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西省哪些專科有水文水資源專業
開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院校有:
河海大學
長安大學
鄭州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天津農學院
蘭州大學
四川大學
中山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吉林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揚州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長春工程學院
黑龍江大學
長江大學
三峽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內蒙古農業大學
桂林理工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河北工程大學
石家莊經濟學院
華北電力大學
南昌工程學院
貴州大學
㈡ 新疆水資源現狀、供需與合理配置研究
第一節 水資源現狀
一、地表水資源現狀
新疆的地表水資源主要由河流、湖泊和冰川三部分組成。
新疆共有大小河流570多條,多年平均總徑流量884億立方米/年。1999年地表水總徑流量1050億立方米/年,其中,境內產流942.2億立方米/年,國外流入水量107.5 億立方米/年,出境水量259.2億立方米/年。除額爾齊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之外,其餘大部分是流程短、流量小、季節變化明顯的小河。
新疆有大於1平方千米的天然湖泊139 個,總面積約5500 平方千米,其中,我國最大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水域面積1002.4 平方千米。
2002年全疆有大中型水庫137 座(其中大型20 座,中型117座),蓄水總量38.404億立方米/年。
新疆共有冰川18600多條,冰川總面積為26091.68平方千米,冰雪儲量28275 億立方米,佔全國冰川儲量的49.5%。全疆多年平均冰川消融量為178.6億立方米/年。
我區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1006.0467 億立方米/年。南疆地區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530.015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的52.68%。北疆地區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476.0317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的44.32%,其中,伊犁地區佔全疆21.54%。
二、地下水資源現狀
依據2002年全國第二輪地下水評價成果———《新疆地下水資源評價》,1999 年新疆地下水補給總量為629.5554 億立方米/年,平原區地下水補給資源量385.2858億立方米/年,山丘區地下水補給資源量409.4025億立方米/年。山區與平原區地下水重復補給量165.1329億立方米/年。其中,塔里木地下水系統平原區地下水補給資源量 227.3116 億立方米/年,系統內地下水補給總量為333.3874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地下水總補給量的52.96%。准噶爾地下水系統平原區地下水補給資源量157.9742億立方米/年,系統內地下水補給總量為296.168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地下水總補給量的47.04%。
新疆地下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補給量較豐富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喀什地區、天山南麓阿克蘇地區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昆侖山北麓和田地區;准噶爾盆地西部伊犁州、北部的阿勒泰和塔城地區、天山北麓的瑪納斯—石河子一帶。
1999年平原區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為234.8725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平原區地下水補給資源的61%。其中,塔里木地下水系統可開采資源 144.4246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可開采資源的61.49%;准噶爾地下水系統可開采資源90.4479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可開采資源的38.51%。
平原區地下水儲存量:根據區域水文地質研究成果,新疆各盆地邊緣坳陷區第四系鬆散層地下水儲存量為 164066 億立方米。
新疆平原區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補給資源量為334.76 億立方米/年,其中,塔里木地下水系統為 200.22 億立方米/年,佔59.8%;准噶爾地下水系統為 134.57 億立方米/年,占 40.2%。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開采資源為204.22億立方米/年。
三、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1.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1999年全疆總水資源利用量為485.9 億立方米/年。其中,利用地表水434.24億立方米/年,佔89.37%;開采地下水51.35 億立方米/年,占 10.57%;污水處理回用 0.293 億立方米/年,佔0.06%。
1999年地表水利用量434.24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地表水總徑流量的41.4%,佔全疆地表水資源量的46%。
在各地級行政區中,位於天山北麓的昌吉州開采量最大(佔全疆的 20.11%),其次為吐魯番地區(12.59%)、塔城地區(11.95%)、哈密地區(10.46%),位於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蘇地區和喀什地區開采量最大,分別佔全疆的11%和7.7%。
1999年新疆地下水利用量中,農林牧漁業用水量最大,佔76.57%;其次為城鄉工業用水,佔12.48%;最少為城鄉生活用水,佔10.95%。
2.水資源配置存在的主要問題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調配難度大;開發利用不均衡,缺乏科學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調度;上下游開發不均衡,缺乏全流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行業用水比例失調,水資源浪費嚴重;地下水資源量不清,影響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缺水情況復雜,解決缺水問題難度大。
第二節 資源供需分析
一、水資源需求分析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規劃(2001~2010)》和《全疆水資源中長期供求計劃》的成果資料預測,新疆2010 年需水量:工業需水量68.4549 億立方米,農業需水量513.7457 億立方米,城鎮生活需水量 7.7989 億立方米,全疆需水總量為589.9995億立方米。預測計算全疆耗水量383.4 億立方米/年、回歸水量69.5億立方米/年和工業及城市廢污水排放量19.6 億立方米/年。
為確保綠洲外圍的天然生態系統安全,保護綠洲的穩定和持續發展,在現狀條件下不包括天然植被利用的降水及吸收的地下水,預測分析天然生態用水量為208億立方米。這些水量基本上是天然河道經引水後下泄的水量。
對內陸河流域來說,河道每年要有一定下泄水量用於輸鹽和維系河道兩岸及外延區荒漠植被用水和尾閭湖泊用水,生態用水量視不同河流而異,但它是確保流域生態系統穩定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所必需的。根據國際經驗,乾旱地區生態用水要佔到水資源總量的30%~40%。故208億立方米的生態用水量是可計算水量中,必須給予保證的最低限。
二、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1.水資源供需平衡現狀分析
全疆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總量885.3億立方米,扣除高原、荒漠區難以利用的37.8億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為847.5億立方米。現狀生態環境需水量為208億立方米,國際河流出境水量259.2億立方米,若扣除難以利用的和生態環境用水以及現狀國際河流的出境水量,可供國民經濟利用的地表水量約為400 億立方米。1999年地表水利用量434.24億立方米/年,現狀條件下,全疆地表水可利用量與目前實際引入灌區的地表水基本相當,除國際河流外,新疆地表水已基本無開源潛力。
全疆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為233.1242 億立方米,地下水實際開采量為51.3965億立方米。雖然全疆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整體上處於較低水平,全疆范圍內地下水可供水量遠大於需水量,具有很大的開發利用潛力,現狀地下水開發潛力剩餘181.7277億立方米,但新疆地下水開發利用很不均衡,天山北麓個別地區已出現了地下水超采現象。
2.水資源可供水量分析
現狀條件下全疆地表水可供水資源量588.3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233.1242億立方米,總可供水資源量821.4242億立方米。
3.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2010年全疆工業、農業、城鎮生活和生態需水量589.9995 億立方米,全疆可供水資源量821.4242 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體上可以保障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但因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個別地區水資源無法保障需求。
三、水資源可供性潛力分析
1.地表水資源供水潛力分析
水資源供需平衡預測分析全疆地表水資源已基本無開源潛力,可以通過「635 工程」等在建工程建成後,可實現跨流域調水2010年12億立方米、2020年18億立方米、2030年25億立方米。
預測2010年污水排放量為19.6億立方米,根據自治區「十一五」規劃,污水處理回用量將達到14.7 億立方米。現狀年污水處理回用量僅為0.3億立方米,此舉可以新增供水量14.4億立方米。
通過提高污水排放處理率(到2005 年工業廢水排放要達到75%以上,到2010 年污水排放處理率按75%)新增供水量14.4億立方米;並通過節水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降低灌溉定額(灌溉定額下降到700 立方米/畝)等,每年可以節約水資源180億立方米。
2.地下水資源供水潛力分析
供需平衡預測分析全疆地下水資源供水潛力現狀年尚有166億立方米/年的潛力;規劃2010 年地下水供水量為88.7418 億立方米,全疆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將達到38.09%,總體上地下水利用是有保證的。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地下水總體上還有較大潛力,但因新疆地域廣闊,地下水時空分布極不均衡,真正需水量大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范圍極為有限的綠洲地帶,加之生態環境脆弱,生態需水量很大。因此,總體上仍然表現為水資源不足。
3.水資源合理配置
本次水資源配置中充分考慮目前正在實施中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塔里木河綜合治理工程、「635工程」等。
研究預測規劃水資源配置2010 年工業、農業、城鎮生活需水總量為589.9995億立方米,較現狀供水量增加了105.754 億立方米。規劃開發利用地表水資源491.2616 億立方米(包括污水處理回用12.3268億立方米,不包括塔城地區跨流域調水1.5 億立方米、烏魯木齊市調水4.74 億立方米、克拉瑪依市調水4.0 億立方米),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88.7418億立方米。
第三節 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對策和建議
根據新疆水資源分布特點、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對水資源的需求等,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一、節水是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基礎
通過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運用、跨流域調水與當地水聯合調度、蓄引提水工程相組合、多種水源聯合開發利用等多種模式共同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節水措施建議:
(1)各級政府都應制定節水規劃和節水年度計劃,並列入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計劃之中。
(2)努力增強全民節水意識,鼓勵群眾參與。①要盡快健全節水法規體系,加強法制管理。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盡快制定相應的節水法規;②要加強節水工作領導,嚴格監督管理;③要增加投入,逐步建立國家、地方、用水戶多元化、多渠道投資體系;④要建立節水型用水標准化體系;⑤建立健全節水管理制度,完善取水許可制度;⑥制定合理的水價政策,促進節水;⑦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節水;⑧以節水示範單位為樣板,狠抓推廣工作。
二、水資源統一管理是水資源合理配置的核心
水資源合理配置必須建立在水資源統一管理基礎之上,實現地表水與地下水、上游與下游、源流與幹流、兵團與地方、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的統籌管理、統一調配。
三、完善取水制度
在水資源分配模式方面制定水資源使用權分配製度,實施江河水量分配模式,建立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指標體系,完善取水許可制度。
四、在水資源保護模式方面
提倡清潔生產,劃定水功能區劃,確定水環境容量,實施排污許可與排污總量控制,對重點河段和湖泊進行水污染防治。
五、在水資源管理體制方面
要以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為基礎,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建立城市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用水計量與審計制度,加強水資源監測工作;在投融資體制及運營機制方面,進一步完善水利建設投融資體制,明確水資源有償使用和補償機制,推行現代水務企業制度,優化水價形成機制等。
㈢ 江西水資源的基本狀況
江西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全省土地面積166947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山地面積佔36%、丘陵佔42%、平原崗地佔12%、水域佔10%。省境周邊三面環山,峰嶺交錯,中部丘陵、盆地相間,北部開闊,整個地勢南高北低,周邊高中間低,構成一個以鄱陽湖平原為底部的不對稱盆地。境內水系發達,河流縱橫,湖泊水庫星羅棋布。全省共有大小河流3700多條(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51條。主要河流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五大河流,均匯入鄱陽湖,經湖口注入長江,形成完整的鄱陽湖水系,湖口站以上集雨面積為162225平方公里,其中,境內面積156977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94%。境內除鄱陽湖水系外,還有北部直接匯入長江的長河、沙河等河流,西部有匯入洞庭湖水系的淥水、栗水、瀆水等,以及南部匯入東江水系的尋烏、定南水等河流。
江西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豐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冬長,春秋短。四季氣候的特點是:春寒夏熱、秋燥、冬冷,春末夏初陰雨連綿,伏秋多乾旱,無霜期較長,冰凍期短。年平均氣溫在16.3℃-19.5℃之間。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約1640毫米,但時空分布不均,差異較大。在空間分布上:北部大於南部,東部大於西部,省境周邊山區多於中部盆地,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1900毫米。在時間分布上:4-6月是全省降水量最集中的季節,約佔全年降水量的45-50%,而7-9月降水量偏少,約佔全年的20%左右。
江西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422億立方米,僅次於西藏、四川、廣東、雲南、廣西和湖南省,居全國第七位,人均擁有水資源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全省已建成各類水利工程40萬座,其中,水庫9700多座,山塘24萬多座,蓄水能力293億立方米。全省有效灌溉面積已達2865萬畝,旱澇保收面積2340萬畝,分別佔耕地面積的82%和67%。全省水電裝機容量188.5萬千瓦,其中,小水電裝機113.5萬千瓦,共有45個縣實現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
㈣ 水資源使用權初始分配理論框架 被ei檢索嗎
檢索。
該文章發表於 2010年的水利學報,水利學報是EI全文收錄的期刊。
《水利學報》創刊於1956年,是中專國水利學會、中國大壩協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是水利行業創刊最早、國內外最具影響的學術期刊,在水利工程類核心期刊中排第一位,被國內外多家檢索系統收錄。《屬水利學報》刊登反映水利、水電、水運領域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專題綜述和工程技術總結,開展學術論文的討論和評論,介紹國內外科技動態和消息。主要專業范圍包括:水文及水資源、防洪減災、灌溉排水、水力學、泥沙、河港水運、岩土工程、水工結構及材料、水利水電施工及監理、水力機電、水利經濟、水環境、水利史研究等。
㈤ 水資源的使用權問題
首先,根抄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襲憲法》第九條的規定,水流等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因此地下水資源與土地是沒有關系的,甲方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根據本案的情況,雖然甲方在乙方使用的土地上打井,但這是乙方事先同意的,況且打井的行為也沒有影響乙方土地的正常使用,所以無論甲方乙方都有取水使用的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九十九條規定,一方擅自堵截或者獨占自然流水,影響他方正常生產生活的,他方有權請求排除妨礙;造成他方損失的,應負賠償責任。由此可見,乙方不但無權獨占水源,而且如果要強行收回的話,還應賠償乙方的損失。
需要補充一點的是,如果甲方取水使用的行為如果妨礙了乙方對土地的使用,那麼乙方就應當另尋水源,而甲方給予一定的補償。
㈥ 江西省城鄉供水一體化,水資源管理要做些什麼事
供水一體化就是整合目前的水資源,更有利於統一管理,統一規劃,讓消費者喝到健康的水
這應該是國家的一項重點投資項目,水資源的管理應該就是統計一些日常的水資源的文件管理
但是也不排除在一線對水電設備的維修和保養,這都是有可能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希望能幫到你
㈦ 水資源使用權的合同期限最長是多久
《合同法》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㈧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新疆共有大小河流570 多條,多年平均總徑流量884 億立方米/年。2003年地表水資源量863.2 億立方米,其中境內產流758.2億立方米,國外流入水量105.0 億立方米,出境水量229.8億立方米。
(2)全疆有大於 1 平方千米的天然湖泊 139 個,總面積約5500平方千米;2004年全疆有大中型水庫498座,總庫容量83.78億立方米。
(3)新疆共有冰川18600 多條,冰川總面積為26091.68 平方千米,冰雪儲量28275 億立方米,佔全國冰川儲量的49.5%。全疆多年平均冰川消融量為178.6億立方米/年。
(4)新疆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794.435 億立方米/年。塔里木盆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407.72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的51.3%。准噶爾盆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386.63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的48.7%,其中伊犁地區佔全疆18.9%。
(5)新疆地下水補給總量為629.5554 億立方米/年(規劃中地下水資源量為724.85億立方米,可采量252億立方米),平原區地下水補給資源量385.2858億立方米/年,山丘區地下水補給資源量409.4025 億立方米/年。山區與平原區地下水重復補給量165.1329億立方米/年。
(6)通過依據《全疆水中長期供求計劃》的成果以及《新疆統計年鑒2003》等兩種資料,預測計算了新疆2010年需水量,最終分析確定採用依據《新疆統計年鑒200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規劃》(2001~2010)和《全疆水中長期供求計劃》的成果資料預測我區2010 年需水量:工業需水量68.4546 億立方米,農業需水量513.7457億立方米,城鎮生活需水量7.7989億立方米,全疆需水總量為589.9995 億立方米。預測計算全疆耗水量0.0383億立方米/年、回歸水量0.0069 億立方米/年和工業及城市廢污水排放量0.0019億立方米/年。
(7)為確保綠洲外圍的天然生態系統安全,保護綠洲的穩定和持續發展,預測分析在現狀條件下、不包括天然植被利用的降水及吸收的地下水天然生態用水量為208億立方米。
(8)現狀條件下,全疆地表水可利用量與目前實際引入灌區的地表水基本相當,除國際河流外,新疆地表水已基本無開源潛力;全疆現狀地下水開發潛力剩餘181.7277 億立方米,但新疆地下水開發利用很不均衡,天山北麓個別地區已出現了地下水超采現象。
(9)水資源供需平衡預測分析全疆地表水資源已基本無開源潛力,可以通過「引額調水」、「引喀調水」等在建工程建成後實現從新疆的國際河流出境水量259.2 億立方米中跨流域調水25 億立方米;通過提高污水排放處理率新增供水量14.4 億立方米;並通過節水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降低灌溉定額等,每年可以節約水資源180億立方米。
(10)供需平衡預測分析全疆地下水資源供水潛力現狀年尚有166億立方米/年的潛力;規劃2010 年地下水供水量為88.7418 億立方米,全疆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將達到38.09%,地下水利用是有保證的。但總體上我區仍然為水資源不足。
(11)研究預測規劃水資源配置2010 年工業、農業、城鎮生活需水總量為 589.9995 億立方米,規劃開發利用地表水資源491.2616億立方米(包括污水處理回用12.3268 億立方米,不包括塔城地區跨流域調水1.5 億立方米、烏魯木齊市調水4.74 億立方米、克拉瑪依市調水 4.0 億立方米),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88.7418億立方米。
第二節 建議
(1)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模式方面,首先要全面節水,通過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運用、跨流域調水與當地水聯合調度、蓄引提水工程相組合、多種水源聯合開發利用等多種模式共同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
(2)在水資源分配模式方面,制定水資源使用權分配製度,實施江河水量分配模式,建立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指標體系,完善取水許可制度。
(3)在水資源保護模式方面,提倡清潔生產,劃定水功能區劃,確定水環境容量,實施排污許可與排污總量控制,對重點河段和湖泊進行水污染防治。
(4)在水資源管理體制方面,要以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為基礎,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建立城市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用水計量與審計制度,加強水資源監測工作;在投融資體制及運營機制方面,進一步完善水利建設投融資體制,明確水資源有償使用和補償機制,推行現代水務企業制度,優化水價形成機制等。
㈨ 江西省水利廳的主要職責
(一)負責保障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的框架內,擬訂水利戰略規劃,組織編制主要江河湖泊的流域綜合規劃、防洪規劃以及省重點水利規劃。組織起草地方性水利法規、規章和政策。按規定製定水利工程建設有關制度並組織實施。負責提出水利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方向和國家、省級財政性資金安排的意見。按省人民政府規定許可權,審批、核准國家和省規劃內和年度計劃規模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提出中央和省級水利建設投資安排的建議並組織實施。
(二)負責生活、生產經營、生態環境用水的統籌兼顧和保障。實施水資源的統一監督管理,擬訂全省水中長期供求規劃、水量分配方案和調度計劃並監督實施。組織開展水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按規定開展水能資源調查工作。負責主要河流、區域以及重點調水工程的水資源調度。組織實施取水許可、水資源有償使用、水資源論證和防洪論證制度。指導全省水利行業供水和鄉鎮供水工作。
(三)負責水資源保護工作。組織編制水資源保護規劃。組織擬訂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水功能區劃並監督實施。核定水域納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總量意見,指導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指導地下水開發利用和城市規劃區地下水資源管理保護工作。
(四) 組織、協調、監督、指導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負責防治水旱災害,承擔省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具體工作。負責實施防汛抗旱調度和應急水量調度,擬訂全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並組織實施。指導水利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
(五)負責節約用水工作。擬訂節約用水政策,編制節約用水規劃,制訂地方性標准,指導和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
(六)負責水文工作。編制全省水文事業發展規劃,承擔水文水資源監測、水文站網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組織對江河湖庫和地下水的水量、水質實施監測。發布水文水資源信息、情報預報和全省水資源公報。
(七)指導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指導全省水利設施、水域及其岸線的管理與保護,指導江河湖泊及灘塗的治理和開發。組織實施具有控制性的或跨設區市區域及跨流域的重要水利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負責省屬水利設施、省管河道湖泊的水域及其岸線的管理與保護。負責全省河道采砂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
(八)負責防治水土流失。擬訂水土保持規劃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水土流失的綜合防治、監測預報並定期公告。負責省重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審批、監督實施及水土保持設施的驗收工作。指導省重點水土保持建設項目的實施。
(九)指導農村水利工作。組織協調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負責農村飲水安全、節水灌溉等工程建設與管理工作,指導農村水利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按規定指導農村水能資源開發工作,組織實施水電農村電氣化和小水電代燃料工作。負責農村小水電的管理和監督。
(十)負責重大涉水違法事件的查處。協調、仲裁跨設區市水事糾紛,指導水政監察和水行政執法。依法負責水利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組織、指導水庫、水電站大壩的安全監督管理。指導水利建設市場的監督管理。組織實施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督。
(十一)開展水利科技和外事工作。組織開展水利行業質量監督工作。組織重要水利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組織擬訂全省水利行業技術標准、規程規范,監督行業標准和規程規范的實施。負責水利行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承擔水利統計工作。
(十二)承辦省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