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書聖故里,紹興、嵊州、山東都有
作為紹興的旅遊品牌和城市金名片,紹興除了魯迅故里之外,「書聖故里」也堪稱一絕。特別是去年合並成立書聖故里社區後,「書聖故里」的概念對紹興更有特殊意義。然而,最近商標界傳出的一個爆炸性新聞是:「書聖故里」商標相繼被人注冊,特別是39類(旅遊類)商標居然被一位山西人捷足先登。 此前,關於「書聖故里」早有傳說,山東臨沂、浙江紹興和嵊州這三個城市都在爭奪其歸屬。然而,當這三地還在忙於爭奪「書聖故里」時,一場關於「李白故里」的爭奪戰舉國關注。這場名人故里之爭由此也給紹興敲響了警鍾:萬一「書聖故里」商標花落他方,紹興如何應對? 「書聖故里」是否屬於紹興? 目前國內有兩省三地自稱書聖故里,即山東臨沂、浙江紹興和嵊州。那麼,「書聖故里」到底是不是紹興的? 對此,紹興市政協城市文化策研室主任朱元桂認為,三個城市都有其道理。山東臨沂應該是王羲之的出生地,後來移居到紹興,在這里做官、居住,寫下了傳世的《蘭亭序》,可以說紹興是書聖的成名地。而嵊州,則是書聖的歸隱地,現在他有很多後代都在那裡。由此,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中國嵊州國際書法朝聖節、中國王羲之書法藝術(行草)大展等大型活動在這些地方經常舉行,遊客如雲。 「書聖故里究竟是屬於哪裡,這個問題很難說。」朱元桂認為,三地同樣名揚天下。不過,「書聖故里」對紹興還是有特殊意義的。紹興書聖故里社區主任高桂珍說,去年11月份蕭山街社區和書聖社區合並後成立了書聖故里社區,社區因為有書聖故里的名人效應,作為紹興古建築最完整的古街,最近結合「全城游」正在開發「旅遊進社區」。 「書聖故里」商標被捷足先登 由此可見,「書聖故里」對於這三個城市都有重要意義,對紹興而言更是一張旅遊金名片。然而,最近一個消息傳出,作為這場爭奪戰重要武器的「書聖故里」商標,目前三地都未掌握,卻被他人成功搶注。 昨天,紹興市中正商標事務所的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書聖故里」已被注冊了13個商標。其中最早的兩個是一位紹興人個人申請的,2005年就注冊成功了,主要使用在筆墨紙硯和黃酒兩大門類。而第39類(旅遊類)「書聖故里」商標對山東臨沂和浙江紹興、浙江嵊州三個城市旅遊業發展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但卻被一位山西人「搶」走了。他在2007年提出申請後,去年3月份才通過公告取得了該商標所有權。 而值得一提的是,也許正是看到了危機,山東臨沂有關方面似乎也警覺到這個問題。隨後,他們注冊了眼鏡、醫葯、餐飲、過程、設計藝術等10個門類的「書聖故里」商標。而這些商標還是「新生代」,大部分剛剛於今年的2~6月份公告結束。目前紹興拿到的僅兩個。 李白故里之爭引發思考 「書聖故里」花落他方咋辦?就在紹興的商標界盛傳這令人著急的消息時,最近一則關於李白故里的爭奪戰轟動全國,由此也給紹興敲響警鍾。 原來,去年8月中旬,湖北安陸在中央電視台投放城市宣傳片,宣傳片內容是「李白故里,銀杏之鄉,湖北安陸歡迎您」。而隨即,四川江油市委宣傳部致函中央電視台,認為江油才是李白的故里,因為江油擁有第39類(旅遊類)的「李白故里」商標,安陸涉嫌對自己擁有的「李白故里」商標「侵權」,要求該宣傳片停播。 四川江油市有關人員很早就具有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早在2001年6月,當地一家機構就申請注冊了商標類別中第39類(旅遊類)的「李白故里」商標。而由此,湖北安陸的城市宣傳片立即遭央視停播。隨後甘肅天水市、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也介入到李白故里爭奪戰之中,但均因四川39類(旅遊類)「李白故里」商標的巨大威力而處於不利地位。 「這一爭奪戰的結果表明,控制不了商標就會很被動。」紹興市中正商標事務所有關人士認為,「書聖故里」商標掌握在他人手中,意味著以後關於旅遊宣傳的主題都可能被封殺,對紹興而言是相當不利的。該人士表示,目前的補救措施或許只能通過轉讓或者提爭議「注冊不當」,或者幾年後等申請撤銷。如果一個城市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相信類似名人故里的爭奪戰還會上演。
❷ 浙江省餘姚市出過哪些名人,我知道的有黃宗羲,王陽明,虞世南
現代的作家名人有很多,如謝志強、徐渭明、顏文祥、符利群、方靜飛、孫兆琦、朱旭虹、張放鳴、沈華坤、王旭明、何桂英、帕蒂古麗、唐裕康、方其軍、姚業鑫、葉龍虎……還有名揚網路的袁孝沖等。
謝志強: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理事,寧波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鄭州小小說學會副會長。已出版個人小小說作品和文學理論專著《會唱歌的果實》、《小小說講稿》、《與小小說共舞》、《外婆點亮煤油燈》、《新啟蒙時代》等20部。作品在《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國文學》、《讀者》、《青年文摘》、《作家文摘》、《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等數十種選刊和選本所選載。90餘次獲國家、省、市以上文學獎。其中主要獲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首屆「小小說星座獎」(2002年),首屆中國小小說金麻雀提名獎(2003年),第三屆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2005年),中國微型小說學會年度評獎連續五屆二等、一等獎,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賽佳作獎以及1997年至1998年度、1999年至2000年度、2001年至2002年度、2007年至2008年度四屆優秀作品獎和佳作獎,四次獲《微型小說選刊》「讀者最受歡迎的微型小說」和全國微型小說徵文獲獎。2006年列入中國小說學會頒發的排行榜上榜作家,2009年獲「新世紀風雲人物金牌作家」稱號。三十餘篇小小說被譯介到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波蘭、新加坡、土耳其、俄羅斯,部分列入中外大學教材;二十餘篇小小說入選北京、上海、廣西、江蘇等省市的大、中、小學語文教材和改編為電視劇及列入大學考卷。
顏文祥:男,1968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供職於餘姚日報社。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餘姚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92年起在業余時間里從事文學創作,至今已在寧波以上級報刊上發表各類作品達一百萬多字,有四十多件作品在全國、省、寧波各類徵文中獲獎。1999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個人散文隨筆集《看著一棵樹長大》、2003年由新華出版社出版長篇報告文學集《河姆渡畔文明花》(與人合作),該書曾榮獲「寧波市五一個工程」圖書獎。2010年由寧波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樹的隨想》。
符利群:女,1971年12月出生。浙江省作協會員,寧波市作協理事,餘姚市作協秘書長。浙江省文學創作中級職稱。2007年獲餘姚市委宣傳部頒發餘姚市首屆「文藝新人」稱號,2010年獲餘姚市人民政府頒發「餘姚市優秀專業人才」、「餘姚市中青年專業人才」稱號。2013年2月列入首批「浙江省青年作家人才庫」。發表各類文學作品60餘萬字,獲省市級以上各種文學獎四十餘次,數十篇作品入選國家級出版社出版選本。編劇影視動畫片《戚繼光英雄傳》、《少年王陽明》,電視文藝片《露天電影》等。歷年來出版文學作品8部,計:2001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與陽光有約》;2006年寧波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愛在左》,2007年獲寧波市「五個一工程獎」;2007年12月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長篇散文《你給村莊打個結》;2008年5月寧波出版社出版長篇傳記文學《院士之路·郁銘芳傳》;2008年10月華文出版社出版傳記文學《陸章銓傳》;2009年4月寧波出版社出版餘姚《四先賢精品連環畫》(與人合著)。2009年8月寧波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立春》。2011年12月出版長篇小說《萬物生長》,獲2012年寧波市「五個一工程獎」、寧波市優秀文學作品獎。
帕蒂古麗:女,本名帕提古麗,維吾爾族。1965年出生在新疆沙灣縣老沙灣鎮大梁坡村。曾獲首屆開發建設新疆文學獎一等獎。現居江南。浙江作協會員。《散文選刊.下半月刊》2013年度簽約作家。1996年起在《餘姚日報》工作,現任專刊副刊部主任。連續兩屆擔任餘姚市政協常委、寧波市少數民族聯合會副會長,餘姚市少數民族聯會會長、榮譽會長等社會職務。已出版報告文學集《筆蘸姚江》、散文集《跟羊兒分享的秘密》、《混血的村莊》、《隱秘的記憶》。長篇小說《隱痛》列入2013年中國作協少數民族重點作品扶持項目。近幾年有3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見諸《人民文學》、《天涯》、《新華文摘》、《民族文學》、《散文選刊》、《散文.海外版》、《上海文學》、《海外文摘》、《青年文學》、《紅豆》、《西部》、《西湖》、《黃河文學》、《西南軍事文學》、《浙江作家》、《安徽文學》、《廣西文學》、《文學與人生》、《文學港》、《伊犁河》等刊物。《模仿者的生活》、《在稻穀上睡了一個冬天》被翻譯成維吾爾文、哈薩克文、蒙古文、藏文和韓文刊登於《民族文學》少數民族文字版。散文《在稻穀上睡了一個冬天》入選《中國散文2012年度佳作》和《2012中國散文年選》。散文《模仿者的生活》獲得2012第四屆在場主義散文獎新銳獎、2012年度《民族文學》獎、《散文選刊》2012年度最華文佳獎。散文《思念的重量》獲2012「我的一封信」全國散文大賽一等獎。
何桂英:筆名風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從小愛好詩文,創作不輟,在《星星》《詩選刊》《詩歌月刊》《詩潮》《中國文學》《中國詩歌》《中國詩詞月刊》《中國網路詩歌》《綠風》《青年作家》《浙江作家》《青海湖》《黃河詩報》《文學港》《意文》《南方作家》等刊物發表詩歌三四百首。詩歌入選《中國新詩精選300首》《中國當代詩歌選本》《中國當代短詩選》《2012年中國詩歌精選》《女子詩報年鑒•2012年卷》《中國2012年度詩歌精選》《網路詩選2012年度詩歌精選》等詩歌選本。2008出版詩集《臨水照花》,2009出版散文集《城裡的月光》和散文詩合集《水岸花城》,2012年出版詩集《恣意》,《恣意》由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詩人榮榮作序。現為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2013年2月被列入「首批浙江省青年作家人才庫」。詩觀:「詩歌就是生活,詩歌就是思想,詩歌就是你這個人。」
姚業鑫:男,1942年7月生,大學中文系畢業,餘姚市政協退休,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學讀書時,在《東海》雜志和《浙江日報》上發表詩歌5首。讀書與工作之餘,涉足文藝創作多個領域,近300件散文、詩歌、小小說、詩詞、舞蹈、戲劇、評論作品,發表於省市級和中央級報刊、雜志、出版物,以及美國、台灣的中文報刊上。其中以童歌舞《四明山上小牧童》(與人合作)參加全國學校劇比賽,一件影視作品獲全國星光獎鼓勵獎,戲劇劇本《盧七妹傳奇》(與人合作)獲浙江省劇本三等獎。
葉龍虎:男,1952年12月出生。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餘姚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理事。中共黨員,在職大學學歷,中國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現供職於餘姚中誠會計師事務所,任主任會計師。2004年開始文學創作,幾年來先後有《靜悄悄的河姆渡濕地》等140餘篇散文、隨筆由《寧波日報》、《寧波晚報》、《文學港》等報刊雜志發表,著有《故土鄉情》、《過去的時光》、《家鄉的小河》等散文、隨筆集,其中《故土鄉情》(第一版)2011年獲餘姚市首屆優秀文藝作品杜鵑花獎銅獎,《江水滔滔說古渡》被評為2012年度寧波市報紙副刊一等獎。
袁孝沖:男,筆名「流星」,商務管理講師,機電設計工程師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會員,中國青年作家學會會員 ,寧波市網路作家協會會員,餘姚市網路文化協會會員。曾在中國作家網 、中國作家在線 、《中國冶金報》、《企業家日報》、中報網、人民日報華人版《華人日報》、京廣網、中國文化網、《中國科教博覽》雜志社、騰訊網、消費日報網、價值中國網、商界雜志社、《今日快報》、今日頭條網、中國公益網、寧波日報、中國警事、餘姚日報、企業培訓網、餘姚新聞網等各大報網媒體上發表消息通訊、詩歌散文、論說隨筆等500多篇,並有多次作品獲獎,有作品將被入錄《當代詩人文選》、《中國作家文選》等叢書。
❸ 關於上海世博會的一些知識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Expo 2010 Shanghai China),簡稱上海世博會,是一個籌備中的世界博覽會,計劃於2010年5月日至10月31日在中國最大的城市、經濟中心上海舉行。本屆世博會是中國首次舉辦的綜合性世界博覽會。博覽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主辦機構預計吸引世界各地7000萬人次參觀者前往,總投資原計劃為300億美元,但由於全球經濟危機,目前最新資料顯示,上海世博會中國中央政府投資總額達到450億美元,是世界博覽會史上最大規模,同時也遠超於2008年在北京舉辦的第29屆奧運會[1]。
目錄 [隱藏]
1 申辦過程
2 上海世博會象徵
2.1 會徽
2.2 吉祥物
2.3 主題
2.4 世博會音樂
2.4.1 會歌
2.4.2 志願者之歌
2.4.3 聲音標識
3 組織機構
3.1 上海世博會組委會
3.2 上海世博會執行委員會
3.3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
4 參展國家、地區及國際組織
5 志願者
5.1 志願者標志
5.2 志願者口號
6 世博園區
6.1 入口
6.2 園區
6.3 一軸四館
6.3.1 世博軸
6.3.2 中國國家館
6.3.3 世博主題館
6.3.4 世博中心
6.3.5 世博文化中心
6.3.6 圖集
6.4 配套設施
6.4.1 醫療
6.4.2 公共交通
6.4.2.1 軌道交通
6.4.2.2 市政道路
6.4.2.3 鐵路
6.4.2.4 交通管控
6.4.2.4.1 車輛分區分流
6.4.2.4.2 軌道交通延時
6.4.3 通信
6.4.4 生態環境
7 市場運營
8 門票
8.1 門票種類
8.2 票價
9 簡歷
10 參見
11 參考資料
12 外部鏈接
13 世界各地媒體專題
13.1 中國大陸
[編輯] 申辦過程
1993年,國際展覽局接納中國為第46個成員國。1999年12月8日,中國政府代表在國際展覽局代表大會上正式宣布,中國政府支持上海作為申辦城市,申辦2010年世博會。翌年3月17日,中國政府成立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申辦委員會,國務委員吳儀經朱鎔基總理批准,擔任申辦委員會主任。2001年5月2日,中國駐法國大使吳健民正式向國際展覽局遞交了申辦申請書。
作為第一次申辦世界博覽會,上海獲得了全中國95%左右國民的支持。[2]
2002年12月3日,國際展覽局就2010年世界博覽會舉辦地進行最後的陳述和投票。最終投票結果,上海以54票對34票擊敗韓國麗水,獲得2010年世界博覽會主辦權。
國際展覽局第132次大會
2002年12月3日,在摩洛哥蒙特卡洛格林馬迪會議宮皮埃爾王子廳舉行。
候選城市 國家 第一輪投票 第二輪投票 第三輪投票 第四輪投票
上海 中國 36 38 44 54
麗水 韓國 28 34 32 34
莫斯科 俄羅斯 12 10 12 -
克雷塔羅 墨西哥 6 6 - -
弗洛茨瓦夫 波蘭 6 - - -
[編輯] 上海世博會象徵
[編輯] 會徽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在2004年11月29日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揭曉儀式」上公布,會徽以綠色的中國漢字「世」字書法為核心,寓意三人合臂相擁,和相攜同樂的家庭,也可以抽象地比喻為「你、我、他」的人類群體,代表了這屆世博會追求以人為本的理念[3]。截至2009年6月,上海世博會會徽已經在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申請了商標注冊,受到了著作權保護、世博會標志專有權保護及商標權保護[4]。
[編輯] 吉祥物
世博會吉祥物—海寶主條目:海寶
2007年12月18日,上海世界博覽會組織委員會正式確定在向全球公開徵集的26655件候選作品中選用「海寶」作為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吉祥物。[5]「海寶」,英文名稱為「Haibao」,意即「四海之寶」,由來自台灣的設計師巫永堅所創作[6]。其設計是以漢字「人」字為核心,並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藍色。該吉祥物目前市面上已經幾乎到處可見大小商店販賣之,足以看出此吉祥物的重要性與宣傳性。
[編輯] 主題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在申辦期間就已經確定,2001年9月14日上海世博會申辦委員會確定為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7]世界各國可以以世博會為平台,交流城市發展理念。[8]另外又設定了五個副主題,分別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經濟的繁榮」、「城市科技的創新」、「城市社區的重塑」和「城市和鄉村的互動」[9]。
[編輯] 世博會音樂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音樂作品旨在向全世界傳播「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上海世博會理念,宣傳「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會主題。[10]向世界徵集上海世博會會歌、志願者之歌和聲音標識的行動在2007年4月30日展開。[11]
[編輯] 會歌
上海世博會會歌的徵集雖然原定於2009年1月31日截止,但由於截止後會歌徵集辦公室仍然收到大量來稿,會歌徵集辦公室決定繼續接受來稿,所有有效作品都有資格參加2009年下半年的會歌評選[12]。
[編輯] 志願者之歌
上海世博會志願者之歌為《在你身邊》,由香港歌手陳奕迅主唱,由張亞東作曲、陳少琪作詞。[13]
[編輯] 聲音標識
3月27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聲音標識優秀作品揭開神秘面紗。上海世博會組織者邀請了音樂和視覺設計領域的專家與資深網路媒體人共同組成專家評選委員會,即日起對近百個優秀作品進行評審。
根據《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音樂作品徵集規則[1]》最終將有一個聲音標識脫穎而出,在全世界傳播「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世博理念,宣傳「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14]
[編輯] 組織機構
上海世博會的組織機構分為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組織委員會、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執行委員會與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
[編輯] 上海世博會組委會
主條目: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組織委員會
[編輯] 上海世博會執行委員會
主條目: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執行委員會
[編輯]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
主條目: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
[編輯] 參展國家、地區及國際組織
顯示▼隱藏▲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參展國家及國際組織列表
以下列表為已確認參加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24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截止2009年7月10日)
亞洲(48)
中國
中國香港
中國澳門
台灣
朝鮮
韓國
日本
蒙古
泰國
柬埔寨
緬甸
寮國
越南
菲律賓
馬來西亞
新加坡
汶萊
印尼
東帝汶
巴基斯坦
印度
孟加拉國
尼泊爾
不丹
斯里蘭卡
馬爾地夫
哈薩克
吉爾吉斯斯坦
塔吉克
土庫曼
烏茲別克
阿富汗
伊朗
伊拉克
敘利亞
約旦
黎巴嫩
以色列
巴勒斯坦
土耳其
塞普勒斯
沙烏地阿拉伯
巴林
科威特
卡達
阿聯酋
阿曼
葉門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喬治亞
歐洲(42)
芬蘭
瑞典
挪威
冰島
丹麥
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
立陶宛
白俄羅斯
俄羅斯
烏克蘭
摩爾多瓦
英國
愛爾蘭
法國
摩納哥
荷蘭
比利時
盧森堡
德國
奧地利
列支敦斯登
瑞士
波蘭
捷克
斯洛伐克
匈牙利
羅馬尼亞
塞爾維亞
保加利亞
黑山
馬爾他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聖馬利諾
馬其頓
希臘
葡萄牙
阿爾巴尼亞
克羅埃西亞
西班牙
義大利
斯洛維尼亞
美洲(34)
薩爾瓦多
安地卡及巴布達
尼加拉瓜
墨西哥
格瑞那達
委內瑞拉
厄瓜多
蘇利南
牙買加
海地
蓋亞那
秘魯
智利
烏拉圭
阿根廷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瓜地馬拉
哥斯大黎加
美國
玻利維亞
多米尼加
加拿大
古巴
巴西
巴貝多
多米尼加
巴哈馬
巴拿馬
巴拉圭
宏都拉斯
貝里斯
聖露西亞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哥倫比亞
非洲(51)
馬拉維
利比亞
南非
波札那
迦納
索馬里
查德
賴比瑞亞
幾內亞比索
莫三比克
尼日
模里西斯
衣索比亞
烏干達
剛果民主共和國
馬達加斯加
獅子山
突尼西亞
盧安達
喀麥隆
加彭
摩洛哥
肯亞
蘇丹
納米比亞
尚比亞
辛巴威
塞內加爾
坦尚尼亞
埃及
安哥拉
象牙海岸
中非
貝南
吉布地
奈及利亞
赤道幾內亞
塞席爾
茅利塔尼亞
馬里
賴索托
葛摩
幾內亞
剛果
維德角
厄利垂亞
多哥
蒲隆地
阿爾及利亞
布吉納法索
甘比亞
大洋洲(16)
馬紹爾群島
吉里巴斯
吐瓦魯
索羅門群島
紐埃
庫克群島
斐濟
薩摩亞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湯加
帛琉
萬那杜
巴布亞紐幾內亞
澳大利亞
紐西蘭
諾魯
國際組織(48)
國際竹藤組織
國際博物館協會
歐盟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聯合國資本開發基金會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
國際海事組織
國際原子能機構
聯合國糧農組織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聯合國人居署
國際能源署
世界衛生組織
全球環境基金
法語國家商務論壇
國際信息發展網
國際電信聯盟
聯合國難民署
東南非共同市場
聯合國人口基金
世界自然基金會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加勒比開發銀行
加勒比共同體
博鰲亞洲論壇
世界貿易中心協會
太平洋島國論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南太旅遊組織
世界氣象組織
非洲聯盟
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阿拉伯國家聯盟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世界水理事會
聯合國
世界銀行
聯合國勞工組織
世界旅遊組織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
獨聯體執委會
公共交通國際聯會
[編輯] 志願者
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志願者(EXPO 2010 Volunteer)招募於2009年5月1日正式啟動。志願者由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志願者工作組統一招募,累計約有17萬個名額,將在上海世博會舉行時在世博會園區內外自願展開宣傳、秩序維護、信息咨詢、語言翻譯、應急救援等服務活動[15]。目前官方已設立了全球互聯網報名網站,和位於上海的72個世博志願者工作站接受報名[16]。
[編輯] 志願者標志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志願者標志由漢字「心」、英文字母「V」和一隻嘴銜橄欖枝飛翔的和平鴿組成。「心」字代表了志願者的用心和熱心,「V」是志願者的英文「Volunteer」的首字母,和平鴿代表上海及和平,橄欖枝則寓意可持續發展和希望。[17]
[編輯] 志願者口號
「世界在你眼前,我們在你身邊」(At Your Service at EXPO)
[編輯] 世博園區
在上海城市規劃展覽館展出的世博園區建築模型上海世博會場地位於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之間(包括小部分盧浦大橋左側土地),沿著上海市區黃浦江兩岸進行布局。世博園區規劃用地范圍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東部分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為1.35平方公里。圍欄區域(收取門票)范圍約為3.28平方公里。 [18] 投資總額達300億元人民幣,規模約528公頃,是世界博覽會史上最大規模。
[編輯] 入口
截止2010年3月底,上海世博會官方從未正式公布過世博會入口地址、門牌號碼、「如何前往世博會」等信息。其中一個主要入口經推測,可能在世博軸南部底端,地鐵八號線耀華路站的方位。除此之外,市民僅能根據各方新聞推測世博會的入口為8個[19]或者11個[20]。在上海世博會官方網站上的售票公告[21][22][23]和門票樣張[24]中也不包含入口地址或者門牌號碼。
上海世博會官方網站在2010年1月20日發布的一篇文章《如何乘軌交看世博 上海軌交網積極籌備》提到上海軌道交通有5座車站與世博會園區入口的距離在600米范圍內[25],但是很可惜的是,這篇文章仍然未提到園區入口的地址、門牌號到底在哪裡,因此世博會園區入口地址、門牌號至今仍是一個迷。
而世博園區也可以經水上交通進入,位於浦東段的上海世博園區水上碼頭即將完工,世博會舉行期間遊客可乘船從水上碼頭進入園區參觀[26]。
2010年4月6日,距離上海世博會開幕25天,上海世博會官方網站發布文章《利用7種方式全天候可查交通服務信息》[27],文章中提到「上海世博交通網(www.jtcx.sh.cn)」,首次正式公布世博園區入口分布情況。
上海世博會正式公布的陸上入口為9個,水上入口為4個[28]。分別為:
魯班路入口
馬當路入口
西藏南路入口
半淞園路入口
白蓮涇入口
高科西路入口
上南路入口
長清路入口
後灘入口
東昌路水門
其昌棧水門
秦皇島水門
十六鋪水門
[編輯] 園區
世博園區擁有一軸四館和11個聯合館、42個租賃館、42個國家自建館等。
截至2009年11月2日,11個聯合館和37個租賃館均已竣工交接。[29]
[編輯] 一軸四館
一軸四館指的的是世博軸、中國國家館、世博會主題館、世博中心和世博會演藝中心等五個標志性的永久建築。
[編輯] 世博軸
建築中的世博軸(左)及中國國家館位置:浦東世博園區中心地帶
功能:大型商業、交通綜合體,是世博園區最大的單體項目,是世博園區空間景觀和人流交通的主軸線
後續利用:永久保留
開工時間:2006年12月28日
計劃竣工時間:2009年年底
現狀:建設中
概況
[編輯] 中國國家館
主條目: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中國館
建築中的中國國家館(2009年1月)位置:世博會園區浦東B片區,世博軸東側
面積:總建築面積約16.01萬平方米
後續利用:中國國家館將作為世博會永久性的專題博物館保留,中國地區館則將作為舉辦各類展覽和活動的場所
開工時間:2007年12月18日
計劃竣工時間:2009年年底
現狀:已竣工。
[編輯] 世博主題館
主條目: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主題館
位置:B片區世博軸西側
開工時間:2007年11月10日
面積:地上建築總面積為8萬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為4.9萬平方米
後續利用:永久保留
竣工時間:2009年9月28日[30]
概況:
主題館位於世博園區B片區世博軸西側,緊鄰軌道交通8號線浦東周家渡站,佔地面積約 11.5公頃,總建築面積約12.9萬平方米,其中地上8萬平方米,地下4.9萬平方米,建築高度約27.7米。其造型將圍繞「里弄」、「老虎窗「的構思,運用「折紙」的手法,形成二維平面到三維空間的立體建構。建成後的主題館,將成為一座綠色、節能、環保的展覽場館。
卡通形象:5個海寶--海寶之家,活力海寶,護林海寶,太空海寶,海寶教授
[編輯] 世博中心
主條目: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世博中心
位置:盧浦大橋東側世博園區B片區濱江綠地內
面積:總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
後續利用:永久保留並轉型成為國際一流的會議中心
開工時間:2007年6月7日
計劃竣工時間:2009年12月25日[31]
現狀:
概況:總建築面積14.2萬平方米
[編輯] 世博文化中心
主條目: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文化中心
位置:世博會園區浦東B片區,世博軸以東
面積: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
現狀:建設中
後續利用:永久保留,成為上海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開工時間:2007年12月30日
計劃竣工時間:2009年年底
現狀:建設中
[編輯] 圖集
此條目需要添加適量的圖片以提升條目質量。歡迎提供自由版權的圖片,方法見此。
需要的圖片:世博園區內各國展館及設施外貌
其他信息請查閱討論頁和Wikipedia:圖片請求。
[編輯] 配套設施
為了籌辦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上海市政府新建、改建了一系列市政工程,囊括了醫療、公共交通、飲水、電力、通信、生態環境等諸多方面。
[編輯] 醫療
[編輯] 公共交通
[編輯] 軌道交通
與中國館建築設計互相呼應的軌道交通八號線耀華路站站廳為了方便市民以及中外遊客出入世博園區,上海市軌道交通公司共規劃了三條直接與世博會園區相連的軌道交通線路,分別為軌道交通7、8、13號線。其中直接服務於世博會的軌道交通八號線,一與二期皆已開通,包括位於世博園區浦東大門的耀華路站。此外,全線35公里、直接緊鄰世博園區的軌道交通七號線也已開通;軌道交通十三號線世博專用段主要由四座地鐵車站—盧浦大橋站、世博大道站、馬當路站、長清路站(備車功能)和四段地鐵隧道區間等組成,全長約5公里,將於2009年年底基本建成,2010年世博會前投入使用。[32]
除了直接進出世博會園區的軌道交通線路以外,軌交10號線、2號線東延伸、2號線西西延伸、7號線北延伸、13號線世博段等五線(段)將在2009年年內貫通並上線調試,2010年世博會前(經過推測大約為2010年4月)投入通車試運營。[33]
[編輯] 市政道路
打浦路隧道正在進行擴容工程。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海市對數千條道路進行翻修。2008年一年內翻建1400餘條道路,約佔全市道路總數的26%,涉及中心城區36.8%的道路。[34]
除此以外,為了疏解世博會後灘地區及耀華地區的交通狀況。市政部門在盧浦大橋浦東段新建下匝道。[35]
為了方便市民及遊客參觀,上海市政府在黃浦江底開挖數個隧道,其中包括,對打浦路隧道的擴容,西藏南路越江隧道的修建等等,並且該隧道將會建設成為可供無軌電車通行的隧道。
[編輯] 鐵路
作為長三角地區的主要鐵路以及服務世博會的重要城際交通,滬寧城際鐵路、滬杭高鐵的建設也會在世博會前完成。[36]
[編輯] 交通管控
2009年1月8日,世博交通保障方案公示。
[編輯] 車輛分區分流
引導區
引導區是指中環外至市界的區域,該區域重點為提高省界道口安檢能力,同時引導外地入滬客流在遠郊的P+R停車場停車換乘公共交通進入園區。
緩沖區
緩沖區是指中環內,管控區外的區域,該區域目的為保證世博專線、公交、團體客車等集約化車輛快速到達園區,將設立194公里的世博保障通道,其中包括90公里的世博專用車道、只允許公交車和世博持證車輛通行的公交專用道104公里。
管控區
管控區約7平方公里,浦西邊界為魯班路-中山南一路-國貨路,浦東邊界為耀華路-浦東南路-南碼頭路,管控區內除持世博通行證的車輛、公交、世博專屬計程車外,禁止一切機動車通行。
[編輯] 軌道交通延時
世博期間,上海軌道交通全網末班車時間不早於22:30,上海軌道交通4、6、7、8、9號五條線末班車時間不早於24:00。
[編輯] 通信
為了滿足世博會期間的通訊需求,上海市正加快完善移動通訊網路。中國移動為上海世博會的全球合作夥伴,為實現「移動世博」的目標,預計年內將新建3G基站近3000個,形成覆蓋全市大部分地區的3G信號網路[37]。並擴大TD-SCDMA網路的覆蓋,計劃世博園區內將實現TD網路100%無縫覆蓋。而TD-LTE(4G)試驗網將在上海世博園區啟用[38]。
[編輯] 生態環境
其中,上海世博會後灘公園將以「雙灘諧生」為結構媒介,通過濕地、土壤和動植物群落等的保護與恢復,重現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城市濕地公園景觀。[39]
[編輯] 市場運營
[編輯] 門票
2009年2月26日,本次博覽會組委會公布票務政策及票價[40]。
[編輯] 門票種類
共分「指定日普通票」、「指定日優惠票」、「平日普通票」、「平日優惠票」、「3次票」、「7次票」、「夜票」、「普通團隊票」和「學生團隊票」9種。
其中「指定日」系指開園前3天暨五一假期(2010年5月1日-3日)、國慶七天假期(2010年10月1日-7日)和博覽會末7天(2010年10月25日-31日)共17天,而「平日」則系指世博召開期間除指定日外的167天。
「指定日」系列票可在票面指定當日或任一平日參觀,「平日票」則可在任一平日參觀,「3次票」和「7次票」分別可在除指定日外的平日中任選3天或7天入園參觀,夜票須在17:00之後進入,所有票均只可在入園當日單次出入(3次票和7次票實際為3張或7張門票的組合)。
「普通團隊票」適用於15人(含)以上團隊,「學生團隊票」適用於高等學校、高中、義務教育學校或指定機構組織的30人(含)以上學生團隊,兩種團隊票均需統一購票,統一預約入園。
「優惠票」發售對象為(下文涉及年齡、身份等認定系以會期期間計算):
殘障人士
60周歲以上人士(1950年12月31日及之前出生)
普通高等教育、高中和義務教育在讀學生
身高超過1.2米的兒童
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人
優惠票購票及入園時將需出示相應證件。
身高1.2米以下兒童免票。
[編輯] 票價
門票共分四階段銷售,基準票價為會期(第四階段)銷售的平日普通票價,為160元(人民幣,下同)。越早購買,票價越低。
第一階段為2009年3月27日至6月30日,只向團體銷售指定日普通票和平日普通票,定價分別為170元和130元。
第二階段為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向團體和個人銷售指定日普通票和平日普通票,定價分別為180元和140元。
第三階段為2010年1月1日至4月30日,向團體和個人銷售指定日普通票、指定日優惠票、平日普通票、平日優惠票、3次票和7次票,定價分別為190元、110元、150元、90元、400元和900元。
第四階段為會期,即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向團體和個人銷售指定日普通票、指定日優惠票、平日普通票、平日優惠票、3次票、7次票和夜票,定價分別為200元、120元、160元、100元、400元、900元和90元。
普通團隊票僅向指定旅遊機構銷售
學生團隊票僅向指定旅遊機構和教育機構銷售。
參觀時間 指定日 平日 3次票 7次票 夜票
種類 普通票 優惠票 普通票 優惠票
購票方式/時間 團體 09年 開幕前 開幕後 開幕前 開幕後 團體 09年 開幕前 開幕後 開幕前 開幕後
票價 170元 180元 190元 200元 110元 120元 130元 140元 150元 160元 90元 100元 400元 900元 90元
[編輯] 簡歷
2004年11月29日:標記正式公開
2006年8月19日:建設會場開動儀式
2007年12月18日:世博會吉祥物揭曉,並取名為「海寶」。[41]
2009年年底:「網上世博會」已正式上線、開放訪問。
[編輯] 參見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 上海世界博覽會澳門籌備辦公室
[編輯] 參考資料
[幫助]
^ 環球網:上海欲借世博會走出低迷
^ 2000年8月,上海統計局所屬城鄉抽樣調查隊在全國50個城市開展的民意調查表明:89.4%的人認為中國有必要申辦世博會,94.4%的人支持中國申辦世博會,92.6%的人認為中國有能力舉辦世博會。78.6%的人相信中國申辦會成功。蓋洛普公司的調查也表明,中國民眾和上海民眾對中國申辦世博會的支持率分別高達90%和93%。
^ 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會徽揭曉
^ 上海世博會會徽獲得商標全方位保護
^ 「海寶」——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
^ 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原設計者是來自台灣的巫永堅
^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浮出水面」
^ 國際展覽局秘書長:上海世博會將與世界分享先進的城市發展理念
^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香港在2010世博
^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音樂作品徵集規則
^ 全球徵集3年磨金曲 上海世博會需要經久不忘歌曲
^ 上海世博會征歌仍在繼續 所有來稿都將照單全收
^ 世博會志願者之歌:陳奕迅獻唱《在你身邊》
^ 海內外音樂人共同關注世博音樂 上海世博會聲音標識將"百里挑一"
^ 上海世博會志願者介紹
^ 上海世博會招志願者:世界在你眼前 我們在你身邊
^ 上海世博會志願者標志、口號、歌曲今揭曉
^ 上海世博會園區規劃
^ 世博"畫卷"成竹在胸——記上海世博會總建築師沈迪
^ 進出世博園區11條道路將重點美容 形成花卉景觀大道
^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票務公告第2號
^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票務公告第3號
^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票務公告第4號
^ 門票種類,適用規則及特別說明
^ 如何乘軌交看世博 上海軌交網積極籌備
^ 上海世博園區首個水上碼頭即將亮相
^ 利用7種方式全天候可查交通服務信息
^ 上海世博交通網
^ (中文)聯合館、租賃館竣工交接 上海世博會臨時場館建設進入最後沖刺.上海世界博覽會官方網站(2009年11月2日).於2009年11月2日查閱.
^ (中文)上海世博會主題館竣工 創造三項世界之最.東方網(2009年9月28日).於2009年9月28日查閱.
^ (中文)上海世博中心25日正式竣工 成公共建築節能典範.東方網(2009年12月25日).於2009年12月26日查閱.
^ 上海城市軌道交通十三號線世博段雙線貫通
^ 4條軌交新線年內通車 5條新線世博前運營
^ 今年起翻建1400餘條道路 上海進入迎接世博關鍵階段
^ 盧浦大橋浦東段下匝道貫通 將有利疏解世博交通狀況
^ 滬杭高鐵開工 長三角將成"鐵三角" 爭取世博前完工
^ 上海世博園區3G網全覆蓋 "掌上世博"將成為現實
^ 4G試驗網將在上海世博園區啟用
^ "雙灘諧生"——上海世博會後灘公園將現城市濕地公園景觀
^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票務公告第1號
^ 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揭曉 藍色小孩寓意"四海之寶"
[編輯] 外部鏈接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官方網站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旅遊及活動服務網站 (英文)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參展國家及展館列表 (英文)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旅遊服務中心 (英文)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商服務 (英文)
expo2010.travel (英文)
[編輯] 世界各地媒體專題
[編輯] 中國大陸
新華網
中央電視台
東方日報
上海熱線
騰訊網
人民網
新浪網
❹ 故里之爭,爭到何時方是休閱讀答案
李白的故鄉在何方?四川江油、湖北安陸、甘肅天水、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紛紛自稱是李白的故鄉,點燃了李白故里爭奪戰。特別是江油和安陸兩地,乾脆放棄了學術爭鳴,當地赤膊上陣,文攻筆戰,一個名人故里之爭,上升到官方層面,這在國內極其罕見。
哪個是李白故里誰說了算?
關於李白的身世、祖籍和出生地,學術界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因而,「李白故里」也遠不止新聞里所說的四處。李白研究專家安旗先生在他的著作《李太白別傳》中就列舉了如下幾種說法:
陳寅恪認為,李白家本西域胡人;
胡懷琛認為,李白乃突厥化之中國人;
麥朝樞認為,李白先世是涼武昭王後裔李達摩後一代,即唐高祖李淵從兄弟輩;
郭沫若認為,李白是生於中亞碎葉之漢人;
羅香林認為,李白是玄武門之變中死難的李建成之後。
倘若展開充分的討論,參與「李白故里」爭奪的,就不止目前的兩國四城,而會更加紛繁,熱鬧。
關於李白身世、籍貫的種種說法,可以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李白自己的敘述,第二類是李白生前親友的記載,第三類是後世學者的意見。
以我的了解,關於李白家世、籍貫的爭議,將長時間地持續下去,不大可能達成一致的意見,甚至有可能,永遠都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我認為,與其各執一端,爭論不休,還不如:大家暫時放棄、忽略後出的各種觀點,把事情簡單化,回歸本源,認真地傾聽、尊重一下李白本人的意見。換言之,究竟何處是李白故里,由李白自己說了算。
李白本人前後三次在詩文中提到自己的家世,如下:
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長長江。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上安州裴長史》)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與韓荊州書》)
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苦戰竟不侯,當年頗惆悵。世傳崆峒勇,氣激金風壯。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贈張相鎬二首》其二)
三處詩文,分別作於李白30歲、34歲、57歲時,皆為心智成熟的時期。綜合三次自述,其祖上先後居住之地分別為:金陵、隴西(咸秦)、楚漢。李白族叔李陽冰《草堂集序》和生前摯友之子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也都說李白先輩是隴西成紀人,跟李白的自述相吻合。綜合他的自述及親友記載,可以確定:李白的出生地是甘肅天水,生長地為四川江油,遠祖發源地可追溯至南京。
文學史家之所以在李白家世、籍貫問題上爭論不休,主要原因據說是李白詩文中自述似有難言之隱。其實,這種猜測的合理性是值得懷疑的,它有可能是一個偽命題。李白自述的粗疏,可能是詩文特點(措辭簡要)所致,並非李白有意掩蓋真相。所謂難言之隱,不過是後人的多疑或不懷好意。諸種說法,皆起於近代以降,頗有近人為學術而疑古立異之嫌。先把李白當做一個撒謊者,接著又對李白生前親友的話置之不理,然後去研究他的身世,這跟緣木求魚有什麼兩樣?
即使按照清人王琦的說法,有「當隋之末,其先世以事徙西域,隱易姓名」之事,仍然可以肯定,李白是漢人。
商標化李白難載厚重文化期待
在我們的文化表達中,崇拜先人多半要去其故地瞻仰一番。李白出生地,承載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追憶與膜拜,儼然成為朝覲的詩國聖地。自然有必要弄清詩仙生於何處,這關繫到你我的朝覲路不致迷失。當對著「冒牌貨」表達對先輩的敬仰,不僅是浪費感情,更是玷污了心底那份文化期待。
四地爭奪李白故里,本身並無不妥。真相越辯越明,爭論之後,或許終會給出一個極具說服力的答案。這個答案,無疑是對整個民族的文化追憶與崇拜情結負責。
而問題是,既有爭論模式真的能還原歷史真相嗎?從新聞呈現的信息看,江油與安陸將對「李白故里」的爭奪,訴諸工商總局批復和法律裁定。就這樣,原本純粹文化范域的分歧與「工商」、「法律」等詞彙有了聯系。然而,工商總局與法院果真能成為這場糾紛的合格判決者嗎?需要釐清的是,行政與裁定從來不是解決文化爭論的最好方式。「李白故里」的商標歸屬地並不必然等同李白出生地。盡管工商總局或法院有權判定商標的使用權,卻終究無法給李白生於何處做出定論。
四地爭奪李白故里,看似熱鬧,而背後的邏輯很是滑稽。爭來爭去你來我往,在意的始終是「李白故里」的商標使用權,而非為了求證出一個真相。盡管公眾看到種種經濟手段加入了這場爭論,但始終沒有等到嚴格的文化考證。一個本屬學界爭論的命題,成了主要的訴求體,其本身就寓意豐富。實際上,就算商標爭奪戰塵埃落定,於「李白故里是何處?」的最初發問也沒有多少意義。
又有誰真的在乎李白生於何處呢?江油?安陸?天水?托克馬克?都在乎,抑或都不在乎。這場糾紛,本該有更現實的注腳。無非是為了一個市值可觀的商標,僅此而已。熱鬧背後,答案更加迷離。該去何地寄託對詩仙的膜拜?顯然不是商標化的「李白故里」。一個民族的文化情結,終究不能被一個商標所牽引。概念化的「李白故里」,承載不起全民朝覲的厚重執著。
誰動了我的李白?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精神的也好,物質的也罷,留下的好東西可謂燦若星河。被人拿走幾件東西,實屬正常,慈禧老太太就曾經說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只要友邦滿意了,咱東西多的是!於是大英帝國博物館、法國盧浮宮都將那些來自東方的神器奉為至寶。但是,無論是外國友邦還是國內的一些地方,有些東西不是說想拿走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拿走,比如李白。
為何兩國四地對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如此看中?顯然與市長、宣傳部長家的族譜沒有太大關系,而實為增加地方文化底蘊、提升地方知名度、提高當地民眾自豪感、加快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噱頭。中國人都有尋根問祖的傳統,追溯到上古時期甚至石器時代也不無可能,於是各地都紛紛申報遠古傳說中的黃帝、炎帝、伏羲、女媧等這些無詳細歷史記錄可考的名人為自己城市的形象代言人,因為誰也不能拿出確鑿的證據說服其他人,只好各地共享。
共享是個很美妙的詞語。如果不能確切地表明對某個事物的擁有權,又不想挑起爭端,就可以使用「共享」。我國的湖北安陸、甘肅天水和吉爾吉斯斯坦國的托克馬克市比較能夠與時俱進,他們也想對「李白」進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可擁有話語權的四川江油就不答應了,憑借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為江油親筆題寫了「李白故里」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他們宣稱「李白」這杯羹只能獨吞,不許共享!
古代建築、名人、傳說都代表著一個地區的文化品味和歷史底蘊,不知道吉國對「李白」是如何進行文化營銷的,但江油、安陸、天水都打出了口號、做出了實效,李白沒有做過的事情「被他們傳說」了,李白沒住過的房子「被他們遺跡」了,李白沒到過的地方「被他們導游」了……凡此種種,無非是一個「利」字。
利,會意字,從刀、從禾,表示以刀斷禾之意,咱可以引申為「為錢財而快刀斬亂禾」,先下手為強。在「李白爭奪戰」中,既得利益者為的是物質利益之爭,除此之外也會表現出一種文化自豪感,這也不由得讓我想起前段時間湖南兩地關於徐靜蕾祖籍的拉鋸戰,這種完全出於「尋根」的做法令人唏噓不已。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名人效應與地方文化、地區經濟之間有了一種天然的紐帶,某人一旦成了名人,集萬千寵耀於一身,滿地皆為貴氣,雞犬便可升天。至於像我這種無名小輩是永遠不會「被冠名」的。
❺ 名片故里之爭的背後800字作文
李白的故鄉在何方?四川江油、湖北安陸、甘肅天水、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紛紛自稱是李白的故鄉,點燃了李白故里爭奪戰。特別是江油和安陸兩地,乾脆放棄了學術爭鳴,當地政府赤膊上陣,文攻筆戰,一個名人故里之爭,上升到官方層面,這在國內極其罕見。
哪個是李白故里誰說了算?
關於李白的身世、祖籍和出生地,學術界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因而,「李白故里」也遠不止新聞里所說的四處。李白研究專家安旗先生在他的著作《李太白別傳》中就列舉了如下幾種說法:
陳寅恪認為,李白家本西域胡人;
胡懷琛認為,李白乃突厥化之中國人;
麥朝樞認為,李白先世是涼武昭王後裔李達摩後一代,即唐高祖李淵從兄弟輩;
郭沫若認為,李白是生於中亞碎葉之漢人;
羅香林認為,李白是玄武門之變中死難的李建成之後。
倘若展開充分的討論,參與「李白故里」爭奪的,就不止目前的兩國四城,而會更加紛繁,熱鬧。
關於李白身世、籍貫的種種說法,可以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李白自己的敘述,第二類是李白生前親友的記載,第三類是後世學者的意見。
以我的了解,關於李白家世、籍貫的爭議,將長時間地持續下去,不大可能達成一致的意見,甚至有可能,永遠都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我認為,與其各執一端,爭論不休,還不如:大家暫時放棄、忽略後出的各種觀點,把事情簡單化,回歸本源,認真地傾聽、尊重一下李白本人的意見。換言之,究竟何處是李白故里,由李白自己說了算。
李白本人前後三次在詩文中提到自己的家世,如下:
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長長江。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上安州裴長史》)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與韓荊州書》)
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苦戰竟不侯,當年頗惆悵。世傳崆峒勇,氣激金風壯。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贈張相鎬二首》其二)
三處詩文,分別作於李白30歲、34歲、57歲時,皆為心智成熟的時期。綜合三次自述,其祖上先後居住之地分別為:金陵、隴西(咸秦)、楚漢。李白族叔李陽冰《草堂集序》和生前摯友之子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也都說李白先輩是隴西成紀人,跟李白的自述相吻合。綜合他的自述及親友記載,可以確定:李白的出生地是甘肅天水,生長地為四川江油,遠祖發源地可追溯至南京。
文學史家之所以在李白家世、籍貫問題上爭論不休,主要原因據說是李白詩文中自述似有難言之隱。其實,這種猜測的合理性是值得懷疑的,它有可能是一個偽命題。李白自述的粗疏,可能是詩文特點(措辭簡要)所致,並非李白有意掩蓋真相。所謂難言之隱,不過是後人的多疑或不懷好意。諸種說法,皆起於近代以降,頗有近人為學術而疑古立異之嫌。先把李白當做一個撒謊者,接著又對李白生前親友的話置之不理,然後去研究他的身世,這跟緣木求魚有什麼兩樣?
即使按照清人王琦的說法,有「當隋之末,其先世以事徙西域,隱易姓名」之事,仍然可以肯定,李白是漢人。
商標化李白難載厚重文化期待
在我們的文化表達中,崇拜先人多半要去其故地瞻仰一番。李白出生地,承載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追憶與膜拜,儼然成為朝覲的詩國聖地。自然有必要弄清詩仙生於何處,這關繫到你我的朝覲路不致迷失。當對著「冒牌貨」表達對先輩的敬仰,不僅是浪費感情,更是玷污了心底那份文化期待。
四地爭奪李白故里,本身並無不妥。真相越辯越明,爭論之後,或許終會給出一個極具說服力的答案。這個答案,無疑是對整個民族的文化追憶與崇拜情結負責。
而問題是,既有爭論模式真的能還原歷史真相嗎?從新聞呈現的信息看,江油與安陸將對「李白故里」的爭奪,訴諸工商總局批復和法律裁定。就這樣,原本純粹文化范域的分歧與「工商」、「法律」等詞彙有了聯系。然而,工商總局與法院果真能成為這場糾紛的合格判決者嗎?需要釐清的是,行政與司法裁定從來不是解決文化爭論的最好方式。「李白故里」的商標歸屬地並不必然等同李白出生地。盡管工商總局或法院有權判定商標的使用權,卻終究無法給李白生於何處做出定論。
四地爭奪李白故里,看似熱鬧,而背後的邏輯很是滑稽。爭來爭去你來我往,在意的始終是「李白故里」的商標使用權,而非為了求證出一個真相。盡管公眾看到種種經濟手段加入了這場爭論,但始終沒有等到嚴格的文化考證。一個本屬學界爭論的命題,政府成了主要的訴求體,其本身就寓意豐富。實際上,就算商標爭奪戰塵埃落定,於「李白故里是何處?」的最初發問也沒有多少意義。
又有誰真的在乎李白生於何處呢?江油?安陸?天水?托克馬克?都在乎,抑或都不在乎。這場糾紛,本該有更現實的注腳。無非是為了一個市值可觀的商標,僅此而已。熱鬧背後,答案更加迷離。該去何地寄託對詩仙的膜拜?顯然不是商標化的「李白故里」。一個民族的文化情結,終究不能被一個商標所牽引。概念化的「李白故里」,承載不起全民朝覲的厚重執著。
誰動了我的李白?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精神的也好,物質的也罷,留下的好東西可謂燦若星河。被人拿走幾件東西,實屬正常,慈禧老太太就曾經說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只要友邦滿意了,咱東西多的是!於是大英帝國博物館、法國盧浮宮都將那些來自東方的神器奉為至寶。但是,無論是外國友邦還是國內的一些地方,有些東西不是說想拿走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拿走,比如李白。
為何兩國四地對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如此看中?顯然與市長、宣傳部長家的族譜沒有太大關系,而實為增加地方文化底蘊、提升地方知名度、提高當地民眾自豪感、加快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噱頭。中國人都有尋根問祖的傳統,追溯到上古時期甚至石器時代也不無可能,於是各地都紛紛申報遠古傳說中的黃帝、炎帝、伏羲、女媧等這些無詳細歷史記錄可考的名人為自己城市的形象代言人,因為誰也不能拿出確鑿的證據說服其他人,只好各地共享。
共享是個很美妙的詞語。如果不能確切地表明對某個事物的擁有權,又不想挑起爭端,就可以使用「共享」。我國的湖北安陸、甘肅天水和吉爾吉斯斯坦國的托克馬克市比較能夠與時俱進,他們也想對「李白」進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可擁有話語權的四川江油就不答應了,憑借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為江油親筆題寫了「李白故里」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他們宣稱「李白」這杯羹只能獨吞,不許共享!
古代建築、名人、傳說都代表著一個地區的文化品味和歷史底蘊,不知道吉國對「李白」是如何進行文化營銷的,但江油、安陸、天水都打出了口號、做出了實效,李白沒有做過的事情「被他們傳說」了,李白沒住過的房子「被他們遺跡」了,李白沒到過的地方「被他們導游」了……凡此種種,無非是一個「利」字。
利,會意字,從刀、從禾,表示以刀斷禾之意,咱可以引申為「為錢財而快刀斬亂禾」,先下手為強。在「李白爭奪戰」中,既得利益者為的是物質利益之爭,除此之外也會表現出一種文化自豪感,這也不由得讓我想起前段時間湖南兩地關於徐靜蕾祖籍的拉鋸戰,這種完全出於免費「尋根」的做法令人唏噓不已。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名人效應與地方文化、地區經濟之間有了一種天然的紐帶,某人一旦成了名人,集萬千寵耀於一身,滿地皆為貴氣,雞犬便可升天。至於像我這種無名小輩是永遠不會「被冠名」的。
❻ 餘姚的著名人物
現代的餘姚著名作家有很多,如謝志強、徐渭明、顏文祥、符利群、方靜飛、孫兆琦、朱旭虹、張放鳴、沈華坤、王旭明、何桂英、帕蒂古麗、唐裕康、方其軍、姚業鑫、葉龍虎……還有名揚網路的袁孝沖等。
謝志強: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理事,寧波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鄭州小小說學會副會長。已出版個人小小說作品和文學理論專著《會唱歌的果實》、《小小說講稿》、《與小小說共舞》、《外婆點亮煤油燈》、《新啟蒙時代》等20部。作品在《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國文學》、《讀者》、《青年文摘》、《作家文摘》、《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等數十種選刊和選本所選載。90餘次獲國家、省、市以上文學獎。其中主要獲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首屆「小小說星座獎」(2002年),首屆中國小小說金麻雀提名獎(2003年),第三屆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2005年),中國微型小說學會年度評獎連續五屆二等、一等獎,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賽佳作獎以及1997年至1998年度、1999年至2000年度、2001年至2002年度、2007年至2008年度四屆優秀作品獎和佳作獎,四次獲《微型小說選刊》「讀者最受歡迎的微型小說」和全國微型小說徵文獲獎。2006年列入中國小說學會頒發的排行榜上榜作家,2009年獲「新世紀風雲人物金牌作家」稱號。三十餘篇小小說被譯介到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波蘭、新加坡、土耳其、俄羅斯,部分列入中外大學教材;二十餘篇小小說入選北京、上海、廣西、江蘇等省市的大、中、小學語文教材和改編為電視劇及列入大學考卷。
顏文祥:男,1968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供職於餘姚日報社。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餘姚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92年起在業余時間里從事文學創作,至今已在寧波以上級報刊上發表各類作品達一百萬多字,有四十多件作品在全國、省、寧波各類徵文中獲獎。1999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個人散文隨筆集《看著一棵樹長大》、2003年由新華出版社出版長篇報告文學集《河姆渡畔文明花》(與人合作),該書曾榮獲「寧波市五一個工程」圖書獎。2010年由寧波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樹的隨想》。
符利群:女,1971年12月出生。浙江省作協會員,寧波市作協理事,餘姚市作協秘書長。浙江省文學創作中級職稱。2007年獲餘姚市委宣傳部頒發餘姚市首屆「文藝新人」稱號,2010年獲餘姚市人民政府頒發「餘姚市優秀專業人才」、「餘姚市中青年專業人才」稱號。2013年2月列入首批「浙江省青年作家人才庫」。發表各類文學作品60餘萬字,獲省市級以上各種文學獎四十餘次,數十篇作品入選國家級出版社出版選本。編劇影視動畫片《戚繼光英雄傳》、《少年王陽明》,電視文藝片《露天電影》等。歷年來出版文學作品8部,計:2001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與陽光有約》;2006年寧波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愛在左》,2007年獲寧波市「五個一工程獎」;2007年12月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長篇散文《你給村莊打個結》;2008年5月寧波出版社出版長篇傳記文學《院士之路·郁銘芳傳》;2008年10月華文出版社出版傳記文學《陸章銓傳》;2009年4月寧波出版社出版餘姚《四先賢精品連環畫》(與人合著)。2009年8月寧波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立春》。2011年12月出版長篇小說《萬物生長》,獲2012年寧波市「五個一工程獎」、寧波市優秀文學作品獎。
帕蒂古麗:女,本名帕提古麗,維吾爾族。1965年出生在新疆沙灣縣老沙灣鎮大梁坡村。曾獲首屆開發建設新疆文學獎一等獎。現居江南。浙江作協會員。《散文選刊.下半月刊》2013年度簽約作家。1996年起在《餘姚日報》工作,現任專刊副刊部主任。連續兩屆擔任餘姚市政協常委、寧波市少數民族聯合會副會長,餘姚市少數民族聯會會長、榮譽會長等社會職務。已出版報告文學集《筆蘸姚江》、散文集《跟羊兒分享的秘密》、《混血的村莊》、《隱秘的記憶》。長篇小說《隱痛》列入2013年中國作協少數民族重點作品扶持項目。近幾年有3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見諸《人民文學》、《天涯》、《新華文摘》、《民族文學》、《散文選刊》、《散文.海外版》、《上海文學》、《海外文摘》、《青年文學》、《紅豆》、《西部》、《西湖》、《黃河文學》、《西南軍事文學》、《浙江作家》、《安徽文學》、《廣西文學》、《文學與人生》、《文學港》、《伊犁河》等刊物。《模仿者的生活》、《在稻穀上睡了一個冬天》被翻譯成維吾爾文、哈薩克文、蒙古文、藏文和韓文刊登於《民族文學》少數民族文字版。散文《在稻穀上睡了一個冬天》入選《中國散文2012年度佳作》和《2012中國散文年選》。散文《模仿者的生活》獲得2012第四屆在場主義散文獎新銳獎、2012年度《民族文學》獎、《散文選刊》2012年度最華文佳獎。散文《思念的重量》獲2012「我的一封信」全國散文大賽一等獎。
何桂英:筆名風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從小愛好詩文,創作不輟,在《星星》《詩選刊》《詩歌月刊》《詩潮》《中國文學》《中國詩歌》《中國詩詞月刊》《中國網路詩歌》《綠風》《青年作家》《浙江作家》《青海湖》《黃河詩報》《文學港》《意文》《南方作家》等刊物發表詩歌三四百首。詩歌入選《中國新詩精選300首》《中國當代詩歌選本》《中國當代短詩選》《2012年中國詩歌精選》《女子詩報年鑒•2012年卷》《中國2012年度詩歌精選》《網路詩選2012年度詩歌精選》等詩歌選本。2008出版詩集《臨水照花》,2009出版散文集《城裡的月光》和散文詩合集《水岸花城》,2012年出版詩集《恣意》,《恣意》由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詩人榮榮作序。現為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2013年2月被列入「首批浙江省青年作家人才庫」。詩觀:「詩歌就是生活,詩歌就是思想,詩歌就是你這個人。」
姚業鑫:男,1942年7月生,大學中文系畢業,餘姚市政協退休,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學讀書時,在《東海》雜志和《浙江日報》上發表詩歌5首。讀書與工作之餘,涉足文藝創作多個領域,近300件散文、詩歌、小小說、詩詞、舞蹈、戲劇、評論作品,發表於省市級和中央級報刊、雜志、出版物,以及美國、台灣的中文報刊上。其中以童歌舞《四明山上小牧童》(與人合作)參加全國學校劇比賽,一件影視作品獲全國星光獎鼓勵獎,戲劇劇本《盧七妹傳奇》(與人合作)獲浙江省劇本三等獎。
葉龍虎:男,1952年12月出生。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餘姚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理事。中共黨員,在職大學學歷,中國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現供職於餘姚中誠會計師事務所,任主任會計師。2004年開始文學創作,幾年來先後有《靜悄悄的河姆渡濕地》等140餘篇散文、隨筆由《寧波日報》、《寧波晚報》、《文學港》等報刊雜志發表,著有《故土鄉情》、《過去的時光》、《家鄉的小河》等散文、隨筆集,其中《故土鄉情》(第一版)2011年獲餘姚市首屆優秀文藝作品杜鵑花獎銅獎,《江水滔滔說古渡》被評為2012年度寧波市報紙副刊一等獎。
袁孝沖:男,筆名「流星」,商務管理講師,機電設計工程師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會員,中國青年作家學會會員 ,寧波市網路作家協會會員,餘姚市網路文化協會會員。曾在中國作家網 、中國作家在線 、《中國冶金報》、《企業家日報》、中報網、人民日報華人版《華人日報》、京廣網、中國文化網、《中國科教博覽》雜志社、騰訊網、消費日報網、價值中國網、商界雜志社、《今日快報》、今日頭條網、中國公益網、寧波日報、中國警事、餘姚日報、企業培訓網、餘姚新聞網等各大報網媒體上發表消息通訊、詩歌散文、論說隨筆等500多篇,並有多次作品獲獎,有作品將被入錄《當代詩人文選》、《中國作家文選》等叢書。
❼ 各地上演名人名勝爭奪戰,是占理還是為利
當然是為利。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由政府層面爭名人名勝的所屬權,其實是看上了名人名勝在旅遊產業上潛在的巨大利益空間。
不管是四川江油、湖北安陸、甘肅天水、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的李白故里爭奪戰,曹雪芹故里爭奪(河北豐潤、遼寧遼陽、遼寧鐵嶺和江西武陽),趙雲的故鄉爭奪(河北正定和臨城),還是安徽、江西的「杏花村」爭搶之戰,總還有些占理的幌子,但是「首淫西門慶故里」三地爭奪(安徽黃山、山東臨清和陽谷)卻是赤裸裸的利益相爭,讓人大跌眼鏡,三觀盡毀。
幹部對群眾有示範作用,如果幹部不加強修養,必然帶壞群眾。幹部要勤於思考,思想要前瞻性與可持續相結合,貪圖一時之快往往造成千古罪人。
怎麼樣利用好名人名勝效應,各地可以借鑒雲南、四川、西藏對「香格里拉」爭議的處置辦法,不同省份或縣域,可以建立協商機制,結合各地實際、抓住各地重點進行資源開發,共享這些遺產資源,創造更多」1+1>2」的價值。
❽ 青島的人文地理
地理與歷史
中國東部重要的海濱城市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勝地。
青島是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和中國十佳商務城市,獲得「企業家滿意獎」。
青島是首批全國文明城市。
青島是全國兩個「中國品牌之都」之一。
青島是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
青島榮獲2005年「公眾最嚮往的中國城市」第一名。
青島是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帆船比賽舉辦城市,是中國的「帆船之都」。
青島是中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和8個國際會議城市之一。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外貿口岸之一。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
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南端(北緯35°35'-37°09',東經119°30'-121°00')、黃海之濱。青島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海濱城市。全市海岸線(含所屬海島岸線)總長為870公里,其中大陸岸線730公里,佔山東省岸線的1/4。海岸曲折,岬灣相間。青島現轄七區五市,總面積10654平方公里,總人口740.9萬,其中市區1159平方公里,人口265.43萬人。
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但無嚴寒。
歷史沿革
青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6000年以前這里已有了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東周時期建立了當時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三次登臨現位於青島膠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隊由琅琊山起航東渡朝鮮、日本。漢武帝曾在現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不其山「祀神人於交門宮」,並在膠州灣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設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島已發展成為一個繁華市鎮,昔稱膠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在膠澳設防,是為青島建置的開始。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派兵強占青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1月,日本侵佔青島,取代德國對青島進行軍事殖民統治。1919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便是以「收回青島」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青島,設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直屬北洋政府。1929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1986年青島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賦予相當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1994年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經濟與發展
青島經過20餘年的改革開放和不斷進行的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現已形成了電子通訊、信息家電、化工橡膠、飲料食品、汽車船舶、服裝服飾六大支柱產業。初步核算,2005年實現全市生產總值(GDP)2695.5 億元,增長 16.9 %,為1994年以來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4.64 億元,增長 0.4 %;第二產業增加值1399.75 億元,增長20 %;第三產業增加值1121.11 億元,增長16 %。三次產業的比例關系為6.5:51.9:41.6 。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0 位,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 4位。
2005年全市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6.34 億元,增長 35.1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 203.06 億元,增長23.4 %。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城鄉消費品市場態勢活躍。200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突破 800 億大關,達 865.91 億元,增長15.8 %。2005年,青島地區(含中央、省公司)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30.22 億美元,增長22.4 %,其中,出口額 194.22 億美元,增長 23.1 %,進口額136 億美元,增長21.4 %。
2005年共批准利用外資項目2530 項,增長4.4 %,合同外資 95.45 億美元,增長42.1 %。外商直接投資 36.56 億美元,增長 13.1 %。
青島與192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截至2005年末,共有 77 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青島投資 142個項目。
青島農業資源豐富,盛產糧油、林果、畜牧、水產品,平度大澤山葡萄飲譽海內外。青島海區港灣眾多,灘塗廣闊,土質肥沃,餌料豐富,有多種水生物棲息繁衍,如鯛魚、黃魚、鱸魚、鮑魚、牡蠣、寨魚及對蝦、干貝、海參、螃蟹、海螺等。
2005年主要農畜產品產量(萬噸)
糧食 315.02
其中:小麥 153.55
玉米 147.86
花生 50.39
蔬菜 579.21
水果 73.73
肉類 81.94
其中:豬肉 28.07
禽肉 45.55
牛、羊奶 50.82
禽蛋 38.63
青島作為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憑借其公平的市場秩序、良好的社會治安、舒適的生活條件、高效的政府工作、完備的基礎設施和有保障的人身及財產安全等良好的投資生活環境,榮獲「企業家滿意獎」。
青島擁有一批中國知名企業,如海爾集團、海信集團、青島鋼鐵控股集團、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瑪集團、頤中煙草(集團)、雙星集團、青島廣源發集團、利群集團、青島港(集團)、青島建設集團、山東綺麗集團等。青島啤酒已經擁有百年的生產歷史;海爾集團是改革開放後迅速崛起的企業,2005年實現全球營業額達1039億元人民幣;海信集團、雙星集團、澳柯瑪集團等均已成為中國的名牌企業。
青島,榮獲「中國品牌之都」的稱號,擁有中國大陸唯一的世界最具影響力百強品牌——海爾,另擁有中國名牌產品44種,中國馳名商標15個,有5家企業獲得國家質量管理獎。
青島市擁有正在快速成長的金融保險業。至2005年末,全市金融從業人員 3.5 萬多人。全市共有銀行類中資金融機構20 家,營業性機構及儲蓄網點1180 個;銀行類外資金融機構 9家,其中經營性機構 6 家,代表處3 家;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和財務公司各1家。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849.24 億元,比年初增加 428.15 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232.8 億元,比年初增加319.06 億元。全市共有法人證券公司1 家,證券營業部 39 家,證券服務部 3家;期貨經紀公司 2家,期貨經紀營業部 5 家。境內上市公司10 家(發行股票 11 只),境外上市公司 2 家; 12 家上市公司已累計融資 124 億元,股票基金交易額 563.6 億元;
全市共有內資保險分公司 18 家,保險支公司(營業部)64 家,營銷服務部 82 家;保險經紀公司 21 家,保險代理公司 45 家,保險公估公司 12 家,外資保險分公司2家、代表處3 家。全年累計實現保費收入49.57 億元,比上年增長 4.2 %。
青島擁有25個海洋科研、教育以及管理機構,全國重點綜合性海洋高等學府——中國海洋大學就設在這里;擁有中國國內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是一座集海洋科研、國際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東方海洋科學城。擁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40位。
精心打造「融才、融智、融資」高效融合的引智模式,引智助航作用顯得獨具特色。近兩年來,共實施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119項,引進各類外國專家237人次,組織出國(境)培訓298人次。截至2005年底,青島高校軟控有限公司和青島天人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分別被授予國家級引智示範基地,我市還有省級引智示範基地3個,市級工業引智示範基地6個;共有5位外國專家獲得國家「友誼獎」,6位專家獲得山東省「齊魯友誼獎」,90位專家獲得青島「琴島獎」。連續舉辦了4屆的中國青島·國際化人才創業項目洽談會通過招才引智促進招商引資,加快構築國際化人才創業「人才(融才)-項目(融智)-資金(融資)」高效融合的創業機制,累計達成合作意向989份,正式簽訂合同116個,其中,招商項目14個、外方投資總額9085萬美元。
國家級重點發展區域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務院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地處黃海之濱、膠州灣西海岸,背依環渤海經濟圈,是構建「大青島」戰略的核心區域和極具發展潛力的投資熱土。
開發區建區以來,遵循國際慣例,科學規劃,高標准建設區域環境,累計投資近300億元人民幣,建成了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體系。位於區內的世界億噸大港前灣新港,擁有中國目前最大的現代化集裝箱深水碼頭,100多條遠洋航線連通世界各地。
開發區著力營造適合現代人工作、生活的優美環境,目前全區綠化覆蓋率達44%,人均公共綠地32平方米。先後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稱號,2004年成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2005年順利通過國家生態示範區驗收。
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國內外投資商關注的目光。截至目前,已有20多個省市,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前來投資,累計總投資90多億美元。有30多個世界500強企業在這里投資興辦了50多個項目。
圍繞建設青島新型工業化中心區,開發區立足自身優勢,把握產業發展規律,初步形成了家電電子、石化、機械製造、新材料、倉儲物流、高新技術等「六大產業集群」,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皆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長。在商務部最新組織的對54個國家級開發區的投資環境綜合評價中,青島開發區綜合經濟實力、投資環境綜合評價總指數進入全國前4強,在分類指標中,其社會及環境狀況指數列全國第1位,人力資源、供給水平和技術創新環境指數均列全國前3位。
青島開發區作為青島新興的旅遊勝地,氣候宜人,自然風光旖旎。美麗無比的海濱景色和嫵媚秀麗的山水景觀,令人流連忘返。薛家島省級旅遊度假區擁有迷人的海濱風光和金沙灘、銀沙灘、連三島、竹岔島等名勝景點,這里以影視文化傳媒產業為主題的綜合旅遊開發已經正式啟動。
青島保稅區
青島保稅區於1992年11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93年3月29日通過海關總署等部委驗收正式運營,是沿黃流域唯一的保稅區,具有「境內關外」特性,實行「免證、免稅、保稅」的特殊政策,主要開發培育國際物流、國際采購、國際商展、國際貿易、出口加工、保稅倉儲等功能。
2000年以來,青島保稅區不斷創新機制,全面推行以人為本的企業化管理模式,實行「小政府、大服務」,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建成「投資無費區」和「全程免費代理服務區」,在全國15個保稅區中率先取得ISO9001和ISO14001雙認證。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從全國保稅區的末位邁入先進行列,已吸引40多個國家和地區3400家企業入區經營,其中世界500強企業24個。
2005年,青島保稅區以國務院批復青島開展「區港聯動」試點為契機,創建實施「區區聯動」發展新模式,建設以國際交易市場為主體的橡膠、礦權、礦產、棉花、紙漿、建材等綜合市場產業體系,全面發揮經濟輻射及對外開放示範帶動作用;2005年11月11日,「區港聯動」試點--青島保稅物流園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封關運營,青島保稅區邁出了向自由貿易港區轉型的堅實一步。未來的青島保稅區將以區港聯動為主體,以口岸國際物流為核心,以出口加工與國際商展及市場體系建設為推動力,發展形成國際物流中心、國際商展中心、國際市場交易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中心,爭取設立保稅港,加快向自由貿易港區邁進,建成沿黃流域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5月,同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2000年成為首批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之一;2001年被評為先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2年通過了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的認定;2003年榮獲國家科技部「實施火炬計劃十五周年先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國家先進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的榮譽稱號;創業服務中心通過了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的認定、軟體園通過了「國家863軟體孵化器」的認定,2004年創業服務中心被評為國家級優秀創業服務中心;2005年國家通信產業園、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落戶該區。
青島高新區遵循「差異競爭、錯位發展」的原則,確立了以軟體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和海洋生物醫葯產業為產業重點,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向特色化、規模化、集群化的方向發展。吸引聚集了海爾、朗訊、海克斯康、清華紫光、山東東軟、愛立信浪潮、健特生物、澳海生物、黃海制葯、金谷鎂業、帝科液晶、漢纜集團等一批骨幹企業。新引進了朗訊全球技術支援中心、卡特比勒中國研發中心、IBM軟體測評中心、地恩地研發中試生產基地、高校軟控研發中心、中船重工725所等39個大企業研發中心,加上入駐該區的青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國家海洋局一所等大學院所,青島高新區已成為青島市科技資源較集中、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創業環境較好的區域。
青島高新區依託良好的區位優勢,一方面不斷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先後與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加強了與法國布雷斯特高科技園、韓國京畿道科技園等國際高科技園區的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不斷優化區域創新創業環境,建成了創業大廈、科技創業園、留學人員創業園、生命科學院、軟體園等綜合性和專業性孵化器8個,總孵化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初步建成了比較完善的創新創業體系。
青島出口加工區
青島出口加工區地處青島市對外開放前沿陣地的城陽區。城陽區是青島市的航空和陸路交通樞紐、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和外貿出口加工基地,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科技進步示範區和新材料產業基地。
青島出口加工區於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12月通過海關總署等8部委聯合驗收,核心區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精密機械、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精細化工等「大、高、外」項目。該加工區實行「境內關外」的特殊政策,採用「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貨物通關方便、快捷,非常適合「大進大出、快進快出」外向型加工企業來區內發展。
青島加工區成立以來,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推進開發建設,已完成投資8億元,基礎設施配套達到「九通一平」,建成標准廠房10萬平方米,引進了美國泰科電子、德國斯蒂爾動力工具等一批大項目。2005年,青島出口加工區招商引資規模達3億美元,在全國13個同批次加工區中列第2位,在全國57個出口加工區中位居前列,開工投產企業10餘家。
著眼於發揮青島出口加工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青島市「三點布局」城市框架中紅島組團的發展,城陽區依託出口加工區核心區規劃設立了配套產業區、輻射帶動區和生活服務區,實行四位一體、配套聯動、重點突破、全面啟動的開發模式,力爭用3—5年的時間將其打造成為全國一流的出口加工區,逐步建設成為環膠州灣產業帶、山東半島製造業基地核心區域和承載世界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
青島海峽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
青島海峽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於1999年3月經國家商務部(原外經貿部)、農業部、國務院台辦批准成立,是全國海峽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唯一設在縣級的試驗區。
試驗區總面積3166平方公里,試驗區中心區規劃面積22.4平方公里,加工區處於青島市「1小時經濟圈」以內,距青島流亭國際機場30公里,距青島前灣港70公里,距膠濟鐵路10公里,青島—銀川高速公路、同江—三亞高速公路在區內設有出入口,交通四通八達。
試驗區堅持以出口食品加工為方向,以科技為支撐,以引進國內外糧油、果品、蔬菜、畜牧等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為重點,形成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聚集地和先進技術成果的吸納、消化中心。區內規劃設立了食品加工區、綜合工業區兩大分區。其中綜合工業區設有電子工程、紡織服裝、機械製造、生物工程等項目區,適宜各類項目入駐。
設區以來,試驗區已投入資金2.6億元,完善了9.8平方公里中心啟動區的道路、給水、排污、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有22萬伏變電站和日處理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具備了承接各類項目的能力。目前,已有來自韓國、日本、美國、比利時,以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各地的客商,在區內投資項目60餘個,合同利用外資3.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4億美元,利用內資6.6億元。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生物技術、機械電子、傢具製造等產業初具特色。
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島市設立6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即環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即墨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萊西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平度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膠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膠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6個開發區設施建設基本配套,優美的投資環境,便利的交通,吸引了眾多外商前來投資辦廠。
交通與通信
青島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中國沿黃流域和環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和海上運輸樞紐,擁有集裝箱、礦石、原油和煤炭碼頭,有通往450多個港口的97條國際航線,每月有419個國際航班發往世界各地。2005年,青島港全年吞吐量突破1.8億噸大關,達到1.87億噸,列中國第五位。其中,礦石吞吐量6400萬噸,列中國第一位;進口原油吞吐量2380萬噸,列中國第一位;外貿吞吐量1.4億噸,列中國第二位;集裝箱吞吐量突破600萬標准箱,達到631萬標准箱,列中國第三位,繼續保持世界15強之列;口岸外向度75%,列中國第一位。
青島航空運輸保持快速增長。200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555萬人次,增長15.43%;航空貨郵吞吐量12.3萬噸,增長18.1 %。已開通直航東京、大阪、福岡、漢城、釜山、大邱、巴黎(經上海)、歐洲7國(經北京)、新加坡、曼谷以及香港、澳門等19條國際(地區)客貨航線,法蘭克福航班即將開通。開通國內北京、上海、廣州等50個主要城市的航線,每周610個航班。
青島公路交通十分發達,迄今為止,青島市已建成濟青、膠州灣、西流、西流、夏雙、濰萊、同三、青銀、206國道、前灣港疏港等9條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525公里,佔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的六十分之一,佔全省六分之一。目前,青島市高速公路數量、長度、密度和高速公路在所有公路中所佔比重等指標均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名列第一,並已初步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濱海公路是青島交通體系的主骨架之一,該工程北起青島即墨市豐城栲栳大壩東端,經即墨市、嶗山區、市南區、黃島區、膠南市,止於膠南市泊里鎮柳樹底村附近的204國道處。濱海公路總里程約169公里,工程總投資約37億元,工期2年,計劃2006年底建成通車。
青島郵電通信業務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97.02 億元,增長 32.4 %。網路信息技術不斷普及和提高,2005年互聯網用戶累計達84.3 萬戶,增長27.7 %,使用時長達到275.6億分鍾。通訊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市市話交換機總容量達320.16萬門,增長6.28 %;市話用戶達到 227.48 萬戶,行動電話發展到 383.64 萬戶。
\
旅遊與觀光
青島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海外遊客入出中國的主要口岸。
青島三面環海、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加上特殊的歷史積淀,使青島早在20世紀初期就成為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旖旎壯美的海濱風景線,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嶗山,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風景,具有典型歐陸風格的多國建築,濃縮近現代歷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現代化的度假、會展條件,使青島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相擁的城市,成為中國最優美的海濱風景帶和海內外著名的度假、休閑、觀光、商務、會展目的地。
歷史文化與歐陸風情保護區
掩映於秀麗風光之中的眾多文化遺產,承載著百年青島的風雨滄桑和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豐富內涵。多元化的城市歷史文化積淀,保存完整的百年老街、歐式別墅區,充滿海情、海韻和浪漫色彩的多處海灣、沙灘、海水浴場,形成了獨特的歐陸風情區。
青島歷史上遺留下20多個國家不同風格的建築,形成歐陸風韻的城市風貌。代表性的建築有原德國總督官邸、提督樓、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八大關別墅區等。每一座建築,都寫著一段歷史,演繹一出故事,很多中外影視片都在這里拍攝過。春秋冬夏,成雙成對身著婚紗禮服的新婚夫婦倘佯在八大關和海濱步行道,攝影留念,立下他們的「海誓山盟」,留下他們浪漫溫馨的蜜月回味。
日新月異的東部都市觀光區
東部新城區是青島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青島市市級機關大樓,新城區的標志性建築——五月的風,以及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場地,都在這片區域。橫貫東西的旅遊觀光的濱海步行道、東海路、香港路和澳門路,串起匯泉廣場、中華文明雕塑一條街、五四廣場、音樂廣場、雕塑園等一系列景點,構築成一幅美麗的海濱都市旅遊景觀。
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
錯落有致的度假別墅群,沙細坡緩的海濱浴場,海濱雕塑園、海豚表演館、國際啤酒城、高爾夫球場、國際會展中心、文化博覽中心、世紀廣場、體育中心等一大批現代文化體育娛樂休閑設施,以及已經開工建設的青島極地海洋世界、現代藝術中心、遊艇帆船俱樂部等項目,使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成為集觀光、度假、節會、體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度假區。
嶗山國家風景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青島東部的黃海之濱,由9個風景游覽區、5個風景恢復區及外緣陸海景點三部分組成;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是中國大陸海岸線上最高的山峰,素以「海上名山第一」和「道教名山」而著稱,為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是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嶗山氣候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歷史悠久,古跡薈萃,曾是中國道教重要傳播地,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稱;山石造型奇特,千姿百態,是「天然雕塑公園」;林木蒼郁,生機盎然,不乏古樹名花;物產資源豐富,礦泉水、海底玉等聞名海內外。
青島近郊旅遊資源
青島市郊自然生態景觀、人文景觀、名勝古跡豐富多彩。千古名勝琅琊台,古台觀月、龍灣涌浪,始皇三次東臨樂而忘返,越王勾踐在此設台會盟諸侯、徐福東渡日本從此啟航;田橫島,西漢五百義士壯懷激烈、可歌可泣;還有被譽為石刻瑰寶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山石林和春秋戰國的齊長城遺址等。
2005年,青島接待海外旅遊人數 68.44 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 4.15 億美元;國內旅遊人數 2449.03 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 222.6 億元;旅遊業總收入為256.6 億元。
生活與環境
20世紀90年代開發的青島新區已經成為青島的政治、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昔日的陋屋舊居已經被環境幽雅的居民小區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代替。
作為國務院確定的沿海開放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重點風貌保護城市,青島秉承「打造優美環境,構建宜人之居」的理念,在城市規劃、生態環境、居民住宅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造就了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城市個性突出、山海優美、環境整潔、功能完善、生活舒適的人居環境。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並相繼獲得聯合國和國家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人居環境獎、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青島已經成為最適宜人類創業、居住的城市之一。
城鄉居民收支持續增長,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920 元,增長 16.5 %;人均消費性支出9883 元,增長 9.8 %,恩格爾系數 37.6 %。農民人均純收入 5806 元,增長 14.3 %,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3737 元,增長 11.4 %。社會職工平均工資15616 元,增長 16.1 %。城市人均現住房建築面積 22.96 平方米,農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9.54 平方米。
❾ 東莞市虎門鎮郵編
中文名
虎門鎮
電話區號
0769
郵政編碼
523900
虎門鎮,廣東省東莞市下轄鎮,先後獲得過全國重點鎮、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等榮譽。 其座落於東莞市西南部、珠江口東岸。「虎門銷煙」即發生於此,現有鴉片戰爭博物館、海戰博物館等景點。鎮上的虎門港是國家一類口岸,直接對外開放,可通航廣州、深圳、香港等地。
虎門鎮位於東莞市西南部,珠江口的東岸,鎮中心坐標東經113°49′33″,北緯22°49′38″。全鎮總面積178.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2.4萬人,常住人口50多萬人;屬鄉級行政單位,下轄29個社區,鎮治地為則徐(原稱太平)。
東莞市虎門鎮毗鄰廣州、深圳;北和沙田鎮、厚街鎮相接,東與大嶺山鎮、長安鎮為鄰,西隔珠江口與廣州市南沙區南沙街道相望,南臨伶仃洋。
❿ 周瑜是廬江人還是舒城人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有一年」這句詩體現了古人對故鄉的濃濃眷戀。往事越千年,如今的人們開始熱衷給名人故里貼上商標標簽。然而,由於商標權的專屬性,同打一張名人牌的不同地區由此展開了一場場名人故里商標爭奪戰。
其次,成功申請商標只是第一,運營增值服務才是王道。古人雲,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在站穩腳跟,成功申請商標之後,不能以為就拿到了「護身靈符」,坐等收益可不行。一定要展開相關的培養商標行動,無論是大張旗鼓地宣傳、精心有意地策劃,還是奪人眼球的包裝,都是商標增值服務的不錯選擇。認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不僅停留在學會使用法律保護自己,更在於學會使用增值服務培育自身。
最後,無論商標申請,還是後期培育,都是妥妥地技術活。商標申請短則13個月,長則一兩年,商標培育更是從長計議的規劃,而當下市場發展,時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才能在最短時間見到收益,你需要一位專業的知產管家——中細軟,我國領先的大型綜合性知識產權科技服務雲平台,1200餘人的專業團隊,連續10年全國商標代理量第一,好用得不行的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