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什麼叫做創設物權

什麼叫做創設物權

發布時間:2021-07-08 07:37:45

A. 什麼叫做」他物權

1、他物權 :在復他人所有的制物上設定或享有的權利,源於羅馬法,是指權利人根據法律規定或合同的約定,對他人之物享有的進行有限支配的物權,如承包經營權。
2、物權可以分為自物權與他物權。
簡單的說,自物權就是權利人對於自己所有的物所排他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而他物權則是指,權利人對於不屬於自己所有的物,而依據合同的約定或法律的規定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他物權一般不包括處分的權利。因為只有享有所有權的人,才能合法行使處分權。他物權往往不能排他享有。
3、常見的他物權有:地役權、地上權、典權等等,此外,除了這些用益物權以外,所有的擔保物權也是他物權。

B. 物權法第五條解釋

第五條【物權法定】復物制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物權法定主義,是指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統一規定,包括類型強制和類型固定。類型強制,指當事人不得創設法律所不認可的新類型的物權;類型固定,指當事人不得創設與物權法定內容相背的物權。

物權法定中的「法」,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應僅指法律,即由全國人大及期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而不包括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等。

違反物權法定原則的效力:1、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如我國台灣民法典第912條規定:「典權約定期限不得逾30年,逾30年縮短為30年」。以此可以認為約定典權如逾法定期限的,並非典權無效,而是僅將期限縮短為30年。

2、法律無規定的,依法律行為違反強制性或禁止性規定的,應為無效。

3、所創設的物權的內容的一部分違反強行性規定的,不影響其他部分未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效力。

4、物權雖然歸於無效,但若其行為具備其他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的,在當事人之間仍然生該法律行為的效力。

C. 物權法上物內涵.特徵及物權的概念

物權法所稱的「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也包括法律規定作為物權客體的權利。版依法律規定理權解,物權法所說的「物」,主要是指「有形財產」,即看得見、摸得著的財產,如土地、房屋、汽車等。而無形財產,如專利技術、商業秘密、商標、著作權等,則由其他相應的法律調整。
有形財產,以是否可以移動為標准,分為不動產和動產。土地、建築物等,屬於不動產;機動車、電視機、桌椅等,屬於動產。概括而言,物權法就是關於動產、不動產的歸屬和利用的法律規則。動產和不動產上所體現的物權,具體講,就是物權法所規定的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D.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是法定的那麼具體的含義是什麼

這是物權法定原則的基本內涵之一。

1、物權的種類法定是指:

當事人設定的物權必須符合現行法律的明確規定,即「只允許當事人按照法律規定的物權秩序確定他們之間的關系」。

如果法律無明文規定物權種類時,則不能解釋為法律允許當事人自由設定,只可解釋為法律禁止當事人創設此種物權。

2、物權的內容法定是指:

禁止當事人創設與物權法定內容相悖的物權,當事人不得逾越法律規定的物權內容的界限,改變法律明文規定的物權內容,如約定永久性地限制所有人對其所有物的處分權,亦即取消所有權中的處分權能。

由於所有權是所有人對其所有物於法令限制范圍內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除法律規定的限制外,無論設定用益物權還是擔保物權,都不能對物權人處分權設定永久的期限限制,否則將使所有權有名無實。

(4)什麼叫做創設物權擴展閱讀:

我國《物權法》中的物權基本原則:

第四條 平等保護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五條 物權法定原則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六條 物權公示原則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第七條 取得和行使物權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原則

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E. 物權包括哪些

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

(1)自物權與他物權

自物權是權利人對於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權利。以其與他人之物無關,故稱作自物權。所有權是自物權。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的物權。他物權是對他人的物享有的權利,其內容是在佔有、使用、收益或者處分某一方面對他人之物的支配。

(2)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這是根據物權的客體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所作的分類。不動產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抵押權等是不動產物權,而動產所有權、動產質權、留置權則是動產物權。

(3)主物權與從物權

這是以物權是否具有獨立性進行的分類。主物權是指能夠獨立存在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4)所有權與限制物權

這是以對於標的物的支配范圍的不同對物權所作的區分。所有權是全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限制物權是於特定方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一些學者認為所有權也要受法律、相鄰關系等的限制,故應避免使用限制物權這一概念。日本學者松岡正義首創了定限物權一詞,表示所有權以外的他物權內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這只是名稱之爭,關於所有權與限制物權分類的實質內容是一致的。

(5)有限物權與無期限物權

這種分類的標準是物權的存續有沒有期限。有期限物權是指有一定存續期間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無期限物權則是指沒有預定存續期間,而永久存續的物權,所有權屬於無期限物權。

(6)民法上的物權(普通物權)與特別法上的物權

這是以物權所依據的法律的不同進行的區分。民法上的物權是指在民法典中規定的物權,我國還沒有民法典,《物權法》上的物權就是民法上的物權。特別法上的物權則是指土地法、海商法等特別法所規定的物權。

(7)本權與佔有

佔有以對物的實際控制、佔領為依據,因此不論佔有人在法律上有沒有支配物的權利,都可以成立。佔有人基於佔有制度,在事實上控制物,並在法律上享有排除他人妨害其佔有的權利以及其他效力,乃是一種與物權的性質相近的權利,故應為物權的內容。

本權是與佔有相對而言的。對標的物不僅有事實上的控制力,而且有權利為依據,該依據之權利,即為本權。

(8) 意定物權和法定物權

以物權發生原因為標准,意定物權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發生的物權,比如買賣轉讓。法定物權指非依當事人意思,而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產生的物權,物權法上的留置權、海商法中船舶優先權等都是典型的法定物權。

F. 什麼叫物權法。物權法是學什麼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基本原則 第二章 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 第一節 不動產登記 第二節 動產交付 第三節 其他規定 第三章 物權的保護 第二編 所有權 第四章 一般規定 第五章 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 第六章 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第七章 相鄰關系 第八章 共有 第九章 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 第三編 用益物權 第十章 一般規定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十二章 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權 第十四章 地役權 第四編 擔保物權 第十五章 一般規定 第十六章 抵押權 第一節 一般抵押權 第二節 最高額抵押權 第十七章 質權 第一節 動產質權 第二節 權利質權 第十八章 留置權 第五編 佔有 第十九章 佔有 附 則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基本原則第一條 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第三條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第四條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五條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六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第七條 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第八條 其他相關法律對物權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二章 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第一節 不動產登記 第九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第十條 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 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統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第十一條 當事人申請登記,應當根據不同登記事項提供權屬證明和不動產界址、面積等必要材料。 第十二條 登記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查驗申請人提供的權屬證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就有關登記事項詢問申請人; (三)如實、及時登記有關事項;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的有關情況需要進一步證明的,登記機構可以要求申請人補充材料,必要時可以實地查看。 第十三條 登記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 (二)以年檢等名義進行重復登記; (三)超出登記職責范圍的其他行為。 第十四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第十五條 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第十六條 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不動產登記簿由登記機構管理。 第十七條 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 第十八條 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登記機構應當提供。 第十九條 權利人、利害關系人認為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事項錯誤的,可以申請更正登記。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書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證據證明登記確有錯誤的,登記機構應當予以更正。 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異議登記。登記機構予以異議登記的,申請人在異議登記之日起十五日內不起訴,異議登記失效。異議登記不當,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向申請人請求損害賠償。 第二十條 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未申請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提供虛假材料申請登記,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因登記錯誤,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登記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登記機構賠償後,可以向造成登記錯誤的人追償。 第二十二條 不動產登記費按件收取,不得按照不動產的面積、體積或者價款的比例收取。具體收費標准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同價格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節 動產交付 第二十三條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條 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二十五條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十六條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第二十七條 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三節 其他規定 第二十八條 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十九條 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第三十條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第三十一條 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規定享有不動產物權的,處分該物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 http://www.wyfwgw.com/laws/29.html這是網頁,我只復制了一部分在這里,你可以去看一下全文

G. 什麼叫做物權轉讓他的法律結構包括哪些

找了一個叫現代物業發展論壇的,上面還有活動,你也去參加的哦!

H. 物權的定義是什麼字面上如何解釋

物權法定主義,是現代各國物權法上的一項基本原則。所謂物權法定,是指物權回的種類和各種物權的內容有答法律統一規定,不允許以當事人的意思自由創設物權。
物權的定義:是權利主體依法直接支配特定的物並享有其權益的權利。
特徵:
1,在權利性質上,物權為支配權,權利人無需藉助於他人的行為就能行使其權利;
2,在權利效力范圍上,物權為絕對權;
3,在權利客體上,物權的客體為物;
4,在權利效力上,物權具有優先力和追及力;
5,在權利的發生上,物權的設定採取法定主義,當事人不得任意創設新的物權,也不得任意變更物權的內容;
6,在權利的保護方法上,物權的保護以回復權利人對於物的支配為主要目的,偏重於「物上請求權」的方法。

I. 關於物權的創設有兩種方法,其一是放任主義,即物權的創設依當事人的意思,法律上不予限制。怎樣的情況7

物權法被稱為「對象」,不動產和個人財產,包括物權法作為對象的權利。了解法律,物權法被稱為「對象」,主要是指「有形財產」,即是可見的,有形財產,如土地,房屋,汽車等。財產和無形財產,如專利,商業秘密,商標,版權等其他適當的法律調整。 有形財產,是否可以移動的標准,分為動產和不動產。土地,建築物等不動產,汽車,電視機,傢具等,都是移動的。綜上所述,「物權法」對動產和不動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法律規則。動產和不動產上反映,特別是物權法規定的所有權,使用權和安全利益。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做創設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