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殲十著作權

殲十著作權

發布時間:2021-07-12 17:59:44

1. 殲10的詳細介紹

中國殲10戰機 殲-10是中國空軍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和神秘色彩的殲擊機,十幾年來,人們始終保持著對它的高度關注,盼望著這種國產第三代戰斗機早日服役,使我國空軍能夠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據外刊報道,殲-10是在1985年前後開始正式研製的,一開始便雄心勃勃,「10號機」計劃非常龐大,從渦輪風扇發動機到機載火控雷達,一切都從零開始准備。後來隨著國際關系的變化和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軍方不斷對性能提出新要求,飛機的名稱也從殲-10變成了殲-10A。「當年研製殲-10的第一代人已白發蒼蒼,當殲-10A首飛時,他們不斷流淚」。今年第11期的《兵工科技》披露,最早的殲-10,也稱「老殲-10」,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研製了,是一種變後掠翼戰斗機,後來因為我國缺乏這方面的技術基礎,不得不中途取消。而新殲-10的首次「曝光」是在1994年10月。當時,美國軍方聲稱,他們的間諜衛星拍到了一張模糊的殲-10照片。他們分析認為,殲-10採用流行的帶有前翼的鴨式氣動布局,外形酷似歐洲的「台風」戰斗機和法國的「陣風」戰斗機。1996年,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公布了一張殲-10的想像圖。從此,殲-10的神秘身影開始逐步展露在人們的面前。
據西方權威軍事專家分析,中國的殲-10戰機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可與西方當代戰機匹敵。作為中國空軍21世紀前期的主戰裝備之一,其任務將主要是配合中國空軍其他戰斗機,執行制空和對地攻擊任務。西方專家還認為,殲-10應屬單發、單座的多用途輕型戰斗機,造型及材質新穎,空中隱蔽性好,可攜帶近、中、遠各型對空導彈及對地、對艦攻擊導彈。此外,殲-10還可作間歇性超音速巡航,具備第四代戰機的性能。美國《防務周刊》曾報道說,中國殲-10戰機的發動機具有很大的推力,不僅可以使飛機毫不費力地垂直向上爬升,而且還可以確保飛機在空中格鬥狀態下的水平加速、爬升、盤旋等;同時,足夠的推力也使飛機的起飛滑行距離大大縮短。根據蘇霍伊設計局蘇-27、蘇-30的總設計師分析,殲-10飛機只用了一些以色列的機載設備,總體來說是中國自己研製的戰機,達到了相當的先進程度。
最新殲10圖片 日本《航空愛好者》稱殲-10受到20世紀80年代以色列發展的「幻獅」戰斗機的影響,其外形與許多歐洲國家為代表研製的所謂「三代半」戰斗機類似,都採用了較大面積的前翼,並且前翼和主翼相距很近,形成雙三角中單翼加三角前翼的所謂鴨式布局。其優點是既能發揮三角翼飛機高空高速的優勢,又通過前翼增加升力,保證中低空亞音速格鬥的機動性並大幅縮短起降距離。殲-10極有可能同其他第三代戰機一樣,採用了當今最先進的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根據英國《飛行國際》雜志去年9月1日刊登的圖片,殲-10的前翼及主翼外部的後掠角大約在40度~45度之間,而「幻獅」是54度,這些反映出殲-10更突出低中速機動性能,即強調近距格鬥、突出爭奪制空權。在機體設計上,殲-10採用與美國F-16戰斗機近似的翼身融合設計,利於隱形和提高內部油箱的容量,進氣道位於機腹部,其中有一進氣錐,這種布局可以大大改善飛機的飛行性能。
據《簡氏防務周刊》報道,單發單座的殲-10A最大起飛重量為19噸左右,採用國產火控雷達,可邊跟蹤邊掃描20個目標,並同時攻擊其中4個目標。就作戰性能而言,殲-10A基本達到了第三代戰斗機的要求。而據美國的《國防新聞》周刊報道,殲-10吸引外國軍事觀察家的另一個特點是載彈量大。據他們推測,殲-10戰機最大起飛重量在18噸左右,載彈量7噸以上,相當於二戰中重型轟炸機B-29的載彈量。這一指標在輕型戰斗機中是很先進的,表明它可有效實施對地對海轟炸攻擊。
就作戰性能而言,J-10A基本達到了第三代戰斗機的要求:J-10A擁有11個外掛,可以配備國產PL12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和對地攻擊武器以及副油箱;座艙擁有三個大型中視多功能顯示器;從左到右可以提供武器控制、雷達告警、接受、導航及相關的雷達數據。J-10A將會提供中國空軍境外打擊的能力,以貫徹攻防兼備的作戰思想。
機長:14.57米
機高:4.78米
翼展:8.78米
最大起飛重量:19,277千克
發動機:1台AL-31FN渦扇發動機或WS-10渦扇發動機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最大過載:7G(持續)/10G(瞬時)
最大速度2.0馬赫
最大升限18000米
作戰半徑 超過1600公里
最大航程 3000公里
最大起飛重量19277公斤
載彈量7000公斤
(估計數據)

2. 殲10到底是屬於輕型還是中型還是重型戰斗機啊 輕中重型戰斗機到底是怎樣劃分界限的啊

你好,據我了解是這樣的:按作戰任務來說,輕型戰斗機主要從事制空權爭奪等任務,攜帶足夠數量空對空、空對地導彈執行任務和巡邏。而重型戰斗機就主要是進行空戰和對地打擊,由於任務需要,重型戰斗機主要攜帶大量的空對空、空對地導彈和炸彈,具有強大的突防能力和電子戰能力。通常其需要的動力也不小,大多是兩台發動機,所以其自重都達到十多二十噸,滿載時可達三十噸左右,如我國引進的蘇30和自研的飛豹戰斗轟炸機都是重型戰斗機。
戰斗機(也稱殲擊機)按照體積/重量可分為兩大類,即重型戰斗機和輕型戰斗機。
具體來說:
重型戰斗機 (一般在15噸以上)
優點: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不惜血本地來確保盡可能強大的作戰能力。在結構中大量使用昂貴的鈦合金構件。在作戰半徑,雷達功率,載彈量,改進潛力等方面均有輕型戰斗機無法比擬的優勢。
缺點:因價格昂貴而裝備數量有限。
特徵:雙發動機
代表:F-14「雄貓」、F-15「鷹」、F-18E/F「超級大黃蜂、F-22「猛禽」、蘇-27「側衛」、蘇-30MKK、米格1.44

輕型戰斗機(一般在15噸以下)
優點:價格低廉,適合大量生產,適應性強,用來補充重型戰斗機數量的不足。
缺點:用途比較單一,持續作戰能力不及重型戰斗機,執行相對而言較為簡單的任務。
特徵:單發動機
代表:F-16「戰隼」、F/A-18A/B/C/D「黃蜂」、幻影2000、米格-29「支點」、EF2000台風、IDF「經國號」、JAS39「鷹獅」、殲-10
輕重戰斗機的戰術配合:
重/輕搭配的戰斗機組合是美國俄空軍的超標准組合,也是戰斗機使用的最正規發展方向。歐洲國家受到國力的限制,無力負擔美國高/低(重/輕)搭配的戰斗機組合,被迫以單一型號完成多種任務。國力較強者(英,法,德,意)研發了EF2000和陣風這樣的「重型化」輕型戰斗機,而國力較弱的瑞典則研製了價格更為低廉的JAS-39,該機和中國大陸/巴基斯坦的FC-1「裊龍」,台灣的IDF「經國號」,韓國的F-50(設想的T-50戰斗機版本)同屬超輕型戰斗機
以殲-10和和蘇-27(殲-11)為例。

首先,必須搞清楚的是,將重型戰斗機如F-22和Su-27/30系列和輕型戰斗機如殲-10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是不合適的。但與其它輕型戰斗機相比,殲-10的性能是頗為優秀的。根據已有資料推算,在空戰載荷(1/2內部燃油,4空對空導彈)下,殲-10的翼載荷小於300千克/平方米,推重比接近1.2。雖然這個推重比低於EF2000和陣風的推重比,卻不輸於F-16,F/A-18A/B/C/D的推重比,J-10的空戰翼載荷則與EF2000和陣風極為接近,大大低於F-16,F/A-18A/B/C/D的空戰翼載荷,因此,殲-10的亞音速加速性能當與F-16,F/A-18A/B/C/D相近,略遜於EF2000和陣風,亞音速機動性和敏捷性與EF2000和陣風相當,優於F-16,F/A-18A/B/C/D;超音速加速性能,沖刺速度,機動性和敏捷性與EF2000相近,優於其它型號(大後掠角三角翼,低翼載,可調進氣道均指向優秀的超音速性能)。 若殲-10與美國F-35交手,F-35在紅外波段是不隱形的,殲-10可由預警機或高性能地面雷達引導,或使用被動射頻感測器定位,來接近F-35,F-35的雷達隱形能力是大打折扣的,主動權將在殲-10一方,而F-35既無力追擊全速撤退的殲-10,也無法避免與向其撲去的殲-10交戰。

殲-10的機載電子系統和武器裝備確實與西方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畢竟當新型西方戰斗機已開始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時殲-10依然在使用常規的脈沖多普勒雷達。然而電子設備的更新速度是極快的,在一架戰斗機的服役期內將經歷數次電子設備升級,中國高速發展的電子工業將使J-10在機載電子系統方面迅速趕上西方先進水平。

說到重型戰斗機,那是中國軍工界的心頭痛。不過近幾年已大為改觀,比如國產殲11,國產殲11b,以及最新的很給力的殲20等。都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不錯的戰機。
另外,你說的中型戰斗機,一般沒有這么說的,最普遍的就是重型和輕型之分。希望你滿意,謝謝!

3. 殲十和殲十一有什麼區別

殲十和殲十一的主要區別:

1、殲-10是自行研製的戰斗機,其中吸取了以色列和俄羅斯戰機的一些技術。
殲-11是國產化的蘇-27,只是在蘇-27的基礎上,對一些設備如電子火控系統進行了改進。

2、殲-10是單發中型戰斗機,機長14.57米,翼展8.78米,主翼面積約39~42平方米。
飛機空重8400公斤,正常起飛重量在10000-11000公斤之間,最大起飛重量是18400公斤或19277公斤。載彈量7000公斤左右。
最大速度2.0馬赫,最大升限18000米;作戰半徑1000或1100公里,最大航程2500公里。


殲-11是雙發重型戰斗機。機機長為21.935米,翼展14.948米,機高5.935米,機翼面積62.037平方米。

正常起飛重量237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3000千克,最大的飛行速度高度1100米時2300千米/小時。轉場航程:高度200米,無副油箱1380千米;高空,不帶副油箱3790千米;高空,帶副油箱(油用完投掉)4390千米;最大轉場狀態(一次空中加油)5200千米。外掛架數量12個。

3、機體布局

殲-10是機腹進氣單垂尾鴨翼布局

殲-11是雙垂尾常規布局


4、殲-11和殲-10形成高低搭配,成為我國的主力機種之一。性質和美國的F-15和F-16大致是一致的。

——殲11

4. 中國殲10戰機的資料

機長 16.43米(不含空速管)
機高 5.43米
翼展 9.75米
全機空重 8840千克
發動機推力 125KN
正常起飛重量 124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9277千克
最大速度 2.0馬赫(高空) 1馬赫(低空)
最大錶速 1250千米/時(低空)
最大過載 9G
最小過載 -2G
起飛距離 350米
著陸距離 450米
作戰半徑 1600千米(經過證實)
最大航程 3500千米
載彈量 7000千克

殲-10裝備了一門半埋入式雙管23毫米機炮(俄制Gsh-23型機炮的中國版),位置在進氣口下方前起落架左側。殲-10的機身下設計了11個掛架:六個在機翼下、一個在機腹下中軸線上、其餘四個為機腹下方兩側半共開工的串聯掛架(與幻影-2000、「陣風」和F-15E的機腹掛架配置類似)。中國官方尚未公布殲-10的外掛載荷能力,但估計為5500公斤。
根據照片可以看出,殲-10的原型和預生產型機大多掛載兩枚PL-8(以制「怪蛇」Ⅲ)近程紅外製導導彈。殲-10的武器系統還將包括已經在殲-11上使用的俄制空空導彈(R-73近程和R-77中程主動制導導彈),以及中國的PL-12中程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殲-10也可以攜帶國產和俄制的空地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包括鷹擊-8K反艦導彈和新型鷹擊-9反輻射導彈),以及非制導炸彈和航空火箭彈。
據報道,用於殲-10的導航和目標指示吊艙正在研發之中,這些設備可能與機炮對稱安置在進氣道的右側。
外界根據資料和設想圖判斷推測,殲-10是一種單發單垂尾10噸級中輕型空中優勢多用途戰機,採用國際上新一代戰機流行的機腹進氣、雙三角中單翼加三角前翼的近耦合鴨式氣動布局,其優點是既能發揮三角翼飛機高空高速的優勢,又通過前翼增加升力,保證中低空亞音速格鬥的機動性並大幅縮短起降距離。這些推測反映了殲-10的作戰任務與「獅」有所不同:「獅」採用下單翼和固定式進氣道,以戰場遮斷為主,奪取制空權為輔;而殲-10則是中單翼,帶中心激波錐的二元可調進氣道,強調低空空戰格鬥性能和高空高速的機動性,並兼有對地攻擊性能。而且因為進氣口前移,進氣道略帶S形(渦輪葉片不至於一覽無遺,可以降低發動機的雷達反射回波),翼身融合體更加飽滿,所以殲-10的隱身性能和內部油箱容量也更佳。殲-10前起落架為雙輪,考慮了粗暴著陸的需求。主起落架在機身下方,讓出了寶貴的機翼下方空間,便於攜帶更多外掛武器,外掛點為11個。
殲-10外掛副油箱最大4100升(1500×2、1100×1)這些數據表明,殲-10除維持正常平飛外,還有足夠的推力來滿足執行各種機動動作的需要,使水平加速、爬升、盤旋等性能均有較大提升,甚至可以在空中格鬥狀態下毫不費力地垂直向上爬升。
殲-10在沿襲殲-9的鴨式布局基礎上,採用了類似於「獅」式戰斗機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設計時的氣動布局,但為了滿足中國空軍的要求而進行了修改,採用了中國新型戰斗機最初設計時的大尺寸和大重量。
殲-10採用大三角翼加鴨翼布局(翼展比後者長一米多,翼面積增加15~18%)。同時,殲 -10保留了「獅」(還有瑞典的「鷹獅」)採用的活動翼面技術:外翼前緣為機動襟翼,固定內翼在全動鴨翼的配合下產生絕佳的氣動性能。常規飛機的水平尾翼位置被三角翼後緣的四塊活動副翼所佔據。翼尖部分沒有設置用於輕型空空導彈的掛架,這一點與「獅」和「鷹獅」不同。
殲-10布局最為稱道之處是它的翼身融合。通過精心設計主翼與機身中部結合處的曲面,既增加了機內容積(用於載油、裝備,以及為爾後發展預留空間),也有效利用了它帶來的空氣動力增升效果。主翼後部機身兩側沒有安排其他結構,這再次體現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只是在尾噴管前端機腹下加裝了兩片外斜腹鰭。這兩片腹鰭用於戰機大迎角飛行時,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飛機的穩定性。與「獅」相同的是,殲 -10也設計了四片減速板,其中兩片位於機身上部主翼後方,其餘兩片僅位於機尾下部腹鰭之間。
除了機翼,殲-10與「獅」的另外一處重大不同在於進氣道。「獅」的進氣道與F-16類似,為固定幾何形狀。而殲-10採用的是帶中心激波錐的二維可調式進氣道,這種帶調節板的進氣道布局與F-4「鬼怪」Ⅱ有些類似。只是殲-10將「鬼怪」的進氣道平移至機腹下,由調節板(位置在邊界層分離板的後方)構成進氣道的前部,這為發動機提供了不同飛行狀態所需的氣流,更加適合高性能空空作戰。此外,可調節進氣道所增加的高效整流壓縮能力(在1.5馬赫時為5%,在1.8馬赫增加至15%,在2馬赫時為25~30%)極大地提高了飛機超音速飛行時的發動機推力,從而使飛機獲得更好的爬升和高速性能。這種進氣道布局的不足主要包括隱身效果欠佳(這也是所有機腹進氣道布局飛機的通病)、重量偏大且結構復雜 (F-16為此增重80~100公斤)和生產費用增加,同時調節板的動力和調節系統還加大了飛機的維護負擔。
適合超音速飛行的氣動布局、強勁的發動機和可調節式進氣道使殲-10最大速度能夠達到2.0馬赫,大於「獅」宣稱的1.8馬赫。殲-10的高超性能集中於空空作戰,因此無論是執行空防還是截擊任務都將是一把利器。

5. 殲10的歷程

《中國航空報》載文介紹了成飛研製中國新一代先進戰機――殲10的歷程,這可以看作是「中國官方媒體正式披露殲-10研發內幕。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沈飛、成飛、陝飛向世人披露了中國研製先進戰機的情況,確實令廣大軍事愛好者們歡欣鼓舞,也驗證了貝貝的預言:殲10連同飛豹新改、武直10、預警機等將很快公開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但時間如此之短,卻是貝貝的始料不及的 。

⒈殲10是否正式列裝部隊?
據《中國航空報》報道:「由我國自行研製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戰機已經設計定型,正式裝備部隊!新型戰機的研製成功,在中國航空發展史上寫下了劃時代的篇章。」這是中國官方首次證實殲10已經正式列裝,足已解開縈繞廣大軍事愛好者心頭數年的迷團。

⒉殲10是什麼時間立項的,研製背景如何?
據《中國航空報》報道:20年前,當國外先進的第三代戰機開始裝備並應用實戰時,中國航空人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和責任。當時,我國航空工業面臨的現狀是水平低、基礎差、人才斷層明顯。就是在這樣的起點上,新型戰機研製的先驅者們開始了一項偉大的創舉――研製適應跨世紀作戰環境的第三代殲擊機。80年代初期,新型戰機研製採用了當今國際先進技術,技術新,要求高,其新材料、新成品數量完全突破了研製一架新機的國際慣例。1986年春天,北京。在一個簡陋的辦公室里,科工委的領導宣布:新式氣動布局方案為我國新一代戰機的總體方案。隨後,56歲的宋文驄被國防科工委任命為新型戰機總設計師。

另據國外媒體披露:殲-10的項目驗證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當時由成都飛機公司和第811飛機設計所在已經流產的殲-9型戰斗機(採用帶鴨翼的三角翼的氣動布局,速度達到2.5馬赫,是典型的空防型戰斗機,作戰對象是原蘇聯的米格-29和蘇-27)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後來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貝貝判斷應是中美「蜜月期」的終結),於1988年(這個時間有誤,應為1986年――貝貝引注)重新將這款新型戰斗機的設計定位在一種採用新技術的中型多用途戰斗機上,以替換中國空軍龐大的殲-6、殲-7和強-5機隊,並有效應對當時同類型的西方戰斗機。

⒊殲10是什麼時間首飛成功的,又是在什麼時間裝備部隊的?
據《中國航空報》報道:某年3月23日下午,2點40分。成都某機場,隨著一陣轟鳴, 01架新型戰機如利箭般射向天空,直沖雲霄。當天,氣象條件不夠理想,但國家功勛飛行員雷強在預定高度飛了三圈後就主動請戰,又多飛了一圈。精彩的飛行令人振奮,漂亮的通場讓全場歡呼不已。輕輕擺動的機翼,表達了雷強內心的激動與自豪,更展示了他嫻熟、高超的飛行技術。當雷強駕駛著飛機輕盈地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平穩的降落在跑道上時,機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人們激動地握手擁抱,欣喜若狂。走下飛機的雷強更是無比興奮地說:這才叫真正的戰斗機!
這里的「某年3月23日」經查證是「1998年3月23日」,中國把這一天定為殲10首飛成功的日期。據國外媒體透露:實際上殲-10的首架原型機於1996年中期就首飛成功了,1998年3月23日試飛的是經過重大改進後的03號原型機。為了使殲10盡快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成飛總共生產了五架原型機,機號1003-1007;兩架地面測試平台,機號1008-1009;兩架預生產型殲-10中的首架也於2002年6月28日首飛成功。 從2003年2月開始,至少七架預生產型殲-10(機號1010-1016,沒有裝備雷達)陸續提供給了中國空軍主要進行作戰測試和評估,而其餘的幾架則留在位於陝西閻良的中國空軍試飛訓練中心用於後續項目研發;於當年年底殲-10的飛行測試工作全面完成,並獲得了「准生證」――生產許可證,請看《中國航空報》公開報道中的兩段文字:「2003年12月25日,隨著試飛員徐勇凌駕機准確命中靶機,新機的定型試飛任務,乃至整個重點工程都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這真是定型試飛千般苦,一彈開花定乾坤。為了這一天,中國航空人整整等待了二十年!二十年歲月崢嶸,新機,終於被磨成了藍天利劍!」「2003年底,當國產全新理念的數字電傳式飛機某新機成功按節點順利完成定型試飛時,多少人喜極而泣!新型戰機那沖天而起的英姿,那游弋藍天的瀟灑,那捕捉目標的機警,那噴發怒火的威力。這一切,使我們每一名中國當代航空人,怎能不激動、不自豪、不振奮!」 另據國外媒體報道:生產型殲10已於2004年8月正式列裝中國空軍,首個裝備殲-10的戰斗機團(可能歸駐中國西南、印度當面的第44航空師)將於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這還是比較可信的。

⒋殲10究竟採用哪些關鍵技術?
殲10作為一種能夠適應21世紀空戰環境的先進戰機採用了諸多新技術。貝貝只能根據公開報道列舉一二:
⑴數字電傳飛控技術。據《中國航空報》報道:「被列為國家重大專項的新型戰機,要實現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戰術要求,不僅要選擇一套切實可行的總體方案,還必須突破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其中,數字電傳飛控設計在我國是一項全新的技術,作為四大關鍵技術之一,它的成敗直接關繫到總體方案的成功,一旦出現意外必將導致機毀人亡。國外,凡是採用數字電傳飛控技術的飛機,都出現過類似的慘劇。」「1996年3月的一天,在「鐵鳥」試驗大廳里,壯觀的「鐵鳥」台靜卧著整裝待發。楊偉健步跨入「鐵鳥」試驗座艙,艙外,幾十雙眼睛緊張地注視著他。上電!開液壓!加油門!滑跑,起飛!各種指示燈交替閃爍,整個試驗過程順利流暢。試驗結果表明:系統運行正常!電傳飛控系統試驗成功了!這是我國在沒有任何研製經驗的情況下取得的成功!……正是這套先進的飛控系統,為後來確保新型戰機首飛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得極具風險、技術難度巨大、最令人擔心的數字電傳飛控系統成為最讓試飛員放心的系統。」

綜合國外媒體的消息:殲-10為「放寬靜穩度」設計,並採用四餘度線傳飛行控制系統。這是中國戰斗機首次採用這種當前最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此前,中國空軍使用一架經過特殊改制的殲-8Ⅱ技術驗證機測試了經過重新設計的線傳飛控系統,這顯示出殲-10的線傳飛控系統應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產物。可見,殲10同中國其他先進武器裝備的研發一樣也是集體協作的結果,在這一項關鍵技術上沈飛也是出了力的。

⑵航空電子系統。這是新型戰機的又一關鍵技術,據《中國航空報》報道:1996年5月,我國規模最大、系統最復雜的第三代航電綜合試驗獲得成功!不僅縮小了與國外的差距,而且使我國航電系統的開發技術有了新的突破,填補了我國航空電子技術領域的空白。

⒌殲10型號研製情況如何?
在《中國航空報》的報道中多次提到「型號研製」、「型號試飛」等術語,並沒有引起多少軍事愛好者的注意。「型號研製」標志殲10的研製工作進入了改進改型階段;「型號試飛」成功說明相應的型號已經研製成功。

綜合各方面的消息,貝貝判斷殲10最起碼有三種型號已經研發成功或正工研製當中。
⑴殲10A。這也是殲10的單座基本型。據報道,首批投入生產的殲10A為50架,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的殲-10的生產能力為每月兩架。

⑵殲10B。這是殲10的雙座改型,作為單座殲-10A基本型的補充,已於2003年12月首飛成功。主要改進:加長了機身,以容納後座艙和增大載油能力。國外媒體推測:從改型機的外觀特徵來看,殲10B 並不是教練機,而是一種戰斗轟炸機,亦或是電子戰/防空壓制型。

⑶殲10C。這是計劃發展中的海軍型號,應該是一種雙發艦載戰斗機,這需要對殲-10進行重新設計。 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在後面貝貝還要專門論及。在《中國航空報》的報道中提到了兩點:一是新型飛機前起落架採用了一種超高強度材料,機械加工難度很大,很顯然這超出了一般的陸基戰斗機的需要;二是殲10某型號機已經成功進行了彈射試飛,陸基戰斗機需要彈射起飛嗎?

⒍殲10「彈射試飛成功」預示著什麼?
在《中國航空報》的那篇報道中,有幾處提到「彈射試飛」,貝貝開始以為是自己看錯了或者是原文的字打錯了,但仔細研讀發現不是那麼回事:「……那是在新機第一次彈射試飛中,由於責任重大,光電經緯儀的操作人員非常緊張,生怕抓不到目標,得不到彈射數據,遲遲沒有發出彈射命令。在那稍縱即逝的時刻,周自全試飛總師在機場上一把抓起電話下令彈射:『出了問題我負責!』激動的聲音讓在場的人們都吃了一驚。彈射成功了,周總長長出了一口氣。一句『出了問題我負責』,這其中包含著多少壓力與抉擇。」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陸基戰斗機是用不著進行「彈射試飛」的,這是否可以說明以下兩點呢?一是殲10的海軍型確實存在,貝貝以為這次「彈射試飛」極有可能就是為殲10的後續海軍型號作技術驗證;二是既然殲10的彈射試飛已經取得了成功,那麼困繞我們的航母彈射器已經研製成功;三是中國的航母計劃已在實施當中,這個推斷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⒎殲10是否擁有空中加油的能力?
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請看《中國航空報》的報道:「為完成新機的空中加油試飛,試飛團先期就曾進行過大量的准備工作。團長張景亭親自駕駛的受油飛機與加油機進行了『腋下加油』訓練,飛機近到可以清楚看見對方飛機的鉚釘和標識。」「最後,張景亭和試飛員們一起,通過認真分析研究和觀看錄像資料,並結合國內外加油的成功經驗,終於找准了問題。在實際試飛中,試飛員採用了餘光看錐套、逐漸逼近的試飛方法,最終成功完成了新機的『戰略對接』。」貝貝以為,說這是「戰略對接」,絕不為過!

⒏殲10的「心臟」如何?
「心臟病」是中國武器裝備的通病,不論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裡游泳的皆是如此。人們自然十分關心殲10的狀況又如何呢?這一點《中國航空報》的報道中沒有提及。

據稱俄羅斯於2001年一次性向中國提供了至少54台AL-31FN型航空發動機,殲10的初期生產型採用俄制發動機是確實無疑的。但俄羅斯拒絕向中國發放該型發動機的生產許可證,為了不受制於人,後續機型肯定要採用新近研發成功的國產型發動機。據報道:中國更先進的矢量發動機正在緊鑼密鼓的研製當中,這可以使殲10的機動性能得到大大提升。

⒐殲10的性能究竟如何?
殲-10的座艙設計基本擺脫了為中國軍工所熟悉的原蘇式戰機的設計風格,航電設備採用了更加符合人―機工效的設計組合:大熒屏抬頭顯示儀、三台液晶多功能平顯,油門和推桿控制系統、數據存儲系統、先進的自動航行和氣象數據電腦和頭盔瞄準具。這使殲10具有了現代戰機的風格,初顯王者風范。

從一次國內電子技術展中獲得的消息,殲-10有可能採用了國產JL-10A型雷達,這是一種先進的多模機載雷達,其性能大家可以查閱有關資料。

殲-10擁有強大的武器系統:配裝一門半埋入式雙管23毫米機炮;機身下共有11個掛架,其中六個在機翼下、一個在機腹下中軸線上、其餘四個為機腹下方兩側,可以推斷其武器外掛載荷要在5噸以上,這就為武器配置提供了更大的選擇性。 殲10執行空戰任務時,可以掛載PL-8近距格鬥彈,國產PL-12中距攔射彈,並具有發射俄制R-73近距格鬥彈和R-77中距彈的能力;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可以攜帶多種國產或俄制空地精確制導/非制導武器。

⒑殲10的性能與西方同類型戰機相比處於什麼水平?
殲-10是一種屬於第三代水準的中型戰斗機,作戰性能應當不遜於F-16C和幻影2000-5。

6. 使用別人的作品(如殲十飛機)做為自己的論文封面是違法的嗎 補充說明殲十飛機的圖片在網上都可以下載

如果照片有署名作者,未經允許使用,會侵犯作者的著作權,屬於廣義的違法行為。
如果沒有署名作者,應當查看該圖片所在網站對該圖片所作的版權聲明。如果未經由著作權的網站許可而使用該圖片,同樣會侵犯版權,也構成廣義的違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

7. 殲10戰斗機的簡介

殲-10戰斗機(英文:J-10或F-10),北約代號:火鳥(Firebird),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三代戰斗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布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斗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

200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4師132團第一批裝備殲-10。

2009年11月5日,殲-10的1001號首飛原型機在中國航空博物館首次以實機對外公開展出,並以圖文展板的形式披露殲-10的性能介紹。

2017年7月30日,建軍90周年閱兵上,2架殲-10C和1架轟油-6組成編隊,這也是殲-10C首次公開亮相。

8. 中國殲10是自主研發的嗎

中國殲10是自主研發的。其中發電機是引進的俄羅斯的。
進入90年代,世界局勢的變化對殲-10戰斗機的研製產生了巨大影響。剛開始時,殲-10是一個中西「親近」的項目。隨著八十年代末一系列事件的發生,中國沒有了從西方獲取技術支持的途徑,於是再次轉向俄羅斯尋求技術支持。其中最為主要的項目是在引進消化西方先進戰斗機發動機,進而研製國產發動機的嘗試遇到挫折的情況下,先行引進俄羅斯AL-31F發動機作為應急之用,以便殲-10項目能夠進一步推進下去。

9. 殲10詳細參數

殲1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研製、生產的單引擎、全天候、多功能、採用鴨式氣動布局的第四代戰斗機。

首批次服役的殲-10使用的是1台俄制AL-31FN渦輪風扇發動機(俄制蘇-27戰機配套的AL-31F發動機的改進型)。 中國國產渦扇-10渦輪風扇發動機經過改進(型號渦扇-10A)投入批量生產,後續生產的殲-10則裝備渦扇-10A渦輪風扇發動機。

座艙為全「玻璃化」界面,配備一具平視顯示器(HUD)及三具黑白或彩色下視多功能顯示屏(MFD),採用1553B數位系統,數字化程度超越以往所有中國戰機甚至同期沈陽飛機公司生產的殲-11(蘇-27戰斗機的中國版本)。

(9)殲十著作權擴展閱讀:

服役情況

2004年1月,解放軍空軍第44師132團第一批裝備了15架殲-10。中國官方於2006年12月底正式公布殲10戰斗機服役的消息以及新聞片段。

2009年11月5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紀念建軍60周年的飛行表演中,殲-10在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換裝後首次亮相。

2012年5月30日解放軍報報道稱,東海艦隊航空兵已列裝殲-10AH,配圖顯示戰機為海軍的白色塗裝。截止2014年8月,有200架服役。

10. 殲1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嗎有何根據

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自主研製的第三代戰斗機——殲10,今日在北京正式向外界亮相。

記者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從新聞紀錄影片中目睹了「新一代殲10」戰斗機的風采。只看到在藍天白雲下,兩架鐵灰色的殲10戰斗機短距滑跑,同時躍起,天空上,它們時而騰躍、俯沖,像雄鷹般迅猛;時而盤旋、翻滾,好似飛燕般靈巧。

中國一航副總經理顧惠忠介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殲10戰斗機,大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性能先進,用途廣泛。該戰斗機分為單座、雙座兩種,對有效提高空軍防衛作戰能力,加快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鞏固國防具有重大意義。

據透露,首批「殲10」戰斗機已投入空軍航空兵部隊,並先後組織了戰斗特技、對地攻擊、單機進攻、雙機空戰、編隊出擊、導彈攻擊和防禦戰術等多個課題訓練,還多次參加和組織了復雜氣象條件下的緊急機動、遠程奔襲、空中對抗、海空聯合作戰以及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全員、全裝、全要素、全過程對抗演練,創新出多套克敵制勝的新戰法,比原計劃縮短一半時間形成實戰能力。

某空軍高官稱,「殲10」戰斗機裝備部隊以來,這支部隊官兵以作戰牽引,狠抓軍事訓練,突出在復雜作戰背景和電磁環境下訓練,部隊已形成整體作戰能力。

中國一航表示,以「殲10」系列戰斗機研製成功為標志,中國軍隊實現了從第二代向第三代的歷史性跨越;以「太行」發動機研製成功為標志,實現了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從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以新一代空空導彈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為標志,實現了中國空空導彈從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誇躍。這是中國航空工業具有里程卑意義的重大成果

閱讀全文

與殲十著作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