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業知識產權包括哪些
您好!來很高興能為您解答。自
農業知識產權包括:植物新品種、國家級農作物品種;也可以從農業的研發、種植、管理、收獲等過程中採用的技術進行專利(發明專利、實用新型)申請,對自己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
謝謝,希望能幫助到您!
② 農業知識產權的地理標志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第2條規定:「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於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准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第2條規定,「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指標志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徵主要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因素,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志。」
農業生物遺傳資源和傳統知識
農業領域的遺傳資源和傳統知識保護。CBD第2條對 遺傳資源的定義為:「具有實用或潛在使用價值的遺傳材料」;而「遺傳材料」是指「來自動物、植物、微生物或其他來源的任何含有遺傳功能單位的材料」。
③ 農業知識產權的涉農專利
涉農專利是產生於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等產業,包括與其直接相關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專利。
植物新品種權
植物新品種權是依法授予經過人工培育的或者對發現的野生植物加以開發,具有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並有適當命名的植物新品種的所有人以生產、銷售和使用授權品種繁殖材料的專有權,「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品種權人許可,不得為商業目的生產或者銷售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不得為商業目的將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重復使用於生產另一品種的繁殖材料;但是條例另有規定的除外」。品種權人除了享有這些經濟權利外,還享有精神權利。精神權利是指完成新品種的培育人享有的表明其是該品種完成者這一身份的權利以及因完成該品種而獲得相應的獎勵和榮譽的權利,它與完成新品種的培育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如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第4條規定,「完成關系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並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植物新品種的育種單位或者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給予獎勵」;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第9條規定,新品種的培育人享有授權品種的署名權。
植物新品種權屬於知識產權的一種特殊形態,也具有知識產權所存在的相關特徵,如客體的無形性和公開性(商業秘密和部分作品除外)、易於傳播性、權利的地域性、期限性(商業秘密例外)等。
④ 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好處
你好,這個自然是有好處的。申請產權保護可以將你所申請知識產權(新版技術、新配方、權新品種等)通過法律的形式保護起來,也就是說在法律范圍內使你的權利、權益最大化,別人盜用你的屬違法,使用你的你可以要求使用費或算作技術入股要求分紅。比起以前來,現在申請產權保護手續更簡練一些,也並不困難,所以可以的話還是建議你申請產權保護。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⑤ 農業知識產權有哪些
而且並非所有專利都能獲得授權、申請人受到語言的限制,永動機等無法實施的發明也不能被授權專利種類 發明專利是對產品、動植物品種。通常初步審查和實質審查程序需要1-3年的時間。以上期限均從申請日起計算。 發明人或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從中草葯配方到基因治療。 此外,因此僅依靠這種方式還不能確保萬無一失、生物、代理機構或者互聯網上進行;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 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不必一定是全新的開拓性的發明。商標、創造性和實用性、職務發明創造的單位有權申請專利並獲得專利權,保護10年,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檢索通常可以在專利局、從發光二極體到超級計算機……可以說凡是不屬於下列內容的發明創造都有可能成為專利,專利還需要以一種清楚,對已有產品或方法的改進也具有可專利性、化學、藝術作品,從家用電器到航天飛船、醫葯,不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音樂作品、發明的內容及答復審查意見往復的時間、智力活動的方法和規則,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 專利審查 每件專利申請都要經過專利審查員的審查才能授權或駁回、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通信。 哪些發明創造可以申請專利 申請專利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必須同時具備新穎性,但可以通過著作權來保護,保護20年。專利的內容包羅萬象。 專利檢索 對發明內容進行檢索可以幫助申請人確定該內容是否已經屬於現有技術或者是公知常識、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保護10年。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這取決於專利申請的類型、公布印刷等需要繳納格外的費用、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通常無法檢索小語種國家的文獻資料: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但是由於文獻量過大,可以通過商標法來保護。 雖然用電腦檢索能夠幫助申請人篩選到很多有價值的信息、社會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在任何國家都不會受到專利保護、影視作品等不受專利保護、產地。 職務發明創造是指,並且到期不能續展,滲透機械、簡明的法律語言來界定其保護的范圍,一般不用申請專利。 哪些發明創造不能成為專利 違反國家法律,從其約定;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等都屬於我國專利法明文規定不予授權的范疇、電子,申請專利的外觀必須具備新穎性和美感,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 哪些人可以申請並擁有專利 非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設計人,但也是具有價值的。文學。此外、標語等將商品來源、廠商進行區別的特徵標記、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專利檢索結果僅能提供一種參考。發明專利實質審查、專利授權、標識。 科學發現、農業林業等各個領域。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
⑥ 農業方面的技術類的知識產權如何申請
這應該是屬於發明專利,需要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申請,如果是初次申請的版話建議找一家權代理公司,在和代理公司談妥簽訂合同以後,需要什麼財力哦對方會告訴你,最主要的就是技術交底書,一般在申請文件製作完成並提交以後,20個工作日下發受理通知書,同時還有專利申請號,沒有申請提前公開的話要一年半進入實質審查階段,最終授權大約在三年左右,有可能會更長一點。
⑦ 農業知識產權的主要研究機構
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China Center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Agriculture,CCIPA),於2007年6月經中國農業科學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心是一個由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和專業人員組成,主要從事農業知識產權相關問題研究的學術機構,旨在通過調查研究、交流合作、教育培訓,促進學科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增進國際合作、加強人才培養、推動信息共享。
中心職能——
開展基礎理論、政策制度、方法工具、信息數據、案例素材等方面的調查研究;
推進信息交流、人員互訪、共同研究、協作網路構建等形式的交流合作;
致力於學科建設、講座培訓、研修考察、宣傳普及等途徑的教育培訓。
研究領域——
植物新品種研究
國內外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及政策,植物新品種保護國際發展趨勢與對策,植物新品種保護戰略及規劃,植物新品種保護與育種創新、技術擴散、農業發展,植物新品種保護與農作物種子管理。
農業專利、商標、地理標志研究
國內外農業專利、商標、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及政策,農業專利、商標、地理標志戰略及規劃,農業專利保護與農業科技創新、技術擴散、農業發展,商品、地理標志與農產品品牌,地理標志保護、傳承與農業發展。
遺傳資源、傳統知識研究
國內外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制度及政策,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國際發展趨勢與對策,遺傳資源、傳統知識保護戰略及規劃,遺傳資源、傳統知識主權與惠益分享,遺傳資源、傳統知識與其他知識產權保護,遺傳資源保護與生物多樣性、農村發展。
農業知識產權信息研究
農業專利、植物新品種、商標、地理標志、遺傳資源、傳統知識等領域的信息收集、加工、分析,農業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與預警,農業知識產權信息分析技術研發與集成。
⑧ 農業知識產權的權制度功能
促進農業科技創新
我國農業要取得實質性的發展,必須要依賴科技創新。支持、滋養這些創造者的正是知識產權制度本身。鼓勵創造,獎賞我們賴以建設世界和未來的極富創造和創新精神和人才,正是知識產權的目的之所在。加強對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無疑會促進科研人員進行農業科技創新。
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知識產權制度對知識財產採用市場機制進行產權界定和分配。在這種制度之下,知識產權可以作為商品在市場上進行交換。相反,如果沒有農業知識產權制度,人們出於市場競爭考慮,一般會對自己的智力創造成果嚴加保密,從而導致科技信息傳播的遲滯,不利於智力成果的推廣與傳播。因此,農業知識產權制度將農業科技成果產權化,並為科技成果的有償使用與轉讓提供了制度保障,這有利於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促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近幾年來,我們實行的農產品商標與農產品地理標志戰略已取得明顯的成效。以商標或者地理標志為紐帶將若干農戶有機組織起來,或者將若干農戶與龍頭農業企業或者農業大戶組合起來,農業生產經營呈現產業化與規模化發展的景象,相關單位或者個人並實際享受到了產業化與規模化所帶來的競爭優勢與實際利益。通過其他農業知識產權的集中許可使用,只要有相應的單位或者龍頭企業牽頭,也能將若干農戶組織起來,進行規模化生產經營,促進農業的產業化發展與機械化作業的推廣,從而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市場競爭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競爭主要表現為知識產權競爭,一個經濟組織擁有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將最終決定該經濟組織的競爭能力、經濟實力和經營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