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版權合理使用案例

版權合理使用案例

發布時間:2021-07-10 03:26:11

『壹』 哪些情形屬於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我國著作權法在針對合理使用情形有明確的規定,分別是以下情形,大家可以對照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在合理使用的范圍:

合理使用情形1-個人使用: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
合理使用情形2-適當引用: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包括在通過信息網路提供的他人作品中適當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合理使用情形3-時事新聞報道中使用: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以及在向通過網路向公眾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發表作品。
合理使用情形4-對時事性文章的使用:刊登或播放已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以及向公眾通過網路提供已經在網路上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提供的除外。
合理使用情形5-對公眾集會上講話的使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播放或者通過網路提供在公共集會上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提供的除外。
合理使用情形6-在課堂教學或科研中使用: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以及通過網路向少數教學、科研人員提供少量已經發表的作品。
合理使用情形7-國家機關公務使用: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發表的作品,包括在合理范圍內通過網路向公眾提供已經發表的作品。
合理使用情形8-圖書館等對館藏作品的特定復制和傳播: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和美術館等機構,為了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可以在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的情況下復制本館收藏作品,包括以數字化形式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合理使用情形9-免費表演:免費表演已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合理使用情形10-對室外藝術品的復制: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合理使用情形11-製作少數民族語言版本: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國內出版發行,以及通過網路向中國境內少數民族提供。
合理使用情形12-製作盲文版本:將已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以及通過網路以盲人能夠感知的獨特方式向盲人提供已經發表的文字作品,但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以上為著作權法合理使用的情形,由於篇幅限制,介紹得相對比較簡略,如果想要進行進一步了解或者需要具體的案例,歡迎前往維權騎士網站查看版權知識課程,專門針對著作權法的這部分有發給長詳細的解讀,還搭配了具體的生活案例。

『貳』 著作權法案例分析

1.如果張某享有著作權,者吳某侵犯了張某的著作權
2.張某的行為合法,吳某侵犯了張某的署名權和修改權或者保護作品完整權。可以要求停止侵害、賠償損失。

『叄』 知識產權裡面關於著作權的案例。

乙撰寫的文章內容如果大部分是甲的授課內容,就是侵權行為。作者自專由利用另一部屬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題、題材、觀點、思想等再進行新的創作,在法律上是允許的。合理使用是作者利用他人作品的法律上的依據,一般由各國著作權法自行規定其范圍。凡超出合理使用范圍的,一般構成侵權。

『肆』 什麼是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今天給大家解答一下類似的問題:什麼是著作權的合理使用?著作權合理使用的方式有哪些?什麼是著作權的合理使用什麼是著作權的合理使用?著作權的合理使用是指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的同意,也不向其支付報酬。在一般情況下,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而使用其作品的,就構成侵權,但為了保護公共利益,對一些對著作權危害不大的行為,著作權法不視為侵權行為。著作權合理使用有哪些特徵?1、合理使用不必經著作權人許可也無須支付報酬。2、合理使用只能針對已經發表的作品。3、合理使用所限制的是著作財產權,不影響著作人身權,即使用時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權利。著作權合理使用方式有哪些?1、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2、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3、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節目或者新聞記錄影片中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4、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已經發表的社論、評論員文章;5、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6、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7、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8、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9、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10、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11、將已經發表的漢族文字翻譯成少數民族文字在國內出版發行;12、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以上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伍』 《知識產權引論》有關合理使用與法律許可的案例分析

這兩個題目可以根據著作權法回答:
第一個案例:張三對作品A享有著作版權,依據著權作權法第2條,創作完成自動取得著作權。李四妹妹將翻譯成德文的作品在德國出版,署名李四不屬於合理使用,對張三構成侵權。根據該法第22條第(十一)、(十二)項的規定,僅能將已出版的翻譯成少數名族文字在我國出版,或者翻譯成盲文才構成合理使用。
第二個案例同樣不屬於合理使用,也不屬於法定許可。依據著作權法第23條規定,法定許可適用於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國家規劃教材或者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詳見33條第2款、第40條第3款、第43條第2款)。
以上是簡單解答,希望有幫助。

『陸』 知識產權法中有關著作權的案例分析題,請高手詳細解答

回答一下,不一定正確啊
1.劉某什麼行為,不知道專業上怎麼稱了,反正就是類似於遺囑內的民事行為唄
2.王某無容著作權,他不是作者
3.王子更沒著作權了,不是作者,也沒有法定理由獲得著作權
4.著作權始終都是劉某的,發表權,修改權,署名權,維護作品完整權無時間限制
5.劉子可繼承著作權,除發表權,修改權,署名權,維護作品完整權,其他權能都可繼承

個人認為孫某應該不屬於合理使用范圍。因為該作品一直未發表

『柒』 關於知識產權法——著作權的合理使用與剽竊抄襲的案例 是一個發帖和兩個跟帖,形式相同,內容不同 幫忙分

該問題屬於諷刺性抄模襲仿,
模仿者不侵犯著作權。
相關分析可見 王遷《網路版權法》304頁 及文後點評。

你也可以在閱讀論文(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art&Gid=335581425)後自己分析。

『捌』 求一篇關於侵犯著作權的案例及分析

首先你要清楚什麼要件才算侵犯著作權。
侵犯著作權的構成條件
著作權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侵犯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權益,情節嚴重的行為。我國《著作權法》第15條、第16條規定了15種侵犯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的行為,但是根據本條規定,只有下列四種侵權行為可以構成本罪: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行為。
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即指未經過著作權人的同意。著作權人一般指作者,也可能是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根據《著作權法》規定,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視為作者,享有著作權;演繹作品著作權由演繹人享有,合作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如其中的作品可以單獨或分割使用的,其作者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電影、電視、錄像作品的導演、編劇、作詞、作曲、攝影等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其他權利由製片者享有,如果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其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任何未經上述人員同意而使用其作品的,均屬於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行為。
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規定,復制是指以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多份的行為;發行是指為滿足公眾合理需求,通過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眾提供一定數量的作品復印件。根據本條規定,復制與發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整體行為,應同時具備才構成本罪,如果僅僅具備其中一個方面的則不符合本罪行為特徵。當然不同行為人事先通謀而分別實施復制、發行的,屬於共同犯罪,仍然可以構成本罪。
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行為
出版是指把作品編輯加工後,經過復制向公眾發行的行為。出版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復制發行。出版者出版圖書,一般需要經著作權人授權而取得對作品的專有出版權。專有出版權是指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的作品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地點以原版、修訂版方式製作成圖書並予以發行的獨占權利。它是一種與著作權有關的重要權益,同樣具有排他性,他人不得行使,否則構成侵權。
3、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行為
這是一種侵犯錄音錄像製作者著作鄰接權的行為。錄音錄像製作者即製作錄音錄像製品的人,由於他們不僅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更付出了相當的獨創性勞動,對其製作的音像製品也依法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並獲得報酬的權利,他人未經許可復制發行其音像製品的,當然是對其權利的侵犯。
4、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行為
這是一種借他人之名非法牟利的行為。它不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 (主要是署名權),而且必然會影響他人美術作品的銷售,從而間接侵犯他人的財產權。同時這種行為還欺騙了社會公眾,對我國文化市場秩序具有相當的危害,因此應予以懲治。
值得探討的是,本條把「製作」與「出售」以頓號分開作並列規定是否意味著有其中之一行為即可構成本罪?我們認為,結合構成本罪的前面三種行為方式,此處應理解為「製作並出售」或「為出售而製作」才構成本罪,這樣其與「復制發行」和「出版」一樣作為本罪在客觀方面的行為表現之一才有其合理性。從主觀上看,也只有既製作並出售或為出售而製作才能表明行為人具有營利的目的。
根據本條規定,上述四種情形還必須是違法所得的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才構成本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侵犯著作權的犯罪的決定)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樁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嚴重情節」:因侵犯著作權曾經兩次以上被追究行政責任或者民事責任,又侵犯著作權的;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十萬元以上,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支十萬元以上的;造成其他嚴重後果或者具有其他嚴重。

『玖』 著作權案例分析

不屬侵權,所有權與著作權是相互分離的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版權法》第十八條規定:「美術權等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美術作品原件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著作權人行使修改權不能對抗原作所有者的所有權。在原畫上進行修改無疑對原作所有者的權利有所損害,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是毫無限制的,行使時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權利。

著作權宗旨是保護思想的表達形式,這種表達形式一旦物化所產生的所有權,該所有權與著作權產生了分離,兩種權利的沖突在所難免。美術作品所有權與著作權的沖突法律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根據民法基本的原則可以推導出行使著作權不能損害他人所有權的結論,我們知道,任何權利的行使都不是沒有界限的,著作權人應在界限內保護自己的權利。

『拾』 誰知道中國著作權法關於合理使用案例的判決的原文在哪裡找

就本案而言,吳瓊將小說作品《受戒》為完成作業改編成電影劇本,屬於著作權法第22條第(1)項規定的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因為,在此法律未對「使用」一詞進行限定,所以吳瓊的改編也是合理使用行為,當然,吳在本案中也未被列入被告,這是正確的。但是作為不是個人的電影學院情形就復雜了,電影學院根據吳瓊改編的《受戒》劇本拍攝了電影,是否屬於著作權法第22條第(6)項規定的合理使用是大有疑問的,這也是本案爭議的焦點。從法律條文的字面規定來看,著作權法第22條第(6)項規定的合理使用僅限定在翻譯或者少量復制,而不包括「拍攝成電視電影等」。從理論上看,攝制權與復制權、翻譯權等是完全不同的權利,新修訂的著作權法第10條對此也新作出了明文規定,進一步完善了權利類型。該案的一、二審法院均認定被告將小說攝製成電影的行為為合理使用,實際上是參照了美國著作權法第107條的精神,在情理上堪可贊同,但畢竟與我國成文法不符,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第(6)項規定的內容相當明確,並非文義過窄不足以表示立法原意而需要作擴大解釋。2001年修訂時雖在第lO條明文確立了攝制權,卻仍未將攝制也歸入合理使用中,這實際上是很值得探討的,如果為學校教學或科研方面的合理使用仍然僅僅局限在翻譯或少量復制上,而不能包括攝制,那麼同樣地,改編、放映等行為也無疑被排除在外的,而這些恰恰是學校的教學科研所必須的。

閱讀全文

與版權合理使用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