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的權利屬性及其意義

知識產權的權利屬性及其意義

發布時間:2021-07-05 10:19:03

『壹』 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什麼意思

(一)性質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客體的非物質性是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其具體表現為:(1)不發生有形控制的佔有;

(2)不發生有形損耗的使用;

(3)不發生消滅智力成果的事實處分與有形交付的法律處分。

(二)特徵知識產權基於其無形財產權的屬性,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知識產權是一種專有性的民事權利(專有性);

(2)知識產權的效力受到地域的限制(地域性);

(3)知識產權在法律規定的期間內受到保護(時間性)。

『貳』 知識產權 意義

知識產權是關於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力。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對於自己的智力活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標記、信譽依法享有的權利。
知識產權的意義:
(1)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調動了人們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和文學藝術作品創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為智力成果的推廣應用和傳播提供了法律機制,為智力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運用到生產建設上去,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為國際經濟技術貿易和文化藝術的交流提供了法律准則,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和經濟發展。
(4)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作為現代民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完善我國法律體系,建設法治國傢具有重大意義。

『叄』 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什麼意思

抄(一)性質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襲財產權,客體的非物質性是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其具體表現為:(1)不發生有形控制的佔有;(2)不發生有形損耗的使用;(3)不發生消滅智力成果的事實處分與有形交付的法律處分。

(二)特徵知識產權基於其無形財產權的屬性,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知識產權是一種專有性的民事權利(專有性);(2)知識產權的效力受到地域的限制(地域性);(3)知識產權在法律規定的期間內受到保護(時間性)。

『肆』 知識產權是什麼性質的權利

知識產權是來指:公民或法人等主體依自據法律的規定,對其從事智力創作或創新活動所產生的知識產品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又稱為「智力成果權」、「無形財產權」,主要包括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的工業產權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面的作品組成的版權著作權)兩部分。

『伍』 如何理解知識產權的財產屬性

知識產抄權是一襲種無形的財產權,也稱智力成果權,客體的非物質性是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它指的是通過智力創造性勞動所獲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知識產權是集人身性和財產性的綜合性權利。所謂人身權利是指權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割,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人身性體現在於權利人的專屬和排他。比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權利、或對其作品的發表權、修改權等。所謂財產權是智力勞動成果被法律承認以後,權利人可利用智力勞動成果取得報酬或者得到獎勵的權利,這種權利也稱之為經濟權利,知識產權保護的客體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的創造,是人的智力成果權,它是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領域從事一切智力活動而創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權利。

『陸』 知識產權管理的意義和作用

性質:
從一般意義上說,「知識是關於一切新的科學技術、文化藝術、信息、管理、美感、善德等等具體知識的一般抽象形式」。對於知識產權的內涵和外延,理論界並沒有取得一致的看法。也有學者認為,知識產權是人們基於自己的智力勞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標記、信譽而依法享有的權利。盡管如此,對知識產權的內涵和類型予以界定,這已是知識產權立法的共性所在。國內立法和國際立法都對知識產權的內涵和類型予以規定,以此表現一個國家對本國保護知識產權所持的態度以及所確定的不同保護范圍,或者用以表現參與締結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國際條約的不同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所持的共同態度或者確認的共同標准。由此形成了知識產權的內涵和類型法定,即一國國內或者國際上的知識產權內涵和類型都由知識產權立法予以直接規定,當事人不得自行約定知識產權的內涵,也不得自行創設知識產權的類型。

性質2:
知識產權法定原則既是知識產權制度本身的基本原則,又是知識產權立法的方法性原則。所謂方法性原則,即為了科學、完整地表述知識產權立法內容而採用的方法或者技巧的原則。方法性原則不僅涉及知識產權立法的內容本身,而且涉及知識產權的立法技術,是准確表述知識產權制度內容而採用的必不可少的立法方法,是一種對知識產品以法定方式予以賦權的方法。知識產權立法之所以實行知識產權法定原則,是基於實現對知識產品保護的需要,具有其充分的根據和正當性。

性質3:
知識產品具有源自於知識的外部性或者公共性。「知識的外部性就是私人所生產的知識成果,容易擴散或者溢出進入社會公共領域,成為社會所公有的知識的性質。知識的外部正效果能夠給知識的非產權所有者帶來巨大的潛在利益」[8],知識的外部性導致了知識產品的外部性。而知識產品具有的外部性,決定了「通過私人手段很難控制,即具有難以控制的特性」。為此,只能依靠知識產權法定原則克服知識產品的外部性弊端,賦予知識產品以私人性,以法律形式賦予知識產品的創造人或者相關的特定主體享有對於知識產品的壟斷性權利或者享有基於知識產品而壟斷市場資源的權利,實現對知識產品的保護。

意義:確立知識產權法定成為知識產權立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具有重要的功能。

意義1:
有利於實現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和戰略。

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是為了充分鼓勵人們進行知識產品的生產和創新,增長社會財富,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時,我國應從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知識產權保護的戰略意義,對此,我國已於2005年6月正式啟動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基於此,應通過貫徹知識產權法定原則,將一切有利於實現上述目的和戰略的政策和措施,上升為法律制度而獲得普遍遵守的效力,並以此推動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現。

意義2:
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知識產品的特點決定了知識產品的創造人自己難於依靠自身的力量和能力實現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而只能依賴於國家的保護,即知識產權的保護對國家有著極強的依賴性。知識產權法定原則表明,知識產權制度的內容取決於國家的意志和政策,知識產權制度中蘊含著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價值取向和政策傾斜。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制度創新中居於核心地位。國家有效的扶持、鼓勵措施有利於提高我國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國家的強制力能夠為之提供堅強的後盾。因此,應通過知識產權法定原則,更加充分發揮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制度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發揮知識產權制度的最大效益。

意義3:
有利於提高知識產權的效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知識是資源、是資本、是財富。」知識產品同時又是知識商品,「知識產權是指知識商品的產權」。「知識經濟的精髓在於把知識變成財富。」[18]知識產權作為商品,只有轉化為產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因為知識的價值和知識的經濟效益都反應在知識產業上」。而知識產權法定原則能夠賦予知識產權的權利人對知識產品享有排他性的使用、生產和經營的壟斷權,為知識產權的權利人提供周全的保護,從而增強了知識產權的權利人充分利用、使用知識產品的積極性,有利於提高知識產權的商品轉化率,進而有利於提高知識產權的利用效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意義4:
有利於解決或緩解知識產權保護中的矛盾。

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比如知識產權的壟斷使用與公共利用之間的矛盾、知識產權的保護與限制之間的矛盾、知識產品信息的公開和保密之間的矛盾、知識產品的社會性與專有性之間的矛盾,等等。這些矛盾的解決和協調,有賴於知識產權法定原則。通過知識產權法定原則,為不同法律主體配置均衡性的權利、義務、責任關系,設計出能夠消除或者緩解各種矛盾的知識產權制度。

意義5:
對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

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完善和創新,不僅應符合國際公約和國際條約的原則和國際慣例,而且應吸收其他國家知識產權立法中的成功經驗,尋求不同國家知識產權立法中的共同規律和共同規則,盡可能消除由於不同國家知識產權立法的差別性而給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造成的障礙,實現與其他國家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進而實現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化和一體化。

『柒』 如何理解知識產權的私權屬性

知識產權為私權,是以私權名義強調了知識財產私有的法律形式。權利本體的私權性是知識產權歸類於民事權利范疇的基本依據。私權是與公權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指的是私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各種民事權利。所謂私權,即私的權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它是私人的權利。這里的私人,特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即處於平等地位的人。即使國家在某種情況下可以作為民事主體出現,但也與其他民事主體形成相互平等之關系;
第二,它是私有的權利。這里的私有,意指民事權利為特定民事主體所享有。所有權是特定人直接支配所有物之權利,債權是特定人請求特定人為特定行為之權利。這說明,私權是特定人享有的私人權利,而不是一切人同享的公共權利;
第三,它是私益的權利,這里的私益,也就是與公益相對應的個人利益。根據私法的原則,允許「個人根據自己的意願形成相互之間的經濟關系和其他關系」,追求合法的私利。知識產權歸類於私權,在於它具備私權的一般確認標准;它是「關於私人利益方面的各種權利」(利益說);是「關於平等主體相互之間的權利」(關系說);是「私法上所確定的權利」(法律說)。可以說知識產權的產生、行使和保護,適用於民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離開了民事權利體系,知識產權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法找到其應有的歸屬。

『捌』 知識產權法的性質和意義

1、性質

知識產權是一種新型的民事權利,屬於私法、財產法,它是一種有別於財產所有權的無形財產權。知識產權法仍屬於民法,是民法的特別法。民法的基本原則、制度和法律規范大多適用於知識產權,並且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法規范和程序法規范都是為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這一私權服務的,不佔主導地位。

2、意義

核心價值在於鼓勵發明創造,促進社會經濟進步。此外,知識產權法還能促進科技成果及時而廣泛應用;促進科研開發專業隊伍形成;節約科技研究開發的人力、財力、物力,縮短科技進步周期等。

(8)知識產權的權利屬性及其意義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主要范圍:

(1)著作權和鄰接權。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及其相關主體依法對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鄰接權在著作權法中被稱為「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

(2)專利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實施權。

(3)商標權,即商標注冊人或權利繼受人在法定期限內對注冊商標依法享有的各種權利。

(4)商業秘密權,即民事主體對屬於商業秘密的技術信息或經營信息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5)植物新品種權,即完成育種的單位或個人對其授權的品種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權

(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享有的專有權。

(7)商號權,即商事主體對商號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依法享有的獨占使用權。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的權利屬性及其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