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土地徵用及遷移補償費與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有什麼區別
土地徵用來及遷移補償費源是指因國家徵用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因對土地的投入和收益造成損失的補償。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有什麼區別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而經濟學上,對於地價的權威定義則是:土地價格實際上是土地預期收益的購買價格,即地租的資本化。這說明,土地出讓金是一定年期的土地租金的資本化;深入地說,土地出讓金是以後一定年期內每年土地租金的貼現;更進一步說,對於土地使用權出租方來說,土地出讓金是對一定年期土地租金的提前預收,而對於土地使用權租用方來說,土地出讓金是對一定年期土地租金的提前預支。
⑵ 征地補償與青苗補償有什麼區別
如果簽了承包合同,違約是應當支付賠償的。
征地應當賠償青苗費。
⑶ 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十六條進行過一定補償如何理解,僅給青苗補償費算不算進行過一定補償
這是對地上物的補償,不是對土地的補償,我個人認為根據該規定的邏輯上看,不應該把青苗補償費這種對「地上物」的補償推定為對「土地」本身的補償,否則既不公平,又不合理。
第十六天第二款全文如下:
http://ke..com/view/437284.htm
第十六條:
......(略)
《六十條》公布時起至一九八二年五月《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條例》公布時止,全民所有制單位、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的原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國家所有: 1、簽訂過土地轉移等有關協議的; 2、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使用的; 3、進行過一定補償或安置勞動力的; 4、接受農民集體饋贈的; 5、已購買原集體所有的建築物的; 6、農民集體所有制企事業單位轉為全民所有制或者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的。
......(略)
##################
注意:其法條最終的邏輯是這樣的:
。。。。。使用的原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進行過一定補償的屬於國家所有。
也就是說,法條的文義解釋是:對土地本身進行過一定補償的屬於國家所有。
換言之:僅僅對土地上的「地上物」青苗進行補償並非屬於對土地的補償。
當然,實踐中很多地方官員利用該規定沒有詳解的釋義進行偷換概念和擴張解釋,導致農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這個是典型的中國式葬禮吧!弄死你都不讓你知道為什麼?死的不明不白的。
⑷ 土地青苗補償費和地上附著物一樣嗎,如何分
根據征地補償標准,青苗補助費:
土地拆遷補償=土地種類×畝產量×該類土地補償標准土地種類:土地種類、稻田、專業菜地、魚塘、旱地、果園、茶園、水塘、渠、壩等青苗補助費=果樹種類補償×青苗生產期標准×果園面積果樹種類:油茶、油桐、苗木、花卉、葯、材桃、李、梅、橙、板栗、奈李、柚、葡萄、核桃等其他果樹林木種類:杉樹、國外松、樟、梓、楠、稠、馬尾松、泡桐、其他喬木、其他樹木及竹類青苗生產期標准:果樹類按栽種年限劃分;林木類按樹苗高度和胸徑來劃分。
附:水池、糞池、井、排水溝、曬坪、擋土牆護坡、圍牆、水渠、墳地等按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一般按市場價格進行補償。種類劃分與各類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物價局定價。
⑸ 村民委員會開具的征地款及青苗補償款收據,能否做為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的入帳有效憑證
你好!村委會不屬於征地主體,是被征地主體。因此,開出的收取征地款收據的直接對方屬於版政府權,村委會和政府之間不存在繳稅,因此政府可以用村委會收據入賬。公司用地的土地使用權來源是政府供地,無形資產的合法票據是政府收取公司土地出讓金收據,不是村委會的收據。
⑹ 征地拆遷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費已經按等級賠償了,征地補償還有區別嗎還有徵地補
還有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如果涉及房屋的話,還涉及搬遷費,過渡費補償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徵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⑺ 「土地徵用及拆遷補償費」與「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的區別
土地征抄用及拆遷補償費:指因公用襲利益或其他原因需要,經有批准許可權的主管部門批准,將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過程中,對該土地上農村集體組織和個人的所進行的補償。(國有土地拆遷不稱徵用,叫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指用地單位為取得該地塊一定年限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而支付金額,包括土地出讓金及使用權流轉過程中產生的稅費、手續費等。但部分地方將征地費用也算在其內。
⑻ 土地使用費與征地補償費的區別
土地使用費是土地使用者因使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費用,是土地使用者獲得用地應付出的代價。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無論新徵用土地,還是利用中方合資者或合作者原使用的土地,都應繳納土地使用費,外資企業在領取土地證書時,也應向其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門繳納土地使用費。有關土地使用費的具體標准,沒有全國統一的規定,應根據場地的用途、地理環境條件、征地拆遷安置費用和企業對基礎設施的要求等因素,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原則上沿海地區高於內地,大中城市高於中小城市,城市中心、繁華地段高於其他地段和郊區,在原有工業區設廠高於新開辟的工業區,利用原有企業改造高於新建工廠等。土地使用費的計算包括徵用土地的補償費用、原有建築物的拆遷費、人員安置費用以及公共設施費用。系計劃經濟下引進外資的過渡性嘗試手段,現因為土地出讓制度的實行,土地使用費制度已基本廢止適用。
征地補償費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的補償。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堅持「以訴訟求共贏——法庭上爭勝訴,法庭下謀共贏」的辦案理念,以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的趨勢,為當事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成功辦理了大量行政糾紛、拆遷糾紛、公司法律糾紛、房產糾紛、合同糾紛、侵權糾紛、刑事糾紛等案件,贏得了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老百姓的廣泛好評和持久信任,如果遇到法律問題,歡迎向我們咨詢。
⑼ 土地補償費與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有什麼區別
土地補償金是指政府徵收土地時給使用土地的集體或農民的補償款。土地出讓金是指政府國土資源部門(出讓人)向土地受讓方(用地人)收取的土地使用權交易價款。前者是政府徵收土地,後者是政府出讓土地。
⑽ 土地補償金和土地出讓金的區別是什麼
土地補償金是指政府徵收土地時給使用土地的集體或農民的補償款。土地出讓金是指政府國土資源部門(出讓人)向土地受讓方(用地人)收取的土地使用權交易價款。前者是政府徵收土地,後者是政府出讓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