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知識產權國際公約有哪些形式
與知抄識產權有關的國際公約:
《與貿易(包括假冒商品貿易在內)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1994)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883)
《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1971)
《保護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和廣播組織的國際公約》(即《羅馬公約》1961)
《關於集成電路的知識產權條約》(1989)
《專利法條約》(2000)
《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日內瓦文本1999)
《國際承認用於專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達佩斯條約》(1977)
《專利合作條約》(1970)。
B. TRIPS協議與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
TRIPS協議的定義及概念:
"TRIPS"協議是《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AGREEMENTONTRADE-)的簡稱。這個文件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標准。
「TRIPS」的宗旨是:期望減少國際貿易中的扭曲和障礙,促進對知識產權充分,有效的保護同時保證知識產權的執法措施與程序不至於變成合法的障礙。
"TRIPS"協議涉及的知識產權共有以下八個方面:著作權及其相關權利、商標、地理標記、工業品外觀設計、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對未公開信息的保權和對許可合同中限制競爭行為的控制。
TRIPS協議
TRIPS協議
同時,對上述知識產權的可獲得性、范圍及行使標准、施行、獲得與維持程序、糾紛的預防及解決等,協議中均作了詳細規定,已超出任何現有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將使知識產權問題與貿易問題密不可分。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的定義:
公約對知識產權所下的定義是:關於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權利;關於表演家的演出、錄音和廣播的權利;關於人們在一切領域的發明的權利;關於科學發現的權利;關於工業設計的權利;關於商標、服務商標、廠商名稱和標記的權利;關於制止不正當競爭的權利;以及在工業、科學、文學或藝術領域里的一切來自知識活動的權利。公約的實質性條款規定了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各項問題,包括該組織的宗旨、職權、組織機構、總部及財務問題。公約規定,對本公約不允許有保留。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的簡介:
《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簡稱「WIPO公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同盟的國際局與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同盟的國際局的51個國家於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爾摩會議將兩國際機構合並,簽訂了《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該公約於1970年4月26日正式生效。根據公約成立的政府間國際機構,定名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英文簡稱WIPO。1974年12月,該組織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設在日內瓦。按照公約第5條成員資格的規定,任何保護知識產權的同盟成員國,以及雖未參加任何同盟,但只要是聯合國的成員國,或受到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會議邀請的國家,均可成為該組織的成員國。截止2004年12月31日締約方總數為181個國家,1980年6月3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C. TRIPS協議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
(1994年1月1日簽定)
第一部分 一般規定和基本原則
第二部分 關於知識產權的效力、范圍及使用的標准
1.版權及相關權利
2.商標
3.地理標志
4.工業設計
5.專利
6.集成電路的外觀設計(分布圖)
7.對未公開信息的保護
8.在契約性許可中對反競爭行為的控制
第三部分 知識產權的執法
1.一般義務
2.民事和行政程序及救濟
3.臨時措施
4.有關邊境措施的特別要求
5.刑事程序
第四部分 知識產權的獲得和維護及相關程序
第五部分 爭端的防止和解決
第六部分 過渡安排
第七部分 機構安排;最後條款
各成員,
期望減少國際貿易中的扭曲和阻礙因素,考慮到需要加強對知識產權實行有效和充分的保護,並確保實施知識產權的措施和程序本身不會成為合法貿易的障礙;
承認為此目的有必要制訂有關下列問題的新的規則和紀律:
(a)關於適用1994年關貿總協定的基本原則以及有關的國際知識產權協定或公約;
(b)關於就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的效力,范圍和使用制訂適當的標准和原則;
(c)關於在考慮到各國法律制度的差異,就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的執法規定有效的和適當的方法;
(d)關於制訂有效、迅速的程序在多邊一級防止和解決政府間爭端;
(e)關於制定過渡安排使談判結果得以在最廣泛的范圍內付諸實施。
承認需要一個包含原則、規則和紀律的多邊框架以處理國際冒牌貨貿易問題;
承認知識產權是私有權利;
承認各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最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標,包括發展目標和技術上的目標;
還承認最不發達國家成員在國內實施法律和規章方面特別需要最大靈活性,以便創造一個良好的和有生命力的技術基礎;
強調通過多邊程序達成強有力的承諾以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爭議從而減少摩擦的重要性;
希望在世界貿易組織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本協議中簡稱為WIPO)以及其他有關的國際組織之間建立一種相互支持的關系;
D. 4. TRIPs協議中涉及了哪些國際公約
名稱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又稱《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其英文名稱是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簡稱TRIPS。在中文文獻中,人們一般也習慣使用這個英文簡稱,以下也使用TRIPS指代本條目。
法律地位
TRIPS是在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體系下的一個多邊條約,它於1994年WTO成立時通過。
與WTO的其它條約一樣,批准TRIPS的國家或者單獨關稅區也必須一攬子接受包括《貨物貿易多邊協定》、《服務貿易總協定》等WTO法律框架內的其它多邊協定。
E. TRIPS協定與四個重要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的關系
世貿組織(WTO)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協定》(TRIPS)
1994年結束的烏拉圭回合貿易談判達成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此輪談判的最後協議決定,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並制定了相應規則。即WTO成員國必須遵守包括TRIPS協議在內的所有協議,同時簡化了解決成員國之間貿易爭端的解決機制。截至2002年1月,WTO共擁有144個成員,貿易量佔了全世界貿易量的90%以上。有30個以上國家正在進行加入談判。
TRIPS要求所有WTO成員對包括版權、專利、商標、工業設計、地理標識、集成電路外觀設計以及未公開信息在內的、范圍廣泛的知識產權提供最低限度的保護。如此一來,TRIPS協議就涵蓋了目前存在的、幾乎所有的知識產權國際協議,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巴黎公約》和《尼泊爾公約》,並增加了一些新的義務,諸如地理標識、專利、商業秘密以及政府在知識產權強制性執行方面的義務等。
由所有成員國代表參加的即TRIPS理事會,負責管理與TRIPS協議有關的事務。TRIPS理事會根據協議本身的授權以及兩年一次的WTO部長級會議的要求,對TRIPS協議各個方面的執行情況進行審核。
在TRIPS協議執行中,最容易引起爭議的是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l 第7條所提出的目標,即「知識產權應當有助於技術轉讓」,是否能夠實現,特別是對WTO的發展中成員國家來說。
l TRIPS協議第8條與協議其它條款之間存在潛在的矛盾。第8條允許成員,在TRIPS協議框架下,採取必要措施保護公共健康及防止對知識產權的濫用;而其他條款則規定了對葯品提供專利保護的義務、對授予強制許可條件的限制(第31條)、專利權例外規定的范圍(第30條)等。
l 協議第39條,關於保護實驗數據,以防止"不公平的商業使用"。
l 協議第23條關於對葡萄酒和烈酒地理標識提供額外保護規定的合理性。
l 與生物有關的發明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例如微生物(協議第27條第3.(b))以及植物品種,與其他國際公約,例如《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一致性問題。
l 成員國中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為履行TRIPS協議關於知識產權管理和執法的義務,所需付出的成本。
TRIPS協議於1995年1月1日生效。在WTO成員中的發達國家應當在協議生效後的1年內實施協議的所有規定;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應當在2000年1月1日前實施;如果發展中國家將專利保護范圍拓寬到,覆蓋葯品之類的目前尚未受到保護的新領域,則可獲得5年的額外過渡期限。協議還規定,最不發達國家(LDCs)應在2006年之前實施TRIPS協議,但多哈部長會議關於TRIPS協議與公共健康的宣言將對葯品保護的過渡期限延長了10年。
當TRIPS協議的解釋與一國執行該協議的國內法律生發沖突時,成員國可以將案件提交WTO的爭端解決委員會(DSB)予以解決。至今已有24個涉及TRIPS協議的案件啟動了爭端解決機制,其中:23個案子是發達國家成員提出的,1個是巴西提出的;16個涉及發達國家之間的爭端,7個涉及發達國家提起的與發展中國家的爭端,1個是巴西提起的與美國的爭端。在上述24個案子中,10個通過雙方協商得以解決,7個由按照程序設立的專家小組作出裁決,另外7個懸而未決。
F. trips協議中規定的知識產權保護范圍有哪些
根據TRIPS協定第1.2條:就本協定而言,「知識產權」詞指作為第二部分第1節至第7節主題的所有類別的知識產權。
(1)版權與相關權利(各成員應遵守《伯爾尼公約》(1971)第1條至第21條及其附錄的規定);
(2)商標(任何標記或標記的組合,只要能夠將企業的貨物和服務區別於其他企業的貨物或服務,即能夠構成商標。此類標記,特別是單詞,包括人名、字母、數字、圖案的成分和顏色的組合以及任何此類標記的組合,均應符合注冊為商標的條件);
(3)地理標志(「地理標識」指識別貨物來源於成員領土或該領土內地區或地方的標識,該貨物的特定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主要歸因於其地理來源);
(4)工業設計(各成員應對新的或原創性的獨立創造的工業設計提供保護。各成員可規定,如工業設計不能顯著區別於已知的設計或己知設計特徵的組合,則不屬新的或原創性設計。各成員可規定該保護不應延伸至主要出於技術或功能上的考慮而進行的設計);
(5)專利(專利可授予所有技術領域的任何發明,無論是產品還是方法,只要它們具有新穎性、包含發明性步驟,並可供工業應用);
(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7)對未披露信息的保護(在保證針對《巴黎公約》(1967)第10條之二規定的不公平競爭而採取有效保護的過程中,各成員應依照第2款對未披露信息和依照第3款提交政府或政府機構的數據進行保護。第2款:(a)屬秘密,即作為一個整體或就其各部分的精確排列和組合而言,該信息尚不為通常處理所涉信息范圍內的人所普遍知道,或不易被他們獲得;(b)因屬秘密而具有商業價值;並且(c)由該信息的合法控制人,在此種情況下採取合理的步驟以保持其秘密性質。第3款:各成員如要求,作為批准銷售使用新型化學個體製造的葯品或農業化學物質產品的條件,需提交通過巨大努力取得的、未披露的試驗數據或其他數據,則應保護該數據,以防止不正當的商業使用);
(8)對協議許可中限制競爭行為的控制。
G. trips協議在推動知識產權貿易中發揮著什麼作用
Trips協議是國際貿易與知識產權保護第一次直接而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包括著作權及其相關權利、商標、地理標記、工業品外觀設計、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對未公開信息的保權和對許可合同中限制競爭行為的控制。對上述知識產權的可獲得性、范圍及行使標准、施行、獲得與維持程序、糾紛的預防及解決等,協議中均作了詳細規定,已超出任何現有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將使知識產權問題與貿易問題密不可分。
1、知識產權在國際貿易中越來越重要。商品技術附加值的高低已成為商品價值的決定因素,知識產權本身也成為貿易的對象。初級產品(原料及半成品)的比例逐年下降,而高技術和知識、資本密集型的產品等與知識產權密切相關的產品所佔比例呈上升趨勢,在國際貿易中涉及的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問題越來越多。
2、在Trips協議實施之前,各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政策有巨大的差異。一旦成員國之間發生侵權糾紛或其他爭端,只能通過談判解決,談判不成只能有關國際法院提出訴訟,而對此,成員國還可以申請保留,因而事實上許多侵權糾紛不能得到合理解決。其次,舊的公約締約時間較早,很難對許多新的發明如集成電路、生物技術、計算機軟體等起到切實有效的保護作用,而且各公約的保護范圍都有一定限制。最後,各國法律和實踐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水準不一,尤其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差異很大。
2、各國都利用知識產權制度,保護自己的技術優勢、品牌優勢並用來阻止更強大的技術優勢的沖擊。知識產權法已不僅僅是保護國內技術的國內法,更重要的是各國力爭成為經濟強國的基本國策的直接反映。發達國家主觀上是為自身的利益,客觀上也得到了實惠,發展中國家則要承擔對自己來說較為沉重的義務,但加強保護是大勢所趨,發展中國家在克服了短期的困難後,將最終從知識產權的保護中收益。
H. 為什麼說Trips協議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公約
一是該協議是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協議,而世貿組織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響的貿易組織;二是,該協議條款最為全面,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最全面。
I. 為什麼說Trips協議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公約
看國際經濟法書,書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