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采礦權包括土地使用權嗎

采礦權包括土地使用權嗎

發布時間:2021-07-05 06:46:18

⑴ 采礦權的法律性質

鑒於礦產資源及礦區的特殊性質和重要地位,采礦權不可避免折射出鮮明的行政色彩。但濃厚的行政色彩掩蓋不了采礦權作為一種民事財產權的本質,采礦權作為一種特別法上的物權,具有諸多用益物權的屬性,應在特別法中詳細規定並予以具體調整。 對於采礦權究竟為何種性質的物權,理論界爭論頗多。有的學者認為包括采礦權在內的自然資源使用權應作為一種用益物權,本質上屬於大陸法系的地役權范疇。此種觀點值得商榷。地役權的傳統定義是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宜之用之權,英美法中也有地役權(easement)概念,是指一個人在他人土地上存在的一種利益,其主要特徵表現為一種土地負擔。顯而易見,英美法中關於地役權的概念較大陸法系寬泛的多。英美法將地役權分為以需役地的存在為前提的從屬地役權(隸屬的)和不以需役地存在為前提的形式地役權,前者如引水權,後者如采礦權。這種形式地役權主要指土地收益權(利潤),包括取水權、采礦權、伐木權、捕撈權等。但這只能說明采礦權可以劃入英美法地役權范疇,而非權利內容炯異的大陸法的地役權范疇,因此不能將其簡單納入大陸法系一般用益物權的范疇,而應將其作為特別法上的物權而存在。
所謂特別法上的物權,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經過行政特別許可而享有的可以從事某種國有自然資源開發或作某種特定的利用的權利。特別法上的物權是與政府的行政審批緊密相聯,其與大陸法系傳統的用益物權概念存在很大差別:
(1)特別法上的物權依特別法而設立,而用益物權依據普通法而設立。
(2)特別法上的物權雖然是項民事權利,但對其規制的法律卻是從社會公共利益出發,具有公法色彩;而規制用益物權的法律完全是私法。
(3)特別法上的物權的取得與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相聯系;而用益物權的設立與行使雖也受行政管理,但主要是用途和規劃方面的管理,並不影響其自主設定。
(4)特別法上的物權的標的物在法律上視為消耗物,以初級產品的取得為目的;用益物權的標的物在法律上視為不可消耗物,以在保持法律上認定的標的物原有狀態下的使用為目的。
(5)特別法上的物權強調對標的物有節制的利用,用益物權強調對標的物的充分利用。 采礦權主體是指經國家礦管部門審查批準的,獨立享有礦產資源開采權利並承擔相應法律義務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對此《法國礦業法》規定,國內外一切人均能平等取得礦業權,只是必須證明他有管理事業的資格,以及取得礦業許可須有必要的資歷。我國原先將采礦權主體局限於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和我國公民,而簡單的將具備資質、資金充裕的其他形式主體排除在外,無疑限制了采礦權經濟價值的充分發掘。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對外開放的擴大,采礦權的主體范圍不斷擴大,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合作制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均可成為采礦權人,因此我國現階段,采礦權主體原則上為中國的法人、公民和其他組織,同時允許外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按中國法律及行政法規的規定在中國及其管轄的其他海域開采礦產資源。但在此應然范圍內的主體只有具備了特定的行為能力及相關實質要件,方能成為實然的采礦權主體。《實施細則》第11~14條分別對國有礦山企業、集體礦山企業、私營礦山企業及個體采礦者的資質要求做出了不同規定,其共同必備的實質要件大致包括:
(1)開采范圍與其開采能力、礦山服務年限相適應;
(2)對擬開採的礦產資源實施合理的開采方案;
(3)保障安全生產的能力;
(4)環境保護、防治污染的能力;
(5)承擔與開采礦產資源直接相關的其他連帶責任能力。
中國法律所確認的上述對采礦權主體的資質要求,有兩點缺憾,應在今後立法中予以改善:第一,現行制度混淆了礦山企業的資格與特定采礦權的主體的資格。從《礦產資源法》的規定來看,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是根據批准開辦國營礦山企業的批准文件來頒發采礦許可證的,即對采礦權主體資格的審定的依據就是礦山企業的成立條件,只要是由有關機關批准成立的礦山企業就能取得采礦權,而不論其是否具備采礦條件。但,只有當礦山企業滿足特定的資質要求等實質要件方可成為采礦權主體,用企業的主管單位對其成立的行政批件代替礦管機關對采礦權主體資格的審查,勢必會導致采礦權的盲目授與。第二,中國以所有制形式對采礦權主體的資質條件做了不同規定,並以法律形式認可了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主體取得采礦許可證的不同條件和程序,從而確立了采礦權主體的不平等性,規定國有礦山企業居於主導核心地位,對於一些重要礦區有專屬開采權。用所有制形式劃分采礦權主體並不科學,雖能在一定程度上便於國家控制管理,但卻更大程度上阻礙了礦產資源的價值實現和采礦權的保護。企業現實具備的技術設備和資金實力應是采礦權人資質的唯一客觀標准,若將所有制形式作為頒發采礦許可證的依據,則混淆了礦山企業的資格與特定采礦權主體的資格,這種濃厚的行政色彩極大限制了采礦權取得程序中競爭機制的引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無法達到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基於市場機制優化配置資源及可持續發展的考慮,現階段我國已確立了采礦權的有償取得制度,最主要的取得方式就是申請登記方式。申請登記制度就是采礦人向登記管理機關提出申請,提交有關資料,經登記管理機關准予登記後依法繳納采礦權使用費等價款,辦理登記手續,領取采礦許可證。而根據所開採的礦產資源及礦區的不同,所提交申請的登記管理機關級別也不相同。如對國家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內、領海及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的礦產資源的開采,登記管理機關為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而對上述礦區以外的礦產,其儲量規模在中型以上的礦產資源的開采,其登記管理機關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管理機關根據申請人所提交的相關材料予以審查,在收到申請40日內,對符合要求者予以采礦權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不予登記的,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向采礦權申請人說明理由。
當然,對一些特殊礦產採取特別勘探開采方式的,探礦權人可以通過特別的申請程序而取得采礦權。如探礦權人申請石油、天然氣滾動勘探開發的,依照《勘查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向登記管理機關提出申請,提交有關資料,經批准辦理登記手續,可以領取滾動勘探開發的采礦許可證;另外《勘查管理辦法》第十九條規定,探礦權人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內進行勘查時,發現符合國家邊探邊采規定要求的復雜類型礦床的,可以提出開采申請,經登記管理機關批准辦理采礦登記手續,領取采礦許可證。
當有多家礦山企業或個體戶欲申請采礦權時,若完全採取申請在先原則勢必會使得一些技術、資金、管理處於優勢地位的礦山企業無法取得采礦權,無法充分實現效益。為了消除這種尷尬,國家可採取招標、拍賣的方式,由開發方案優越的投標人或價高的受賣人取勝。該方式更大程度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日益受到青睞。我國在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中已採用了類似方法。

⑵ 采礦權內的土地政府可以拍賣嗎

礦產資源使用權是指民事主體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規定范圍內,開采礦產資源版和獲得所開採的礦產品的權權利。作為民事主體的單位和個人,依據《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法規,享有開采礦產資源,出售、轉讓采礦權等權利。
因此采礦權屬於政府與采礦人簽訂的許可 在許可沒有被撤銷或終止以前是不應該進行區域內土地再次進行使用權轉讓的 你可以先看看你的采礦許可是否到期 如果未到期 可以申請行政賠償.

http://ke..com/view/437504.htm
附礦產資源法細則 多研究一下有幫助 具體事宜可以在國土資源局礦產辦進行磋商

⑶ 取得采礦權,但未能取得土地使用權,無法進入采礦,應該怎麼辦

向國土有關規劃部門申請土地使用權審批手續

⑷ 劃定礦區范圍與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關系是什麼

一個體老闆利用某地的石灰石資源,出資興辦了一個精細粉廠。自1998年以來,在沒有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當地地礦部門就將約200畝有石灰石資源的山地,作為礦區劃給了精細粉廠,並發給了采礦許可證,至今已經生產了7年之久。在精細粉廠沒有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之前,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就將農民的山地劃給精細粉廠開采並發給采礦許可證的行為是否合法?取得采礦權和土地使用權的關系如何?讀者 陳莉

答:對你在來信中提出的問題,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提出以下答復意見,僅供參考。

來信提出的問題實際上是關於礦業用地的問題,包括了礦區的劃定與土地使用權的關系以及采礦權與土地使用權的關系。

劃定礦區范圍並不以取得土地使用權為前提。《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241號)第四條第一款規定:「采礦權申請人在提出采礦權申請前,應當根據經核準的地質勘查儲量報告,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劃定礦區范圍。」第三十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礦區范圍,是指經過登記管理機關依法劃定的可供開采礦產資源的范圍,井巷工程設施分布范圍或者露天剝離范圍的立體空間區域。」1998年4月10日國土資源部發布的《礦產資源開采登記有關規定》(國土資發〔1998〕7號)又對劃定礦區范圍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無論是采礦權申請人申請劃定礦區范圍應提交的資料,還是審批機關在劃定礦區依據的原則中,都沒有要求采礦權申請人要先取得土地使用權。劃定礦區范圍實際上是取得采礦權的前提,也是將來采礦權人進行礦產資源開採的作業范圍。所以,是否取得土地使用權並不是劃定礦區范圍的前提條件,不能認為礦產資源主管部門在精細粉廠沒有取得土地使用權之前,將一定范圍具有石灰石資源的山地劃定為礦區是違法的。

取得采礦權和土地使用權的關系。采礦權申請人取得采礦權並不以先取得土地使用權為前提,同時取得采礦權也不是當然就取得土地使用權,也就是說,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相互獨立的,分別由不同的法律規范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241號)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對申請開采礦產資源,取得采礦許可證的條件和程序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其中並沒有把取得采礦用地的土地使用權作為取得采礦許可證的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條中規定,工礦用地屬於建設用地范疇。所以采礦需要使用土地的要按照建設用地的要求辦理審批手續。來信中所反映的精細粉廠在取得采礦權後,還要依法辦理建設用地的審批登記手續,取得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才能進行礦產資源開采。否則即使取得了采礦許可證,也是不能進行開采作業的。

需要指出的是,劃定的礦區范圍和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采礦用地是不相同的概念。來信中提到的精細粉廠需要辦理建設用地手續的采礦用地,是開採石灰石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而不是精細粉廠劃定的礦區范圍內的200多畝土地全部都要取得土地使用權。

中國土地礦產法律事務中心 吳永高

⑸ 請簡要說明取得采礦權與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關系如何

有了土地使用權,才能建礦。

⑹ 持有采礦證並不等於取得礦區土地使用權嗎

以前我們開礦,需到地質礦產局辦理采礦許可證,再到土地局辦理采礦用地手續。自從地質礦產局和土地局合並組建國土資源局後,開礦辦理采礦許可證和采礦用地手續都向國土資源局申請。有人說,辦理了采礦許可證就視為同時取得了礦區范圍采礦年限內的土地使用權,不必再辦理用地手續。請問,這種說法對嗎?廣東讀者 鄺四
答:根據礦產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開辦礦山企業開采礦產資源應當辦理采礦許可證,因從事開采礦產資源等生產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應當辦理建設用地手續。認為只要辦理了采礦許可證就同時取得礦區范圍采礦年限內的土地使用權的觀點,沒有法律依據。
在取得采礦權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五條規定,國家對礦產資源的勘查、開采實行許可證制度。《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開采礦產資源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三十條第一款規定,采礦權人享有根據生產建設的需要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等權利,該條第二款規定,采礦權人行使前款所列權利時,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經過批准或者履行其他手續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廣東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采礦權人享有根據礦山建設的需要依法申請取得土地使用權等權利。在取得土地使用權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准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條第二款,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遊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土地的,由建設單位持建設項目的有關批准文件,向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辦理用地手續。可見,從事非農業建設(包括礦山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提出申請並經批准後,方可使用土地進行建設。
從上述規定可知,礦產資源開采權和土地使用權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分別由礦產資源法律規范和土地管理法律規范進行調整。需要取得采礦權和采礦需要的土地使用權,應當分別依照相關的法律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取得采礦權後,采礦權人因從事開采礦產資源等生產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三十條第二款關於「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經過批准或者履行其他手續的」事項,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申請辦理用地批准手續。雖然國土資源局集地礦行政管理職能和土地行政管理職能於一身,但其行使地礦行政管理職權時,充當的角色是地礦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依據是礦產資源法律法規;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職權時,充當的角色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依據是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采礦權一樣,土地使用權是經申請、批准取得的,取得采礦權後不申請使用土地,是不可能取得合法的土地使用權的。建議你們根據采礦生產需要,及時申請辦理用地手續。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政策法規處 范俊明

⑺ 采礦權是什麼

采礦權是指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法人、公民或其他組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國家所有的礦產資源享有的佔有、開采和收益的一種特別法上的物權,在物權法概括性規定基礎上由《礦產資源法》予以具體明確化。采礦權客體應包括礦產資源和礦區,具有復合性,並且礦區及其所蘊涵的礦藏種類規模不同對采礦權的取得及行使有著重要影響。采礦權可有限制的轉讓,法律應明確並完善采礦權的抵押、出租和承包等流轉形式。
西方現代礦業法礦業權概念正式產生於1870年左右,同現代意義上的礦業一樣,是伴隨著19世紀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得以成長並不斷完善。工業革命使礦業地位達到其頂峰,礦產資源的發現和開采,礦產品的生產和廣泛應用,成為工業化國家發展的可支撐點和基礎。礦業的基礎產業地位得到了大多國家認同,故而在大多國家的法律中規定:所有地下礦產資源為國家(王室)所有,可以說現代礦業權制度就如此產生了。在這一制度規定下,凡是要從事地下探礦、采礦的個人或企業,都要按國家有關礦業法的規定,辦理一定的手續,繳納一定的款項,然後取得相應的特許權或租用權。若所要進行工作的土地歸私人所有,還須取得地表土地所有權人的允許方可正式進行工作。
我國的礦業權制度在計劃經濟時期一直付闕,直至1986年3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3條規定:"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申請,取得采礦權";1986年4月12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第81條第2款規定:"國家所有的礦藏,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開采,也可以依法由公民採挖,國家保護合法的采礦權",自此明確了我國采礦權的主體和其財產屬性。隨著我國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步伐的加快,在1996年對《礦產資源法》作了修改,並在1998年2月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3個配套法規。采礦權的概念在國務院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第6條第2款中予以了界定:采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礦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開采礦產資源和獲得所開採的礦產品的權利。取得采礦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個人稱為采礦權人。"

⑻ 土地使用權和采礦權能否獨立抵押

抱歉!由於未能深入了解該問題,從而做出了錯誤的答復!在此糾正。 專采礦權為用益物權,物權的屬設定必須由法律的明確規定,物權法對此有規定,因此采礦權可以設定抵押。但《礦業權出讓轉讓規定》沒有明確指出采礦權抵押時,其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是否同時抵押。我認為盡管土地使用權已經設定抵押,但如果抵押權人同意在采礦權上設定抵押,可以認定有效,因為在物權價值范圍內可以設定多個抵押權。

⑼ 土地使用權分幾種有什麼區別

1、按是否交出讓金(即用地性質)劃分為二類:出讓地(已交了土地出讓金)和版劃撥地(沒交土地出權讓金)兩類土地使用權證,這是最基本的分類.

2、按建房性質(使用性質)分:有住宅用地、商業用地、行政辦公用、旅遊用地、綜合用地等。規定什麼用途就只能建什麼樣的房,而使用性質不同,土地出讓的期限也不一樣,如住宅為70年,而商業只50年。

⑽ 采礦權區域內土地證辦理的權屬名稱必須和礦權權屬人一致嗎,有什麼法律依據

實踐中一般會如此,盡管理論上我認為無需一致,因為礦產資源法是很明確地規定:「地表或者地下的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這一規定反過來似乎應當意味著,當某地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為一個特定主體時,國家仍然有權將有關礦產資源(尤其是地下礦產資源)的開采賦予其他主體。而根據《物權法》,采礦權作為用益物權的一種,獲得采礦權的一方,並不一定就要是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人。就象承包經營權一樣,獲得承包經營權的一方,也並不一定就要是土地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當然,實踐中由於考慮到采礦對土地所有權人的影響,一般會根據實際需要,按照礦產資源法實施條例第三十條的規定,結合採礦權人的利益,依法保障其應當享有的權利即「……(四)根據生產建設的需要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

閱讀全文

與采礦權包括土地使用權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