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誠信是一種物權

誠信是一種物權

發布時間:2021-07-05 18:33:29

㈠ 押金的法律性質 押金是一種物權

關於押金的法律性質,主要觀點有:(1)抵銷預約說。認為押金的交付意味著當事人之間成立押金預約,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得以押金與其債權相抵銷。(2)解除條件附債權說。 認為押金的交付,發生了附解除條件的債權,即在債權人對債務人所負的返還押金的債務上,附有債務人不履行其債務時,在所受損害的限度內押金歸於消滅的解除條件。(3)附解除條件的消費寄託說。認為押金的交付,為附解除條件的消費寄託,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所附條件成就,債權人無需返還押金。(4)債權質說。認為交付押金者, 對其受領人有請求返還之請求權,系以該項債權設定質權,故其性質為債權質權。 (5)信託的所有權讓與說。認為押金的交付,其受領人負有附停止條件的返還義務,系信託的所有權讓與行為。受領人在自己債權受清償之前,無返還的義務。即以交付押金者將來履行債務作為受領人返還押金的停止條件,因而,他債權人不得對尚未成立的返還請求權實施強制執行,其受領人得優先受償。(註:楊興齡:《民法物權》,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1年版,第218~219頁。)

押金是一種物權,由於依當事人約定而創設,其實是意定擔保物權。押金的標的是貨幣,貨幣為物的一種特殊形式,押金因交付而轉移貨幣的所有權,受領押金的人享有佔有支配的權利。而且,受領押金的人對與他債權人的關繫上,對於押金有優先受償權,因此,押金當然是一種物權。而這種物權的設定是為了保障交易安全,保障債權的實現,故又是擔保物權。但我們無法把押金歸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任何一種擔保形式中。首先,押金不同於定金,定金的適用范圍不受限制,而押金只適用於租賃合同等有限的合同中。定金是一種雙向擔保,定金罰則既適用於給付定金方,也適用於受領定金方,具有懲罰性;押金是一種單向擔保,只能由債務人提供,結果也只是返還或抵扣,不具懲罰性,卻又有補償性。其次,押金不同於抵押,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抵押對抵押物不轉移佔有,押金不但轉移佔有,而且還轉移作為押金的貨幣的所有權。最後,押金也不同於質押,質押返還的財產必須是原物,而押金,返還的卻不是原物,因此,將押金或保證金交付受領人並非成立質權(註:鄭玉波:《民法物權》,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299頁。)。顯然, 押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定外的一種新的擔保形式。押金除一般擔保所具有的屬性外,還具有自己的特點:(1)要物性,即押金合同的生效, 除債權人與債務人達成協議外,還依賴於作為押金合同標的的貨幣的實際交付,否則,押金合同不能生效。(2)單向性,這是一種單向擔保。 一是主體的單方固定性,交付押金的主體只能是債務人或受債務人委託的第三人,而受領押金的主體只能是債權人。二是其法律責任的單向性,其後果也是單方面承受的,即債務人不履行其債務時,債權人可從押金中抵扣或優先受償,而債權人不履行其債務時,卻無從在押金上追究其法律責任。 (3)補償性,當債務人不履行其債務時,債權人可從其受領的押金中優先受償,從而填補了債權人因此而受到的損失,保證了債權人權利的實現。由於所付押金額並不大於債務人的債務,不具有任何懲罰性。(4 )預防性,由於不履行債務將有失去押金的不利後果,會促使債務人積極地去履行其債務,以避免風險,這將大大地提高債務的履行率。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0-16,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㈡ 物權法二十條二款如何理解

預告登記,是為了保障購房者權益,防止開發商將一方兩賣,確定標的房屋已被登記人購回得。答
如果房屋買賣合同解除,買賣雙方債權債務消除,預告登記便失效
房子完全通過各部門驗收,房地產交易中心會通知物業或者管理人可以辦理產權證,通知到達之日3個月內,已進行預告登記的購房者必須前往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產權證,逾期預告登記亦失效。

㈢ 物權是一種「對世權」,它的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都是特定的人這句話對嗎

當然不正確~~~~
物權義務主體不確定,是種「對世權」,比如這個房子我擁有,世界版上任何人都有不得非法干權涉和侵害的義務~~~~所謂「對世」就是整個世界的其他人都有義務~~~義務主體顯然是不確定的~~~~但權利主體是確定的~~~~~~

㈣ 物權法判斷說明題:佔有是受物權法保護的一種物權

您好。正確。物權法有明確規定。

㈤ 股權既是一種物權也是一種債權,是嗎

是的,但小股權更傾向於債權,只有股權達到一定數量才能上升到傾向物權的層次。此答案僅供參考

㈥ 保證人為債務人提供擔保,若債務人償債能力顯著下降非債權人因素,保證人能否於債務到期前撤保或起訴

1.概述
(1)擔保債權人的義務的概念。擔保債權人的義務亦可稱為主債權人的義務或擔保權人的義務,它是指當擔保人為債務人之外的第三人時,債權人對債務人侵害債權的行為[14]負有積極行為和監督的義務。債權人對此義務的違反,在影響擔保責任的范圍內,將免除擔保人的擔保責任。也就是說,債權人不得因為其債權由於附有擔保,而對債務人所為影響其償債能力的行為無動於衷。當債權人明知或應知債務人採取轉移財產、不按借款合同的規定違規使用借貸資金等不正當行為而喪失履約能力時,不採取制止措施而坐等擔保權的實現,擔保人在該債務范圍內可以免除擔保義務。
(2)擔保債權人的義務的性質。擔保債權人的義務,應是一種不真正義務。不真正義務,或稱間接義務,其主要特徵在於權利人通常不得請求履行,違反它也不會發生損害賠償責任,僅使負該義務的一方遭受權利減損或喪失的不利益。[15]在債之關系中,債權人和債務人構成了有著共同目的而應相互協助的一種協同體。[16]基於這種協同體,債權人依誠信原則負有協助義務、附隨義務、減損義務等。擔保債權人的義務體現為債權人行使擔保權時應遵循誠信原則。債權人對此義務的違反並未給他人造成損害,權利人也不得請求履行,其結果也僅僅是其擔保利益的喪失。
(3)擔保債權人的義務的特徵。第一,擔保債權人的義務為合同義務。它存在於債權人與擔保人的擔保關系中。擔保關系既是一種物權關系,在特定情形下又是一種債權關系。它是僅發生於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義務,是擔保中債權關系的體現。因此,擔保債權人的義務為合同義務。第二,擔保債權人的義務為法定義務。由於債務人的行為超出了主合同約定的范圍,從而超出了擔保關系的信賴與預期,當事人無法在擔保合同中約定。債權人的這種義務貫穿於擔保權行使的全過程,體現著誠信原則的要求,當然地應適用於擔保關系,而不問雙方有無約定。第三,擔保債權人的義務不具有可訴性。擔保人不得因債權人違反此義務而獨立為訴訟上的請求。擔保人僅有在債權人要求實現抵押權時才得為主張,要求債權人承擔因其義務違反所遭受的損失。
3.實證
(1)《擔保法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向債權人提供了債務人可供執行的財產的真實情況的,債權人放棄或者怠於行使權利致使該財產不能被執行,保證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在其提供可供執行財產的實際價值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這是《擔保法》對債權人課以義務的一個法律上的例證。在主合同中債權人放棄或怠於行使權利,從擔保合同關系的角度來看,就是債權人對擔保人應負的積極行使權利的義務的違反。這種義務的後果就是保證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在其提供可供執行財產的實際價值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其屬於一種不真正義務。
(2)當債務人採取轉移或隱蔽財產的方式,致使其喪失償債能力。進一步而言,當擔保人代為履行債務而成為債權人時,其債權亦因此種行為而不能實現;當
債務人不按主合同的規定使用其借貸資金,導致其喪失償債能力。債權人明知此行為而不予以制止時,這些行為的存在和後果,雖然在直接意義上並沒有對債權人的權利造成影響,但是這種權利的不受損含有權利享有的非善意因素。無論從法的衡平意義上還是從法的經濟意義上,放任或忽視此行為都會帶來負面的效應。而現行法中的權利義務體系卻無法有效地解決此問題,對債權人課以一定的法律義務更顯得水到渠成。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㈦ 物權是一種財產性民事權利,他是權利人對於特定的物所享有的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三十九條 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㈧ 怎麼理解地役權是一種獨立的物權

A 如何正確理解地役權


一、地役權的概念

地役權是一種獨立的物權,在性質上屬於用益物權的范圍,是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不動產效益的權利。

1、需要利用他人土地才能發揮效用的土地,稱需役地(即地役權人的土地);

2、提供給他人使用的土地,稱供役地。

地役權的「役」,即「使用」的意思。例如,甲乙兩塊承包地相鄰,甲為了節省時間,使自己通行方便,想借用乙的承包地通行。於是,甲乙約定,甲向乙支付使用費,乙允許甲通行,為此雙方達成書面協議,在乙的承包地上設立了通行地役權。此時,乙地稱為供役地,甲地稱為需役地。

通過設定地役權,需役地人使自己的地產充分增值,供役地人樂得以閑置的不動產資源從租金獲得收益,於人於己,雙贏互利,各得其所,一方面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各方之需,另方面充分發揮了地產的社會經濟效益。較相鄰關系言,地役權才具地盡其利、物盡其用、人得其需的功效。

二、地役權具有如下特點:

1、地役權是利用他人的不動產。

在地役權關系中,需役地和供役地屬於不同的土地所有權人或者土地使用權人。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來提高自己不動產的效益,是地役權設立的主要目的。所謂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並不以實際佔有他人不動產為要件,而是對他人的不動產設置一定的負擔。這種負擔主要表現在:一是容忍義務。如允許他人通行於自己的土地,以使自己行使土地的權利受到某種限制。二是不妨害地役權人行使權利的義務。在某些情況下,地役權人為了使用供役地便利,需要在供役地上修建必要的附屬設施,如為實現排水地役權,而要在供役地建築一個水泵。這時,供役地權利人就不得妨害地役權人行使其權利。

2、地役權是為了提高自己不動產的效益。

地役權的設立,必須是以增加需役地的利用價值和提高其效益為前提。此種「效益」既包括生活上得到的便利,也包括經營上獲得的效益,如為需役地的便利而在供役地上設立的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也包括非財產的利益,即具有精神上或者感情上的效益,如為需役地上的視野寬廣而設定的眺望地役權等。

3、地役權是按照合同設立的。

地役權是地役權人和供役地權利人之間達成的以設立地役權為目的和內容的合同。設立地役權,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地役權合同,此合同下之權利義務是獨立的。此特點是理解地役權是獨立物權的本質特點。

㈨ 你是如何看待誠信做人的·

1 誠信是福

誠信是每個人心中的美德,是一種品質,在我們這個人文社會,不管在哪一個方面,都要講究誠信,誠信是福,一個擁有誠信的人不管在事業方面,還是在生活方面都會取得成功,所以誠信是一個人最為重要的一項方面。

誠信是講究方方面面的,商業、工作、生活、交友……都要講究誠信,人們需要誠信維持關系;商業需要誠信來維持自己的生計,維持與其它公司的合作。誠信可以使他人對自己有好感,誠信也可以讓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得到提高。誠信小到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提高,大到可以使自己一舉成名。誠信能夠幫助自己取得在事業上的成就,也能取得在生活上的快樂。

誠信不僅是說,也要行動,學會誠信還要學會謹慎,不能對他人坦白對自己對他人不好的事,一顆誠實的心還需要謹慎,謹慎他人,當別人信任自己時,也要小心。誠信需要堅持,只有堅持才會提高,有一個成語叫做日行一善,我們也要做到日行一誠,只有堅持才能保持自己不變的品德,在誠實中可以改善自己的身心,磨練自己的耐力,這不是一個兩全其美的事嗎?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一個守信用的人往往會被他人所接應。誠實需要勇敢和謹慎,信用需要堅持和完善,只有做到這樣,自己才能完完全全的是誠信的人。

誠信最基本的一點就是不欺騙他人、不守信用,一個無誠信的人就是喪失了品德,是一個身心不健康的人,不僅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他人,可以說就是騙子,這樣的人不但得不到他人的信賴,在社會上也無法立足,這樣的人很難交到知心的朋友。不管我們在哪裡,都要具備誠信。

㈩ 物權是一種什麼的綜合

物權人對標的物的支配(管領、處分),既包括法律上的支配(管領、處分)專,也包括事實屬上的支配(管領、處分)。也就是說,對標的物的支配權。目前我國的《物權法》正在起草中,到那時,就會有更完善的說法了。其實物權也是一種權利,一種對標的物的權利。

閱讀全文

與誠信是一種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