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逾期 未交違章罰款怎麼處理
1、《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只是一個總綱,各省各地在具體執行中會有些差異的。自從交管信息網路化後,我們浙江就沒有實行過違章罰款的滯納金的制度。因為不管駕駛證違章還是行駛證違章,所有違章信息均永久保存在信息庫中,駕駛證和行駛證均需年檢或換證的,違章不處理是無法過最後的驗審的。
2、2009年4月頒布的《法》和《條例》中規定:「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加處罰款總額不得超出原罰款數額」。
3、【如果真要收滯納金的話,樓主也不必擔心天價的罰款,最多隻是繳納與原罰款同等數額的滯納金而已】。
4、回答樓主補問:「兩個罰款都是200扣2分」,現在處理「兩個罰款」加滯納金共800元,共扣4分。----
400元罰款
+
400元滯納金
=
800元;扣分是沒有「滯納金」滴。
⑵ 責令改正,可以處罰款,逾期未改正的,並處罰款怎麼理解
責令改正,可以處罰款,是指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同時可以處罰款,也可以不處罰款。逾期未改正的,並處罰款,是指在責令改正的期限以內還沒有改正的,必須處以罰款。
⑶ 自然資源局行政處罰事項有哪些
自然資源局行政處罰權力事項目錄:
1、以承包等方式擅自將采礦權轉讓給他人進行采礦的處罰
2、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騙取批准,或超過批准數量,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責令退還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處罰
3、對未經批准擅自轉讓、出租劃撥土地使用權的處罰
4、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處罰
5、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當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臨時使用土地期滿拒不歸還的,或者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國有土地的處罰
6、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處罰
7、不依法辦理土地變更登記的處罰
8、在臨時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的處罰
9、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用途的建築物、構築物重建、擴建的處罰
10 、超越批準的礦區范圍采礦的處罰
11、 買賣、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轉讓礦產資源的處罰
12 、破壞或擅自移動礦區范圍界樁或地面標志的處罰.
13、 逾期不繳納采礦權使用費、采礦權價款的處罰
14 、不辦理采礦許可證變更登記或注銷登記手續的處罰
15 、未取得勘查許可證擅自進行勘查工作,超越批準的勘查區塊范圍進行勘查工作的處罰
16 、擅自進行滾動勘探開發、邊探邊采或者試採的處罰
17、 探礦權人勘查礦產資源不按照規定備案、報告有關情況、拒絕接受監督檢查或者弄虛作假的;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已經領取勘查許可證的勘查項目,滿6個月未開始施工或者施工後無故停止勘查工作滿6個月的處罰
18 、采礦權人未按照規定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和滯納金的處罰
19 、采礦權人採取偽報礦種,隱匿產量、銷售數量,或者偽報銷售價格、實際開採回採率等手段,不繳或者少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的處罰
20 、采礦權人不按規定測繪礦山(井)采礦工程平面圖或者井上、井下工程對照圖或者不按規定報送圖件的處罰
21、 采礦權人不按照開采方案和治理方案采剝、削坡和堆放尾礦、廢渣,采礦活動破壞礦山地質環境以及對采礦造成地質災害治理不力的處罰
22 、未經批准或騙取批准,或者超過批准數量,非法佔用土地的處罰
23 、土地使用者未按照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開發、利用土地的處罰
24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區從事土地開發活動和未經批准開發荒山、荒地、荒灘的處罰
25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處罰
26 、土地復墾義務人未按照規定將土地復墾費用列入生產成本或者建設項目總投資的處罰
27 、不按照地質勘查資質證書規定的資質類別或者資質等級從事地質勘查活動、出具虛假地質勘查報告、轉包其承擔的地質勘查項目、允許其他單位以本單位的名義從事地質勘查活動、在委託方取得礦產資源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前,為其進行礦產地質勘查活動的處罰
28 、擅自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的處罰
29 、達不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核定的「三率」指標要求的處罰
30 、未取得地質勘查資質證書,或者地質勘查資質證書有效期屆滿,從事地質勘查活動的處罰
31、擅自印刷或者偽造、冒用勘查許可證的處罰
32、采礦權人不按規定閉坑的處罰
33、非法用采礦權作抵押的處罰
34、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弄虛作假或者故意隱瞞地質災害真實情況、在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以及監理活動中弄虛作假、降低工程質量、無資質證書或者超越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承攬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及監理業務、以其他單位的名義或者允許其他單位以本單位的名義承攬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和監理業務的處罰
35、單位和個人對地質環境檢測工作不配合,采礦權人開采礦泉水、地熱水資源保護和動態監測不力以及在年度報告中沒有報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內容的處罰
36、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爆破、削坡、進行工程建設以及從事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活動的處罰
37、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礦區、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采特定礦種的處罰
37侵佔、移動、毀損地質災害危險區標志和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施標志的處罰
39、采礦權人開采礦產資源不提交年度報告,拒絕接受監督檢查或弄虛作假的處罰
40、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不及時辦理資質證書變更、注銷手續的處罰
41、未按照規定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建設工程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配套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未經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主體工程即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處罰
42、侵佔、損毀、損壞地質災害監測設施或者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施的處罰
43、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承擔工程前不備案和未建立業務手冊的處罰
44、偽造地質資料或在地質資料匯交中弄虛作假的處罰
45、擅自印刷或偽造、冒用采礦許可證的處罰
46、以承包等方式擅自將采礦權轉讓給他人進行采礦的處罰
47對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不予治理的處罰
48、土地復墾義務人拒絕、阻礙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監督檢查,或者在接受監督檢查時弄虛作假的處罰
49、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擅自改變土地利用現狀或土地附著物造成耕地荒蕪的處罰
50、承擔耕地開墾和土地復墾的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拒不開墾、復墾或者未按規定開墾、復墾的處罰
51、破壞或者擅自改變基本農田保護區標志的處罰
52、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處罰
53、《土地復墾條例》施行前已經辦理建設用地手續或者領取采礦許可證,《土地復墾條例》施行後繼續從事生產建設活動造成土地損毀的土地復墾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補充編制土地復墾方案的處罰
54、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資質單位不按照規定及時辦理資質證書變更、注銷手續的處罰
55、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資質單位不及時辦理資質證書變更、注銷手續的處罰
56、土地復墾義務人未按規定繳納復墾費的處罰
57、土地復墾義務人未按規定報告土地損毀情況、土地復墾費用使用情況或者土地復墾工程實施情況的處罰
58、臨時佔用耕地、逾期不恢復種植條件的處罰
59、截留、挪用、佔用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和征地補償、安置補助等費用,以及拒不繳納土地有償使用費用的處罰
⑷ 工程逾期完工違約金最高罰款總額是合同價的多少
本人從事過多年區域開發建設管理工作,剛才又簡單查了下。基礎(本)建設、建築工程逾期完工,國家沒有硬性規定違約金的最高限額,主要由甲乙雙方及有關單位部門在商談合同時確定,形成文字寫入合同。
違約金在合同中筆者認為是一重要條款,但是工程逾期如何確定?大有文章,如果沒有細則和後續工作的跟上,到時難以實行。比如下雨天,無法施工,此乃屬不可抗拒的因素,不得計入逾期范圍,那麼雨下多大、多久可以算一天?扯皮了,雙方下雨記錄是否一致。。。。。。還有工程款,是否按期、按規定支付,材料是否按期、按質到現場,設計院的現場配合、圖紙修改,是否按時?很多問題責任難以完全分清。因此僅僅靠這一條來約束施工單位,不能說沒有作用,還必須從資質、業績、管理水準、誠信口碑、實力強弱,領導風格等等綜合衡量,同心合力攻克困難,保證按期完工為上策。至於違約金的多少,也不是越高越好,當然太低也不行,筆者感到高院司法解釋里提出按逾期造成損失的利息來計比較實在。以上當然是筆者井蛙之間,供參考。
⑸ 房產稅和土地稅逾期未繳納怎麼辦
房產稅和土地稅逾期未繳納,會產生滯納金,滯納金為每天萬分之五;建議趕緊到稅務部門進行申報房產稅、土地稅,並補繳。
納稅人自建的房屋,自建成之次月起徵收房產稅;納稅人委託施工企業建設的房屋,從辦理驗收手續的次月起徵收房產稅;納稅人在辦理驗收手續前已使用或出租的新建房屋,應按規定徵收房產稅。
在建工程若已投入使用應按規定繳納房產稅,計稅金額先按預算書與「在建工程」借方余額孰高的原則確定,待實際決算完成後再調整房產原值,辦理房產稅的多退少補。
(5)土地使用權逾期未完工罰款擴展閱讀:
交房產稅時要以出租人的名義填專門的房產稅申報表,稅務局服務大廳有的,自帶的資料主要有出租人的身份證明(戶口簿或身份證)、你們企業的營業執照、用於出租房屋的房產證、租賃協議,當然還包括用來交稅的鈔票。
以出讓或轉讓方式有償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應由受讓方從合同約定交付土地時間的次月起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合同未約定交付土地時間的,由受讓方從合同簽訂的次月起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
⑹ 逾期繳納土地出讓金產生的滯納金或違約金是否有上限
法律法規對滯納金或違約金規定不得超過本金,雙方也可以可約定違約金。如內約定的違約金過高,容對方當事人可申請仲裁機構或法院適當調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第四十五條行政機關依法作出金錢給付義務的行政決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的標准應當告知當事人。
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的數額不得超出金錢給付義務的數額。
(6)土地使用權逾期未完工罰款擴展閱讀
根據《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⑺ 未及時繳納土地出讓金違反哪條法律,依據哪條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第十六條
土地使用者必須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未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土地管理部門有權解除合同,並可以請求違約賠償。
(7)土地使用權逾期未完工罰款擴展閱讀
《土地出讓金「黑洞」亟需法治「填補」》
財政部24日公布的2014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支情況顯示,去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4.29萬億元,同比增長3.1%。同時,土地出讓收入徵收管理不到位現象依舊存在,一些地方存在少征、緩征、減免和返還土地出讓收入行為,或以土地開發、獎勵款等名義返還土地出讓收入,變相減免土地出讓收入。
其實,早在審計署2008年和2010年的兩次專項審計中,人們就看到了土地出讓金收支管理中的亂象叢生,由於一直「封閉運行」,違規現象時有發生。有統計指出,在過去的13年間,土地出讓年收入增長超30倍,總額累計近20萬億元,可其去向卻雲里霧里,成了一筆「糊塗賬」。
由於缺乏了有效的監督,再加之個別地方抱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歪念頭,打起了歪主意,在個別地方,出讓金儼然成了任由政府宰割的「自留地」,監管問責的無力,導致土地出讓金變成監督外資金,早已對此覬覦已久的官員們便開始了瘋狂地侵佔、挪用,腐敗「蛀蟲」既侵蝕著巨額資金,更是給了公信力狠狠一刀。
不僅如此,我們也注意到,部分地區土地出讓金占據地方財政「半壁江山」,有些省份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甚至超過稅收收入,要知道,土地、房價、地方政府三者之間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多地方囿於「快賣地、多賣地、賣好地」的財政怪圈。
大肆「透支」土地收益,短期讓財政答卷上面的數據一個比一個漂亮,可從長遠看,賣地熱情高漲,必然導致強拆不斷、房價攀升,最終還是讓百姓吃了「苦果子」。
要杜絕亂象,不僅要完善土地出讓金相關監管問責機制,把土地出讓金置於陽光之下,更要清除「蛀蟲」,對一些非法侵佔、挪用土地出讓金的不法分子予以嚴懲。
尤為關鍵的是,如何讓地方政府擺脫土地財政的怪圈?如何構築起適合當地實際的經濟發展框架?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績考核體系?這些問題也考驗著決策者們的智慧和膽識。
⑻ 行政處罰中逾期未繳納罰款的,每日加罰3%,如何計算節假日算嗎
滯納金計算是從應該繳納罰款最後期限之日起算,節假日也算進去,但滯納金的增加不得超過其罰款本金。
⑼ 土地使用稅逾期未交就要罰款1000元嗎我一年的稅款才128元啊1不知道要在4月30日之前申報啊!
是的。
這就是稅收行政處罰。
不管你的稅額是多少,你就是一分錢,也是需要按標准來處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