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無權處分對物權

無權處分對物權

發布時間:2021-07-10 14:46:31

㈠ 無權處分在物權法上的效力

一般情況下,抄對財產的處分權是屬於所有人的,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是無效的民事行為,並且很可能構成對他人財產的侵害,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在特殊情況下的無權處分行為,法律出於鼓勵交易的考慮,規定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種處分行為所訂合同有效。

㈡ 法律問題:物權法一物二賣屬於有權處分,還是無權處分

物權法一物二賣要區分兩種情形:(1)所有權人(含依法享有處分權人)將物讓與受專讓人甲,在轉屬移所有權之前再讓與受讓人乙,兩次轉讓都屬於有權處分。(2)所有權人(含依法享有處分權人)將物讓與受讓人甲,在轉移所有權之後再讓與受讓人乙,後一次轉讓屬於無權處分。不過,這已經不是通常討論的「一物二賣」了。

㈢ 無權處分人處分標的物按照買賣合同解釋第三條 合同是有效的 但是物權還是要所有權人確定 如果所有人給

合同效力和物權變動是要區分開的,按照解釋的第三條,合同有效,無法履行可以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損害賠償。所有權人不能否定合同效力。比如A有個電腦,借給B用,B在使用期間和C達成買賣該電腦的合同,在交付C之前,A將電腦取回。現在BC買賣合同有效,但是由於B無權處分也無法交付,應向C承擔違約責任,A無需履行該合同。

㈣ 無權處分而處分別人物權時是否構成犯罪

展開全部
無權處分
是民法領域的問題,一般不會涉及到刑法。這種行為一般會導致物權的
處分行為
歸於無效,但不會影響到
負擔行為
,比如合同依然有效。

㈤ 《合同法》和《物權法》對無權處分行為法律效力的不同規定急

你好!
物權處分是處分行為,處分的物權,是物權法上的規定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㈥ 惡意取得無權處分房屋怎麼處理

如果買房人是善意的,並且已經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並且已經辦理了房屋變更登記的,善意第三人是可以取得房屋所有權的,這叫作善意取得制度。那麼,惡意取得無權處分房屋怎麼處理呢?今天,華律網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答疑解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惡意取得無權處分房屋怎麼處理
所謂買房人為惡意,是指買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賣房人沒有處分權。在買房人為惡意的情形下,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不論房屋是否過戶,惡意的買房人都不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權。
買房人為善意的無權處分
所謂買房人是善意的,就是買房人不知道且不應該知道賣房人無權處分。在買房人為善意的情況下,要分兩種情況討論房屋所有權的歸屬:
1、房屋尚未過戶給買房人
《物權法》第九十七條規定:「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作重大修繕的,應當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根據此規定,賣房人無權處分且得不到權利人的追認或取得權利的,買房人是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權的。買房人只能根據《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出賣人因未取得所有權或者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買受人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向賣房人主張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
2、房屋已經過戶給買房人
《物權法》第106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依據此規定,善意的買房人可以取得房屋所有權。當然,房屋的所有權人也可以依據該條法律規定向無權處分人請求賠償損失。
所謂買房人為惡意,是指買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賣房人沒有處分權。在買房人為惡意的情形下,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不論房屋是否過戶,惡意的買房人都不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權。

㈦ 無權處分中原所有權人的請求權問題

你好:個人觀點認為第一個,是由於惡意取得,但是已經用合法的公示形式取得財產,公示是基於對公示機關的信任,所以,公示機關的公示是有效的,原來的所有權人喪失所有權,所以,可以根據債權的不當得利來行使請求權 第二個,是由於第三人是善意取得的,法律優先保護善意第三人的權利,但是同時也保護物權所有權人的權利,所有權人可以向無處分權人行使權利,無處分權人侵犯了所有權人的所有權,構成侵權,承擔侵權責任,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賠償損失(七)賠禮道歉(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根據這個來認定就是要求無處分權人賠償損失 希望已經為您解答清楚這個問題了法理縱橫團隊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不明事宜歡迎追問

㈧ 關於物權法中無權處分人的物品,受讓人可取得其物品所有權的情況

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符合善意取得的三個條件,1.受讓時為善意,2.支付合理的價格,3.動產交付或者不動產要登記。

㈨ (物權問題)為什麼基於無權處分+善意取得制度取得的物權對有權處分人有效

首先,謝謝你的提問。你提問的方式很專業,問題也很好,我很樂意回答。
先糾正你一點提問的瑕疵。
善意取得是一種制度。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是:無權處分、善意、支付合理對價、公示(動產完成交付、不動產登記)
故「無權處分+善意取得」的表述略有瑕疵。
為什麼有效:
一、從分析法學角度,因為法律規定了善意取得制度的存在,只要滿足上述幾個條件即可取得物權。提示一下,善意取得中最難搞清楚的是「無權處分」動產還簡單,就是沒有所有權但是合法佔有導致無權處分,不動產則分好幾種情況,在這里先不提了。
二、從自然法學角度,為什麼會有此制度,此制度公平合理嗎?善意取得制度的設立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點(包括、但不限於):1.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第三人善意的與無權處分人簽訂合同,第三人已經合法的情況下,如果依然無法保障他的權益,對整個社會經濟秩序中最為重要的信譽制度是一個極大的沖擊,天知道你今天合法合理的簽訂一個合同買來東西第二天不屬於你了,你還相信合同和法律嗎?
2.如果不規定善意取得制度,可能會照成二次傷害,當善意取得達成後,對於所有權人顯然是一次傷害,當然法律規定所有權人可以向無權處分人請求損害賠償,但若此時善意取得規定無效,善意取得人應當返還原物,而此時原物可能已經磨損、折舊或其他原因,所有權人不願意接受。比如小孩子鬧脾氣,不行我就要一模一樣的~^_^。此觀點是我大學時期一篇論文的,可能不成熟。
其次,是你的詳細問題。我沒怎麼搞明白你的提問,首先債權是相對的,物權是絕對的。「債權取得的物權不具有對世性,只在債權雙方之間有效」這句話不知從何而來,總覺得有問題,你的意思是我買來的東西僅僅在買賣雙方之間東西才是我的,對於別人來說東西就不是我的了嗎?不是的。你的這種情況在法理上叫做「基於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物權變動後是對世效力的。

最後,是你案例,你的案例比較特殊在於房屋是不動產。不動產需要登記,不動產是登記生效主義。故你所說A是房屋所有權人,我理解為A為房屋產權登記人。那麼此時B並不是無權處分人,為什麼?因為無權處分是「合法佔有,非法處分」一定要記得這一點哦,這也是為什麼遺失物、盜竊所得物不適用善意取得,因為他不是合法佔有哦。所以對於不動產來說,合法佔有必須是房產證是你的名字,所以B顯然不是無權處分。B是侵權。而C也不是善意取得哦,即使不考慮B的佔有問題,C是租賃,怎麼會取得物權呢?他只是一個租賃的債權而已。
大概這么多,比較亂,不知道你是考司法考試,還是法律學習的人。善意取得比較有趣,有興趣可以聯系我,我們一起探討哦~。

閱讀全文

與無權處分對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