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騎士團長殺人事件什麼時候出中文版
已經出了,可以在某寶買到,80-100
㈡ 請問,日本知名作家有那些
1、川端康成:《雪》《古都》
2、大江健三郎:《體驗》
3、村上春樹:《1Q84》《奇鳥行狀錄》
4、三島由紀夫:《金閣寺》
5、渡邊淳一:《失樂園》
㈢ 如何評價村上春樹新書《騎士團長殺人事件》
作者:喵肉球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56262610/answer/14955109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真沒想到這本書會以這樣的方式火起來,不過內容確實是村上的風格,不管《奇鳥行狀錄》中對二戰蒙古戰場的描寫,還是《地下(上、下)》兩部中對沙林毒氣事件中投放者或受害者的紀實采訪中都提現了村上對這個世界滿滿的善意以及對每個人獨特靈魂的重視。村上在耶路撒冷的演講里很明確的說過「假如這里有堅固的高牆和撞牆破碎的雞蛋,我永遠站在雞蛋這一邊。是的,無論高牆多麼正確和雞蛋多麼錯誤,我也還是站在雞蛋一邊。正確不正確是由別人決定的,或是由時間和歷史決定的。那麼,這一隱喻到底意味什麼呢?在某種情況下它是簡單明了的。轟炸機、坦克、火箭、白燐彈、機關槍是堅硬的高牆。被其摧毀、燒毀、擊穿的非武裝平民是雞蛋。這是這一隱喻的一個含義。但不僅僅是這個,還有更深的含義。請這樣設想好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分別是一個雞蛋,是具有無可替代的靈魂和包攏它的脆弱外殼的雞蛋。我是,你們也是。再假如我們或多或少面對之於每一個人的堅硬的高牆。高牆有個名稱,叫作體制(System)。體制本應是保護我們的,而它有時候卻自行其是地殺害我們和讓我們殺人,冷酷地、高效地、而且系統性地(Systematiclly)。我寫小說的理由,歸根結底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讓個人靈魂的尊嚴浮現出來,將光線投在上面。經常投以光線,敲響警鍾,以免我們的靈魂被體制糾纏和貶損。這正是故事的職責,對此我深信不疑。不斷試圖通過寫生與死的故事、寫愛的故事來讓人哭泣、讓人懼怕、讓人歡笑,以此證明每個靈魂的無可替代性——這就是小說家的工作。我們為此而日復一日地認真編造故事。」非常建議看全文:http://book.sina.com.cn/news/c/2009-03-09/1024252129.shtml?from=wap這篇文章對我個人的世界觀影響重大,或許我就是從這開始走上野生自由主義以及熱愛民族風的道路的,並且習慣性把自己放在體制的對立面。當然,很多年後我才知道古典自由主義這個詞,並且相逢恨晚。在《刺殺騎士團長》中,我覺得村上也決不是站在中國人的角度批判南京大屠殺,他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在一部大長篇中用兩句話聊了聊自己的立場。而他的立場一直都沒變過,不管是「支持佔中 」的時候還是批評以色列攻擊沙加平民,還是談論蒙古戰場亦或沙林毒氣事件的時候他都只是希望面對殘酷的「體制」,能通過文字給予每一個獨特的靈魂以尊嚴。誰知道就這么兩話句話到了右翼眼裡和中國網路上就瞬間爆炸了。話說竟然還有人把他支持佔中的時候的事貼出來說「大家不要被他這兩句話騙了!他曾經還支持佔中呢!」看到這些愛國主義者我真是目瞪口呆,以自己堅不可摧的政治立場去揣測對方是敵是友,殊不知對方壓根就沒有政治立場,不過對他們來說想必也確實無法理解這種不帶立場的政治立場...說到這我突然覺得如果要評選全世界和日本右翼最相似群體的話,中國網路愛國主義說自己第二估計沒人敢說自己第一。所以,只是單純因為這個日本人說了兩句看似和自己站在統一戰線的話,就想買書的人,我還是不建議買,你們看了肯定會失望的,畢竟村上的核心觀點從來都是反體制。最後,村上的賣點明明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好吧。
㈣ 村上春樹今年又陪跑,人們為什麼會希望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之所以希望村上春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因為他的讀者,非常的廣泛,群眾基礎很廣。
㈤ 村上春樹的《1Q84》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村上春樹的《1Q84》想表達的意思
主題思想即對邪教組織和恐怖主義進行深刻反思。
文本中出現的新興宗教團體「先驅」,讓人聯想到出現於日本的奧姆真理教。村上春樹對於奧姆真理教事件的思考以一種並不明顯的內在形式表現在小說創作中,他借用宗教團體「先驅」探討社會問題。
村上春樹以描述「先驅」宗教團體的創立、運作過程的偏激、狹隘與陰暗、通過宣傳奴役和控制「信徒」思想和行為,揭示「信徒」把自我拱手讓給他們的「領袖」、放棄自我的思考而一步步誤入歧途的真相。
作品裡的主人公「青豆」與「先驅」對抗。「青豆」的職業是健身教練員,同時也是一名殺手,她專門獵殺虐待婦女兒童的男人。「青豆」和「老夫人」具有的共同特質使她們成為最佳拍檔,她們幫助受殘害的婦女和小孩,把施暴者用最乾脆利落的手段送到另外一個世界。
「不再放任這種雜碎般的危險傢伙繼續在世間撒野,就不會在什麼地方又出現新的犧牲者了」。主人公「青豆」為了被奸殺的幼女肩負著刺殺「先驅」教主的使命,「深繪里」的父親則被困於「先驅」新興宗教團體,「天吾」則通過「青豆」和「深繪里」與「先驅」產生聯系。
暗示著善與惡的對抗、個人與團體的斗爭。斗爭的過程中,充滿著無力感,邪惡的力量太強大,「政府」又無作為,個人的力量畢竟太渺小,對社會、對個人命運深深的無力感在文本中得以體現。村上春樹並沒有一味譴責暴力,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暴力產生的原因。
無論是歷史還是今天,無條件的服從所謂的體制,喪失自我獨立的思考,是村上春樹找出的暴力源頭,也是給世人發出的一個警醒。新興宗教的存在和異化是社會存在的問題之一。邪教和恐怖主義問題引起社會動盪不安。
雖然當代文明早已有了信仰自由,但很多宗教組織並不是抱著向善的美好願望,而是披著宗教的外衣危害社會,甚至殘害生靈。村上春樹針對邪教組織和恐怖主義進行深刻地反思,大多數日本人並不相信真實,而是主動去相信自己希望是真實的東西。
小說最後以「夜幕剛剛很勉強地撤下。而下一次黑暗,還沒有那麼快到來。」結尾,寓意著在當代社會,「暴力」的陰影無處不在,面對「暴力」,只能通過愛、通過理性的面對與反思才能守護光明抵制黑暗對我們的侵襲。
《1Q84》小說使用雙線來表現故事。在村上春樹創作的小說中,幾乎都存在著現實與非現實交織在一起的兩條線,這是村上春樹獨特的創作風格。村上春樹通過對兩個世界的描寫,以非現實的世界來影射現實世界,用荒誕不羈的內容來呼應理性的思維,最終挖掘出現代人性中最真實的部分。在《1Q84》中,村上春樹仍然延續了這個風格,描述了1984和1Q84這兩個世界,一個是現實世界,另一個是非現實世界。並描述了同樣在1Q84平行生活的兩個人。單數章節寫「青豆」,偶數章節寫「天吾」,兩個人的故事分別是兩條平行的直線。這兩條直線互不幹涉,各自發展。雙線的模式是村上春樹慣用模式。
《1Q84》文本採用第三人稱敘事風格。第三人稱寫法的優點是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隨心所欲地描述出想表達的內容,讓作者有更廣闊的施展空間。作者可以在整個故事內容當中隨意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部分來展開情節,沒有第一人稱所受的限制,全方位地表現主題。
比如,主人公「青豆」與「天吾」在小說中分別有大量的心裡活動以及和周圍人的對話通過這些來講出他們親身經歷的事或心理活動等。村上春樹用第三人稱的寫作手法,將處於1Q84中的幾個特殊事物,比如「空氣蛹」、兩個月亮等代替的「我」與「青豆」和「天吾」的故事串聯起來。
(5)騎士團長殺手事件版權擴展閱讀:
《1Q84》小說簡介:
長篇小說《1Q84》文本分為三卷:Book1(4月—6月)、Book2(7月—9月)、Book3(10月—12月),分別有24章、24章、31章 。文本以主角「青豆」和「天吾」的視角敘述,Book1Book2採用雙線、Book3添加了牛河以三線平行結構進行推進,圍繞邪教團體進行描述。
故事講述男主人公「天吾」與女主人公「青豆」在「小小人」所營造出的「未知的Q世界」相遇的故事。 男女主人公經歷了不幸的童年,其他登場人物成為暴力的犧牲品。虐童、宗教狂與暴力等,如空之「蛹」。
無孔不入地貫穿於人的存在空間——這便是主人公存在於斯、掙扎不已的、被稱為1Q84的殘酷青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1Q84》
㈥ 如何評價村上春樹新書《騎士團長殺人事件》
見過最高尚的日本人,也見過最卑劣的中國人。
目前書只讀了一部分,還不能做出客觀的評價。
但是這一小部分已經讓對村上產生出了由衷的敬佩,他拋開了自己的民族立場,站到了日本輿論的漩渦中,闡述了他眼中的善與惡。
㈦ 村上春樹的新作《騎士團長殺人事件》中文版百度雲誰有啊麻煩給一個唄!
只有上冊
㈧ 騎士團長殺人事件中國大陸什麼時候才有
目前該書剛剛在日本出版不久,還沒有中文版的消息。如果你懂日語又急切想看此書,建議聯系下代購機構或個人,應該可以解決你的需求。
㈨ 我問的是小說名稱
象的失蹤》
《騎士團長殺人事件》在國內出版,再次讓村上春樹成為熱點人物。談到村上,公眾也許會想到《挪威的森林》,想到他與諾貝爾文學獎間的往事。前陣子,作家閻連科將村上春樹作為「苦咖啡文學」的代表,更是引起圈內人對村上文學風格的討論。其實,《挪威的森林》並非典型的村上作品,要更全面地了解他,不妨多閱讀他的一些短篇名作。其中,這篇《象的失蹤》是村上短篇里的優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