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工作中知識產權(技術保密)的問題
作為公司的員工復,完成公司制交待的任務而完成的各種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歸屬於公司,而不是你個人,這是中國的專利法規定的.
您剛剛進入職場不久?你擔心你的項目組的組長搶了你的成果?
「項目組」就是一個團隊,該項目的成功和失敗都屬於整個項目組的,作為項目組的組長有權利和義務知曉每個項目組成員的研究進度和成果,這樣他才能協調整個項目的進度。在項目研發過程中,工作報告是必須有的,並且一般情況,項目組成員的科研成果都應該是互相共享的,因為涉及到合作的問題。如果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任務就不需要成立項目組了。
如果項目組中的人都各有各的心思,而不是通力合作,那麼這個項目有90%的可能是完不成的。
作為公司的上層領導,重視的應該是項目能夠盡快保質保量的完成,如果你認為你一個人完全能夠完成這個項目,你可以找你公司的上層領導談這個項目由你獨立完成,否則,最好配合項目組的所有同事共同完成這個項目。祝你盡快融入你的工作團隊,並取得好的成績。
Ⅱ 公司職工在職期間為公司研發的專利技術,這個專利權歸屬於誰
屬公司所有。
《專利法》第六條: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2)員工兼職中產生的知識產權歸屬擴展閱讀:
職務發明與非職務發明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上。
對於非職務發明,有且僅有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才能作為專利申請人,專利申請獲批後專利權人即可對其發明創造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獨占權以及排除其他任何人,從而支配該專利的禁止權。
在職務發明創造中,雖然自然人是完成發明創造的主體,但是為發明創造申請成為專利的專利申請權卻是歸於單位的,而作為發明者的自然人對於完成的發明創造不享有支配權與排除他人使用的禁止權。
《專利法》第十六條: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獎勵,發明創造專利實施後,根據其推廣應用的范圍和取得的經濟效益,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合理的報酬。
Ⅲ 勞動合同中知識產權歸屬
一、【法條內容】
《合同法》第條:出賣具有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軟體等標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該標的物的知識產權不屬於買受人。
二、【條文釋義】本條是關於具有知識產權的標的物買賣中知識產權歸屬的規定。
在買賣合同中,有些標的物本身可能是一定知識產權的載體,如計算機軟體等。本條規定的意旨在於說明作為知識產權的載體的買賣與知識產權買賣的不同。知識產權的買賣是權利買賣的一種。涉及權利主體轉變的合同法律關系,在有關法律中一般稱為權利的轉讓。如我國專利法第十條規定,專利權可以轉讓。專利權的轉讓是指專利權人作為轉讓方,將其發明創造專利的所有權或者持有權轉移給受讓方,受讓方支付約定的價款。除了這種權利轉讓的合同,我國有關法律還規定了一種權利客體的許可使用合同。如專利法第十二條規定了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它是指專利權人作為許可方許可被許可方在約定的范圍內實施其所有或者持有的專利技術,被許可方按照約定支付使用費的合同。這種合同與專利權轉讓合同的區別在於,後者是以專利所有權的轉移為目的的,而前者是以轉讓技術使用權為目的的,所以也可理解為專利技術使用權的轉讓合同,轉讓人並不因專利技術使用權的轉讓而喪失專利所有權。
在權利買賣中,當事人所追求的合同目的與一般的貨物買賣是不同的。盡管從根本上說,一般貨物買賣也是權利,即貨物所有權的轉移,但是,貨物的所有權是建立在現實的、可見的實物之上,其所有權是一個法律上的抽象概念,當事人所追求的是物的實用性。而權利的買賣或者轉讓則不同,當事人所追求的是權利本身所體現的利益。作為買賣對象的權利,盡管也有一定的載體,但買賣當事人看重的顯然不是該載體本身,而是通過它表現的一定技術以及對這一技術享有支配的權利而能帶來的利益。因此,如果一個買賣合同的標的物本身體現著一定的知識產權,除非當事人明確表明,或者法律有相關規定(如著作權法規定美術作品的展覽權隨作品原件轉移),買賣可以影響知識產權,那麼,該標的物所體現的知識產權就不轉移於買受人。
Ⅳ 知識產權歸屬、急
協商,如果沒有協商就歸他們的了,你們可以和他們協商的啊,這些是可以共享的,轉讓啊什麼的都必須雙方同意,如果不協商,就歸他們的了
Ⅳ 兼職和一個公司合作產品開發的知識產權歸誰所有
這要看你們之前的協議了,和事先聲明的情況而定了。
法律上並無過多干預。
Ⅵ 在職期間作品著作權是歸屬公司嗎
1,在職期間為完成單位工作創作的圖書,著作權由個人享有,單位有優先使用權,並且在版作品完成二年內作者不權能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
2,作者的版權不因辭職而終止。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發表權、獲得報酬權等經濟性權利的期限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
Ⅶ 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在企業供職的知識產權該歸屬誰
分情況處理。
如果是職務發明,即單位指定或分派的任務,有他人配合,使用單位資源的,知識產權歸單位所有。
如果是非職務發明,即個人利用業余時間創造的知識產權,且沒有使用單位資源的,知識產權歸個人所有。
Ⅷ 員工發明屬於公司知識產權么
員工發明屬於公司知識產權。專業術語叫職務發明。
職務發明: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
《專利法》第六條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
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
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
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
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二條專利法第六條所稱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是指:
(一) 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
(二) 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作出的發明創造;
(三) 退休、調離原單位後或者勞動、人事關系終止後1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
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包括臨時工作單位;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的物
質技術條件,是指本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
料等。
Ⅸ 員工簽勞動合同的時候有一條知識產權歸屬的條款不太明白
按照專利法細則規定,利用單位提供的資源進行發明創造屬於職務發明,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都屬於單位,您在任職期間不利用單位資源進行的發明創造屬於您個人,任何單位無權干涉
Ⅹ 兼職者的知識產權屬於誰
從法律方面看,不管是不是建立合同,你利用廣告公司名譽從事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客戶資源,經濟利益都和廣告公司有密切關聯,所產生的知識版權屬於廣告公司,可以這樣理解,沒有廣告公司為依託,你的經營活動不可能開展。你和廣告公司是僱用關系。在僱用期,所有的經濟利益都屬於廣告公司。如果廣告公司起訴你侵權是有理由的。很可能甲方也是被告,會告甲方不正當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