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權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

物權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

發布時間:2021-07-05 18:36:41

1. 請分析所有權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

所有權具有四項基本權能:
1.佔有。佔有就是對於財產的實際管領或控制。擁有一個物的一般前提就是佔有,這是財產所有者直接行使所有權的表現。所有人的佔有受法律保護,不得非法侵犯。對於動產,除非有相反證明,佔有某物即是判定佔有人享有該物所有權的標准。除了前引俄羅斯民法明確規定了佔有權之外,外國和地區民法在所有權的概念中雖然並不明確規定佔有,但其所有權的內容包括這一權利是不言自明的。
2.使用。使用是權利主體對財產的運用,以便發揮財產的使用價值。如使用機器生產產品,在土地上種植農作物。擁有物的目的一般是為了使用。外國和地區民法對於使用權一般都有明確規定。如前引日本、義大利、俄羅斯和我國台灣的規定。德國、瑞士雖然只有「處分」一詞,但「隨意處分」或者「自由處分」也當然包括使用。所有權人可以自己使用,可以授權他人使用,這些都是所有權人行使使用權的行為。
3.收益。收益是通過財產的佔有、使用等方式取得的經濟效益。使用物並獲益是擁有物的目的之一。對於收益權,外國和地區民法也有規定,如前引日本和我國台灣,有的國家只規定了使用權,沒有明確規定收益權,這是因為其規定的使用權包括了收益權。收益通常與使用相聯系,但是處分財產也可以帶來收益。收益也包括孳息。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家畜生仔、果樹結果等屬於天然孳息;存款所得的利息、出租所得租金屬於法定孳息。
4.處分。處分是指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在事實上和法律上的最終處置。處分權一般由所有權人行使,但在某些情況下,非所有權人也可以有處分權,如運輸的貨物,如果發生緊急情況,承運人也可以依法進行處分。外國民法對所有權概念的規定都包括「處分」一詞。同時規定使用權的,處分不包括使用,沒有規定使用權的,處分也包括了使用。

2. 所有權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

1、使用權。使用是權利主體對財產的運刖,發揮財產的使用價值。佔有權能是所有人對於所有物的實際上的佔領、控制。是使用權能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所有權人可以自己使用,可以以授權他人使用。

2、佔有權。佔有就是對於財產的實際管領或控制,擁有一個物的般前提就是佔有,這是財產所有者直接行使所有權的表現。所有人的佔有受法律保護,不得非法侵犯。

對於動產,除非有相反證明,佔有某物即是判定佔有人享有該物所有權的標准。佔有是所有人對於所有物的實際上的佔領、控制。是使用權能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3、收益權。收益是通過財產的佔有、使用等方式取得的經濟效益。使用並獲益是擁有物的目的之一。收益也包括孳息。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簡單說收益權能就是收取由原物產生出來的新增經濟價值的權能,新增經濟價值包括孳息和利潤。收益權能是所有權中的一項最重要的權能。

4、處分權。處分是指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在事實上和法律上的最終處置。處分權一般由所有權人行使。處分權能是指決定財產事實上和法律上的命運的權能。包括事實上的處分和法律上的處分兩種形式。

所有權的權能是指所有人為利用所有物以實現其對所有物的獨占利益,而於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以採取的各種措施與手段。所有權的權能包括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

(2)物權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擴展閱讀:

對於所有權有幾項權能,在理論上意見並不完全一致,但上述四項權能為學者一一致認可。傳統民法理論還認為,所有權的權能分為兩種:一是積極的權能;二是消極的權能。

前述幾項權能是積極的權能。所有權的消極權能,指所有權人在法律限制內.有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如德國、瑞士、我國台灣民法都有排除他人干涉等類似的規定。

我國《物權法》第2條對物權的定義也規定了「排他」的性質,這一規定當然適用於所有權。可以以為本法也規定了所有權的消極權能。

所有權本身具有如下一些特性:

1、完全性。或者稱所有權為完全權,所有權是就標的物為一一般支配的完全權。所有權作為一般的支配權,是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他物權的源泉。與所有權不同,他物權僅在使用收益上於一定范圍內有支配權。

2、整體眭。或者稱為單一性。所有權不是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各項權能量的總和,而是對標的物有統一支配力,是整體的權利。不能在內容或者時間上加以分割。所有權人在其物上設定他物權.即使其物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等權能分別歸他人享有,所有權人的所有權性質也不受影響。

3、恆久性。所有權有永久性,其存在沒有存續期問,不因時效而消滅。

4、彈力性。或者稱為「所有權彈性」、「歸一力」。所有權人在其所有物上為他人設定權利,即使所有權的所有已知表徵權利均被剝奪,仍潛在地保留其完整性,這種剝奪終止後,所有權當然地重新回復其圓滿狀態。

3. 所有權和使用,佔有,收益,處分的關系我還是很不明白。能不能舉例說明他們之間的關系

所有權是完全物權,具有最完整的權能,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僅僅是所有權的全部權能中的4個而已。例如,你從4S店買來一輛BMW轎車,因為你對該車擁有合法的所有權,所以你可以佔有它、使用它、處分它(事實和法律上)和從它身上獲得收益。佔有權能是使用權能的前提,例如用益物權的產生需要由用益物權人佔有標的物,收益權和處分權來源於所有權,無所有權而處分他人之物構成無權處分,涉及違約或侵權,有所有權,當然具有收益權,此為所有權的應有內涵。說了這些,不知道你懂不懂?還是不懂的話建議去看《物權法》教科書!

4. 財產的佔有,收益,使用,處分的區別求解😁

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是物的所有權的四大權能。
佔有,即在時間和空間上直接控制或者間接控制標的物的狀態。
使用,當然就是按照權利人的意願以及標的物本身的特性、功能、屬性進行利用的行為。
收益,就是通過轉移標的物的佔有或者使用標的物創造交換價值,並換取對價的行為。
處分,是指將標的物進行事實上的或者法律上的處分,前者包括毀壞、改裝、拆卸、裝飾標的物等,後者指拋棄、轉讓、贈與、租賃標的物。

5. 財產所有權的佔有權,收益權,處分權,使用權怎樣區分

一、佔有權是指對財產實際掌握、掌控的權利。佔有權是行使物的使用前提,是所有人行使財產所有權的一種方式。佔有權可以根據所有人的意志和利益分離出去,由非所有人享有。

二、使用權是不改變財產的本質而依法加以利用的權利。通常由所有人行使,但也可依法律、政策或所有人之意願而轉移給他人。如我國國家財產的所有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根據國家的授權,對其所經營管理的國家財產有使用權。

三、收益權是指獲取基於所有者財產而產生的經濟利益的可能性,是人們因獲取追加財產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收益權是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所有權的存在以實現經濟利益和價值增值為目的,這最終體現在收益權上。

四、處分權是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最終處理的權利,即決定財產在事實上或法律上命運的權利。包括資產的轉讓、消費、出售、封存處理等方面的權利。處分權是所有權四項權能的核心,是財產所有人最基本的權利。


(5)物權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擴展閱讀

一、財產所有權的權能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

1、佔有是指所有人對物的實際控制的事實狀態。佔有權即對所有物加以實際管領或控制的權利。

2、使用權是指依照物的屬性及用途對物進行利用從而實現權利人利益的權利。

3、收益是指民事主體通過合法途徑收取物所生的物質利益。

4、處分權是指所有人依法處置物的權利。

二、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

6. 辨析題: 財產的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只能由所有人行使.幫個忙,求急

錯。
在通常情況下,資產一般為所有人佔有,即佔有權與所有權合一;但在特定條件下,佔有權也可與所有權分離,形成為非所有人享有的獨立的權利。比如租賃。
處分權在多數情況下由所有人享有,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使所有權與處分權分離,形成非所有權依法享有的處分權。比如授權。
佔有權,通常由所有權人?在房地產買賣中也稱業主、房主、房東?來行使,但有時也由別人來行使,這也就是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例如房屋出租,房屋出租合同將房屋的佔有、使用權轉給非所有權人?房客?來行使。這時,房屋所有權人並不因而喪失對房屋的所有權。

使用權,是指房主按照住房性能對房屋進行事實上的利用。同樣通過一定法律契約,非房屋所有權人也可獲得房屋的使用權。房主將房屋租給他人使用,並不失去對房屋的所有權。

收益權,是指房主收取房屋這項財產所產生的某種收益。例如出租房屋,房主從房客處收取租金。有時房主也將部分收益權通過法律形式轉讓給非房屋所有權人。例如,房客可利用租來的房屋改為從事一些收益性經營活動,收益按照一定的比例,一部分交給房主,一部分留給自己。

處分權,表示房屋所有權的歸屬,是所有權中一項最基本的權能。房屋的處分權一般由房主行使,房主可以確定房屋使用權、繼承、贈與對象。有時房屋處分權也與所有權分離。如房主作為債務人以住房作抵押向債權人借債,若是到期不能清償債務,房屋的所有權也就轉歸債權人所有,債權人此時就可行使房屋的處分權。

綜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的權利人都有可能不是所有權者。

7. 限制物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對嗎

「定限物權」和「非定限物權」是日本學者使用的名詞,其實它的內涵和我國學者所說的
「限制物權」和「所有權」是一樣的。
非定限物權即所有權,是一種全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具有對標的物進行 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四項權能。說白了就是,你對一個物有所有權,那麼你想怎麼都行。
定限物權即我們所說的限制物權,是一種只能在特定方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其外延是除所有權以外的其他所有物權。舉個例子,比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等擔保物權,只具有擔保的作用,權利人通常不能對標的物進行使用和收益,比如我將汽車抵押給我的債權人,他作為抵押權人,只能佔有該汽車待我萬一賴帳之時作為擔保,但不能隨便使用,變賣等等。
關於兩者的關系,定限物權是在他人之物上設定的權利,其實是根據所有權人的意志所設定的所有權上的負擔,起限制所有權的作用,所以效力優先於所有權。比如我將汽車抵押給我的債權人,我雖然是該汽車的所有權人,但由於我在其上設定了抵押權,就不能再對汽車進行佔有,使用等等。
物權概念就是比較繞圈圈啦,不知道我有沒有解釋清楚呢

8. 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哪個不是知識產權的權能

佔有,知識產權不同於普通物權。所有權具有四項基本權能:
1.佔有。佔有就是對於財產的實際管領或控制。擁有一個物的一般前提就是佔有,這是財產所有者直接行使所有權的表現。所有人的佔有受法律保護,不得非法侵犯。對於動產,除非有相反證明,佔有某物即是判定佔有人享有該物所有權的標准。除了前引俄羅斯民法明確規定了佔有權之外,外國和地區民法在所有權的概念中雖然並不明確規定佔有,但其所有權的內容包括這一權利是不言自明的。
2.使用。使用是權利主體對財產的運用,以便發揮財產的使用價值。如使用機器生產產品,在土地上種植農作物。擁有物的目的一般是為了使用。外國和地區民法對於使用權一般都有明確規定。如前引日本、義大利、俄羅斯和我國台灣的規定。德國、瑞士雖然只有「處分」一詞,但「隨意處分」或者「自由處分」也當然包括使用。所有權人可以自己使用,可以授權他人使用,這些都是所有權人行使使用權的行為。
3.收益。收益是通過財產的佔有、使用等方式取得的經濟效益。使用物並獲益是擁有物的目的之一。對於收益權,外國和地區民法也有規定,如前引日本和我國台灣,有的國家只規定了使用權,沒有明確規定收益權,這是因為其規定的使用權包括了收益權。收益通常與使用相聯系,但是處分財產也可以帶來收益。收益也包括孳息。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家畜生仔、果樹結果等屬於天然孳息;存款所得的利息、出租所得租金屬於法定孳息。
4.處分。處分是指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在事實上和法律上的最終處置。處分權一般由所有權人行使,但在某些情況下,非所有權人也可以有處分權,如運輸的貨物,如果發生緊急情況,承運人也可以依法進行處分。外國民法對所有權概念的規定都包括「處分」一詞。同時規定使用權的,處分不包括使用,沒有規定使用權的,處分也包括了使用。

閱讀全文

與物權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