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權法中關於擔保物權公示的法律效果的內容是什麼
我國擔保物權的變動模式。我國物權法在擔保物權公示的法律效果問題上,採取了公示生效要件主義與公示對抗要件主義相結合的立法思路,只是前者為主,後者為附。
其一,就抵押權而言,依據《物權法》第187至189條之規定,不動產與動產抵押區別對待:對於建設用地使用權、已建或在建的建築物等不動產抵押,基本采登記生效主義,不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不生效。對於生產設備、原材料,產品、半成品、交通工具、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等動產抵押,采登記對抗主義,抵押合同有效成立,抵押權即設立,只是不辦理動產抵押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在此,有兩點恐生疑問,需加探討。其一,我國物權法將「第三人」限制為「善意第三人」,善意系指不應知道且實際不知道在抵押物上設定抵押權的第三人,當無異議。問題是,第三人的范圍如何確定,是否包括抵押權人以外所有對同一標的物享有債權或物權之人?依筆者愚見,所謂第三人應特指對同一標的物享有物權之人,而不包括一般債權人。一些學者擔憂,動產抵押未登記公示,如承認其優先效力,則債務人之一般債權人,必遭不測之損害。王澤鑒先生針對該觀點指出,「一般債權人借與金錢,系信賴債務人之清償能力,故應承擔其不獲清償之風險。其既與動產抵押之標的物無法律上之直接關系,實不能承認其具有對抗動產物權之效力。一般債權人為避免遭受不測之損害,應設定相保物權」。筆者甚以為然。其二,車輛、航空器等部分特殊動產在一定機構設有登記簿,登記取代了交付或佔有成為物權的表徵方式。大部分動產,以佔有或交付為其所有權取得的表徵方式,而一般動產抵押權產生對抗效力則以登記為表徵方式,這樣形成在同一物上的物權表徵方式的二元結構,是否會因此產生無法解決的權利沖突?比如,甲公司從乙公司購買的機器設備,該機器設備在出賣時系甲公司佔有,從佔用這一所有權的表徵方式看,應系甲公司所有。但從中無法判斷是否存有抵押權負擔,因為抵押權系另一公示方式。當乙公司僅從佔用判斷甲公司具有處分權而買受該機器設備,而該機器設備在此之前已抵押給其他人並辦理抵押登記時,權利沖突不可避免。為此,有學者認為這一權利沖突是物權表徵方式的二元化的必然結果,一旦沖突發生便不可化解。筆者不以為然。動產抵押區別於質押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不轉移佔用,在不能以交付作為公示方式的情況下,除非因噎廢食不承認一般動產的抵押,總要有一種公示方式,由抵押不佔有抵押物的特徵,無論選擇何種公示方式,均不可能與一般動產所有權的表徵方式相同。何況,動產抵押登記,乃最經濟且為承認動產抵押國家普遍採用的公示方式。事實上,同一動產上不同物權的表徵方式的二元化,只有在物權法對動產抵押登記機關沒有明確規定或不統一的情況下,才會使動產交易中的不測損害難以避免。在我國物權法明確規定動產所有權與抵押權不同的公示方式,且明確規定登記機關的情況下,權利沖突是可以避免的。即使沒有避免,亦是可以依據一定規則解決的、當然,交易中查閱登記資料,會增加交易成本,影響交易的便捷,這是物盡其用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Ⅱ 擔保物權競合的的處理規則
熱門推薦:債務追討
債務轉讓協議
債務轉移
合同債務
債務糾紛起訴書
債權融資
債務糾紛
在生活中,擔保物權的競合現象時有發生,那麼哪一類擔保物權具有最優先受償效力呢?相關法律條文對此又是如何規定的呢?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解答擔保物權競合的處理規則。請繼續往下閱讀。
擔保物權競合的處理規則?
擔保物權競合是指同一財產存在著沖突的擔保物權,這種沖突,主要體現為抵押權與抵押權的沖突,抵押權與質權的沖突,抵押權與留置權的沖突
(一)擔保人的行為造成擔保物權競合的處理
即一擔保物上已經存在一個擔保物權,擔保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又在其上設立了一個以上的擔保物權。
在這種情況下:
1、留置權最優先受償(也可以說是優先於抵押權);
2、已登記的抵押優先於質押;
3、質押優先於未登記的抵押。
注意:
1、不可能存在擔保人先設立一個已登記的抵押,後又設立一個已登記的質押問題。因為登記本身已具有對抗效力,不可能重復登記。
2、不可能存在留置與質押並存的情形。因為留置與質押都需要轉移擔保物權的佔有,而擔保人不可能將一個擔保物同時轉移兩個佔有。
3、不可能存在質押與質押並存的情形。因為質押需要轉移擔保物的佔有,而擔保人不可能將一個擔保物同時轉移兩個佔有。
(二)擔保權人的行為造成擔保物權競合的處理
即一擔保物上已經存在一個擔保物權,擔保權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又在其上設立了一個以上的擔保物權。在這種情況下:
1、先有抵押權的,不可能再產生質權、留置權或抵押權。
因為在抵押權的情況下,擔保權人並不佔有抵押物,當然其也不可能轉移該抵押物的佔有而設立另外的質權或留置權。同時,因為抵押權不得與債權分離而單獨轉讓或者作為其他債權的擔保,所以擔人也不可能以抵押權為標的再設立一個抵押權。
2、先有質權的,分為三種情況:
(1)再設立抵押權的,法無明文規定,原則上不行。但從法理上講,如果經過擔保人同意則可以,此時,抵押權優先於質權。
(2)再設立質權的,承諾轉質可以,且轉質權優先。但責任轉質無效。
(3)再設立留置權的,可以,留置權優先。
3、先有留置權的,也分為三種情況:
(1)再設立抵押權的,法無明文規定,原則上不行。但從法理上講,如果經過債務人同意則可以,此時,抵押權優先於留置權。
(2)再設立質權的,法無明文規定,原則上不行。但從法理上講,如果經過債務人同意則可以,此時,質權優先於留置權。
(3)再設立留置權的,可以,後設立的留置權優先。
由此可以看出,擔保物權發生競合的現象已被相關法律所承認,並對此做出相應的解釋。通過小編的回答想必你已經對擔保物權競合的處理規則有所了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在生活中還有其他法律問題,都可以來網站咨詢,小編會熱心為你解答。
延伸閱讀:
擔保物權的內容是什麼
什麼是擔保物權
擔保物權與訴訟時效
Ⅲ 幫忙找下《物權法》的「擔保物權」那章的課件或內容(具體該說的話)。
新《物權法》對擔保法體系的完善與修訂
原擔保法體系是指以《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為核心支柱、以調整擔保關系為調整對象的部門法體系。
一、增加可用於擔保的財產范圍
《物權法》增加如下財產作為擔保物:1)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2)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浮動抵押);3)基金份額;4)應收賬款(渡口、公路、橋梁、大學後勤設施收費權)。
心得:擔保物辦理登記的效力
有形物:能動或將來能動(在建航空器、在建船舶)的,擔保物權自擔保合同生效時設立,登記為擔保物權對抗要件;不能動的,登記為擔保物權的設立要件;
無形權利(含土地使用權):登記為擔保物權的設立要件,並且,一般來說,該無形權利在那初始登記,擔保物權則相應在那辦理登記。
二、增加實現擔保物權的條件
擔保物權的實現條件可以由當事人雙方約定(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可以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不僅僅是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債權人未受清償的情形。
三、修訂擔保法體系關於物保和人保孰優先的規定
1、原《擔保法》及司法解釋規定,物權(債務人提供的物的擔保)優先於債權(第三人保證);第三人提供物保和第三人保證平等選擇,擔保人履行擔保責任後,可向其他擔保人追償(要求承擔應分擔份額)。
2、新《物權法》:有約定,從約定;無約定;無約定,債務人提供的物保優先實現;無約定,第三人物保和第三人保證平等選擇處理;擔保人追償權的實現,除非多個擔保人之間有約定,應只允許向債務人終極追償。
四、簡化抵押權實現程序
抵押權實現條件成就,抵押權人與抵押人對抵押權實現方式協商不成,可徑直要求法院主持拍賣、變賣(無需經訴訟程序);但對抵押合同的效力有爭議,則必須通過訴訟方式實現抵押權。
五、區分擔保合同的效力與擔保物權的效力
1、區分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體現「物權行為是債權行為履行的結果和履行的標的」原則。
2、物權基於對世權、絕對權的性質,其設立、變更、終止均應公示,登記或交付具有物權的設權效力(對抗要件的除外)和公示公信效力。
3、《擔保法》規定擔保合同經登記生效的害處:在合同生效(登記)前,難以約束迫使當事人積極去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如拒不配合協助登記義務,承擔的是締約過失責任,擔保合同難以獲得強制執行效力。
4、《物權法》則規定: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符合合同法生效要件,擔保合同即可生效,約束迫使當事人積極赴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否則承擔違約責任,有法律強制執行力。
六、完善最高額擔保規則
最高額抵押權設立前已存在的債權,經當事人同意,可轉入最高額抵押擔保的債權范圍;最高額抵押擔保的債權確定前,部分債權轉讓,當事人可約定最高額抵押權也隨之轉讓。
允許最高額質權。
七、抵押權的存續期間
《擔保法》司法解釋:主債權訴訟時效結束後兩年內還可實現。
《物權法》:必須在主債權時效期內行使抵押權。
八、擴大留置權的適用范圍
《擔保法》84條,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發生的債權、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的合同關系(《合同法》行紀合同、《信託法》信託合同、《海商法》船舶建造合同、船舶修理合同等),可依法留置(適用於合同關系);
《擔保法》司法解釋109條,債權已屆清償期,債權人對動產的佔有與其債權的發生有牽連關系,即可留置(要求有牽連關系);
《物權法》230條、231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債務人可以留置已合法佔有且屬同一法律關系的債務人動產,但企業間留置不受同一法律關系的限制(即採取同一法律關系說,將留置擴大到不當得利、無因管理、侵權行為)。
九、有限公司股權質權的實現與原有股東的優先購買權、不動產抵押權的實現與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
我認為應優先考慮保護關聯關系人的優先購買權(法定權利優於約定權利,且有利於有限公司運作、發揮不動產的使用效用)
十、公司對外擔保、向其他企業投資和公司章程的關系
公司為股東、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按照新《公司法》貫徹表決權迴避制度、出席股東(大)會會議的非關聯關系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公司為非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非關聯方)擔保,按照章程規定提供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經濟交往中經常出現的情形有:擔保人的章程陳舊對擔保沒有規定;工商部門拒絕提供最新修訂的擔保人章程;擔保人管理混亂,提供的公司章程可能不是最新生效的;擔保人提供的章程的股東簽章的真偽難辨;按章程規定進行股東會或董事會決議的股東、董事簽章的真偽難辨(查詢工商檔案確定董事、股東是誰,又與交易成本和效率的價值取向相沖突),提升交易成本;章程規定的擔保人對外擔保不超過凈資產的若干百分比,而擔保人的凈資產一般難以查明……
作為商務律師(企業法律顧問),產生如下困惑和窘境:顧及公司法規定,對擔保人開展盡職調查(審閱章程),則與企業老闆、經營者追求商業交易的效率、成本和效益價值相沖突;不顧及擔保人章程,則與交易安全的價值取向相沖突。
最高院法官傾向性實務處理意見:對於有限公司作為擔保人,一般有該公司的簽章即可認定擔保成立;上市公司作為擔保人,則嚴格按照公司法和證監會關於擔保的規定處理;非上市股份公司作為擔保人,考慮到其具有相當公眾性和開放性,也應該按照公司法規定,提供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決議。
Ⅳ 簡述擔保物權與人的擔保並存時,其處理規則是什麼
如果該物保時債務人提供的,則先執行物保,如果該物保是第三人提供的,則在該物保與人保間由債權人自行選擇
Ⅳ 簡述物權的基本原則
物權的基本原則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王利明
中國現在制定民法典,不像大陸法系國家一次完成的做法,我們採取的是漸進的、分步驟進行的方式。從《民法通則》開始,已經頒布了很多重要的法律,包括《合同法》,剛修改的《婚姻法》,正在制定的《物權法》,在此之後,可能要制定《侵權行為法》,這些法律全部完成以後,再按民法典的體系組合起來,形成中國的民法典,所以《物權法》的制定是民法典中的重要環節。在此,談談物權基本原則的有關問題。
第一,物權法定原則。指物權的種類、效力、公示方法都要由法律規定,而不能由當事人通過合同任意創設。
確立物權法定原則,首先是要在《物權法》中建立完整的物權體系。借鑒日本的做法,從物權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角度,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兩大類。用益物權是對物的使用並獲取收益的權利,擔保物權是擔保債的實現設定的權利。前者支配物的使用價值,是主權利,後者支配物的交換價值,是從權利。
第二,一物一權原則。一個物上只能設定一個所有權,可以設定多個物權,但不能設定相互矛盾的物權。
一物一權原則必須解決一個重大問題是,我們鼓勵一個物上設立多個物權,但要避免內容相沖突的物權,一旦當事人設立了內容相沖突的物權,應當通過什麼樣的規則來解決。一物之上有多個抵押權,根據物權的優先原則,實行先來後到的規則,先設定的抵押權優於後設定的抵押權。但不同的物權不可以簡單的實行先來後到。法律可以在例外的情形下規定哪一種物權有優先效力。在兩個不同性質的物權沖突時,如果使一種物權有優先於另一種物權的效力,必須使其有公示的方法表現出來,使另一種物權人在設定時就已經知道有此種物權存在。否則,不能有優先的效力。
第三,公示和公信原則。物權是對世權,可以對抗任何其他人,因此要讓世人知道。公示是物權設立的基本條件,公示的效力,對於動產是交付、佔有,對不動產,是登記。登記在確認效力時,要把他和交易本身區別開。
公信主要用於不動產領域,指凡是登記記載的權利人在法律上推定他是真正的權利人。如果登記記載的權利人以不動產進行交易,對方根據對登記的信任而與其進行交易,哪怕事後證明登記是錯誤的,交易仍然受到保護。主要目的是保護交易安全。現代民法重要任務是保護權利的外部表象。登記形成權利外觀。交易的當事人應該足夠相信登記的記載,並基於這種相信進行交易,否則,交易沒有安全感。
Ⅵ 擔保物權的分類
擔保物權的分類:
1、以擔保物權的原因為標准,擔保物權可以分為法定擔保物權與意定擔保物權。
法定擔保物權,指依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當然發生的擔保物權,如留置權;意定擔保物權,指依當事人的設立合同而成立的擔保物權,抵押權和質權為典型的意定擔保物權。法定擔保物權通常是為擔保一定的債權而成立的,所以具有強烈的從屬性。意定擔保物權具有媒介融資的作用(即以擔保物權作為獲取融資的手段),故又稱為融資性擔保物權。
2、擔保物權以其主要效力為標准,可以分為留置性擔保物權與優先清償性擔保物權。
留置性擔保物權是以留置標的物,迫使債務人清償債務為其主要效力的擔保物權,如留置權和質權;優先清償性擔保物權是支配標的物的交換價值,以確保優先清償為其主要效力的擔保物權,如抵押權。留置權性擔保物權,因權利人需要佔有標的物,導致債務人不能使用、收益標的物,所以企業融資一般不採取這種方式。優先清償性擔保物權是以標的物的交換價值作為優先清償債務的保障,不將標的物的佔有移轉給債權人,債務人佔有、使用標的物,符合企業的經營方針,所以為企業所樂於採用。這種擔保物權在現在經濟生活中居於主導地位。
3、以擔保物權的標的物的不同而作的區分,可分為動產擔保物權、不動產擔保物權、權利擔保物權和非特定財產擔保物權。
動產擔保物權,指以動產為標的物而設立的擔保物權,如動產抵押權和動產質權;不動產擔保物權,指以不動產為標的物而設立的擔保物權,如權利質權和權利抵押權;非特定財產擔保物權,指以內容經常變動的財產為標的物而設立擔保物權,如企業擔保(浮動擔保)等等。
4、以擔保物權的構造形態的不同為標准,擔保物權可分為定限性擔保物權與權利移轉性的擔保物權。
定限性擔保物權,擔保權人取得的只是定限性的權利,擔保標的物的所有權仍然保存在設立人(債務人或第三人)之手。權利移轉性擔保物權,是將擔保標的物的所有權或其他權利移轉給擔保權人的擔保權,以讓與擔保為其典型。
5、以是否移轉擔保標的的物的佔有為標准,擔保物權可以分為佔有擔保物權與非佔有擔保物權。
將標的物移轉給債權人佔有的擔保物權,為佔有擔保物權,如留置權和質權;非佔有擔保物權,指不把標的物移轉給債權人佔有、債務人仍繼續使用、收益擔保的物的擔保物權,如抵押權。
6、以擔保是否為民法所明文規定為標准,擔保可以分為典型擔保與非典型擔保。
凡由民法所明文規定的擔保為典型擔保,如抵押權、留置權和質權;非典型擔保,又稱不規則擔保或變態擔保,指在社會交易的實踐中自發產生為判例學說所認可的擔保形式,如讓與擔保等等。
Ⅶ 同一物上並存多個擔保物權時的處理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內十六條同一動產向兩容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當事人未辦理抵押物登記,實現抵押權時,各抵押權人按照債權比例受償。
第七十七條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順序在先的抵押權與該財產的所有權歸屬一人時,該財產的所有權人可以以其抵押權對抗順序在後的抵押權。
第七十八條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順序在後的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先到期的,抵押權人只能就抵押物價值超出順序在先的抵押擔保債權的部分受償。
順序在先的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先到期的,抵押權實現後的剩餘價款應予提存,留待清償順序在後的抵押擔保債權。
第七十九條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
同一財產抵押權與留置權並存時,留置權人優先於抵押權人受償。
Ⅷ 擔保物權有哪些種類
現實問題
朱某向秦某借款15萬元,用自己的轎車作為擔保,但是在雙方訂立擔保合回同的時候並沒有約定轎車的擔保范圍答,那麼轎車的擔保范圍究竟有哪些呢?
律師解答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擔保物權的擔保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其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保管擔保財產和實現擔保物權的費用。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七十三條 擔保物權的擔保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其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保管擔保財產和實現擔保物權的費用。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