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我國著作權法定製度

我國著作權法定製度

發布時間:2021-07-06 09:19:34

『壹』 我國《著作權法》對合理使用的相關規定

合理使用是著復作權法中的一制項重要的制度,是指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的同意,也不向其支付報酬。在一般情況下,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而使用其作品的,就構成侵權,但為了保護公共利益,對一些對著作權危害不大的行為,著作權法不視為侵權行為。這些行為在理論上被稱為「合理使用」。

『貳』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合理使用與法定許可使用的異同

合理使用是著作許可權制方法中的一種常用的方式,是指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權人以外的人,為法定的目的或需要,採取合理方式,依法使用有著作權的作品而不須經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的同意,且不支付報酬的一種合法行為。

著作權法律關系中的法定許可,是指在法定條件下,使用人在不侵害作者合法權益的前提下使用有著作權的作品,只向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權人支付規定的報酬,指出作品名稱、出處和作者的姓名,而無需徵得作者同意或許可,且不構成侵權的一種法律制度

法定許可制度與合理使用制度想比較,主要有以下幾點區別:

(1)限制的權利范圍不同:

法定許可制度依法承認和保護作者或著作權人對其作品的財產權,其限制的對象僅僅是作者人身的、精神上的權利,即不需要徵得作者同意或者許可,便可使用其作品,而合理使用制度,不僅限制了作者的人身權利,也限制了作者的財產權益,這是兩者最主要的區別。

(2)使用的目的不同:

法定許可制度下使用人的使用目的是為了營利,使用人隨時可以使用他人作品,並且在使用的數量和次數上無任何限制。而合理使用制度下的使用人使用目的具有非商業性,凡是以營利或者商業性目的使用他人作品的行為,均不構成合理使用。

(3)法定許可制度往往涉及鄰接權人

在法定許可條件下的使用行為,除了使用者與原作者之間的關系外,往往還涉及與鄰接權人,如表演者、演唱者、演奏者等之間的法律關系,法定許可制度比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關系要復雜得多。

(4)法定許可制度下作者有權以事先聲明的方式保留其權利,排除適用法定許可制度,而合理使用制度下作者則不能保留其權利

『叄』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法定許可使用制度

根據《著作權法來》的規源定,法定許可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一、作品在刊登後,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以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向作者支付報酬。報社、期刊社可以對作品作文字性的修改、刪節,但對文章內容的修改,則應徵得作者的同意。

二、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製品的音樂作品製造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得使用的除外。

三、廣播電台、電視台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或已經出版的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支付報酬。

四、為實施國家九年義務教育或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教科書,除作者聲明不許使用的外,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在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斷或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或美術、攝影作品。但應當按規定支付報酬,並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肆』 我國法律規定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包括哪些方面

按相關法律規定,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制度的具體情形: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二十二條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伍』 比較我國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制度和美版權法的區別和不足

中國著作權法存在的不足

(一)著作權法的行使范圍相對模糊

著作權法的行使范圍作為著作權的核心內容之一,
是中國著作權法需要慎重對待的組成
部分,
但是由於著作所涉及的領域、
體裁,以及種類等的不同,著作權法出現了著作的定義
不夠嚴謹、
著作的分類不夠科學、
著作的種類不夠齊全,
以及著作的具體種類定義不夠科學
等問題,
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著作權法的行使范圍相對模糊,
界定標准不夠明確,
也因
此而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使得相關人士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困擾。
從某種意義上來
說,
著作權法的行使范圍的合理不但體現了法律對著作權人付出時間和心血所得的最終成果

的保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著作權人對自己原創著作的合理使用的權利。

(二)著作權法對作者的維護力度有限

作品是作者的思想和個性的體現,
是作者的心血鑄成的智慧結晶,
應當保護作者的權利,
而著作權法的頒布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維護作者的權利。
但是,
在信息化時代,
隨著
互聯網的普及,
各種各樣的文學和藝術作品傳播環境也越來越廣泛,
可是也越來越難以約束,
尤其是網上所傳播的一些作品並沒有標注作者或者沒有明確標出作者,無論是轉載者的原
因,
還是作品本身的作者的疏忽,
由於一些法制觀念不強或者為了謀利而明知故犯的人對其
的不合理的使用,
導致一些很棘手的問題的出現。
但是著作權法並沒有對相應的情況給出明
確合理的規定,
這就意味著著作權法沒有對作者進行有力的保護,
從而導致一些非法行為嚴

重破壞了作者的合法權益。

(三)著作權法在網路著作權方面的不足

網路早已經成為人們生活、
學習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平台之一,
因此,
在完善中國著作權
法的同時,
我國網路著作權問題也受到了讀者、作者,以及與著作權相關的部門的重視,但
是中國著作權法在網路著作權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
雖然,
我國的著作權法也在不斷得
到完善,
但是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嚴謹穩定的立法之間出現了明顯的矛盾,
特別是網路平
台本身所具備的自由性、
廣泛性,以及傳播、
更新速度快等特點,
使得網路著作權的審核和

監管產生了一定的難度,尤其是中國著作權法在這個方面沒有十分明確的條文規定和約束,
所以,在網路著作傳播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關於網路著作權侵權的惡劣事件。

『陸』 我國為何沒有在著作權法中設立強制許可制度

我國目前並沒有對非自願許可的重要類型——強制許可制度給予足夠重視。我國2001年《著作權法》中尚沒有強制許可的相關規定。但是我國已經加入《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所以公約中有關強制許可的規定也可以適用。按照國務院頒布的《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定》,我國在適用國際條約中有關強制許可制度的規定時應當由國家版權局負責實施發放強制許可證。但目前由於具體實施辦法的欠缺,我國並沒有充分利用公約給予發展中國家的優惠。
《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都給予發展中國家實行強制許可的特殊優惠,以方便發展中國家學習發達國家的科技文化,促進本國的經濟文化發展。這種強制許可制度是指發展中國家國民因教學研究需要翻譯、復制外國作品的,在無法找到著作權人或被拒絕的情況下,可以向著作權主管部門申請強制許可;經過一定的期限後,申請者仍不能在國內獲得該作品的即可得到著作權主管部門的強制授權。可是我國善於利用這種制度的申請者尚屬罕見,而反面的例子卻有不少。如「新東方」學校被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起訴並敗訴一案就教訓深刻。如果「新東方」學校能充分利用強制許可制度,就不會在10年時間內持續侵犯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所出版的教材版權,也不必因侵權而支付1000萬元的巨額賠償。因此,我國應依照國際公約中強制許可的規定建立健全版權強制許可制度,使我國國民充分享受到由此帶來的利益。

『柒』 著作權的定許可制度是什麼

著作權的定許可制度是什麼?著作人身權,又稱著作精神權利,指作者對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種與人身相聯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無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是作者通過創作表現個人風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獲得名譽、聲望和維護作品完整性的權利。著作權的定許可制度是什麼1、作品在報刊上刊登後,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我國著作權法第32條規定,著作權人向報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期刊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期刊社投稿。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作品刊登後,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2、表演者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進行營業性演出。我國著作權法第36條規定,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演員、演出單位)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演出組織者組織演出,由該組織者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進行演出,應當取得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3、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製作錄音製品。我國著作權法第39條規定,錄音錄像製作者使用他人作品製作錄音錄像製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錄音錄像製作者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取得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製品的音樂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4、廣播電台、電視台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製作廣播、電視節目。我國著作權法第42條和第43條規定,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他人未發表的作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他人已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已經出版的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捌』 試論述我國《著作權法》對合理使用的相關規定。

合理使用是著作權法中的一項重要的制度,是指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的同意,也不向其支付報酬。在一般情況下,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而使用其作品的,就構成侵權,但為了保護公共利益,對一些對著作權危害不大的行為,著作權法不視為侵權行為。這些行為在理論上被稱為「合理使用」。

參考內容:法律界網站法務通VV

閱讀全文

與我國著作權法定製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