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復制其軟體的行為是什麼
A 關鍵在於以下問題的認定:
首先,復制及發行未辦理軟體著作權登記的軟體是否侵犯了軟體開發者的軟體著作權?
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規定,計算機軟體,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
計算機程序包括源程序和目標程序。同一程序的源文本和目標文本應當視為同一作品。文檔是指用自然語言或者形式化語言所編寫的文字資料和圖表,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格、開發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如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中國公民和單位對其所開發的軟體,不論是否發表,不論在何地發表,均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
軟體著作權人享有下列各項權利:'(一)發表權,即決定軟體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二)開發者身份權,即表明開發者身份的權利以及在其軟體上署名的權利;(三)使用權,即在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以復制、展示、發行、修改、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其軟體的權利;(四)使用許可權和獲得報酬權,即許可他人以本條第(三)項中規定的部分或者全部方式使用其軟體的權利和由此而獲得報酬的權利;(五)轉讓權,即向他人轉讓由本條第(二)項和第(四)項規定的使用權和使用許可權的權利'。
下列行為,依法構成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行為:'(一)未經軟體著作權人同意發表其軟體作品;(二)將他人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的作品發表;(三)未經合作者同意,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單獨完成的作品發表;(四)在他人開發的軟體上署名或者塗改他人開發的軟體上的署名;(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修改、翻譯、注釋其軟體作品;(六)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復制或者部分復制其軟體作品;(七)未經軟體若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向公眾發行、展示其軟體的復製品;(八)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向任何第三方辦理具軟體的許可使用或者轉讓事宜'。
其次,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將其計算機軟體修改後復制發行的行為,是否屬於刑法意義上的「復制發行」?
從形式上看,以不正當手段獲得的軟體進行修改,並且更名軟體,是一種未經權利人許可而使用其軟體的行為,與《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五條第(一)項規定的'以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復制'行為有一定的區別。但是,認定是否屬於復制行為,不能僅以原件與復製件在形式上、表現上是否完全相同作為判斷依據,還應當看其實質,如行為人是否對該軟體進行了實質性改進。
如果對軟體的功能作了實質性改進,應屬於演繹行為,與'復制'有所不同;如果僅依靠一定的設備、技術、技藝,機械性地再現原作品,則屬於復制行為。
(三)關於侵犯著作權罪的定罪處刑標准
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侵犯著作權罪確定了兩個定罪處刑標准:一是「違法所得數額」,二是「情節」。
關於「違法所得數額」,參照1995年7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生產、銷售偽劣產品刑事案件如何認定'違法所得數額'的批復》的規定,是指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獲利的數額,即扣除成本、稅收後的獲利數額,關於「情節」,按照《非法出版物解釋》第二條的規定,包括'非法經營額',即通常所說的'流水額'、'毛利',包含成本、稅收的總額。
這樣,當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既具有'違法所得數額',又具有'非法經營數額'時,由於對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同時可以按'違法所得數額'或'非法經營數額'兩種標准來衡量,在考慮刑罰適用時,有時會產也沖突,即按不同的標准有可能適用不同的刑罰。
② 刑法第217條侵犯著作權罪中的「復制發行」,包括復制、發行或者既復制又發行的行為。這句話怎麼理解
復制沒得錯 你可以復制n多張,但是你發行了就涉及到侵權,「復制發行」包含兩成意思,對於你的問題 要是你的前300張沒發行就不涉及侵權 ,已發行的300張被查處後又發現沒有來得及發行的500張 即這500張關盤的目的是為了發行所以就被認定是800張了。
③ 著作權法中的「接觸復制」與「非接觸復制」是什麼意思
您確定你說的是中國的著作權法?
④ 復制出售『已經侵犯他人著作權的人製作的作品』違法嗎【詳見問題補充】
應該說你這樣的行為是侵權的,但是對方如果未經登記,很難舉證證明這個作品是他先完成的,因此主張侵權損害賠償很難得到支持,這是我的觀點。
⑤ 什麼是著作權法中的復制
著作權法中的復制是指以印刷、復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成一份或多份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五)項規定:「復制權,是指以印刷、復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成一份或多份的權利」。
復制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之復制,指以印刷、照相、復寫、影印、錄音、錄像或其他行為做成與原作品同一形態的復制,如將文書加以手抄、印刷、照相,將繪畫、雕刻加以摹拓,將錄音帶、錄像帶加以翻版錄制等等。
廣義之復制,還包括對著作加以若干改變,即不是再制與原著作之形態完全相同之物,僅其旨趣具有同一性,如將草圖、圖樣做成美術品與建築物,音樂著作之錄音,將小說改編成劇本、拍成電影,編輯數篇論文,本國文翻譯成外國文,雕刻製成繪畫,繪畫製成照片或風景明信片,模型製成美術工藝品等等。最廣義之復制,還包括無形復制在內,如將劇本、樂譜予以上演、演奏或播送,講稿的演說或講義文稿之朗讀。
⑥ 著作權領域作品的可復制性,實際上( )
選A是正確答案,詳細可參照著作權法
⑦ 如何理解侵犯著作權罪中的復制發行
這個才是侵犯著作權罪的起刑點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條 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所列侵犯著作權行為之一,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額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嚴重情節」,應當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復製品數量合計在一千張(份)以上的; (三)其他嚴重情節的情形。 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所列侵犯著作權行為之一,違法所得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額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應當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 (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復製品數量合計在五千張(份)以上的; (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情形。
⑧ 請問著作權的問題
1、宣傳彩頁如果具有獨創性,自作品形成之日其創作人即對此擁有著作權
2、如果想為以後可能發生的糾紛舉證方便最好去版權局進行著作權登記備案,登記備案後的作品具有初步證據的作用,對方沒有強有力的相反證據,很難駁倒。
3、可以通過保護宣傳彩頁的形式防止侵權人利用你們現成的宣傳作品的部分內容侵權
4、對產品的保護程度取決於產品的類型,總體上講,通過著作權保護產品力度較差一些。
5、對產品更好的保護是通過申請商標和專利的方式進行。
想了解更詳細的法律建議,最好找個知識產權律師當面咨詢一下。看來你們的公司也有必要請個常年法律顧問,避免現在的小小疏忽埋下大的法律風險漏洞。
⑨ 著作被原版拷貝怎麼辦
1、若如你所述如實的話,這件事情的權責分屬就相當明確了。
你享有著作權,對方未經作者允許公布你的作品,還篡改了名字,肯定是侵權行為了
2、關鍵在於如何取證,如何證明你是該著作的作者,即著作權權屬問題!
a.辦公室電腦和你的U盤是重要物證,一般電腦操作後都會有時間記錄,這點很重要!
b.「試題的某些大題之前有個領導見過」不要僅僅去懷疑周邊的人,因為你所有試題是在辦公室內完成的,相信有不少人會注意或者了解到你在進行試卷的創作。周邊了解情況的人,是重要的人證!
c.要求對方著作過程的反證!(其他學校,是誰所著?何時完成?諸如此類的證據。)
d.還有最好的證據莫過於能捉到剽竊者,如何進行剽竊或者盜取你著作的證據。(該證據較難取得,可以對你懷疑的對象進行錄音等取證手段,但注意取證過程要合法。)
附《著作權法》
第十一條 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視為作者。
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為作者。
第四十五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八)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
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並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給予沒收非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
(一)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的;
(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其作品的;
補充問題回答:
1、如果要起訴對方,需要什麼程序?
首先建議你和對方簽訂協議,然後仲裁調解,調解不成或對方拒絕協議仲裁的,你只有提起民事訴訟了。
第二,你可以先在法院申請證據保全,然後法院會先立案,立案後會告知被告方擇日進行審理,勝訴後訴訟結束(對方不提起上訴。),敗訴後可以提起上訴……
2、是等警方調查完畢還是可以一邊找律師?或者最好該怎麼辦?
警方是否會立案這里存有疑問,一般的民事訴訟都是由起訴人自己收集證據的,當然公安機關有義務保證公民的合法權益,但是一般都是刑事案件或經濟案件警方才會介入。
這里希望警方調查,如若涉案金額,群眾影響不大的話,很有可能警方是不會介入的,但是你可以先到人民法院立案,然後人民法院會立案偵查。
建議請律師還是越早越好,因為證據決定案件的成敗,如果過了舉證期限再請律師就晚了。
當然你也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再聘請。
著作權法:
第四十九條 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權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
人民法院處理前款申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至第九十六條和第九十九條的規定。
第五十條 為制止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十五日內不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