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版權和著作權不同,版權是屬於出版社的,著作權是屬於作者的這句對嗎
肯定是不對的,在我國,著作權和版權是同一個概念,版權多為國外的叫法,中國習慣叫著作權,其權利屬於都作者,出版社只是根據與作者的協議,享有發行權等部分權益。
『貳』 關於版權問題國內的法律規定
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版權所有人可以根據法律在法律規定的年限內對作品享 有獨占權。一般而言,其他人需要使用作品,應當事先取得版權所有人的許可,並向其支付報酬。但是著作權法也規定了若干情形,在法律規定的使用方式下,該種使用無需取得版權所有人的許可,或者無需向其支付報酬。版權的期限,簡單來說,對個人而言,是死後五十年,署名權等精神權利期限無限制;對單位和法人而言,是作品首次發表後五十年。
外國人或者外國在中國國內首次出版的,受我國法律保護,其他的根據國際條約確定,多數重要國家已經和中國一起參加了共同的國際條約,在這些締約國境內產生的作品同樣受到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根據學理,版權具有地域性,也就是說,各國承諾保護作品的知識產權,但是如何保護,作者有哪些權利,保護期限多長,由各個國家自己決定,在中國發生的作品使用行為顯然就需要按照中國的著作權法來判定,在美國發生的著作權使用行為就需要按照美國的版權法來判定。
版權,又稱著作權,含以下人身權和財產權: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我國法律保護。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其著作權自在中國境內出版之日起受中國法律的保護。
『叄』 【版權問題】A寫了一篇文章,B以B的名義發表,版權屬於誰
首先,在世界上絕多數國家,版權是自完成時即取得,我國也是,所以版權屬於A。至於以誰的名義發表,則對文章的版權歸屬不會有影響,但侵犯的權利不同: 一由A完成,以A的名義發表,是剽竊行為,侵犯署名權,極其嚴重的可以入罪 ;二由A完成,以B的名義發表,是冒名行為,侵犯的是A的姓名權,可以追究民事責任。
『肆』 版權可以屬於多人嗎
如果登記版權時來候是合作。自版權屬於2個人的。權利是平等的。如果他畫完自己登記1天出證書。版權歸他所有。前期建議簽合同表明權利歸屬。
對於開發者來說,辦理著作權登記雖然不是國家強制的政策,但是辦理了登記,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1、《著作權登記證書》是在著作權發生爭議時證明權利的最有力的證據。這不僅是在進行訴訟或在發生一般糾紛時,都能起到很好的證明作用。但如果沒有進行登記,著作權人的權利就很難獲得全面的保護
。
版權自己注冊。只需要300官費。想保證出證嫌麻煩怕出問題也是可以找代理的600元如果要自己登記或找代理,可以到網路空間看下有詳細教程如果有什麼不明白可以追問,如果滿意記得採納如果有其他問題請採納本題後另發點擊向我求助,答題不易,請諒解,謝謝專業代理知識產權
『伍』 版權問題
你也許對法律了解的不是很清楚,在中國,版權保護從作者生前一直延續到他死後五十年(歐美某些國家可達到一百年),倉頡早就沒有版權了。當然,署名權和修改權是可以繼承的,但是倉頡造字屬於集體創作,其權利不可能單獨由其繼承人繼承。
另外,倉頡是否造字者仍是傳說,事情發生太久,難以考證,就算可以證明為真,按照法不朔及既往原則,也不能直接適用版權法的規定。
簡體字不是個人發明的,而是國家授意的集體行為,版權屬於國家,但是整理者還是可以享有署名權的,是否享有修改權則看當初與國家的協議。
但是有兩點還是必須要明確的,字體的整理並不符合著作權法所稱保護范圍,所以以上問題甚至沒有討論價值。理由如下:
首先,著作權保護的作品必須享有思想性,表達作者一定感情以及觀點,字體的整理本身包含何種原創和思想性本身很難說明。
第二,著作權保護有法定排除范圍,內容包括政府文件等等,字體整理在國家行政措施范圍,就算是作者也不得在除國家當初的報酬外受償。
第三,著作權保護的是私權利,按照大陸法系傳統,我國法律分成公法私法,簡體字屬於公共生活范疇,屬於全體國民的文化遺產,不得被任何人的私權侵佔。
綜上,此處的版權問題從來不曾存在。而且我們也不知道當初國家與字體整理者的協議,協議中讓整理者放棄權利也是很可能的。
再次針對你的問題補充說明:字體輸入法是一種計算機軟體,軟體創作者享有的著作權針對的是程序的編寫,而不是作為程序內容的漢子本身,軟體本身的可用性也不取決於漢字本身的意義,而是01語言所做的統一編碼。
漢字編碼在國際上是有標準的,軟體編寫者只是利用標准,真正權利源泉在程序,故而享有版權,如果有特殊的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的話也可以申請專利,專利權比版權保護范圍更廣,保障更嚴格。
綜上,字體輸入法與字體本身是必須分開考慮的,考慮到一般都是軟體公司員工利用公司資源,出於公司授意編寫的,字體輸入法的版權享有者多數為單位或者集體創作,版權的享有與維護在公司,因而其版權的可保障性更高,我們現在幾乎沒有看到這方面的訴訟和爭議理由也在此。
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滿意。
『陸』 版權是屬於藝人,還是唱片公司,還是出版公司
版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
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
明星、藝人、個人不得未經過原作同意,在演唱會,電視節目,網路直播,公共場合 等,進行翻唱歌曲,或惡搞、改編原作歌曲,否則會遭到原作公司起訴賠償巨額侵權費用。
(6)版權是屬於全體中國人的擴展閱讀:
我國《著作權法》第16條及《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14條對職務作品的權利歸屬作了明確規定,即:除依《著作權法》第16條第2款的規定外,職務作品的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
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如果在作品完成兩年內,單位在其業務內不使用,作者可以要求單位同意其許可第三人使用,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單位如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
作品完成後兩年內,經單位同意,作者可以許可他人以與本單位相同的方式使用該作品:
其所獲報酬,由作者與單位按約定的比例進行分配。作品完成兩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單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計算。
『柒』 中國是全體中國人之中國還是某個集團之中國
你提的問題有毛病,什麼叫某個集團?當然是全國人民的國家,這還用問嗎?中國人都很好,只有你這樣的少數人見解和大家不一樣,那是因為,你們不懂什麼叫民族大義
『捌』 一首歌曲的版權是屬於誰的
加入曲投投共享歌曲收益
音樂領域,詞、曲是我國著作權法上的音樂作回品,那麼詞作者、答曲作者對其所創作的詞、曲分別享有狹義版權;歌手是詞、曲的演唱者,實際就是詞、曲作品的傳播者,因此歌手是鄰接權人,我國著作權法將歌手的這種鄰接權規定為表演者權,表演者權是歌手對其演唱的聲音所享有的九項權利的統稱;錄音製作者是將歌手演唱詞、曲的聲音以及和聲、伴奏等進行錄音、混音最終生成錄音母帶的出資人,因錄音製作者將歌手演唱詞、曲的實時聲音錄制於載體上以及混音,才使的音樂後續復制傳播成為可能,錄音製作者對詞、曲作品的傳播具有巨大貢獻,因此錄音製作者也是鄰接權人,我國著作權法將這種鄰接權規定為錄音製作者權,錄音製作者權是指錄音製作者對其錄音母帶所享有的四項權利的統稱。
因此,音樂版權實際包含詞、曲作者詞、曲版權、歌手錶演者權以及錄音製作者(投資人)的錄音製作者權。
『玖』 一本雜志的版權是屬於個人的還是集體的
雜志出版者對雜志享有的是專有出版權。在我國,個人是不能創辦雜志的,因此雜志的專有出版權屬於雜志編輯出版單位。
『拾』 什麼是全版權
《世界版權公約》(Universal
Copyright
Convention)是關於作品保護的國際性公約,於1952年9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下在日內瓦簽定,1955年9月16日生效。1971年7月修訂,修訂後的公約於1974年7月10日生效。公約不允許締約國對某些條款予以保留。該公約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管理,成員國不必交納會費。1992年10月30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該公約保護的作品版權主要包括文學、藝術和學術三個方面。維持了國民待遇和獨立保護的原則。對要求版權保護須履行一定手續的國家,《世界版權公約》規定,只要在作品上標有「C」(英文「版權Copyright」一詞的第一個字母)符號並註明版權所有者姓名、初版年份,即認為履行了手續。
公約由7條實體條文與14條行政條文組成。核心為關於C條款的規定,即作品受到國際保護的要件規定為:在作品各復制本的適當地方印上作者姓名,初版發行年月,同時標有C這樣一種符號。一個締約國對其他締約國的作品,只要符合這一規定,即承認其著作權。公約的主要內容有:
1、受保護作品范圍。對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給予充分有效的保護,各締約國自行決定保護范圍。
2、非自動保護原則。要求在出版的作品上有一定版權標記,即必須加註「版權保留」標記方予保護。
3、保護期。對作品的保護期限定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25年或作品首次發表之後25年。
4、無追溯力規定。該公約未明示保護作者的身份權,不具有追溯力。
5、以國民待遇為原則。公約對國民待遇的規定比《伯爾尼公約》要簡單得多。但總的講,也是兼顧作者國籍與作品國籍。公約第2條以及1971年的兩個議定書中規定的國民待遇原則可歸納如下:成員國國民的已出版作品,不論在何地出版,均在各成員國內享有該國國民已出版的作品的同等保護;凡在成員國中首次出版第一版的作品,不論作者是否系成員國國民,均享有各成員國給予本國國民已出版的作品同樣的保護;成員國國民的未出版的作品,在每個成員國中均享有該國給予本國國民未出版的作品同樣的保護。這里指的「國民」,也可以包括居住在成員國的外籍居民。
6、作者享有的經濟權利包括復制權、公演權、廣播權和翻譯權;翻譯,或是享受與一般著作權同樣的保護,或是發行7年後按法定許諾制度處理,二者任擇其一。
7、如與伯爾尼公約的條款發生沖突時,服從伯爾尼公約;如與美洲國家之間已經簽定或以後將要簽定的雙邊或多邊協定的條款發生沖突時,則對參加世界版權公約的拉丁美洲國家適用最新簽定的協定或公約;除上述情況外,各國之間已經達成的協定,如與世界版權公約發生沖突時則服從世界版權公約。
公約並不對作者的精神權利(或稱「人身權」)提供一般保護,只是在其中「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條款」內,含有禁止篡改他人作品,以及作者有權收回已進入市場的作品等相當於保護精神權利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