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百年前,暢銷書作家是怎麼「打擊盜版」的
如今無論是什麼產品幾乎都會有防盜的標志,防盜標志的產生也驗證著科學的進步,很多人就在想在幾百年前那時候科技並不發達甚至非常的落後,那麼人們是如何防盜的呢?在四百年前作家李漁他為了防盜不僅打官司甚至還刷商標。
為了能夠防盜李漁也算是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後來他還在自己的書上都印上了「芥子園」的印章商標來作為他的標記。很多人都認為印商標這樣的事情可能是在現代才有的事,沒有想到原來在400年前就已經有了。李漁也成為了有版權意識的古人之一,他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利,也不得不讓我們感慨古人的智慧呀!
⑵ 在沒有著作權法的古代,作者用什麼方法來反盜版,維護自己的著作權
著作權也稱版權,是指作者及其他權利人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的總稱。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相關條約,著作許可權為創作者死後50年。這種時間上的限制使創作者及其繼承人能在一段合理的時期內就其著作獲得經濟上的收益。
明史上記載了李漁維權的故事。李漁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戲曲家。李漁的許多著作,剛一推向市場就被大量無良書商瘋狂盜印。
李漁的新書《憐香伴》即將出版,他揮筆寫了一份訴狀,跑到南京府衙,對知府大人說:「大人啊,如果有誰在市場上賣我的那些書,誰就是強盜。」知府大人趕緊立案,天天派衙役到市場查找。
與此同時,李漁開始正式印刷這本書,正規書商們紛紛前來批發取貨,書投放到市場上後,立刻受到南京百姓們的瘋搶。
李漁把這些正規書商統一作了登記,然後把名單交給南京府衙,以避免衙門誤抓。於是,一邊是衙門在市場上到處查找有沒有人賣盜版書,一邊是正規書商們不斷從李漁手上拿書投向市場。而那些無良書商看到市場風聲這么緊,哪還敢再盜印李漁的書?李漁的《憐香伴》就一直沒人敢盜版。
⑶ 瓊瑤的著作權官司打得贏嗎
1,只要你手中有公證書(證據保全),有圖片的原始文檔(RAW或最高解像度的JPEG),一內般這個官司就很難容輸。但決定打官司前要看看盜用者為何人,要確認贏了官司不輸錢。另外,要確認圖片是否被用在他們網站的內容網頁上(非論壇帖),論壇上用網名發帖盜用你的文字或圖片,這個很難追究。 2,發現圖片被盜用,最重要的是不要聲張,要悄悄的去做證據保全公證。對於網路版權訴訟,證據保全公證是重要的。 3,要起訴的不是網站,而是網站的所有者(法人),點擊網站首頁最下面的工商登記就可查到。信息產業部網頁也可查到每個注冊網站所有者的詳情。 4,關於索賠多少。不要太低或太高,因為法院收取的訴訟費是按索賠總額的比例收取的。 5,是否和解 一般來說只要你手中有公證書(證據保全),有圖片的原始文檔,對方就知道一定會輸,如果對方律師提出的賠償達到每張一千元,我看就可以考慮和解(國外網站和出版物除外,香港雜志給我的正常圖片稿酬都在每張800元以上,不要說打官司)。庭外和解後案件的庭費減半收取。當然判決也會讓原告和被告分攤庭費。
⑷ 金庸訴作家江南侵權案有何進展
8月16日,來作家江南在微博上發布自聲明,稱金庸起訴其《此間的少年》著作權侵權和不正當競爭案一審宣判,作品不構成著作權侵犯。
據悉,《此間的少年》這本書創作於2000年,出版於2010年。書中,江南套用金庸筆下人物的名字,講了一群北大學生的校園故事。2016年10月,江南接到了金庸的起訴,案件公開後,有人將此案稱為「同人作品第一案」。
來源:新浪
⑸ 作者出版的書被侵權,作者可以單獨起訴嗎
如果別人侵復權的只是著作權中的圖制書出版權,你應該已經將出版權授權給出版社,只有出版社有權追究侵權人侵權責任,如果你合同中的出版權不是獨家授權,而被另一家出版社出版,你可以維權也可以自己單獨起訴。如果別人侵權的是出版社出版圖書的權利,那你無法單獨起訴。如果侵權人對你作品進行修改,或利用出版圖書改變成電影電視劇,而你此項權利並未授權給出版社,你可以單獨起訴,視具體情況甚至可以追究出版社侵權。所以,是否可以單獨起訴,需要更多侵權的具體詳情,也需要根據你當時與出版社的合同約定視情況而定。
⑹ 有一個專業律師講地方著作權版權登記打官司的話不行的,要國家收費那種法律才承認。是這樣的嗎
不對。
我咨詢過中來國版源權保護中心。只要確實是官方機構,即省市的版權局,頒布的著做權登記證書,它的法律和國家版權局(中國版權保護中心)頒發的著作權登記證書,在法律效力上是一樣的。只不過在編號上有所區別,一個的編號是地方簡稱開頭,例如<滬><贛>,但在國家版權局的中國版權保護中心頒發的話,是<國>字開頭。
著作權登記,只是你聲明了這個作品的權利屬於你,並且將原文、完成時間等在國家機構那裡做了備案。僅此而已,無論是地方的還是國家的,這個法律效力都是一樣的。只是打官司中的其中一樣證據而已,有這個也不一定官司能打贏。
如果下次還要做版權登記,可以在中國版權保護中心DCI體系示範平台——雲萊塢上在線申請,可以拿到中國版權保護中心頒發的著作權登記證書,而且沒有費用,但是只做劇本、小說和漫畫的。如果是軟體的,這個平台不支持。證書是<國>字開頭的,那樣你可以放心了。
⑺ 作為原告,在打版權官司時原告應注意什麼問題
.訴訟時效。應在訴訟時效(兩年)內提起訴訟。如果超過了兩年,即從知道或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超過了兩年,則應提出我方向侵權人提出過要求。侵權人曾經答復要承擔責任或者就侵權事宜向有關機關請求並作過調解等事實,使訴訟時效因這些原因而中斷並從這些事實發生之日起重新計算,這樣就可重新獲得法院的保護。
.掌握對方侵權的充分證據。在打官司中,一切主張均依靠證據來支持。作為原告要想打贏官司,就必須提出充分有效的證據。在打官司時即使於情於理都應打贏,但若缺乏證據,則法院是難以支持的。特別是在損失賠償額上,應掌握對方侵權行為所獲利潤的證據。在經濟權利的賠償上,一般是採用被侵權者的損失(費用的增加,收入的減少)或侵權者的所得來確定賠償額的。因此在提出賠償要求時,應根據已掌握的證據確定賠償額,在打官司中掌握有新的證據時再變更賠償額擴大戰果。
.聘請律師。律師無論在專業法律知識上還是在調查取證上,都比一般的當事人優越。聘請律師後,可以節約原告的精力,集中在提供事實方面作工作,並可根據律師的意見和建議從事各方面的有的放矢的工作,對打贏官司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著作權人集體管理機構建立健全後,可由該機構作為原告來打官司,其優越性在於:
具有豐富的版權工作經驗和版權法律知識,掌握國內外的信息;具有較強的地位,不象著作權人作為個人,無論在財力、影響上處於不利的地位:
有時間和精力專門對付侵權人。
打版權官司時被告應注意什麼問題.訴訟時效。若對方的起訴已超過訴訟時效而無任何中斷事實,則可依此而抗辯,使原告失去勝訴的可能。
.如果確已構成侵權,又無訴訟時效期滿的情況,則應主動採取和解措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消除影響,以換得對方撤訴或避免法院作出判決。因為既然侵權人敗局已定,則應盡可能減少不利後果,如經濟上少承擔一些,名譽上盡量縮小影響范圍。如果不和解則法院將在判決中詳細列出事實,嚴格按照法律,判處被告應當承擔的責任,而無任何協商的餘地,這顯然對侵權行為人不利的。
.如果確不屬侵權,則應從下列幾方面著手;合理使用。《著作權法》規定了13種合理使用的內容,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也可以不付報酬,而合理使用的有些界限國內法律尚未明確規定,被告可從《著作權法》的原則、理論來辯解;轉嫁責任。有些侵權行為,被告並無任何過錯,而是他人過錯造成的,這時應向法院提出追加或更換被告,從而使自己得到公平的對待;反駁原告證據。版權官司大量問題都取決於事實,而事實需要證據來證明,若對方提供不了證據,或提供的僅是孤證(即孤立的證明,如只有對方一人的說法而沒有其他證據共同證明),則可通過反駁證據、指控其證據難以成立而使原告主張不能成立。
⑻ 請問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是什麼組織,它是否有權代表作者對侵犯著作權人提起訴訟(作者本人沒有委託該協會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議是一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根據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設立的針對文字作品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
根據《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的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經權利人授權可以集中行使權利人的有關權利並以自己的名義進行下列活動:
(一)與使用者訂立權利許可適用合同。
(二)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費。
(三)向權利人轉付使用費。
(四)進行涉及著作權或者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訴訟、仲裁。
因此,如果作者授權協會,中國文字著作權協議無權代其訴訟。
⑼ 出版社與作者訂立出版合同後就取得了版權嗎
根據《著作權法》第30條規定:「圖書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約定享有的專有出版權受法律保護,他人不得出版該作品。」出版社(即圖書出版者)出版圖書時,應與作者(著作權人)訂立出版合同。這既是《著作權法》的要求,也是避免糾紛的需要。出版合同要對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作出明確的約定。
.出版者享有專有出版權。
專有出版權是指出版者在合同有效期內和合同約定地區內享有的同種文字的原版、修訂版和縮編本的方式出版圖書的獨占權利,任何人不得出版。但是一定要注意,專有出版權僅是著作權中使用權的一項內容,不能把它混同於版權(著作權),更不能認為作者已喪失其他權利,實際上,作者對於作品仍有改編、翻譯並出版的權利,出版者不能幹涉。
.出版者的義務。
按照合同約定的出版質量、期限出版圖書並向作者支付報酬。違反者依照《民法通則》的規定追究違約責任。圖書出版者重印、再版作品的,應通知著作權人,並支付報酬,圖書脫銷後,圖書出版者拒絕重印、再版者,著作權人有權終止合同。
.著作權人的義務。
按照合同約定期限交付作品;對作品的權利和內容的擔保責任,即保證本作品確系著者或譯者本人所創作的原稿,如有侵犯他人著作權情況,則由作者本人負全部責任,並賠償出版者因此所受損失。作品發表後被其他報刊轉載,沒付報酬,作者可以打官司嗎.如果作者在報紙、雜志首次刊登其作品附帶作了聲明,聲明不得轉載、摘編其作品的,那麼任何報刊未經作者同意,不得將作品轉載或者摘編。否則,作者可以與該報刊打官司,追究其侵犯著作權的法律責任。
.如果作者未作這種聲明,則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是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如果轉載者未在報刊出版發行後1個月內支付,則著作權人可以到法院起訴,要求其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