出。近年來由於人民幣升值迅速,對於新購買的外版書所採取的版稅抵扣辦法為:實際版稅人民幣扣除已經支付的預付版稅人民幣,所得出的應付版稅人民幣再按當前匯率兌換成相應外幣由財務匯出。此法能有效避免匯率變動可能對出版社或者國外著作權方造成損失,也成為當前版權貿易領域較為常規的做法。
五、在與對方約定預付版稅及後續的版稅支付時,須注意支付金額中是否包含稅收費用(約占總金額的15%),不同的國外出版社對此有各自的不同要求。
六、少數國外出版社採取獨特的合作出版方式,比如Mcgraw-Hill。他們採取PPBReport的形式和國內出版方共同承擔收益和成本。與此類公司合作,須在圖書出版後按照印量進行付款,轉換成版稅率的簡便計算方式是:(定價×印量×版稅率)/匯率=PPBReport上體現的出版方應付額。其中的版稅率Mcgraw-Hill公司為第一次印刷8
⑼ 版權收入按什麼交個人所得稅
版權是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來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稅方法可以年綜合所得來計算個人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條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等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9)版權稅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⑽ 個人版權費應如何納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版特許權的使用權取權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個人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以扣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稅率。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